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板归

杠板归,中药名,为蓼科植物杠板归Polygonum perfoliatum L.的干燥地上部分,主产于河北、江苏、浙江。本品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止咳之功效,主治咽喉肿痛,肺热咳嗽,小儿顿咳,水肿尿少,湿热泻痢,湿疹,疖肿,蛇虫咬伤。
中文名称
拉丁文名
别名
道地产区
性味归经
药材分类
功效作用
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止咳。
杠板归主要用于治疗咽喉肿痛,肺热咳嗽,小儿顿咳,水肿尿少,湿热泻痢,湿疹,疖肿,蛇虫咬伤。
1、内服:煎汤,15-30g。
2、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体质虚弱者及孕妇慎服。
杠板归主要含黄酮类成分(如山柰酚、槲皮素、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甲酯)和有机酸类成分(如咖啡酸等)。此外,还含有苦木素类、蒽醌类及新苯丙素蔗糖酯类等。
杠板归具有镇咳、祛痰等药理作用。
1、《生草药性备要》:“止泻,浸疳、疔、痔疮,能散毒。”
2、《云南中草药》:“清热解毒,利湿。治感冒,气管炎,腹泻,小便浑浊,痈疽,湿疹。”
临床应用
1、杠板归配车前草:两药均能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杠板归清热解毒力胜,车前草利水消肿功优。两药伍用,清热解毒、利水消肿。适用于水湿热毒蕴结下焦之小便不利、水肿、淋证等。
2、杠板归配苦参:杠板归善于清热解毒,利湿;苦参长于清热燥湿,祛风杀虫。两药配伍,有良好的清热解毒、利湿、祛风之效。适用于水肿尿少,湿热泻痢,湿疹,疖肿及湿热黄疸等。
3、杠板归配黄柏:杠板归善清热解毒,利水消肿;黄柏苦寒降泄,泻火解毒、清热燥湿力胜。两药相配,泻火解毒、燥湿利水。适用于湿热火毒蕴蓄所致的泻痢、黄疸、带下、淋浊、湿疹、疖肿等。
杠板归与泽泻:两药均能利水消肿,可同治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浊、带下等水湿停滞之证。然杠板归以清热解毒之功见长,每用治热毒壅盛所致的咽喉肿痛、疖肿及蛇虫咬伤;且能清敛肺气而止咳,为治肺热咳嗽、小儿顿咳之常品。泽泻功擅利水渗湿,既能清膀胱之热,又能泄肾经之相火,为治湿热蕴蓄下焦,水湿内停之证及肾阴不足,相火偏亢之遗精、潮热的良药;且泻水湿,行痰饮,化浊降脂,为治痰饮停聚,清阳不升之头目昏眩及高脂血症之妙品。
加工炮制
夏季开花时采割,晒干。
除去杂质,略洗,切段,干燥。
保存方法
置干燥处。
药材鉴别
茎略呈方柱形,有棱角,多分枝,直径可达0.2cm;表面紫红色或紫棕色,棱角上有倒生钩刺,节略膨大,节间长2-6cm,断面纤维性,黄白色,有髓或中空。叶互生,有长柄,盾状着生;叶片多皱缩,展平后呈近等边三角形,灰绿色至红棕色,下表面叶脉和叶柄均有倒生钩刺;托叶鞘包于茎节上或脱落。短穗状花序顶生或生于上部叶腋,苞片圆形,花小,多萎缩或脱落。气微,茎味淡,叶味酸。
呈不规则的段,其余同“药材性状”。
植物学信息
蓼科蓼属植物杠板归。
一年生蔓生草本,长1-2m。全株无毛;茎有棱,棱上有倒钩刺。叶互生;叶柄盾状着生,几与叶片等长;托叶鞘叶状,圆形或卵形,抱茎,直径2-3cm;叶片近三角形,长、宽均为2-5cm,淡绿色,下面叶脉疏生钩刺,有时叶缘也散生钩刺。短穗状花序顶生或生于上部叶腋,两性花;花小,多数,具苞,苞片圆形,花被白色或淡红色,5裂,裂片卵形,果时增大,肉质,深蓝色;雄蕊8枚;花柱3叉状。瘦果球形,暗褐色,有光泽。花期6-8月,果期9-10月。
分布于全国各地。
主产于河北、江苏、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