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爬藤榕

爬藤榕,中药名。为桑科植物爬藤榕FicussarmentosaBuch.-Ham.exJ.E.Smithvar.impressa(Champ.exBenth.)Corner的根、茎。分布于华东、中南和西南等地。具有祛风除湿,行气活血,消肿止痛之功效。常用于风湿痹痛,神经性头痛,小儿惊风,胃痛,跌打损伤。

中文名称

爬藤榕

拉丁文名

FicussarmentosaBuch.-Ham.exJ.E.Smithvar.impressa(Champ.exBenth.)Corner

别名

长叶铁牛、小号牛奶仔、枇杷藤、抓石榕、山牛奶、风藤、小木莲、小叶风藤

道地产区

华东、中南、西南

性味归经

味辛、甘,性温,归肝、心、胃经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风除湿,行气活血,消肿止痛。

主治

风湿痹痛,神经性头痛,小儿惊风,胃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水煎或炖肉,30-60g。

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慢性关节痛风:用爬藤榕根或藤、钻根风根、毛竹根各60-90g,白牛藤、丹参各30-60g。水煎,冲黄酒,早、晚饭前各服1次。(《天目山药用植物志》)

2、治消化不良,胃痛:爬藤榕干根15-30g。水煎服。

3、治跌打损伤:爬藤榕鲜根30g,积雪草30g。水煎服。

4、治气血亏虚,疲劳腰痛,四肢酸重:爬藤榕干根30g,配猪脚节(或鸡或羊肉)炖服。(2-4方出自福建晋江专区《中草药手册》)

附注

作爬藤榕入药者尚有薄叶匍茎榕F.sarmentosaBaeb.Ham.exJ.E.Smithvar.lacrymans(Levl.)Corner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收,鲜用或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桑科植物爬藤榕。

形态特征

爬藤榕又名纽榕。常绿攀援灌木,长2-10m。小枝幼时被微毛。叶互生;叶柄长5-10mm;托叶披针形;叶片革质,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3-9cm,宽1-3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楔形,上面绿色,无毛,下面灰白色或浅褐色,侧脉6-8对,网脉突起,成蜂窝状。隐头花序,花序托单生或成对腋生,或簇生于老枝上,球形,直径4-7mm,有短梗,近无毛;基部有苞片3;雄花、瘿花生于同一花序托内壁,雄花生于近口部,花被片3-4,雄蕊2;瘿花有花被片3-4,子房不发育;雌花生于另一植株花序托内,具梗,花被片3-4,子房倒卵圆形,花柱近顶生。瘦果小,表面光滑。花期5-10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华东、中南和西南等地。

道地产区

华东、中南、西南。

生长环境

常攀援于树上、岩石上或陡坡峭壁及屋墙上。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