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精草

地精草,中药名。为石竹科植物石生繁缕StellariasaxatilisBuch.-Ham.的全草。分布于河北、山东、陕西、甘肃、河南、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广西、福建、台湾、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具有清肝息风之功效。常用于肝风头痛,中风不语,口眼歪斜,小儿惊风。
中文名称
道地产区
性味归经
毒性
药材分类
功效作用
清肝息风。
肝风头痛,中风不语,口眼歪斜,小儿惊风。
内服:6-9g,煎汤;或研末。外用:捣敷。
尚不明确。
《滇南本草》:“治头风伤目,中风不语,口眼歪斜,伤寒发热。”
临床应用
1、治肝风头痛,中风不语,风热:抽筋草三钱,水煎服。(《云南中草药》)
2、治骨折:鲜抽筋草捣烂,酒调包患处。(《云南中草药》)
全草有毒,对牛和马等牲畜的唾液腺有刺激作用,使其大量流涎。
植物学信息
石竹科植物石生繁缕。
多年生草本,高30-60(-90)cm,全株被星状毛。茎疏丛生,铺散或俯仰,下部分枝,上部密被星状毛。叶片卵形或椭圆形,长1-3.5cm,宽8-20mm,顶端急尖,稀渐尖,基部圆形,稀急狭成短柄状,全缘,两面均被星状毛,下面中脉明显。聚伞花序疏散,具长花序梗,密被星状毛;苞片草质,卵状披针形,边缘膜质;花梗细,长短不等,长10-30mm,密被星状毛;萼片5,披针形,长4-6mm,顶端急尖,边缘膜质,外面被星状柔毛,显灰绿色,具3脉;花瓣5,2深裂近基部,短于萼片或近等长;裂片线形;雄蕊10,与花瓣短或近等长;花柱3,稀为4。蒴果卵萼形,长4-5mm,6齿裂;种子多数,肾脏形,细扁,长约1.5mm,脊具疣状凸起。花期4-6月,果期6-8月。
分布于河北、山东、陕西、甘肃、河南、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广西、福建、台湾、四川、贵州、云南、西藏。
河北、山东、陕西、甘肃、河南、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广西、福建、台湾、四川、贵州、云南、西藏。
生于海拔600-3600米的石滩或石隙中、草坡或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