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南天竹根

南天竹根,中药名。为小檗科植物南天竹NandinadomesticaThunb.的根。南天竹根分布于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具有清热,止咳,除湿,解毒之功效。常用于肺热咳嗽,湿热黄疸,腹泻,风湿痹痛,疮疡,瘰疬。

中文名称

南天竹根

别名

土甘草、土黄连、钻石黄、山黄连、鸡爪黄连、山黄芩

性味归经

味苦,性寒。归肺、肝经

毒性

小毒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止咳,除湿,解毒。
主治
用于肺热咳嗽,湿热黄疸,腹泻,风湿痹痛,疮疡,瘰疬。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鲜品30-60g;或浸酒。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点眼。
注意事项
孕妇禁服。
相关论述

1、《重庆草药》:“味苦,性寒,无毒。”

2、《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回食病。”

3、《重庆草药》:“清热除湿。治热症火眼,吐血,风热头痛,风湿腿痛或劳动后腰腿胀痛。”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肺热咳嗽:鲜南天竹根30g,鲜枇杷叶(去毛)30g。水煎,日分3次服。(《福建中草药》)

2、治百日咳:南天竹(根)、一煎球各30g。水煎,加冰糖适量,日分3-4次服。(《广西民间常用草药》)

3、治湿热黄疸:鲜南天竹根30-60g,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4、治发热口渴:南天竹根9g,水竹叶、水灯芯各6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5、治食积腹泻:南天竹(根)60g,炒麦芽30g。水煎,日分3次服。(《广西民间常用中草药手册》)

6、治湿热痹痛:鲜南天竹根30-60g;或加白葡萄鲜根30g,芙蓉菊鲜根15g。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7、治流火风痰(俗称热风关节炎):南天竹鲜根30-60g,猪脚1-2个。酌加红酒、开水,炖2h,分2-3次服。(《福建民间草药》)

8、治湿热下注,关节肿痛:南天竹根30g,银花藤30g。水煎服或泡酒服。(《四川中药志》1979年)

9、治腰肌劳损:南天竹根30g,黄酒吞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10、治跌打损伤,气闭晕厥:南天竹根1节,磨白酒15g成浓汁,兑开水1杯温服。(《湖南农村常用中草药手册》)

11、驱除蛔虫:南天竹根和楝树皮,煎水服。(《杭州药用植物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9-10月采收,去杂质,晒干,或鲜用。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小檗科植物南天竹。
形态特征
南天竹又名南天烛、蓝田竹、杨桐、阑天竹、大椿、猫儿伞、小铁树、老鼠刺、珍珠盖凉伞。常绿灌木,高约2m。茎直立,圆柱形,丛生,分枝少,幼嫩部分常为红色。叶互生,革质有光泽;叶柄基部膨大呈鞘状;叶通常为三回羽状复叶,长30-50cm,小叶3-5片,小叶片椭圆状披针形,长3-7cm,宽1-1.2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两面深绿色,冬季常变为红色。花成大型圆锥花序,长13-25cm,花直径约6mm,萼片多数,每轮3片,内两轮呈白色花瓣状;雄蕊6,离生,花药纵裂;子房1室,有2个胚珠,花柱短。浆果球形,熟时红色或有时黄色,直径6-7mm,内含种子2颗,种子扁圆形。花期5-7月,果期8-10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
生长环境
生长于疏林及灌木丛中,多栽培于庭院。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