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蚬肉

蚬肉,中药名。为蚬科动物河蚬Corbiculafruminea(Muller)或其近缘动物的肉。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具有清热,利湿,解毒之功效。用于消渴,目黄,湿毒脚气,疔疮痈肿。

中文名称

蚬肉

性味归经

味甘、咸,性寒。归脾、肾经

毒性

无毒

药材分类

植物

声明

本词条仅用于中医药知识的科普,对于任何形式的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的使用均须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热,利湿,解毒。

主治

用于消渴,目黄,湿毒脚气,疔疮痈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煮食。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事项

不宜多服;虚寒滑遗者禁服。

药理作用

1、促进淋巴流量。

2、抑制血细胞凝集作用。

3、促进造血功效及肝功效的恢复。

相关论述

《纲目》:“生蚬浸水,洗痘痈无瘢痕。”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疔疽恶毒:蚬肉杵烂,除。(《外科集要》)

2、治反胃吐酸:田螺壳、蚬壳各适量。研细末,以米汁和匀,做成团,再烧存性,研细。以人参5g,砂仁3g。煎汤送服,每次25g,每日服2次。(《中国动物药》)

3、治疮毒:蚬壳粉。调胆汁涂。(《湖南药物志第5卷》)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捕采,捕后置沸水中烫死,待壳张开,取肉,晒干。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蚬科动物河蚬或其近缘动物。

形态特征

河蚬又名:扁螺、黄蚬、沙蜊、金蚶、蟟蚌、蟟仔,贝壳中等大小,略呈正三角形。壳质稍厚而坚硬。成体一般壳长40mm,壳高37mm,壳宽20mm。左、右两壳相等。壳顶被有暗褐色的壳皮,有时稍带黄色。表面生长纹轮状,较老个体壳顶常脱落而露出石灰质。壳内面紫白色。铰合部有主齿3枚,中央者最大。足大,呈舌状。

分布区域

生活于河川、湖沼,多栖息于泥质的水底。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9-0044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