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豆蔻

豆蔻,中药名。为姜科姜科豆蔻属植物白豆蔻Amomun kravanh Pierre ex Gagnep.或爪哇白豆蔻Amomum compactum Soland ex Maton的干燥成熟果实。按产地不同分为原豆蔻和印尼白蔻。具有化湿行气,温中止呕,开胃消食的功效。用于湿浊中阻,不思饮食,湿温初起,胸闷不饥,寒湿呕逆,胸腹胀痛,食积不消。

中文名称

豆蔻

拉丁文名

Amomi Fructus Rotundus

别名

白豆蔻、圆豆蔻、扣米

性味归经

味辛,性温;归肺、脾、胃经

药材分类

植物

医保类型

医保(豆蔻)

功效作用

功能

化湿行气,温中止呕,开胃消食。

主治

用于湿浊中阻、不思饮食、湿温初起、胸闷不饥、寒湿呕逆、胸腹胀痛、食积不消。

用法用量

内服:煎服,3-6g,入汤剂宜后下。宜入丸、散剂。

禁忌

中药配伍禁忌:恶干姜、藜芦、白薇、芫花;畏萆薢。

注意事项

1、味辛,性温热。凡脘腹胀满疼痛、呕吐、泄泻因实热所致者忌用。

2、温燥之力较强,易耗损津液。阴虚血燥以及阴血不足无寒湿郁滞者忌服。

3、孕妇或产后无寒湿证者不宜服用。

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其中含量最高的为1,8-桉叶素,主要化学成分有β-蒎烯松油烯、石竹烯、月桂烯、桃金娘醛、葛缕酮、香橙烯、龙脑、樟脑等。

药理作用

1、抑菌作用:豆蔻煎剂对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挥发油对豚鼠实验性结核,能增强小剂量链霉素作用。

2、平喘作用:对豚鼠气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

3、对胃肠的作用:豆蔻煎剂能促进胃液分泌,兴奋肠管蠕动,驱除肠内积气,止呕。

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治瘴疠寒疟,伤暑吐下泄痢,噎膈反胃,痞满吐酸,痰饮积聚,妇人恶阻带下,除寒燥湿,开郁破气,杀鱼肉毒。

2、《开宝》:下气,止霍乱,一切冷气,消酒毒。

3、《别录》:温中,心腹痛,呕吐,去口臭气。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用于脾虚湿阻气滞之胸腹虚胀,食少无力:与黄芪、白术、人参等同用,如白豆蔻丸。(《圣惠方》)

2、用于治疗湿温初起,胸闷不饥:与薏苡仁、苦杏仁等同用。(《温病条辨》)

3、用于治疗胃寒湿阻气滞之呕吐:与藿香、半夏等药同用。(《沈氏尊生方》)

相关配伍

1、豆蔻配丁香:豆蔻行气化湿,和中止呕;丁香温中散寒,和胃降气。两药相伍,有温中散寒,行气止痛,和胃降逆之功。适用于寒凝气滞所致的胃脘疼痛、呕吐呃逆等

2、豆蔻配陈皮:豆蔻偏于温脾行气,和胃止呕;陈皮偏于理气健脾,和胃止呕。两药伍用,理气健脾功效较好。适用于脾胃虚弱,湿浊郁滞的胸腹满闷、泛恶纳呆、吐泻。

3、豆蔻配杏仁:豆蔻温中化湿,和畅中焦;杏仁宣肺祛痰,通宣上焦。两药伍用,能宣畅上中二焦,治上中二焦气滞湿郁效果较好。适用于湿温初起、胸闷不饥,头痛身重、午后身热、苔白腻者。

4、豆蔻配厚朴:豆蔻偏于温中和胃化湿;厚朴偏于行气散满燥湿。二者相配,有理气除胀,开胃化湿的功效。适用于治脾胃寒湿气滞、脘腹胀满者。

5、豆蔻配藿香:豆蔻偏于化湿行气,温中止呕;藿香偏于化湿解暑,和中止呕。两药相伍,温中行气化湿效力更显著。适用于气滞湿停或寒湿内停的呕吐、胃脘满闷、饮食不佳等。

鉴别用药

1、白豆蔻与藿香:两药均为芳香化湿之常用药,皆辛温,入脾、胃、肺经,都能芳香化湿,和中止呕。用治湿浊中阻,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不思饮食以及胃寒呕吐,湿温初起等。但藿香芳香辛散,发表解暑,用治夏日形寒饮冷,外感于寒,内伤暑湿所致暑湿表证;止呕作用广泛,尤善治疗湿阻呕吐。白豆蔻辛香善行脾肺气滞,理气消痞,开胃进食作用优于藿香,可用于宿食不化,脘痞食少等;温中行气,故治疗呕吐以胃寒呕吐为主.

2、白豆蔻与草豆蔻:两者均为芳香化湿的常用药。功能行气快胃,温中化湿,止呕。用治湿浊阻滞中焦,腹胀食少,脘腹疼痛,呕逆反胃等。但白豆蔻善理脾肺气滞,用于脾胃气滞,湿温初起等。草豆蔻行气作用较之白豆蔻略逊,而温燥湿浊之力则较之略胜。故草豆蔻善治中焦寒湿郁结,又能健脾散寒,涩肠止泻,用于寒湿郁滞,脾虚久泻。

相关药品

舒肝健胃丸、丁蔻理中丸、六味木香散(胶囊)。

相关方剂

三仁汤(《温病条辨》)、黄芩滑石汤(《温病条辨》)。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7-8月果实成熟时,剪下果穗,晒干或烤干。

炮制方法

1、豆蔻: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2、豆蔻仁:取净豆蔻,除去果壳、杂质。用时捣碎。

保存方法

贮于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1、白豆蔻:果实类球形,长1.1-1.2cm,直径1.2-1.8cm,具3条钝棱,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光滑,有多数纵向脉纹,先端有突起的柱基,基部有凹入的果柄痕,两端均有黄色绒毛;果皮薄,受压易开裂,内表面淡黄色且有光泽,中轴胎座,3室,每室有种子7-10颗,种子集结成团。种子呈不规则多面形,背面略隆起,直径3-4mm,表面暗棕色或灰棕色,有稍规则的颗粒状突起,外被类白色膜状假种皮,较窄端有圆形窝点状种脐,另端有合点,种脊位于腹面,凹陷为一浅纵沟。气味芳香而浓烈,略似樟脑。

2、爪哇白豆蔻:果实类球形,全3钝棱,直径0.8-1.2cm,果皮无光泽,中轴胎座3室,每室有种子2-4粒。

饮片性状

1、豆蔻:参见药材性状。

2、豆蔻仁:为除去果皮的种子团,分为三瓣,有白色隔膜,每瓣种子约10颗。种子呈不规则多面形,背面略隆起,直径3-4mm,表面暗棕色或灰棕色。质坚硬,断面白色粉质,有油性。气味芳香。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姜科豆蔻属植物白豆蔻或爪哇白豆蔻。

形态特征

1、白豆蔻:多年生草本,高1.5-3m。根茎粗壮,棕红色。叶近无柄;叶片狭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约60cm,宽5-12cm,先端尾尖,基部楔形,两面光滑无毛;叶舌圆形,长3-10mm;叶蒜口及叶舌密被长粗毛。穗状花序2-多个,自茎基处抽出,圆柱形或圆锥形,长7-14cm,直径3-5cm,密被枯木逢春瓦关排列的苞片;苞片三角形,长3.5-4cm,麦秆黄色,被柔毛,具明显的方格状网纹;花着生于苞片的腑内;花萼管状,白色微透红,长约1.2cm,先端3齿裂;花冠管与花萼管近等长,裂片3,白色,椭圆形;唇瓣椭圆形,长1.5-2cm,宽约1cm,勺状,白色,中央黄色,基部具瓣柄;雄蕊下弯,长约6mm,花药宽椭圆形,长约3mm,药隔附属体3裂;子房下拉,被柔毛,具二枚棒状附属体。蒴果近球形,白色或淡黄色,略具钝三棱,直径1.5-1.8cm,易开裂。种子团3瓣,每瓣有种子7-10颗。花期2-5月,果期7-8月。

2、爪哇白豆蔻:本种与前种的主要区别点为植侏较小,高1-1.5m。叶揉之有松节油气味,叶鞘口无毛,叶舌仅边缘疏被柔毛。苞片小,长2-2.5cm。

分布区域

1、白豆蔻:我国广东、云南有栽培。原产泰国、越南、柬埔寨等国。

2、爪哇白豆蔻:我国海南、云南有栽培。原产印度尼西亚(爪哇)。

道地产区

主产于泰国、柬埔寨、越南,我国云南、广东、广西等地亦有栽培。按产地不同分为原豆蔻和印尼白蔻。

生长环境

1、白豆蔻:生于气候温暖、潮湿、富含腐殖质的林下。

2、爪哇白豆蔻:生于排水及保肥性良好的热带林下。

生长见习

喜温暖、凉爽、湿润气候,幼苗遇9.5℃低温时,停止生长,叶片干缩,叶尖焦枯。成年植株遇0℃时地上部分死亡。极端高温达41℃,有荫蔽条件下,能正常生长。以选向阳、富含有机质的壤土或砂质壤土栽培,不宜在粘土或砂砾土种植。

繁殖方式

栽培技术用种子和分株繁殖。

栽培技术

1、种子繁殖:采收成熟果实,剥除果壳.搓洗净果肉,将种子摊于室内晒干,播前在露天湿沙催芽两星期。条播,行距12cm。实生苗长叶2-3片时,间苗移于新的苗畦或营养袋中,畦裁行株距12cm ×5cm。经培育1年便可定植于大田。

2、分株繁殖:从大田株丛中,选取茎3-5条相连在一起的壮实幼龄植株,用小刀将与母丛相连的根茎切断后拔出,便可直接定植。种植前先种好荫蔽树。

病虫防治

病害有摔倒病、茎枯病、叶枯病,可用多灵菌、托布律或铜氨液喷洒。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9-0044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