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蛇地钱

蛇地钱,中药名。为蛇苔科蛇苔属植物植物蛇苔Conocephalumconicum(Linn.)Dum.、小蛇苔Conocephalumsupradecompositum(Lindb.)Steph.的叶状体。蛇苔,分布于全国各地;小蛇苔,分布于吉林、辽宁、陕西、浙江、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四川、西藏等地。具有消肿止痛,清热解毒之功效。主治痈疮肿毒,烧烫伤,毒蛇咬伤,骨折损伤。

中文名称

蛇地钱

拉丁文名

Conocephalum conicum(L.) Dumort.

别名

蛇皮苔、地皮斑、石皮斑、云斑、一团云、地青苔

道地产区

广布于全国各地

性味归经

味微甘、辛,性寒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消肿止痛,清热解毒。

主治

痈疮肿毒,烧烫伤,毒蛇咬伤,骨折损伤。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研末,麻油调敷;或鲜品捣敷。

注意事项

局部不红不热的阴疽,勿用。

化学成分

含淀粉和大量的葡萄糖、果糖、蔗糖。

药理作用

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

相关论述

1、《江西草药》:“解毒消肿。”2、《全国中草药汇编》:“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外用治疔疮痈肿,烧烫伤,毒蛇咬伤,外伤骨折。”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指疔、背痈初起,蛇地钱适量。晒干研末,加砂糖和桐油各适量,调匀外敷。(《江西草药》)

2、治无名肿毒,蛇地钱、犁头草、腐婢叶(均鲜)各等量,甜酒少许。捣烂外敷。阴疽忌用。(《江西草药》)

3、治烫火伤,蛇地钱适量。晒干研末,麻油调搽。(《江西草药》)

4、治蛇咬伤,蛇地钱(鲜)适量。捣烂外敷。(《江西草药》)

5、治婴儿湿疹,(蛇苔)全草晒干。炒炭研成细粉,植物油调敷。(《浙江药用植物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去净泥土杂质,晒干或鲜用。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1、蛇苔,叶状体卷缩成团块状,灰褐色。湿润展平后呈宽带状,革质,多回二歧分叉,长5-10cm,宽1-2cm,背面有肉眼可见的菱形或六角形气室,腹面两侧各有1列深紫色鳞片。雌雄异株。雄托呈椭圆盘状,紫色,无柄,贴生于叶状体背面,雌托呈圆锥形,柄长3-5cm,着生于叶状体背面先端。气微,味淡。

2、小蛇苔,叶状体卷缩成团块状,灰褐色。湿润展平后呈狭带状,多回二歧分叉,长2-3cm,宽2-4mm。革质,背面借扩大镜可见六角形或菱形的气室。腹面中肋处密生假根,两侧各生1列紫褐色鳞片。雌雄异株。雄托呈椭圆盘状,贴生于叶状体背面,无柄;雌托同叶状体先端生出,呈圆锥形,柄长2-3cm。气微,味淡。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蛇苔科蛇苔属植物植物蛇苔、小蛇苔。

形态特征

1、蛇苔,别名大蛇苔《浙江药用植物志》。叶状体深绿色,有光泽,长5-10cm,宽约1-2cm,多回二歧分叉,背面有六角形气室,每室中央有1个单一型的气孔,孔边细胞5-6列。气室内有多数直立的营养丝,营养丝由2-5个含大量叶绿粒的细胞构成,顶端细胞长梨形,有狭长尖。腹面淡绿色,有假根,两侧各有1列深紫色鳞片。雌雄异株。雌托钝头圆锥型,或蛇头形,褐黄色,托下生5-8枚总苞,每苞内具一梨形孢蒴,孢子褐黄色,直径70-100μm,表面密被细疣;雄托椭圆盘状,紫色,无柄,贴生于叶状体背面。 2、小蛇苔,别名花叶蛇苔《中国药用孢子植物》。叶状体淡绿色,无光泽,较前者小,长2.5-3cm,宽2-3mm,多为二次二歧分叉。背面具六至八角形气室,孔边细胞6-8列。气室内部的营养丝1-3枚,顶端细胞短梨形,不具长尖。腹面绿褐色,有假根,两侧各有1列深紫褐色鳞片。雌雄异株。雌托圆锥形,褐黄色。托下生多数总苞,每苞内有一长梨形的孢蒴;孢子黄褐色,直径60-80μm,有疣,弹丝短,有双螺纹;雄托椭圆盘状,紫色,无柄。秋季雌雄两株先端边缘密生绿色或暗紫色的芽胞体。芽胞体基部有覆瓦状鳞片,芽胞呈不规则扁圆形,两端微有突起。

分布区域

1、蛇苔:分布于全国各地。 2、小蛇苔:分布于吉林、辽宁、陕西、浙江、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四川、西藏等地。

道地产区

1、蛇苔:分布于全国各地。 2、小蛇苔:分布于吉林、辽宁、陕西、浙江、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四川、西藏等地。

生长环境

1、蛇苔,多生于溪边林下阴湿岩石和土表。 2、小蛇苔,多生于林下或溪边阴湿土上或石表薄土上。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