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母

知母是一种清热药材,为百合科知母属植物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ge.的干燥根茎。具有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的功效。主治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中文名称
拉丁文名
别名
道地产区
性味归经
毒性
药材分类
医保类型
功效作用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主治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内服:煎服,6-12g。
1、中药配伍禁忌
与石膏相须为用,配伍应用时不宜剂量过大。
2、中西药配伍禁忌
(1)不宜与维生素C、烟酸、谷氨酸、胃酶合剂等酸性较强的药物联用,可使上述药物分解,药效降低。
(2)不宜与普萘洛尔等β受体阻滞药同服,可使心跳减慢。
主要含皂苷类成分:知母皂苷BⅡ,菝葜皂苷,薯蓣皂苷,马尔可皂苷,新吉托皂苷等;黄酮类成分:芒果苷,异芒果苷等;还含多糖、生物碱、有机酸等。
本品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抗炎、降血糖、改善学习记忆能力等作用。
1、《神农本草经》:“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
2、《用药法象》:“知母,其用有四:泻无根之肾火,疗有汗之骨蒸,止虚劳之热,滋化源之阴。”
3、《本草纲目》:“知母之辛苦寒凉,下则润肾燥而滋阴,上则清肺金而泻火,乃二经气分药也。”
4、《本草备要》:“泻火补水,润燥滑肠。”
临床应用
1、治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者,常与石膏相须为用,如白虎汤(《伤寒论》)。
2、治肺热燥咳,常配贝母用,如二母散(《证治准绳》);若配杏仁、莱服子,可治肺燥久嗽气急,如宁嗽煎(《奇方类编》)。
3、治阴虚火旺所致骨蒸潮热、盗汗、心烦者,常配黄柏、生地黄等药用,如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
4、治阴虚内热之消渴证,常配天花粉、葛根等药用,如玉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5、治阴虚肠燥便秘证,常配生地黄、玄参、麦冬等药用。
1、知母配黄芩:知母善清肺热而润肺燥;黄芩善泻肺火而解热毒。两药伍用,清泻肺火及上焦实热之力增强。适用于肺热壅遏所致的咳嗽、痰黄黏稠。
2、知母配黄连: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两药伍用,清热泻火之力增强,且一润一燥,清热而不伤阴。适用于肺胃火热亢盛之咳嗽痰多,口臭牙痛及内热津伤之消渴证。
3、知母配黄柏:知母性寒质润,功善泻肾火,滋肾阴,退骨蒸;黄柏苦寒沉降,长于泻肾火,退虚热。两药伍用,增强泻肾火,滋肾阴,退虚热的作用。适用于阴虚火旺之骨蒸潮热,盗汗遗精。
4、知母配天花粉:知母滋阴润燥,生津止渴;天花粉清热生津,润燥止渴。两药伍用,善清肺胃实热而生津止渴。适用于热病伤津之口干舌燥、烦渴及消渴证。
5、知母配酸枣仁:知母清热滋阴,泻火除烦;酸枣仁养血补肝,宁心安神。两药伍用,清虚热,安心神之功增强。适用于阴虚有热、虚烦不寐、心悸健忘等。
1、知母与盐知母:两者为知母的不同炮制品。均能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然知母苦寒滑利,长于清热泻火,生津润燥,泻肺胃之火尤宜生用,多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内热消渴,肠燥便秘。知母盐炙可引药下行,专于入肾,故盐知母滋阴降火力更强,善清虚热,常用于肝肾阴亏,虚火上炎所致之骨蒸潮热,盗汗遗精。
2、知母与石膏:两者同为清热泻火药,均归肺胃经,均能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主治外感热病,高热烦渴及肺热咳嗽。然知母味苦甘性寒,质地滋润,滋阴润燥之力较强,重在清润,功善滋润肺胃之燥,故多用以治阴虚燥咳及阴虚消渴证;知母兼归肾经,又长于滋肾降火,并能润肠通便,又可用于阴虚火旺,骨蒸潮热,盗汗遗精以及肠燥便秘。石膏味辛甘性大寒,清热泻火之力较强,重在清解,功善清泻肺胃实热,故多用以治肺热咳喘及胃火上炎之头痛、牙龈肿痛。
大补阴丸、清肺抑火丸、养阴降糖片、清胃黄连丸。
白虎汤(《伤寒论》)、知柏地黄丸(《医方考》)、玉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1、清暑益气粥
(1)原料:知母、石斛、麦冬各6克,西洋参3克,粳米30克,冰糖适量。
(2)制法:先将麦冬、石斛、知母用布包加水煎30分钟,去药渣留汁,再将西洋参粉末、粳米加入煮成稀粥,冰糖调味即可。
(3)用法:早、晚服食。
(4)功效:清暑益气,生津止渴。
(5)适用:夏季发热持续不退、无汗或少汗者。
2、知母玉竹蜜
(1)原料:知母、玉竹各60克,蜂蜜300克。
(2)制法:知母、玉竹快速洗净,放入瓦罐中,加冷水1500毫升,小火煎至500毫升,滤出头汁。再加冷水700毫升,煎至300毫升,滤出二汁,弃渣。将头汁、二汁、蜂蜜一起倒入大瓷盆内,加盖。大火隔水蒸2小时,离火,冷却,装瓶,密盖。
(3)用法:每日3次,每次15毫升,饭后温开水送服。
(4)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润燥。
(5)适用:由肺热伤阴所致的慢性咽炎。
对于需要中药治疗的患者,首先应在正规中医医院就诊,经专业中医辨证后开具中药处方。购药时应注意甄别药材供应商,推荐选择华润等大型医药企业,这类企业能够严格遵循国家标准,从源头把控药材质量,确保所售中药饮片和配方颗粒的品质与疗效。
加工炮制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泥沙,干燥,习称“毛知母”。或除去外皮干燥,习称“光知母”。
1、知母: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毛须,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筛去毛屑。
2、盐知母:取知母片,用盐水拌匀,稍闷,置锅内,用文火炒干;或先将净知母片置锅内,边拌炒边喷洒盐水,炒干,取出放凉。每知母片100kg,用食盐2kg。
3、炒知母:取净知母片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焦,取出放凉。
4、麸炒知母:取麦麸皮撤入热锅内,待烟起时,投入净知母片,炒至微黄,取出,筛去焦麸皮,放凉。每知母片100kg,用麸皮10kg。
5、酒知母:取净知母片用黄酒拌匀,稍润,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黄色,取出晾干。每知母片100kg,用黄酒10-20kg。
保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炒知母、盐知母、麸炒知母、酒知母密闭。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药材鉴别
1、毛知母:根茎扁圆长条状,微弯曲,偶有分枝,长3-15cm,直径0.8-1.5cm。一端有浅黄色的茎叶残痕,习称“金包头”。表面黄棕色至棕色,上面有一凹沟,具紧密排列的环状节,节上密生黄棕色的残存叶基,下面略凸起。有纵皱纹及凹点状根痕或须根痕及残茎。质坚硬,易折断。断面黄白色,颗粒状。气微,味微甜、略苦,嚼之带粘性。
2、知母肉:外皮大部分已除去,表面黄白色、有的残留少数毛须状叶茎及凹点状根痕。以条粗、质硬、断面色白黄者为佳。
1、知母:参见“药材”项。
2、炒知母:形如知母片,表面黄棕色。
3、盐知母:形如知母片,色泽加深,味微咸。
4、麸炒知母:形如知母片,表面黄色,略具麸香气。
5、酒知母:形如知母片,表面黄色,略具酒气
植物学信息
百合科知母属植物知母。
多年生草本。全株无毛。根茎横生,粗壮。密被许多黄褐色纤维状残叶基下面生有多数肉质须根。叶基生,丛出,线形,长20-70cm,宽3-7mm,上面绿色,下面深绿色,无毛,质稍硬,叶基部扩大包着根茎。花萼直立,不分枝,高50-120cm,下部具披针形退化叶,上部疏生鳞片状小苞片;花2-6朵成一簇,散生在花葶上部呈长总状花序,长20-40cm;花黄白色。干后略带紫色,多于夜间开放,具短梗;花被片6,基部稍连合,2轮排列,长圆形,长5-8mm,宽1-1.5mm,先端稍内摺,边缘较薄,具3条淡绿色纵脉纹;发育雄蕊3,着生于内轮花被片近中部,花药黄色,退化雄蕊3,着生于外轮花被片近基部,不具花药;雌蕊1,子房长卵形,3室,花柱短,柱头1。蒴果卵圆形,长10-15mm,直径5-7mm,成熟时沿腹缝线上方开裂为3裂片,每裂片内通常具1颗种子。种子长卵形,具3棱,一端尖,长8-12mm,黑色。花期5-8月,果期7-9月。
分布于华北、东北及江苏、山东、陕西、甘肃、宁夏等地。在安徽、江西、河南、新疆等地有引种栽培。
主产于河北、山西、陕西、内蒙古。
生于向阳干燥山坡、丘陵草丛中或草原地带,常成群生长。
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耐干旱。适应性很强。对土壤要求不严,以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腐殖质壤土和砂质壤土栽培为宜,在阴坡地、粘土及低洼地生长不良,且根茎易腐烂。
用种子和分株繁殖。
1、种子繁殖:选3年以上生的植株采集成熟种子,置30-40℃温水中浸泡24h,捞出稍晾干后。即可进行秋播。秋播在封冻前,春播在4月。条播,行距10-25cm,开1.5cm深的浅沟,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1.5cm,保持湿润、20d左右出苗。苗出齐后间苗,按株距7-10cm定苗。每1h㎡播种量7.5-10.5kg。
2、分株繁殖:早春或晚秋,将根茎挖出。切成3-6cm长段,每段带1-2个芽,按行距25-30cm开沟,株距10-15cm栽种。覆土5cm,镇压。
蛴螬:幼虫咬断苗或咀食根茎,可浇施50%马拉松乳剂800-1000倍液,或茶籽饼6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