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苦荬

山苦荬,中药名。为菊科植物山苦荬Ixerischinensis(Thunb.)Nakai的全草或根。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凉血止血的功效。主治肠痈,肺脓疡,肺热咳嗽,肠炎,痢疾,胆囊炎,盆腔炎,疮疖肿毒,阴囊湿疹,吐血,衄血,血崩,跌打损伤。
中文名称
别名
性味归经
药材分类
功效作用
内服:煎汤,10-15g;或研末,每次3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涂;或煎水熏洗。
1、《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破瘀活血,排脓。治阑尾炎,肠炎,痢疾,疮疖痈肿,肺脓疡,吐血,衄血。”
2、《陕西中草药》:“清热解毒,泻肺火,凉血,止血,止痛,调经,活血,化腐生肌。主治无名肿毒,阴囊湿疹,肺炎,跌打损伤,骨折。”
3、《青藏高原药物图鉴》:“清热利胆。治胆囊炎。”
4、《全国中草药汇编》:“治腹腔脓肿,急、慢性盆腔炎,肺热咳嗽,肺结核。”
5、《浙江药用植物志》:“治血崩,白带,痧气腹痛。”
临床应用
1、治肠痈:苡米21g,败酱草9g,牡丹皮9g,冬瓜仁12g,桃仁9g,金银花9g。水煎服。(《辽宁常用中茸药手册》)
2、治胆囊炎:(山苦荬)全草15g。水煎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3、治无名肿毒,各种疮肿:鲜苦叶苗、鲜地黄苗、鲜蒲公英各等分。共捣如泥,敷患处。或将上三味药焙干,共研细面,每次6g,开水冲服,每日3次,外用时蜂蜜调敷患处。
4、治黄水疮:苦叶苗适量。焙干研面,香油调涂患处。(3-4方出自《河南中草药手册》)
5、治痔疮:光叶苦荬菜切碎,煎水熏洗。(《内蒙古中草药》)
6、治血崩,白带:(山苦荬)根9g,猪膀胱1只。煮熟食肉服汤。(《浙江药用植物志》)
7、治咽喉肿痛:苦叶苗30g。水煎,日服2次。(《河南中草药手册》)
8、治暑热痧气腹痛:(山苦荬)全草30g,六月雪、醉鱼草根、牛膝、仙鹤草各9-12g。水煎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9、治结核病:苦叶苗500g,白芨60g。共研细面,每服6g,温开水冲服,每日3次。(《河南中草药手册》)
加工炮制
早春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药材鉴别
全草长20-40cm。茎多数,光滑无毛,基部簇状分枝。叶多皱缩,完整基生叶展平后线状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7-18cm,宽1-4cm,先端尖锐,基部下延成窄叶柄,边缘具疏小齿或不规则羽裂,有时全缘;茎生叶无叶柄。头状花序排列疏伞房状聚伞花序,未开放的总苞呈圆筒状,长7-9mm,总苞片2层,外层极小,卵形,内层线状披针形,边缘薄膜质;瘦果狭披针形,稍扁平,红棕色,具长喙,冠毛白色。气微,味苦。
以色绿者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