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仁

桃仁,中药名,为蔷薇科植物桃Prunus persica(L.)Batsch或山桃Prunus davidiana(Carr.)Franch.的干燥成熟种子,主产于北京、山东、陕西、河南、辽宁。本品具有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的功效,主治经闭痛经,癥瘕痞块,肺痈肠痈,跌扑损伤,肠燥便秘,咳嗽气喘。
中文名称
拉丁文名
道地产区
性味归经
药材分类
医保类型
功效作用
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
桃仁主要用于治疗经闭痛经,癥瘕痞块,肺痈肠痈,跌扑损伤,肠燥便秘,咳嗽气喘。
内服:煎服,5-10g,捣碎用;桃仁霜入汤剂宜包煎。
1、桃仁润燥滑肠,脾虚便溏者慎用。
2、孕妇慎用。
3、桃仁含苦杏仁苷,在体内可分解成氢氰酸,大量服用易引起中毒,故临床用量不宜过大。
4、与杏仁同用须减低剂量,避免苦杏仁苷中毒。
5、与抗凝药配伍应用时须减小剂量。不宜与可待因、吗啡、哌替啶、苯巴比妥等镇咳药和麻醉药配伍应用,可以加重麻醉,抑制呼吸。
桃仁含苦杏仁苷、苦杏仁酶、挥发油、脂肪油(油酸甘油酯、亚油酸甘油酯)等。
本品具有抗血栓形成、抗凝血、抗心肌缺血、抗炎等药理作用。
1、《名医别录》:“止咳逆上气,消心下坚,除卒暴击血,破癥瘕,通月水(脉),止痛。”
2、《珍珠囊》:“治血结血秘血燥,通润大便,破蓄血。”
3、《本草纲目》:“主血滞风痹,骨蒸,肝疟寒热……,产后血病。”
临床应用
1、治瘀血经闭、痛经,常与红花相须为用,并配当归、川芎、赤芍等,如桃红四物汤;治产后瘀滞腹痛,常配伍炮姜、川芎等,如生化汤;治瘀血蓄积之癥瘕痞块,常配桂枝、牡丹皮、赤芍等,如桂枝茯苓丸,或配三棱、莪术等药;若瘀滞较重,可配伍大黄、芒硝、桂枝等,如桃核承气汤;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常配当归、红花、大黄等,如复元活血汤。
2、治肺痈可配苇茎、冬瓜仁等药用,如苇茎汤;治肠痈配大黄、牡丹皮等药用,如大黄牡丹皮汤。
3、用于肠燥便秘证,常配伍当归、火麻仁、瓜蒌仁等,如润肠丸。
4、治咳嗽气喘,既可单用煮粥食用,又常与杏仁同用,如双仁丸。
1、桃仁配大黄:桃仁苦泄性平,功善活血祛瘀;大黄苦泄性寒,功善泻热通便,活血祛瘀。两药伍用,功能活血祛瘀,通下泄热,适用于下焦蓄血证。
2、桃仁配牡丹皮:桃仁苦甘性平,功善活血祛瘀;牡丹皮苦辛微寒,功善凉血、活血。两药配伍,能清血热、祛瘀血,适用于血瘀有热之月经不调,经闭痛经。
3、桃仁配红花:桃仁性平,功能活血祛瘀;红花性温,功能活血通经。两药合用,活血祛瘀力增,适用于瘀血阻滞所致的痛经经闭、产后腹痛、心腹疼痛、跌打损伤等多种病证。
1、生桃仁与桃仁:二者为不同炮制品,均有活血祛瘀功效;均可用于经闭痛经,癥瘕痞块,肺痈肠痈,跌扑损伤。生桃仁为除去杂质、未去种皮入药者;桃仁则将生桃仁置于沸水中,除去种皮后入药用。桃仁后除去了非药用部分,有利于有效物质的溶出,可提高药效。
2、桃仁与火麻仁:二者均为甘润之品,均有润肠通便作用,可用于肠燥便秘。桃仁除润肠燥,且入血分能活血祛瘀,为瘀血阻滞所致各种血瘀证的常用之品;又苦泄降气而止咳平喘,可治咳嗽气喘。火麻仁润肠燥且兼能滋补,《神农本草经》谓其“补中益气,久服肥健”,常用于血虚津亏之便秘。
血府逐瘀口服液(胶囊)、通经甘露丸、润肠丸。
桃核承气汤(《伤寒论》)、桃红四物汤(《医垒元戎》,录自《玉机微义》原名“加味四物汤”)、桃仁红花汤(《症因脉治》)、活血散瘀汤(《外科正宗》)、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
加工炮制
果实成熟后采收,除去果肉及核壳,取出种子,晒干。
1、桃仁: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泛油种粒。用时捣碎。
2、燀桃仁:取净桃仁,置沸水中,加热至种皮微鼓起,捞出,置凉水中浸泡,取出,搓开种皮与种仁,干燥,除去种皮。用时捣碎。
3、炒桃仁:取燀桃仁,置炒制容器内,文火炒至微黄色,取出晾凉。用时捣碎。
保存方法
置阴凉干燥处,防蛀,防走油。
药材鉴别
1、桃仁:呈扁长卵形,长1.2-1.8cm,宽0.8-1.2cm,厚0.2-0.4cm。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密布颗粒状突起。一端尖,中部膨大,另端钝圆稍偏斜,边缘较薄。尖端一侧有短线形种脐,圆端有颜色略深不甚明显的合点,自合点处散出多数纵向维管束。种皮薄,子叶2,类白色,富油性。气微,味微苦。
2、山桃仁:呈类卵圆形,较小而肥厚,长约0.9cm,宽约0.7crn,厚约0.5cm。
1、桃仁:同“药材性状”。
2、燀桃仁:本品呈扁长卵形,长1.2-1.8cm,宽0.8-1.2cm,厚0.2-0.4cm。表面浅黄白色,一端尖,中部膨大,另端钝圆稍偏斜,边缘较薄。子叶2,富油性。气微香,味微苦。
3、燀山桃仁:呈类卵圆形,较小而肥厚,长约1cm,宽约0.7cm,厚约0.5cm。
4、炒桃仁:炒桃仁本品呈扁长卵形,长1.2-1.8cm,宽0.8-1.2cm,厚0.2-0.4cm。表面黄色至棕黄色,可见焦斑。一端尖,中部膨大,另端钝圆稍偏斜,边缘较薄。子叶2,富油性。气微香,味微苦。
5、炒山桃仁:2枚子叶多分离,完整者呈类卵圆形,较小而肥厚。长约1cm,宽约0.7cm,厚约0.5cm。
植物学信息
蔷薇科桃属植物桃或山桃。
1、桃:落叶小乔木,高3-8m,小枝绿色或半边红褐色,无毛。叶互生,在短枝上呈簇生状;叶柄长1-2cm,通常有1至数枚腺体;叶片椭圆状披针形至倒卵状披针形,边缘具细锯齿,两面无毛。花通常单生,先于叶开放,直径约2.5-3.5cm,具短梗;萼片5,基部合生成短萼筒,外被绒毛;花瓣5,倒卵形,粉红色,罕为白色;雄蕊多数;子房1室,花柱细长,柱头小,圆头状。核果近球形,表面有短绒毛,果肉白色或黄色,离核或粘核。种子1枚,扁卵状心形。花期3-4月,果熟期6-7月。
2、山桃:落叶小乔木,高5-9m。叶互生,托叶早落;叶柄长1.5-3cm;叶片卵状披针形,长4-8cm,宽2-3.5cm。花单生,萼片5,花瓣5,阔倒卵形,粉红色至白色。核果近圆形,黄绿色,表面被黄褐色柔毛。果肉离核;核小,坚硬。种子1颗,棕红色。花期3-4月,果期6-7月。
1、桃:原产我国,各地普遍栽培。
2、山桃:分布于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四川、云南、陕西、甘肃等地。
主产于北京、山东、陕西、河南、辽宁等地。
山桃:生于海拔800-1200m的山坡、山谷沟底或荒野疏林及灌丛内。
1、桃:喜阳光和温暖的气候,在肥沃高燥的砂质壤土中生长最好。怕涝,在低洼碱性土壤中生长不良。幼树抗寒力弱,容易冻梢。耐修剪,寿命较短。
2、山桃:喜光,在半阴处也能生长,耐寒,耐旱。对土壤要求不严,贫瘠、荒山均可种植。
1、桃:以嫁接繁殖为主。
2、山桃:用种子繁殖。
1、桃:以嫁接繁殖为主。用山桃、毛桃为砧木,可增强其抗涝、抗寒性。供砧木用桃核在湿沙中完成春化阶段,使硬壳容易裂开,易于发芽,3月播种,4月上旬即可出芽。不经沙藏的种子,可在秋季播种,选地势高燥的圃地培育桃苗,苗木生长迅速,当年秋季幼苗可长20-30cm高。芽接一般以8月上、中旬为宜,多果用丁字形芽接法,或在春季4月上旬进行枝接,多采用切接、腹接和劈接法。
2、山桃:用种子繁殖。6-9月份摘下成熟果实,除去果肉,将种子在水中冲洗干净,捞出晾干,沙藏。春播,3月下旬至4月初播种,把经过沙藏种子取出,按行株距35cm×(20-30)cm,深5-6cm穴播,覆土,浇水,15d左右可出苗。幼苗在苗圃培育1-2年出圃定植。秋播于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可以把当年采收的种子,不经沙藏处理,直接播种,于翌年春生苗。山桃苗木一般常作为桃树品种的砧木。
1、桃:抗病能力弱,最易遭受虫害。桃炭疽病,主要为害果实,也为害叶和新梢,发芽前喷波美3度石硫合剂,发芽后喷65%代森锌500倍液2-3次。流胶病,发生在树枝干,加强栽培管理,枝干涂白,预防冻害和日烧伤,防治蛀食枝干的害虫。桃蚜,为害叶片,发芽前喷波美3度石硫合剂,生长期用2.5%溴氰菊酯5000倍液。
2、山桃:桃缩叶病,为害叶片、新梢、果实,严重时造成落叶甚至枝条枯死。发芽前喷波美5度石硫合剂。虫害有桃芽、桃粉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