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猫毛草

猫毛草,中药名。为禾本科臭草属植物臭草MelicascabrosaTrin.的全草。植物臭草,分布于华北、西北各地。具有利尿通淋,清热退黄之功效。主治尿路感染,肾炎水肿,感冒发热,黄疸型肝炎,糖尿病。

中文名称

猫毛草

别名

金丝草《沙漠地区药用植物》、肥马草、枪草《种子植物名称》。

性味归经

味甘,性凉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利尿通淋,清热退黄。
主治
尿路感染,肾炎水肿,感冒发热,黄疸型肝炎,糖尿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
相关论述
《沙漠地区药用植物》:“利水通淋,清热。主治尿路感染,肾炎水肿,感冒发烧,黄疸型肝炎,糖尿病。”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季采收,洗净,晒干。
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喷洒清水,稍润。切中段,干燥,筛去灰屑。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为根、茎、叶、果混合的段状。根细,茎纤细,浅黄棕色。叶薄光滑或微粗糙。果光亮褐色,纺锤形。气微,味淡。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禾本科臭草属植物臭草。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须根细弱,较稠密。秆丛生,直立或基部膝曲,高30-70cm,基部常密生分糵。叶鞘光滑或微粗糙,上部者短于节间,下部者长于节间;叶舌透明膜质,长1-3mm,顶端撕裂而两侧下延;叶片质较薄,长6-15cm,宽2-7mm,干时常卷折,无毛或上面疏具柔毛。圆锥花序窄狭,长8-15cm,宽1-2cm,分枝直立或斜向上升,主枝长达5cm,小穗柄短,线形弯曲,上部被微毛;小穗长5-7mm,含2-4孕性小花,淡绿或乳脂色,顶部由数个不育外稃集成小球形;颖花等长,膜质,具3-5脉,背部中脉常具微小纤毛,长4-7mm;外稃先端尖或钝,为膜质,具7条隆起主脉,背部颗粒状粗糙,第1外稃长5-6mm,内稃短于或在上部花中者等于外稃,先端钝,脊具微小纤毛;花药长约1.3mm。颖果褐色,光秃,纺锤形,长约1.5mm。花、果期5-8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华北、西北各地。
生长环境
生于山野或荒芜的田野。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