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乌桕子

乌桕子,中药名。为大戟科乌桕属植物乌桕Sapiumsebiferum(L.)Roxb.的种子。植物乌桕,分布于我国黄河以南各省区,北达陕西、甘肃。具有拔毒消肿,杀虫止痒之功效。主治湿疹,癣疮,皮肤皲裂,水肿,便秘。

中文名称

乌桕子

别名

乌茶子《天宝本草》,桕仔、琼仔、拱仔《台湾药用植物志》

性味归经

味甘,性凉。入肾、肺经

毒性

有毒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拔毒消肿,杀虫止痒。
主治
湿疹,癣疮,皮肤皲裂,水肿,便秘。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
注意事项
有毒,大剂量内服宜慎。
药理作用
致炎作用。
相关论述

1、《日华子》:“作汤下水气。”

2、《天宝本草》:“通肠利便,走小腹,大便闭结,水肿满,寒火结胞宜早服。”

3、《福建药物志》:“杀虫止痒,拔毒散肿。治脚癣。”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湿疹,乌柏种子(鲜)杵烂,包于纱布内,擦患处。(《闽东本草》)

2、治竹木刺入肉,乌柏种子合冷饭粒捣烂敷患处,刺即逐渐浮出。(《泉州本草》)3、治手足皲裂,乌桕子煎水洗。(江西《草药手册》)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果熟时采摘,取出种子,鲜用或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大戟科乌桕属植物乌桕。
形态特征
植物乌桕,别名乌柏木《新修本草),鸦臼《纲目》,木子树《植物名实图考》,棕白树、卷子树、红心郎《云南药用植物名录》,木蜡树、木油树《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琼树、蜡子树、血血木、桕子树、蜡树《中药大辞典》,桕树、木梓树、虹树、蜡烛树《全国中草药汇编》,红乌桕、王京子《中国有毒植物》。为乔木,高可达15米许,各部均无毛而具乳状汁液;树皮暗灰色,有纵裂纹;枝广展,具皮孔。叶互生,纸质,叶片菱形、菱状卵形或稀有菱状倒卵形,长3-8厘米,宽3-9厘米,顶端骤然紧缩具长短不等的尖头,基部阔楔形或钝,全缘;中脉两面微凸起,侧脉6-10对,纤细,斜上升,离缘2-5毫米弯拱网结,网状脉明显;叶柄纤细,长2.5-6厘米,顶端具2腺体;托叶顶端钝,长约1毫米。花单性,雌雄同株,聚集成顶生、长6-12厘米的总状花序,雌花通常生于花序轴最下部或罕有在雌花下部亦有少数雄花着生,雄花生于花序轴上部或有时整个花序全为雄花。雄花:花梗纤细,长1-3毫米,向上渐粗;苞片阔卵形,长和宽近相等约2毫米,顶端略尖,基部两侧各具一近肾形的腺体,每一苞片内具10-15朵花;小苞片3,不等大,边缘撕裂状;花萼杯状,3浅裂,裂片钝,具不规则的细齿;雄蕊2枚,罕有3枚,伸出于花萼之外,花丝分离,与球状花药近等长。雌花;花梗粗壮,长3-3.5毫米;苞片深3裂,裂片渐尖,基部两侧的腺体与雄花的相同,每一苞片内仅1朵雌花,间有1雌花和数雄花同聚生于苞腋内;花萼3深裂,裂片卵形至卵头披针形,顶端短尖至渐尖;子房卵球形,平滑,3室,花柱3,基部合生,柱头外卷。蒴果梨状球形,成熟时黑色,直径1-1.5厘米。具3种子,分果爿脱落后而中轴宿存;种子扁球形,黑色,长约8毫米,宽6-7毫米,外被白色、蜡质的假种皮。花期4-8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我国黄河以南各省区,北达陕西、甘肃。
生长环境
生于旷野、塘边或疏林中。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