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地锦草

地锦草是一种常用的清热解毒药材,为大戟科大戟属植物地锦Euphorbia humifusa Willd.或斑地锦Euphorbia maculata L.的干燥全草。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湿退黄的功效。主治痢疾、泄泻、咯血、尿血、便血、崩漏、疮疖痈肿、湿热黄疸。

中文名称

地锦草

拉丁文名

Euphorbiae Humifusae Herba

别名

草血竭、血见愁草、血见愁、小虫儿卧单、铁线草、酱瓣草、血风草、马蚁草、雀儿卧单、猢狲头草、扑地锦、奶花草、奶草、奶汁草、铺地锦、铺地红、红莲草、斑鸠窝、三月黄花、地蓬草、铁线马齿苋、蜈蚣草、奶疳草、红茎草、红斑鸠窝、地马桑、红沙草、凉帽草、小苍蝇翅草、红丝草、小红筋草、仙桃草、莲子草、软骨莲子草、九龙吐珠草、地瓣草、粪脚草、粪触脚、花被单、铺地草、被单草、星星草、斑雀草、多叶果、凤凰窝、九头狮子草

性味归经

味辛,性平;归肝、大肠经

药材分类

植物

医保类型

医保(地锦草)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湿退黄。

主治

主治痢疾、泄泻、咯血、尿血、便血、崩漏、疮疖痈肿、湿热黄疸。

用法用量

煎服,9-20g。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

1、在使用地锦草期间,应注意饮食调理,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饮食清淡。

2、孕妇及哺乳期女性需提前告知医师自身情况,经专业评估后才能决定是否使用中药治疗。

化学成分

主要含黄酮类成分:山柰酚,槲皮素,芹菜素,木犀草素,木犀草苷,异多花独尾草烯醇,斑叶地锦素A,紫云英苷;香豆素类成分:东莨菪素,伞形花内酯,阿牙潘泽兰内酯;萜类成分:β-香树脂醇乙酸酯,乙酸蒲公英赛醇酯,乙酸羽扇烯醇酯,α-香树脂酮醇;有机酸:棕榈酸,没食子酸,没食子酸甲酯,并没食子酸;鞣质:老鹳草鞣质等。

药理作用

本品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抗氧化和止血等作用。

相关论述

1、《嘉祐本草》“主通流血脉,亦可用治气。”

2、《本草纲目》“主痈肿恶疮,金刃外损出血,血痢,下血,崩中,能散血止血,利小便。”

3、《本草汇言》“地锦,凉血散血,解毒止痢之药也。善通流血脉,专消解毒疮。凡血病而因热所使者,用之合宜。”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治泻痢不止、血痢、便血。如《经验方》以本品研末,米饮服之,用治湿热泻痢;若用治血痢、便下脓血者,可与马齿苋、地榆等配伍以增强疗效。

2、治妇女崩漏,可单用为末,姜、酒调服(《世医得效方》);若治外伤肿痛出血,可取鲜品捣烂,外敷患处。治疗尿血、血淋,常与白茅根、小蓟等药同用。

3、治湿热黄疸,小便不利,可单用本品煎服,或与茵陈、栀子、黄柏等同用。

4、治热毒所致之疮疡痈肿、毒蛇咬伤等证,常取鲜品捣烂外敷患处。

相关配伍

1、地锦草配马齿苋:二者皆能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地锦草长于清热解毒,马齿苋长于凉血止痢。二药配伍,增强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效,适用于热毒泻痢,大便脓血。

2、地锦草配茵陈:地锦草有清热利湿之功,茵陈尤为清热利湿、利胆退黄要药。二药配伍,增强清热解毒,利湿退黄之效,适用于湿热黄疸,小便不利。

3、地锦草配三七:地锦草清热凉血止血,三七尤善化瘀止血。二药配伍,增强止血作用,且无留瘀之弊,适用于血热之咯血、衄血、便血、崩漏等多种出血证。

鉴别用药

地锦草与白头翁:两者均归大肠经,功善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同治热毒血痢及疮痈肿痛。然地锦草兼能止血,利湿退黄,又可用于血热出血,外伤出血,湿热黄疸。而白头翁更善清肠胃湿热和血分热毒,为治痢之良药,还常用治阴痒带下。

相关药品

肠炎宁糖浆(片)、小儿泻速停颗粒、季德胜蛇药片、三七止血片、止血片。

附注

对于需要中药治疗的患者,首先应在正规中医医院就诊,经专业中医辨证后开具中药处方。购药时应注意甄别药材供应商,推荐选择华润等大型医药企业,这类企业能够严格遵循国家标准,从源头把控药材质量,确保所售中药饮片和配方颗粒的品质与疗效。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二季采收,除去杂质,干燥。

炮制方法

除去杂质,喷淋清水,稍润,切段,干燥。

保存方法

置通风干燥处。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1、地锦:常皱缩卷曲,根细小。茎细,呈叉状分枝,表面带紫红色,光滑无毛或疏生白色细柔毛;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中空。单叶对生,具淡红色短柄或几无柄;叶片多皱缩或已脱落,展平后呈长椭圆形,长5-10mm,宽4-6mm;绿色或带紫红色,通常无毛或疏生细柔毛;先端钝圆,基部偏斜,边缘具小锯齿或呈微波状。杯状聚伞花序腋生,细小。蒴果三棱状球形,表面光滑。种子细小,卵形,褐色。无臭,味微涩。

2、斑地锦:叶上表面具红斑,蒴果被稀疏白色短柔毛。

饮片性状

1、地锦:本品呈段状。根细小,茎细,呈叉状分枝,表面黄绿色或紫红色,光滑无毛或疏生白色细柔毛;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中空。单叶对生,具淡红色短柄或几无柄;叶片多皱缩或脱落;绿色或带紫红色,通常无毛或疏生细柔毛;先端钝圆,基部偏斜,边缘具小锯齿或呈微波状。可见蒴果三棱状球形,表面光滑。种子细小,卵形,褐色。气微,味微涩。

2、斑地锦:叶上表面具红斑。蒴果被稀疏白色短柔毛。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大戟科大戟属植物地锦及斑地锦。

形态特征

1、地锦:一年生匍匐小草本,茎纤细,长约20cm,呈叉状分枝,初带红色,秋季变为紫红色,无毛或疏生短细毛。全草含白色乳汁。叶通常对生,无柄或具短柄,叶片长圆形或椭圆形,长5-10mm,宽3-6mm,先端钝圆,基部偏斜,边缘有不甚明显的细锯齿,绿色或带红紫色,两面无毛或疏生短毛。杯状聚伞花序单生于叶腋;总苞倒圆锥形,浅红色或绿色,顶端4裂,裂片长三角形;腺体4,横长圆形,具白色花瓣状附属物;子房3室,花柱3,2裂。蒴果三棱状球形,无毛。种子卵形,黑褐色或黑灰色,外被白色蜡粉,长约1.2mm。花期7-8月,果期8-10月。

2、斑地锦:本种极似地锦,但斑地锦茎密被白色细柔毛,叶上面中央有长线状紫红色斑。叶和蒴果被稀疏白色短柔毛。种子灰红色。

分布区域

1、地锦:分布几遍全国各地。

2、斑地锦:分布于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台湾等地。

道地产区

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尤以长江流域及南方各省为多。

生长环境

1、地锦:生于田野路旁及庭院间。

2、斑地锦:生于平原荒地、路边、田间。

生长见习

喜温暖湿润气候。

繁殖方式

种子繁殖。

栽培技术

秋季9~10月待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贮藏备用。春播3~4月,种子与草木灰拌匀,条播,按行距15cm开条沟,将种子均匀播入沟内,薄覆细土,稍加镇压。出苗后,要及时拔除杂草。施肥以人类为主。

病虫防治

无明显病虫害。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