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牡荆茎

牡荆茎,中药名。为马鞭草科牡荆属植物牡荆VitexnegundoL.var.cannabifolia(Sieb.etZucc.)Hand.-Mazz.的茎。植物牡荆,分布于华东及河北、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具有祛风解表,消肿止痛之功效。主治感冒,喉痹,牙痛,脚气,疮肿,烧伤。

中文名称

牡荆茎

别名

牡荆条《安徽药材》

性味归经

味辛、微苦,性平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风解表,消肿止痛。
主治
感冒,喉痹,牙痛,脚气,疮肿,烧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含漱。
相关论述

1、《别录》:“疗灼烂。”

2、《本草拾遗》:“洗灼疮及热焱疮。”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风牙痛,牡荆茎同荆芥、荜拔煎水漱。(《纲目》)

2、治脚气诸病,用荆芥于坛中烧烟,熏涌泉穴及痛处,使汗出则愈。(《永类铃方》)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切段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马鞭草科牡荆属植物牡荆。
形态特征
牡荆,别名楚《诗经》,荆《广雅》,蚊香草、铺香、午时草、洋公柴(福建),五指柑(广东),土柴胡、蚊子柴、山京木、黄荆条(江西),荆条棵(江苏),黄荆柴(浙江)。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植株高1-5m。多分枝,具香味。小枝四棱形,绿色,被粗毛,老枝褐色,圆形。掌状复叶,对生;小叶5,稀为3,中间1枚最大;叶片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基部楔形,边缘具粗锯齿,先端渐尖,表面绿色,背面淡绿色,通常被柔毛。圆锥花序顶生,长10-20cm;花萼钟状,先端5齿裂;花冠淡紫色,先端5裂,二唇形。果实球形,黑色。花、果期7-10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华东及河北、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
生长环境
生于低山向阳的山坡路边或灌丛中。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