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五叶薯

五叶薯,中药名。为薯蓣科薯蓣属植物五叶薯蓣DioscoreapentaphyllaL.的块茎。植物五叶薯蓣,分布于江西南部、福建南部、台湾、湖南南部、广东、广西、云南、西藏墨脱,亚洲和非洲其他地区也有分布。具有补脾益肾,利湿消肿之功效。主治脾肾徐虚弱,浮肿,泄泻,产后瘦弱,缺乳,无名肿毒。

中文名称

五叶薯

拉丁文名

Dioscorea pentaphylla L.

别名

毛狗苕(《万县中草药》),玉苁蓉(《广西药用植物名录》),朱砂莲(《贵州中草药名录》),毛团子、蓑衣包(《云南中药资源名录》)

道地产区

我国江西南部、福建南部、台湾、湖南南部、广东、广西、云南、西藏墨脱,以及亚洲和非洲其他地区

性味归经

味甘,性平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补脾益肾,利湿消肿。

主治

脾肾虚弱,浮肿,泄泻,产后瘦弱,缺乳,无名肿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外用:适量,捣烂敷。

注意事项

忌吃酸、辣食物。

相关论述

《广西民族药简编》:“水煎服治贫血,浮肿。水煎冲米醋服治痢疾。与猪瘦肉蒸服治产妇干瘦。”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脾虚腹泻,毛狗苕、高粱米各30g。水煎服。(《万县中草药》)

2、治缺乳,肾虚,毛狗苕120g。炖猪肉服。(《万县中草药》)

3、治无名肿毒,毛狗苕适量。捣烂外敷。(《万县中草药》)

加工炮制

炮制方法

7~10月,切片晒干或鲜用。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块茎常长卵圆形,有多数细长须根,断面白色,后棕色;茎左旋,疏生柔毛,后脱落无毛,有皮刺。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薯蓣科薯蓣属植物五叶薯蓣。

形态特征

缠绕草质藤本。块茎形状不规则,通常为长卵形,外皮有多数细长须根,断面刚切开时白色,不久变棕色。茎疏生短柔毛,后变无毛,有皮刺。掌状复叶有3~7小叶;小叶片常为倒卵状椭圆形、长椭圆形或椭圆形,最外侧的小叶片通常为斜卵状椭圆形,长6.5~24厘米,宽2.5~9厘米,顶端短渐尖或凸尖,全缘,表面疏生贴伏短柔毛至近无毛,背面疏生短柔毛。叶腋内有珠芽。雄花无梗或梗极短,穗状花序排列成圆锥状,长可达50厘米,花序轴密生棕褐色短柔毛;小苞片2,近半圆形,稍有短柔毛;发育雄蕊3枚。雌花序为穗状花序,单一或分枝;花序轴和子房密生棕褐色短柔毛;小苞片和花被外面有短柔毛。蒴果三棱状长椭圆形,薄革质,长2~2.5厘米,宽1~1.3厘米,成熟时黑色,疏生短柔毛;种子通常两两着生于每室中轴顶部,种翅向蒴果基部延伸。花期8~10月,果期11月至翌年2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我国江西南部、福建南部、台湾、湖南南部、广东、广西、云南、西藏墨脱,亚洲和非洲其他地区也有分布。

道地产区

我国江西南部、福建南部、台湾、湖南南部、广东、广西、云南、西藏墨脱,以及亚洲和非洲其他地区。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500米以下的林边或灌丛中。分布于我国江西南部、福建南部、台湾、湖南南部、广东、广西、云南、西藏墨脱,亚洲和非洲其他地区也有分布。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