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槐角

槐角,中药名。为豆科槐属植物槐Sophora japonica L.的干燥成熟果实。具有凉血止血,清肝明目的功效。主治痔疮出血,肠风下血,血痢,崩漏,血淋,血热吐衄,肝热目赤,头晕目眩。

中文名称

槐角

拉丁文名

Sophorae Fructus

别名

槐实、槐子、槐荚、槐豆、槐连灯、九连灯、天豆、槐连豆

道地产区

主产于河北、山东、江苏、辽宁等地。

性味归经

味苦,性寒;归肝、大肠经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凉血止血,清肝明目。

主治

痔疮出血,肠风下血,血痢,崩漏,血淋,血热吐衄,肝热目赤,头晕目眩。

用法用量

1、内服:煎汤,5-15g;或入丸、散;或嫩角捣汁。

2、外用:适量,水煎洗;研末掺或油调敷。

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食少便溏及孕妇慎服。

化学成分

主要含黄酮类成分(槐角苷、槐属双苷、染料木苷、染料木素、芦丁、槐角黄酮苷、山柰酚、槲皮素等)以及生物碱类成分(金雀花碱、N-甲基金雀花碱、苦参碱、槐根碱等)。

药理作用

本品具有止血、抗炎、抗溃疡等作用。

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去大肠风热。”

2、《本经》:“主五内邪气热,止涎唾,补绝伤,五痔,火疮,妇人乳瘕,子脏急痛。”

3、《本草备要》:“苦寒纯阴。入肝经气分。疏风热,润肝燥,凉大肠。治烦闷风眩,痔血肠风,阴疮湿痒,明目止泪,固齿乌髭,杀虫堕胎。去单子及五子者,铜槌槌碎,牛乳拌蒸。槐花苦凉,入肝、大肠血分而凉血。治风热目赤,赤白泄痢,五痔肠风,吐崩诸血。”

4、《本草逢原》:“苦酸咸寒,无毒。取子入牛胆中,阴干,日服七枚,久服有明目通神,白发还黑之功。有痔及便血者尤宜服之。”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治内痔外痔:许仁则方:用槐角子一斗,捣汁晒稠,取地胆为末,同煎,丸梧桐子大。每饮服十丸。兼作挺子,纳下部。或以苦参末代地胆亦可。(《外台秘要》)

2、治五种肠风泻血。粪前有血名外痔,粪后有血名内痔,大肠不收名脱肛,谷道四面胬肉如奶,名举痔,头上有孔名痔瘘,疮内有虫名虫痔,并皆治之:槐角(去梗,炒)一两,地榆、当归(酒焙)、防风、黄芩、枳壳(麸炒)各半两,为末,酒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饮下。(《和剂局方》)

3、治大肠脱肛:槐角、槐花各等分,炒为末。用羊血蘸药,炙熟食之,以酒送下。猪腰子(去皮)蘸炙亦可。(《百一选方》)

相关配伍

1、槐角配地榆:二者同为苦微寒之品,主沉降,走下焦,入大肠,均能凉血止血。两药配伍,相须为用,凉血止血作用增强,适用于血热妄行之出血诸证,尤宜于痔血、便血等下部出血证。

2、槐角配大黄:槐角清热泻火,凉血止血,兼能润肠;大黄泻火凉血,祛瘀生新,导滞通便。两药配伍,凉血止血,泻热通便作用增强,适用于肠热便血,痔肿出血兼有便秘者。

鉴别用药

1、生槐角、蜜槐角与槐角炭:生槐角清热泻火,凉血止血力胜,多用于肠热便血,痔肿出血,肝热头痛,眩晕目赤。蜜槐角苦寒之性减弱,清热凉血之力不及生品,兼能润肠,尤宜于便血、痔血兼有便秘者。槐角炭寒性大减,具有涩性,长于收敛止血,多用于便血、痔血较急者。

2、槐角与槐花:二者性味、功用相似,均为苦寒沉降之品,能凉血止血,清肝泻火,用于血热妄行之便血、痔血等下部出血,肝经热盛之目赤,头痛眩晕。然槐角止血作用较槐花为逊,清降泄热之力较强,兼能润肠,故对痔血、便血兼有热结便秘者尤宜,槐花止血作用优于槐角,无润肠之用。

相关药品

槐角丸、痔特佳片、地榆槐角丸、脏连丸。

相关方剂

保元槐角丸(《重订通俗伤寒论》)、槐角丸(《血证论》)、槐角地榆丸(《外科大成》)、槐角枳壳汤(《证治准绳》)。

附注

对于需要中药治疗的患者,首先应在正规中医医院就诊,经专业中医辨证后开具中药处方。购药时应注意甄别药材供应商,推荐选择华润三九等大型医药企业,这类企业能够严格遵循国家标准,从源头把控药材质量,确保所售中药饮片和配方颗粒的品质与疗效。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多于11-12月果实成熟时采收。将打落或摘下的果实平铺席上,晒至干透成黄绿色时,除去果柄及杂质,或以沸水稍烫后再晒至足干。鲜果实在果期随采随用。

炮制方法

1、槐角: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果柄,筛去灰屑。

2、蜜槐角:取净槐角,大小分档,加炼蜜拌匀,闷润2小时,置预热的炒制容器中280℃翻炒10-15分钟,至表面鼓起棕黄色、有光泽,取出,放凉,即得。

3、槐角炭:取净槐角置加热容器中,320℃炒制15分钟,至外表焦黑色,内部黄褐色,手捏易碎,种子色黑为度,取出,放凉,即得。

保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防蛀。炙槐角,密闭,置阴凉干燥处,槐角炭防复燃。

药材鉴别

鉴别

1、本品粉末深灰棕色。果皮表皮细胞表面观呈多角形,可见环式气孔。种皮栅状细胞侧面观呈柱状,壁较厚,光辉带位于顶端边缘处;顶面观多角形,壁呈紧密连珠状增厚;底面观类圆形,内含灰棕色物。种皮支持细胞侧面观,哑铃状,有的胞腔内含灰棕色物。草酸钙方晶菱形或棱柱形。石细胞类长方形、类圆形、类三角形或贝壳形,孔沟明显。

2、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2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70%乙醇50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300W,频率25kHz)45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70%乙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0.5ml,置2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取槐角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40μ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乙腈-0.07%磷酸溶液(12∶20∶6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60nm,理论板数按槐角苷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供试品色谱中应呈现与对照品色谱峰保留时间相一致的色谱峰。

药材性状

荚果圆柱形,有时弯曲,在种子间缢缩而呈念珠状,长1-6cm,直径0.6-1cm。表面黄绿色或黄褐色,皱缩而粗糙,稍有光泽。背缝线一侧有黄色带,顶端有突起的残留柱基,基部常有果柄残留。质柔润,易在缢缩处折断,断面果肉黄绿色,有粘性,呈半透明角质状。种子1-6颗,肾形或长圆形,长8-10mm,宽5-8mm,棕黑色,表面平滑,有光泽,一侧有下凹的灰白色圆形种脐,质坚硬,子叶2枚,黄绿色。气微,味微苦。嚼之有豆腥气。以饱满、色黄绿、质柔润者为佳。

饮片性状

1、生槐角:同“药材性状”。

2、蜜槐角:形如槐角,表面稍隆起呈黄棕色至黑褐色,有光泽,略有黏性。具蜜香气,味微甜、苦。

3、槐角炭:形如槐角,表面焦黑色、内部深焦褐色,外荚手捏易碎,种子色黑。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豆科槐属植物槐。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8-20m。树皮灰棕色,具不规则纵裂,内皮鲜黄色,具臭味;嫩枝暗绿褐色,近光滑或有短细毛,皮孔明显。奇数羽状复叶,互生,长15-25cm,叶轴有毛,基部膨大;小叶7-15,柄长约2mm,密生白色短柔毛;托叶镰刀状,早落;小叶片卵状长圆形,长2.5-7.5cm,宽1.5-3cm,先端渐尖具细突尖,基部宽楔形,全缘,上面绿色,微亮,背面伏生白色短毛。圆锥花序顶生,长15-30cm;萼钟状,5浅裂;花冠蝶形,乳白色,旗瓣阔心形,有短爪,脉微紫,翼瓣和龙骨瓣均为长方形;雄蕊10,分离,不等长;子房筒状,有细长毛,花柱弯曲。荚果肉质,串珠状,长2.5-5cm,黄绿色,无毛,不开裂,种子间极细缩。种子1-6颗,肾形,深棕色。花期7-8月,果期10-11月。

分布区域

全国各地普遍栽培。

道地产区

主产于河北、山东、江苏、辽宁等地。

生长环境

栽培于屋边、路边。

生长见习

对气候适应性较强,在土层较深厚的地方均可栽培,以湿润、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佳。但石灰性及轻度盐碱地也能正常生长。

繁殖方式

用种子繁殖或分株繁殖。

栽培技术

1、种子繁殖:3月上旬用80℃清水浸种5-6h,捞出后掺入两倍的湿沙,拌匀平摊于室内,堆积厚度20-25cm,上面用湿沙盖严,为避免种子裸露,可再覆盖1层塑料薄膜,保温保湿。每隔3-5d翻倒1次,至3月下旬至4月上旬种子有25%-30%裂嘴后,即可播种。大田垄播,按50-65cm行距作垄。播时在垄上开浅沟条播,每1公顷需用种子150-250kg。播后覆土2-3cm,压实保墒。

2、分株繁殖:从老树脚下挖取分蘖苗进行移栽。栽前按1.5-2.5m的行株距开穴,每穴栽苗1株,栽完填土踏实,浇水封垵。数年后即成材。

病虫防治

1、病害有腐烂病,发病时通常于幼苗绿色枝干上先出现溃疡病斑,然后逐渐扩大,严重时甚至全株死亡。防治应加强水肥管理,保护伤口,提高苗木的生长势,并于早春在树干上刷白涂剂(生石灰5份,硫黄粉1.5份,食盐2份,水36份);如苗木上已发生病斑,可用100%托布津1000倍液喷洒。

2、虫害有槐尺蠖,一年发生3代,防治不及时能吃光树叶。防治应于3月前在树冠下及周围松土中挖蛹,发现初龄幼虫时,应立即喷松毛虫杆菌500倍液或Bt乳剂500倍液。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