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东北蛔蒿

东北蛔蒿,中药名。为菊科植物东北蛔蒿Seriphidiumfinitum(Kitag.)LingetY.R.Ling的花蕾。分布于黑龙江、内蒙古、新疆等地。具有驱虫之功效。常用于蛔虫病,蛲虫病。

中文名称

东北蛔蒿

别名

蛔蒿

性味归经

味辛、苦,性寒,归肺、小肠经

毒性

有毒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驱虫。
主治
蛔虫病,蛲虫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或研末;或浸酒。
注意事项
不宜过量使用。
药理作用
驱蛔虫。
相关论述

1、《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驱虫。主治蛔虫症,虫积腹痛。”

2、《河北中草药》:“为驱肠寄生虫剂,对蛔虫有特效,对蛲虫亦有疗效,但对绦虫无效。”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蛔虫病腹痛:东北蛔蒿15-18g。研末,加白酒30-50g,浸一夜,去渣,取清液,隔水蒸去酒精。清晨空腹1次服下。2小时后,冲服芒硝12g。小儿减量。(《北方常用中草药手册》)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8-9月花蕾含苞欲放时采收,阴干。

保存方法

~严密包装,置干燥通风处,以防挥发和受潮~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头状花序小,呈卵圆形,长约4mm,直径2-3mm,有短梗或无梗。总苞片外被蛛丝状绵毛,外列总苞片狭卵形,革质,中列和内列总苞片狭长圆形,透明,总苞内有小花3-19朵,小花黄色或黄褐色。气清香,味微苦。以香浓郁,无杂质者为佳。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菊科植物东北蛔蒿。
形态特征
半灌木状草本,高50-60cm,全株被丝状绵毛。主根粗,木质;根状茎粗短,黑色,直径1-2cm,常有老叶柄残基,有多数或少数多年生、木质营养枝,枝长3-6cm,丛生,上部密生多数叶。茎直立,单生或丛生,下部木质,上部半木质;中部以上多数分枝,枝斜向上,长4-10cm。根生叶及营养枝叶有长柄,叶柄长达5cm;茎下部叶与营养枝叶长圆形或长卵形,长2-3(-5)cm,宽1.2-2cm,二至三回羽状全裂,裂片狭线形;茎上部叶渐小,互生,3裂或不裂。头状花序,长圆状倒卵形或长圆形,直径2-2.5cm,无梗或近无梗,基部有线形小苞叶,在分枝上排成略疏松的穗状花序,并在茎上组成狭窄或中等开展的圆锥花序;总苞长约4mm,4-5层,外层总苞片小,卵形,中层总苞片长卵形,透明,背面有绿色中肋,内层总苞片长卵形或狭长圆形,半膜质,背面疏被毛或近无毛;两性花3-9(-13)朵,花冠管状,具腺点,花药丝形,先端附属物线形,基部钝,花柱与花冠近等长,先端稍叉开,叉端钝,微有睫毛。瘦果,小,倒卵形。花、果期8-10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黑龙江、内蒙古、新疆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低海拔地区砾质坡地、半荒漠草原或河湖岸边草甸及草原上。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9-0044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