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亮菌

亮菌,中药名。为白蘑科真菌发光假蜜环菌Armillariellatabescens(Scop.exFr.)Sing.的菌丝体。分布于东北、华北及甘肃、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广西、四川、云南等地。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常用于急慢性胆囊炎,胆道感染,肝炎,阑尾炎,中耳炎。

中文名称

亮菌

别名

假蜜环菌、易逝杯伞、青杠钻、光菌、发光小蜜环菌

道地产区

东北、华北、甘肃、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广西、四川、云南

性味归经

味苦,性寒,归肝、胆经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解毒。

主治

急慢性胆囊炎,胆道感染,肝炎,阑尾炎,中耳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研末,1.5-3g。

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药理作用

1、抗肿瘤作用。

2、对辐射防护和升白作用。

3、抗菌作用。

4、其他作用:促进胆汁分泌,降压作用等。

相关论述

1、《全国中草药汇编》:“抗菌消炎,主治胆囊炎、肝炎。”

2、《秦岭巴山天然药物志》:“主治阑尾炎,中耳炎。”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治疗慢性胆囊炎。

2、治疗迁延性及慢性肝炎。

3、治疗急性胆道感染。

相关配伍

治胆囊炎,肝炎:亮菌、板蓝根各15g,连翘、银花各10g。水煎服,每日1剂,分2-3次服。(《中国食物大典》)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洗净,晒干。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菌丝体白色或黄棕色至棕褐色。菌索发达。白色菌丝体在暗处发浅蓝色荧光。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白蘑科真菌发光假蜜环菌。

形态特征

菌盖宽3-8cm,扁半球形,后渐平展,中部钝;盖面不粘,蜜黄色或黄褐色,老后锈褐色,往往中部色深,有纤毛状鳞片;盖缘有时稍上翘。菌肉白色或带乳黄色。菌褶延生,较窄,幅窄,不等长,白色至污白色或稍带淡肉粉色。菌杯长3-12cm,粗0.3-1cm,近等粗,上部污白色,中部以下灰褐色至黑褐色,常扭曲。有平伏丝状纤毛,内部松软,后中空。孢子宽椭圆形至近卵圆形,平滑,无色,(8-10)μm×(5-7)μm。

分布区域

分布于东北、华北及甘肃、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道地产区

东北、华北及甘肃、江苏、安徽、浙江、福建、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阔叶树的桩上或树干的根部和基部,丛生。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