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东菊

东菊,中药名。为菊科植物东菊Asterdubius(Thunb.)Onno的全草。分布于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及西藏等地。具有补虚弱,清胃热,止血,解毒疗疮之功效。常用于虚劳损伤,口臭流涎,牙龈出血,恶毒癞疮。

中文名称

东菊

拉丁文名

Asterdubius(Thunb.)Onno

别名

细药、兰铁草、踏地莲花莱、牙陷药、野菠菜、细牛舌片

道地产区

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

性味归经

味苦,性平,归胃经

毒性

无毒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补虚弱,清胃热,止血,解毒疗疮。

主治

虚劳损伤,口臭流涎,牙龈出血,恶毒癞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煮鸡蛋吃。外用:研末撒或鲜品捣敷。

禁忌

忌酸、辣食物。

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治色痨,补虚弱:细药、知母、牛膝、金针花根各25g。煎绿壳鸭蛋吃。(《贵州民间药物》)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采收。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本品长15~25cm。根茎长1~3cm,直径0.2~0.5cm;表面凹凸不平,着生多数圆柱形细根,直径约0.lcm,淡褐色至黄褐色。茎圆柱形,长14~22cm,直径0.1~0.2cm;黄绿色至淡棕色,具细纵棱线,被白色短柔毛;质脆,断面黄白色,有髓或中空。基生叶皱缩、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倒卵状披针形、匙形、阔披针形或阔倒卵形,长1.5~9cm,宽0.5~1.3cm;黄绿色,先端钝圆,有短尖,基部渐狭,全缘;茎生叶互生,披针形,基部抱茎。头状花序顶生。瘦果扁倒卵形。气微香,味微苦。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菊科植物东菊。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基生叶丛生,倒披针形,先端圆,基部下延,狭长呈柄状,全缘,两面及边缘均密被细毛;茎生叶互生,无柄,披针形。花茎由叶丛生出,高14cm,有细毛,头状花序生于茎枝顶端;苞片绿色,线状披针形;舌状花冠狭长,先端圆,不分裂,通常淡红紫色,管状花黄色,先端5裂,冠毛白色。

分布区域

分布于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及西藏等地。

道地产区

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及西藏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山地疏林下、草丛或向阳坡地。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9-0044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