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骨草

筋骨草,中药名,为唇形科植物筋骨草Ajuga decumbens Thunb.的干燥全草。主产于江苏、安徽、浙江、上海、四川等地。本品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的功效,主治咽喉肿痛,肺热咯血,跌打肿痛。
中文名称
拉丁文名
别名
道地产区
性味归经
药材分类
功效作用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主要用于治疗咽喉肿痛,肺热咯血,跌打肿痛。
1、内服:煎汤,15-30g,鲜品30-60g;或捣汁。
2、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孕妇慎用。
临床应用
1、治肺热咯血:与白茅根配伍。
2、治扁桃体炎,咽炎,喉炎:筋骨草15-30g,水煎服。或用筋骨草4-5株,加豆腐共煮,吃豆腐并饮汤。
3、治跌打伤,扭伤:鲜筋骨草加少量生姜、大葱,捣烂外敷。
加工炮制
5-8月花开时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除去杂质,洗净,切段,干燥。
保存方法
置阴凉干燥处保存。
药材鉴别
全草长10-25cm。根细小,暗黄色。地上部分灰黄色或暗绿色,密被白柔毛。茎细,具四棱,质地较柔韧,不易折断。叶对生,多皱缩、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匙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3-6cm,宽1.5-2.5cm,绿褐色,两面密被白色柔毛,边缘有波状锯齿;叶柄具狭翅。轮伞花序腋生,小花二唇形,黄褐色。气微,味苦。
同药材性状。
植物学信息
唇形科筋骨草属植物筋骨草。
多年生草本,茎高25-40cm。茎四棱形,紫红色或绿紫色,通常无毛。叶对生,具短柄,基部抱茎;叶片卵状椭圆形至狭椭圆形,长4-7.5cm,宽3.2-4cm,先端钝或急尖,基部楔形,下延,两面略被糙伏毛,边缘具不整齐的双重牙齿。轮伞花序多花,密集成顶生假穗状花序;苞片叶状,卵圆形,长1-1.5cm;花萼漏斗状钟形,具10脉,萼齿5,整齐;花冠紫色,具蓝色条纹,筒近基部有一毛环,二唇形,上唇短,直立,2裂,下唇增大,3裂;雄蕊4,二强,伸出;花盘小,环状,前方具一指状腺体;子房无毛。小坚果长圆状三棱形,背部具网状皱纹,果脐大。花期4-8月,果期7-9月。
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浙江、河南、四川等地。
主产于江苏、安徽、浙江、上海、四川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