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香排草

香排草,中药名。为报春花科植物细梗香草LysimachiacapillipesHemsl.的全草。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四川、贵州等地。具有祛风除湿,行气止痛,调经,解毒之功效。用于感冒,咳嗽,风湿痹痛,脘腹胀痛,月经不调,疔疮,蛇咬伤。

中文名称

香排草

别名

排香、排香草、香草、排草、毛柄珍珠菜、合血草、满山香

性味归经

味甘,性平

毒性

无毒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风除湿,行气止痛,调经,解毒。
主治
用于感冒,咳嗽,风湿痹痛,脘腹胀痛,月经不调,疔疮,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药理作用

1、抗病毒作用。

2、解热作用。

相关论述
《全国中草药汇编》:“祛风,止咳,调经。主治感冒咳嗽,气管炎,哮喘,月经不调,神经衰弱。”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治疗流行性感冒。

2、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

、治疗水肿。

相关配伍

1、治感冒,流行性感冒:细梗香草全草30g。水煎分2次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2、治胃痛:细梗香草9g,芭蕉果(牛心子)3g,铁马鞕、青木香各9g,生姜3片。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季开花时采收,晒干或鲜用。
炮制方法
取出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切中段,干燥。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本品不规则的小段,根、茎、叶、花混合。茎革质,有四棱或狭翅,叶片卵形至卵状披针形,花梗纤细,丝状,蒴果球形,种子多数,细小,多角形。有香气。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报春花科植物细梗香草。
形态特征
株高40-60厘米,干后有浓郁香气。茎通常2至多条簇生,直立,中部以上分枝,草质,具棱,棱边有时呈狭翅状。叶互生,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1.5-7厘米,宽1-3厘米,先端锐尖或有时渐尖,基部短渐狭或钝,很少近圆形或截形,两侧常稍不等称,边缘全缘或微皱呈波状,无毛或上面被极疏的小刚毛,侧脉4-5对,在下面稍隆起,网脉不明显;叶柄长2-8毫米。花单出腋生;花梗纤细,丝状,长1.5-3.5厘米;花萼长2-4毫米,深裂近达基部,裂片卵形或披针形,先端渐尖;花冠黄色,长6-8毫米,分裂近达基部,裂片狭长圆形或近线形,宽1.8-3毫米,先端稍钝;花丝基部与花冠合生约0.5毫米,分离部分明显,长约1.25毫米;花药长3.5-4毫米,顶孔开裂;花柱丝状,稍长于雄蕊。蒴果近球形,带白色,直径3-4毫米,比宿存花萼长。花期6-7月,果期8-10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四川、贵州等地。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300-2000m的山谷林下和溪边。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