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毛桃

五指毛桃,中药名,为桑科植物裂掌榕的根,主产于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本品具有健脾补肺,行气利湿,舒筋活络的功效,主治脾虚浮肿,食少无力,肺痨咳嗽,盗汗,带下,产后无乳,风湿痹痛,水肿,肝硬化腹水,肝炎,跌打损伤。
中文名称
别名
道地产区
性味归经
药材分类
功效作用
健脾补肺,行气利湿,舒筋活络。
五指毛桃主要用于治疗脾虚浮肿,食少无力,肺痨咳嗽,盗汗,带下,产后无乳,风湿痹痛,水肿,肝硬化腹水,肝炎,跌打损伤。
内服:煎汤,60-90g。
尚不明确。
临床应用
1、治产后无乳:五指牛奶60g。炖猪脚服。(《广西民间常用草药手册》)
2、治白带:五指牛奶30g,一匹绸60g。水煎服。(《广西民间常用草药手册》)
3、治老年气虚浮肿:五指牛奶90g,千斤拔30g,水煎服。或五指牛奶90g,炖猪脊骨食。(《广西民间常用草药手册》)
4、治神经衰弱:五指毛桃根常配葫芦茶、含羞草各50g,浸酒60ml,浸泡10d后备用。每次20ml,每日3次。(《中国民族药志》)
5、治慢性气管炎:紫花杜鹃150g,毛冬青100g,五指毛桃100g。每日1剂,水煎服。一般用药后第六日见效。(《中国民族药志》)
加工炮制
全年均可采收,洗净,切片,晒干。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产地未切片者,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保存方法
贮于干燥容器内,置干燥通风处。
药材鉴别
根略呈圆柱形,有分枝,长短不一,直径0.2-2.5cm,表面灰棕色或褐色,有纵皱纹,可见明显的横向皮孔及须根痕。部分栓皮脱落后露出黄色皮部。质坚硬,难折断,断面呈纤维性。饮片通常厚1-1.5cm,皮薄,木部呈黄白色,有众多同心环,可见放射状纹理,皮部与木部易分离。气微香,味甘。
为圆形厚片,皮部狭窄,易撕裂,纤维性;木部宽广,淡黄色。周边灰黄色或棕黄色。质坚硬。气微,味淡。
植物学信息
桑科榕属植物裂掌榕。
灌木或落叶小乔木,高1-2m,全株被黄褐色贴伏短硬毛,有乳汁。叶互生;叶片纸质,多型,长椭圆状披针形或狭广卵形,长8-25cm,宽4-10(-18)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或心形,常具3-5深裂片,微波状锯齿或全缘,两面粗糙,基出脉3-7条;具叶柄,长2-7cm;托叶卵状披针形,长0.8-2cm。隐头花序,花序托对于叶腋或已落叶的叶腋间,球形,直径5-10mm,顶部有苞片形成的脐状突起,幼时特别明显,基部苞片卵状披针形。被紧贴的柔毛;总花梗短,长5mm,或无;雄花、瘿花生于同一花序托内;雄花生于近顶部,花被片4,线状披针形,雄蕊1-2;瘿花花被片与雄花相似,花柱侧生;雌花生于另一花序托内,花被片4,瘦果椭圆形。花期5-7月,果期8-10月。
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主产于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
生于山林中或山谷灌木丛中,以及村寨沟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