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伏龙肝

伏龙肝,中药名。为经多年用柴草熏烧而结成的灶心土。具有温中止血,止呕,止泻之功效。用于虚寒失血,呕吐,泄泻。全国各地均产。

中文名称

伏龙肝

别名

灶中黄土、釜下土、釜月下土、灶中土、灶内黄土、灶心土

性味归经

辛,温。归脾、胃经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温中止血,止呕,止泻

主治

用于虚寒失血,呕吐,泄泻。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布包煎汤,澄清代水用,60-120g;或入散剂。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注意事项

出血、呕吐、泄泻属热证者禁服。

化学成分

主要有硅酸、氧化铝及三氧化二铁组成;还有氧化钠,氧化钾,氧化镁,氧化钙,磷酸钙等。

药理作用

鸽灌服伏龙肝煎剂3g/kg,每日2次,连服2天,对静注洋地黄酊所致呕吐可使呕吐次数减少,呕吐的潜伏期无改变。对去水吗啡引起的狗呕吐则无效。

相关论述

《纲目》:“临安陈舆言:砌灶时,纳猪肝一具于上,俟其日久,与土为一,乃用之,始与名符。盖本于此。”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反胃:灶中土(用十余年者)。上为细末,米饮调下三二钱许。(《百一选方》)

2、治痈肿:伏龙肝以大酢和作泥,涂布上贴之,干则易之。(《千金翼方》)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在拆灶时将灶心烧结成的月牙形土块取下,除去四周焦黑部分及杂质,取中心红黄色者入药。用煤火烧者则不供药用。

炮制方法

《雷公炮炙论》:“细研,以滑石水飞过两遍,令干用。”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为不规则块状。橙黄色或红褐色。表面有刀削痕。体轻,质较硬,用指甲可刻划成痕,断面细软,色稍深,显颗粒状,并有蜂窝状小孔。具烟熏气,味淡。有吸湿性。以块大整齐、色红褐、断面具蜂窝状小孔、质细软者为佳。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