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红石耳

红石耳,中药名。为石耳科植物红腹石耳Umbilicariahypococcinea(Jatta)Liano的地衣体。分布于山西、陕西、西藏。具有理气健胃,利水除胀之功效。常用于消化不良,脘腹胀痛,痢疾,疳积。

中文名称

红石耳

别名

红石耳子、石耳子

道地产区

山西、陕西、西藏

性味归经

味微苦,性平,归胃经

药材分类

植物

功效作用

功能

理气健胃,利水除胀。

主治

消化不良,脘腹胀痛,痢疾,疳积。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相关论述

1、《陕西中草药》:“健胃消食,利水消胀,驱虫。主治消化不良,腹痛,痢疾,小儿疳积,痞块,蛔虫症,白带。”

2、《全国中草药汇编》:“理气止痛。”

3、《中国药用孢子植物》:“祛风湿。”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1、治消化不良,胃腹胀痛:红石耳15g,太白米、太羌活各6g,桃耳七2.4g。水煎服。(《陕西中草药》)

2、治痢疾腹痛,疳积:红石耳9g,朱砂七6g,太白米1.5g。水煎服,红白糖为引。(《陕西中草药》)

3、治小儿疳积,痞块,蛔虫症:红石耳6-15g。开水泡胀,用油菜炒后再加开水煎煮,连汤服。(《陕西中草药》)

附注

黑石耳:表面暗褐色,里面黑褐色。白石耳:表面灰白色,里面黄褐色。功效均相似,作类同品入药。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季雨后或细雨天采收,晒干。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地衣体单叶状,不规则圆形,直径1-3(-6.5)cm,边缘瓣裂,有时有小穿孔。上表面灰褐色或黑褐色,边缘色较深,平滑或有皱褶,中央脐外稍突起,下表面近脐周围呈橘红色、锈红色,边缘近于黑色,无或有少数假根。子囊盘圆形,黑色,密集在上表面。质脆,易碎。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石耳科石耳属红腹石耳。

形态特征

地衣体单片状,近圆形,直径可达2-3.6cm。裂片边缘撕裂状或稍向上翘起;上表面灰褐色、黑褐色至浅污黑色,无光泽;下表面光滑,裸露,具少数假根,假根圆柱状;近中央脐部呈深红色、番红色、橘红色,由中央至边缘色泽渐淡,边缘呈暗淡紫褐色。子囊盘散布于上表面,直径约2mm。

分布区域

分布于山西、陕西、西藏。

道地产区

山西、陕西、西藏。

生长环境

生于高山带的岩石表面,单生或成片生长。也见于岩石缝中的风化石砾中。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