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麻

罗布麻,为夹竹桃科罗布麻属植物罗布麻Apocynum venetum L.,以叶入药。罗布麻叶具有平肝安神,清热利水的功效,主治肝阳眩晕,心悸失眠,浮肿尿少。
中文名称
拉丁文名
别名
道地产区
性味归经
药材分类
功效作用
平肝安神,清热利水。
罗布麻叶主要用于治疗肝阳眩晕,心悸失眠,浮肿尿少。
内服:煎汤,5-10g;或泡茶。
1、罗布麻叶不宜与地高辛药物同用。
2、脾虚慢惊者慎用,孕妇慎用。
罗布麻叶主要含黄酮类成分(金丝桃苷、芸香苷、山柰素、槲皮素等)、有机酸类成分(延胡索酸、琥珀酸、绿原酸等),还含鞣质、蒽醌、氨基酸等。
罗布麻叶具有镇静、抗抑郁、抗动脉粥样硬化、扩血管、降压、抗炎、保肝等作用。
《陕西中草药》:“清凉泻火,强心利尿,降血压,治心脏病,高血压,神经衰弱,肾炎浮肿。”
临床应用
1、用于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心悸,失眠等证,可泡水代茶或煎汤内服;也可配夏枯草、菊花、钩藤等清肝熄风药同用。
2、用于湿热水肿,小便不利,有清热利尿消肿之功,亦可配猪苓、泽泻、木通等同用。
1、罗布麻叶配天麻:罗布麻叶性味甘凉,功能平抑肝阳:天麻味甘性平,平抑肝阳、息风止痉。二药伍用,平抑肝阳之功增强,并能息风止痉通络,适用于肝阳化风,头晕抽搐,肢体麻木等。
2、罗布麻叶配酸枣仁:罗布麻叶主入肝经,有平肝泄热安神之功;酸枣仁味甘、酸,性平,能养心阴、益肝血而有养心安神之效。二药伍用,养血柔肝,宁心安神,适用于血虚肝郁,心悸失眠等。
3、罗布麻叶配羚羊角:罗布麻叶性凉,平抑肝阳,清泄肝热:羚羊角性寒,清肝火,息肝风,平肝阳。二药伍用,泄火清肝,息风止痉潜阳,多用于热极生风之证。
罗布麻叶与菊花:二者均有平抑肝阳、清泻肝热之功,适用于肝阳上亢及肝火上攻之头晕目眩,烦躁失眠等证。然罗布麻叶又能清热利水,可用于水肿,小便不利。菊花还能疏风明目,清热解毒,可用于风热表证,温病初起以及疮痈肿毒等证。
复方罗布麻颗粒、罗布麻叶片。
罗布麻茶(《新疆中草药手册》)、治肝炎腹胀方(《新疆中草药手册》)。
加工炮制
夏季采收,除去杂质,干燥。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筛去灰屑。
保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置阴凉干燥处。
药材鉴别
本品多皱缩卷曲,有的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椭圆状披针形或卵圆状披针形,长2-5cm,宽0.5-2cm,淡绿色或灰绿色,先端钝,有小芒尖,基部钝圆或楔形,边缘具细齿,常反卷,两面无毛,叶脉于下表面突起;叶柄细,长约4mm。质脆。气微,味淡。
同“药材性状”。
植物学信息
夹竹桃科罗布麻属植物罗布麻。
直立亚灌木,高1.5-3m。全株具乳汁;枝条圆筒形,光滑无毛,紫红色或淡红色。叶对生;叶柄长3-6mm;叶片椭圆状披针形至卵圆状长圆形,长1-5cm,宽0.5-1.5cm,先端急尖至钝,具短尖头,基部急尖至钝,叶缘具细牙齿,两面无毛。圆锥状聚伞花序一至多歧,通常顶生,有时腋生;苞片膜质,披针形,长约4mm,宽约1mm;花5数;花萼裂片披针形或卵圆状披针形,两面被柔毛;花冠筒钟形,紫红色或粉红色,花冠筒长6-8mm,直径2-3mm,花冠裂片卵圆状长圆形,与冠筒几乎等长;雄蕊着生于花冠筒基部,花药箭头状,隐藏在花冠喉内,背部隆起,腹部粘生在柱头基部,花丝短;雌蕊长2-2.5mm,花柱短,上部膨大,下部缩小,柱头基部盘状,先端2裂;子房由2枚离生心皮组成;花盘环状,肉质,着生在花托上。蓇葖果2枚,平行或叉生,下垂,长8-20cm,直径2-3mm。种子多数,卵圆状长圆形,黄褐色,长2-3mm,直径0.5-0.7mm,先端有一簇白色细长毛,长约1.5-2.5cm。花期4-9月,果期7-12月。
分布于华北、西北及吉林、辽宁、山东、江苏、安徽、河南等地。
主产于内蒙古、甘肃、新疆。
生于盐碱荒地、沙漠边缘及河流两岸、冲积平原、湖泊周围,戈壁荒滩上。
对环境条件要求不严,大量成片地分布于盐碱、沙荒地区,耐寒、耐旱、耐碱又耐风,适于多种气候和土质,即使在夏季干旱,温度50℃以上的吐鲁番盆地也能生长良好。
种子繁殖、根茎切段繁殖和分株繁殖。
1、种子繁殖:罗布麻种子小,每1g种子有2000粒,宜在含盐碱较少的砂壤土上直播,4月上旬做畦,每1公顷播种量7.5kg。将其与湿沙拌匀播下,幼苗出土后,锄草松土,加强管理,可留苗15万余株,其余幼苗可移栽别处,风沙大的地区宜育苗移栽。
2、根茎切段繁殖:将直根和横走根,切成10-15cm的小段,每段上带有不定芽,按行株距60cm×30cm挖穴,每穴1-2条,以早春或冬季栽植最好。
3、分株繁殖:在春、秋两季进行,将近地面根茎处发生的株丛铲下,带少量须根,进行分株移栽。
1、病害有茎斑病、锈病。可喷25%粉锈宁1000倍液防治茎斑病;可喷25%粉锈宁1000倍液防治锈病。
2、无明显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