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无花果

无花果,中药名。为桑科榕属植物无花果Ficus carica L.的果实。具有清热生津,健脾开胃,解毒消肿之功效。主治咽喉肿痛,燥咳声嘶,乳汁稀少,肠热便秘,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泄泻,痢疾,痈肿,癣疾。

中文名称

无花果

别名

阿驵、阿驿、底珍、映日果、优昙钵、蜜果、文仙果、奶浆果、品仙果、挣桃、树地瓜

道地产区

我国各地均有栽培

性味归经

味甘,性凉。入肺、胃、大肠经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生津,健脾开胃,解毒消肿。

主治

咽喉肿痛,燥咳声嘶,乳汁稀少,肠热便秘,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泄泻,痢疾,痈肿,癣疾。

用法用量

1、内服:煎汤,9-15g,大剂量可用至30-60g;或生食鲜果1-2枚。

2、外用:适量,煎水洗;研末调敷或吹喉。

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者慎服。

化学成分

无花果含有机酸类,其中有大量枸橼酸,并有少量延胡索酸、琥珀酸、丙氨酸、奎宁酸、莽草酸;还含B族维生素及无花果蛋白酶,胡萝卜素,叶黄素,堇黄质等类胡萝卜素类化合物;还含天冬氨酸,甘氨酸,谷氨酸,亮氨酸,蛋氨酸,丙氨酸,天门氨酸等;并含多糖、蛋白质、糖类,以及钙、铁等微量元素。

药理作用

无花果具有抗肿瘤、增强细胞免疫功效、镇痛、轻泻、降压等作用。

相关论述

1、《滇南本草》:“开胃健脾,止泄、痢疾,亦治咽喉肿痛、燥咳声嘶,乳汁稀少,肠热便秘,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泄泻,痢疾,痈肿,痧疾。”

2、《生草药性备要》:“洗痔疮。子,煲肉食,解百毒。蕊,下乳汁。”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治咽痛,无花果7个,金银花15g。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2、治肺热音嘶,无花果干果15g。水煎,调冰糖服。(《福建中草药》)

3、治干咳,久咳,无花果9g,葡萄干15g,甘草6g。水煎服。(《新疆中草药手册》)

4、治缺乳,①无花果60g,树地瓜根60g,金针花根120-180g,奶浆藤60g。炖猪前蹄服。②无花果120g,奶参120g,墨鱼角30g。炖五花肉服。(《重庆草药》)

5、治大便秘结,鲜无花果适量,嚼食;或干果捣碎煎汤,加生蜂蜜适量,空腹时温服。(《安徽中草药》)

6、治消化不良性腹泻,炒无花果、炒山楂、炒鸡内金各9g,厚朴4.5g。煎服。(《安徽中草药》)

7、治久泻不止,无花果5-7枚。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药膳食疗

无花果百合玉米汤

1、功效:百合有润肺、止咳、清凉、退热的功效,无花果的维生素可加速身体的新陈代谢,这款汤最适合生活欠缺规律的年轻人饮用。

2、原材料:玉米1根,干百合10克,干无花果20克,鸡腿1只(去皮),盐5克。

3、做法:玉米切段,干百合、干无花果、鸡腿洗净。把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加水,大火烧开后改小火煮2-3小时。出锅前加盐即可饮用。

4、用法:喝汤食果,佐餐食用。如弃鸡腿而改用鲜鱼。可减少汤水的油分,且具明目的功效。

附注

本植物的根(无花果根)、叶(无花果叶)也可药用。无花果根:清热解毒,散瘀消肿。主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筋骨疼痛,痔疮,痈疽,瘰疬。无花果叶:清湿热,解疮毒,消肿止痛。主湿热泄泻,带下,痔疮,痈肿疼痛,瘰疬。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7-10月果实呈绿色时,分批采摘;或拾取落地的未成熟果实,鲜果用开水烫后,晒干或烘干。

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保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干燥的花序托呈倒圆锥形或类球形.长约2cm,直径1.5-2.5cm;表面淡黄棕色至暗棕色、青黑色,有波状弯曲的纵棱线;顶端稍平截,中央有圆形突起,基部渐狭,带有果柄及残存的苞片。质坚硬,横切面黄白色,内壁着生众多细小瘦果,有时壁的上部尚见枯萎的雄花。瘦果卵形或三棱状卵形,长1-2mm,淡黄色,外有宿萼包被。气微,味甜、略酸。以干燥、青黑色或暗棕色、无霉蛀者为佳。

饮片性状

本品为圆锥形或类圆形纵切厚片,表面黄白色,内壁着生多数枯萎的花、苞片及瘦果。周边淡黄棕色或暗褐色,有弯曲的纵棱线。气微,味微甜。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桑科榕属植物无花果。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达3-10米。全株具乳汁;多分枝,小枝粗壮,表面褐色,被稀短毛。叶互生;叶柄长2-5厘米,粗壮;托叶卵状披针形,长约1厘米,红色;叶片厚膜质,宽卵形或卵圆形,长10-24厘米,宽8-22厘米,3-5裂,裂片卵形,边缘有不规则钝齿,上面深绿色,粗糙,下面密生细小钟乳体及黄褐色短柔毛,基部浅心形,基生脉3-5条,侧脉5-7对。雌雄异株,隐头花序,花序托单生于叶腋;雄花和瘿花生于同一花序托内;雄花生于内壁口部,雄蕊2,花被片3-4;瘿花花柱侧生、短;雌花生在另一花序托内,花被片3-4,花柱侧生,柱头2裂。榕果(花序托)梨形,成熟时长3-5厘米,呈紫红色或黄绿色,肉质,顶部下陷,基部有3苞片。花、果期8-11月。

分布区域

我国各地均有栽培。

道地产区

我国各地均有栽培。

生长见习

喜温暖湿润气候,耐瘠,抗旱,不耐寒,不耐涝。以向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或黏质壤土栽培为宜。

繁殖方式

用扦插、分株、压条繁殖,尤以扦插繁殖为主。

栽培技术

1、扦插繁殖:3月中、下旬从优良母株上选1-3年生未曾发芽的,而且节间短,粗茎在1-1.5cm的健壮枝条,剪成长30-50cm的插条,按行距50cm开沟,斜插入土三分之二,其余部分露出土外,填土压实,浇透水保持土壤湿润。夏季扦插,可取半木质化的绿枝进行扦插。扦插后约1个月左右生根。培育1年即可移栽。亦可将插条用湿沙贮藏1个月,形成愈伤组织后再行扦插。

2、分株繁殖:于2-3月进行分株种植,定植按行距(3-4)m×(3-4)m开穴栽种。栽种前要修剪,除去密枝或枯枝,在树液未流动以前或展叶以前栽种为好。

3、田间管理:成活后进行行间除草、松土。在6、7月各追施人粪尿或硫酸铵1次。栽种后要培养树冠形成无层形树形;或多主枝自然开心树形,一般可在树高50cm处定干,保留5-7个主枝,并可适当选用侧枝补空。树干定形后,每年要修剪,除去密枝、病虫枝及枯枝。疏剪以轻剪为主。收秋果为主的,可在结的果枝上截留有2-3个芽,如果收夏果为主的则不宜短截。

病虫防治

病害有炭疽病,可用1∶1∶200倍波尔多液喷射。虫害有桑天牛。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