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蓬蘽

蓬蘽,中药名。为蔷薇科植物灰白毛莓RubustephrodesHance的果实。分布于安徽、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等地。具有补肾益精,缩尿之功效。常用于头目眩晕,多尿,阳痿,不育,须发早白,痈疽。

中文名称

蓬蘽

别名

覆盆、陵蘽、阴蘽、割田藨、寒莓、寒藨

性味归经

味甘、酸,性温。归肝、肾经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补肾益精,缩尿。

主治

用于头目眩晕,多尿,阳痿,不育,须发早白,痈疽。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

注意事项

有实火、邪实者慎服。

相关论述

论蓬蘽多食伤肝:倪朱谟:“蓬蘽,养五脏,益精气之药也。此药虽养五脏,充足在肝,但肝主发生,又主疏泄,倘服食过多,性味有偏,发生急而疏泄多,未免有反激之患,而肝木自戕其体矣,慎之,慎之。”(《本草汇言》)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阴火动眩晕者:蓬蘽(炒)、人参、白术、当归、黄芪各二钱,怀熟地二两。水煎,频频服之。

2、治虚极欲倒,如坐舟车,真阳不足,上气喘气,气短自汗而眩晕,手足冷,脉沉细:蓬蘽(炒)、人参、大附子(童便制)各三钱,肉桂二钱,甘草一钱。煎服。(1-2方出自《方脉正宗》)

3、治睢(疽)病:三汤煮逢(蓬)蘽,取汁四斗,以酒睢(疽)痈。(《五十二病方》)

4、治须发早白:取蓬蘽笮取汁,合成膏,涂发。(《本草图经》)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蔷薇科植物灰白毛莓。

形态特征

灰白毛莓,又名灰绿悬钩子。落叶灌木,高3-4m。小枝及老叶柄具针状刺和灰白色绒毛,杂生腺毛。单叶互生,纸质;叶柄长1.5-3cm;托叶三角状,深条裂;叶片近圆形或广卵形,长宽各约4.5-8(-11)cm,先端短尖,基部心形,边缘有浅缺刻和不整齐的细锯齿,上面主脉上具疏短毛,下面密生灰白色茸毛,侧脉3-4对。圆锥花序顶生,总花梗及花梗密被茸毛;花萼5裂;花瓣5,白色;雄蕊多数;雌蕊多数。聚合果近圆形,直径达1.4cm,紫褐色。花期6-8月,果期8-10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安徽、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500m的山坡、路旁或灌丛中。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