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天竹

南天竹,中药名。为小檗科南天竹属植物南天竹NandinadomesticaThunb.的根、茎及果。分布于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根、茎具有清热除湿,通经活络之功效;果具有止咳平喘之功效。根、茎常用于感冒发热,眼结膜炎,肺热咳嗽,湿热黄疸,急性胃肠炎,尿路感染,跌打损伤;果常用于咳嗽,哮喘,百日咳。
中文名称
拉丁文名
别名
道地产区
性味归经
毒性
药材分类
功效作用
根茎:清热除湿,通经活络;果:止咳平喘。
根茎用于感冒发热,眼结膜炎,肺热咳嗽,湿热黄疸,急性胃肠炎,尿路感染,跌打损伤;果用于咳嗽,哮喘,百日咳。
根、茎9-30克;果9克。
尚不明确。
抑制心脏,直接麻痹横纹肌,兴奋肠及子宫等作用。
临床应用
1、治肺结核:南天竹果实20g,水煎服。(苗族)
2、治胃痛:南天竹根或茎、岩豇豆(吊石苣苔)各10g,夏枯草8g,矮地茶(紫金牛)5g,水煎服。(苗族)
3、治胃痛:南天竹根或茎、牛皮消各适量,水煎服。(布依族)
4、治咳嗽:南天竹果实3-9g,水煎服。(水族)(《1-4方出自《贵州民族常用天然药物》》
该物种在贵州分布较广,产量及蕴藏量较大,可大量开发利用。
加工炮制
根、茎全年可采,切片晒干。秋冬摘果,晒干。栽培品于栽后2-3年可以采果;3-4年后挖根。
植物学信息
小檗科南天竹属植物南天竹。
南天竹又名南天烛、蓝田竹、杨桐、阑天竹、大椿、猫儿伞、小铁树、老鼠刺、珍珠盖凉伞。常绿灌木,高约2m。茎直立,圆柱形,丛生,分枝少,幼嫩部分常为红色。叶互生,革质有光泽;叶柄基部膨大呈鞘状;叶通常为三回羽状复叶,长30-50cm,小叶3-5片,小叶片椭圆状披针形,长3-7cm,宽1-1.2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两面深绿色,冬季常变为红色。花成大型圆锥花序,长13-25cm,花直径约6mm,萼片多数,每轮3片,内两轮呈白色花瓣状;雄蕊6,离生,花药纵裂;子房1室,有2个胚珠,花柱短。浆果球形,熟时红色或有时黄色,直径6-7mm,内含种子2颗,种子扁圆形。花期5-7月,果期8-10月。
分布于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
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
生长于疏林及灌木丛中,多栽培于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