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白喉

白喉(diphtheria)是由白喉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咽、喉部灰白色假膜和全身毒血症症状,严重者可并发心肌炎和周围神经麻痹。

英文名称

diphtheria

其它名称

白喉风

相关中医疾病

喉痹、喉风、锁喉风、白蚁疮、白缠喉

遗传性

不会遗传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就诊科室

感染性疾病科

发病部位

咽喉,头部

常见症状

发热、咽痛、“犬吠样”咳嗽、声音嘶哑、鼻塞

主要病因

白喉杆菌感染

检查项目

血常规、细菌学检查

重要提醒

本病可有白喉感染者通过空气进行传播,应尽量避免与白喉感染者接触,必需接触时,应做好防护措施。

流行病学

传染性

有传染性。

传染源

患者和白喉带菌者是传染源。

传播途径

主要经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经食物、玩具及物品间接传播。偶尔可经破损的皮肤传播。

好发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新生儿经胎盘及母乳获得免疫力,抗体水平在出生3个月后明显下降,1岁后基本消失。

好发地区

本病见于世界各地,以散发为主。居住拥挤、卫生条件差容易发生该病。

好发季节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多发。

病因

总述

本病由白喉杆菌感染引起,其主要经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经食物、玩具及物品间接传播。偶尔可经破损的皮肤传播。白喉杆菌侵入人体后可分泌外毒素,引起细胞破坏、纤维蛋白渗出、白细胞浸润。毒素吸收入血引起全身毒血症状,毒素吸收量与其形成的假膜所在部位及广泛度有关。假膜范围大,毒素吸收多,症状重。

基本病因

1、白喉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白喉杆菌属棒状杆菌属,对冷冻、干燥抵抗力强,在干燥假膜中可生存12周;在玩具、衣物上可存活数天。对湿热及化学消毒剂敏感,58℃10分钟或5%苯酚1分钟即可死亡,阳光直射下仅能存活数小时。

2、白喉杆菌的致病机制

白喉杆菌侵袭力较弱,侵入上呼吸道后仅在黏膜表层繁殖,常不侵入深部组织和血流。白喉杆菌外毒素具有强烈毒性,可引起细胞破坏、纤维蛋白渗出、白细胞浸润。大量渗出的纤维蛋白与白喉性坏死组织、炎症细胞、细菌等凝结而形成特征性白喉假膜,假膜覆盖于病变表面,与组织粘连紧密不易脱落,强行剥脱易出血。但喉及气管黏膜上皮有纤毛,假膜与黏膜的粘连不紧。因此喉及气管白喉的假膜易脱落引起梗阻窒息。白喉杆菌外毒素吸收入血引起全身毒血症状,毒素吸收量与假膜所在部位及广泛度有关。假膜范围大,毒素吸收多,症状重。喉及气管黏膜白喉,毒素吸收较少,全身症状较轻;鼻白喉毒素吸收量最大,症状最重。

危险因素

居住拥挤、卫生条件差。

症状

总述

本病发病前可有1~7天的潜伏期,多为2-4天。按假膜所在部位可将其分为咽白喉、喉白喉、鼻白喉和其他部位白喉。不同部位的白喉症状有所不同,可表现为发热、咽痛、“犬吠样”咳嗽、声音嘶哑、鼻塞、浆液血性鼻涕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有中毒性心肌炎、周围神经麻痹、支气管肺炎、中毒性肾病等并发症发生。

典型症状

1、咽白喉

咽白喉最常见,约占白喉的80%。按假膜大小及病情轻重将其分为四型:

(1)普通型:起病缓慢,表现为咽痛、中度发热、食欲缺乏、全身不适等。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24小时后即可有灰白色片状假膜形成,假膜边缘清楚,不易剥离,强行剥离则基底裸面出血,可伴有淋巴结肿大压痛。

(2)轻型:全身症状轻,可仅有轻微发热、咽痛。假膜多限于扁桃体,呈点状或小片状,假膜也可不明显而白喉杆菌培养阳性。

(3)重型:全身症状重,体温常超过39℃,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假膜广泛而厚,可扩大至腭弓、腭垂及咽后壁。假膜颜色灰黄污秽,伴口臭。可有淋巴结周围软组织水肿、心肌炎或周围神经麻痹。

(4)极重型:假膜较重且范围更广泛,污黑色,伴有腐败口臭味。颈部因软组织水肿而似“牛颈”。体温可高达40℃,伴有呼吸急促、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可有心脏扩大、心律失常或中毒性休克等,抢救不及时常易死亡。

2、喉白喉

喉白喉约占白喉的20%,其中原发性喉白喉约占25%,其余为咽白喉延续而成。特征性表现为“犬吠样”咳嗽,声音嘶哑或失声,甚至吸气时有喉梗阻,表现为鼻翼煽动、“三凹”现象、发绀等。假膜可延至气管、支气管,假膜脱落可因窒息而死亡。

3、鼻白喉

鼻白喉多见于婴幼儿,继发性鼻白喉多来自咽白喉,原发性鼻白喉较少见。表现为鼻塞,浆液血性鼻涕,鼻孔周皮肤受累发红、糜烂、结痂,鼻前庭可有假膜。全身症状轻,有张口呼吸或觅乳困难等。

4、其他部位白喉

皮肤白喉多见于热带地区,伤口白喉、眼结膜白喉及耳、口腔、食管、外阴、新生儿脐带等部位均可发生白喉。常表现为局部假膜,而全身症状轻。

并发症

1、中毒性心肌炎

为本病最多见、最常见的并发症。多发生于病程的第2~3周,但也有发生于第1周和第6周以后者。一般说来,毒血症越重,心肌炎发生越早也越重。有些重症患者经治疗后症状好转,假膜脱落,但仍可发生心肌炎。表现为常衰弱无力,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心律不齐,房室传导阻滞,第一心音低钝,严重者心脏扩大,肝脏肿大,尿量减少并有水肿。心电图出现异常。

2、周围神经麻痹

以运动神经受损较多见。以软腭麻痹最为常见,进流质饮食呛咳,腭垂反射消失,多发生于病程第3~4周,病情重者出现早。其次为眼肌麻痹,若动眼神经受损,可出现眼睑下垂,看不清近处的东西。展神经麻痹可引起内斜视。也可有面神经麻痹。此外全身肌肉都可发生弛缓性麻痹,如颈肌、胸肌、肋间肌、四肢肌肉,导致相应的运动障碍。在病程第7~8周,偶可出现迷走神经麻痹的症状,心率增快、大汗、分泌物增多、肠蠕动减少等。白喉引起的麻痹,基本上都能恢复而不留后遗症。多在数周至数月内恢复。有些人可出现感觉神经受损的症状,如感觉异常、感觉过敏等,但较为少见。

3、支气管肺炎

多见于幼儿,常为继发感染。咽白喉患者,特别是假膜向下延伸到气管、支气管时,更有利于肺炎的发生。气管切开后,若护理不严密,很容易发生。

4、中毒性肾病

白喉患者尿中出现蛋白质、红细胞和管型虽较常见,但真正的急性肾炎则少见。少数重症患者可出现尿毒症,预后差。

5、其他细菌继发感染

可并发急性咽喉炎、化脓性中耳炎、淋巴结炎、败血症等。

检查

预计检查

主要包括血常规和细菌学相关检查。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外周血白细胞升高,多在(10~20)×109/L,中性粒细胞增高严重时可出现中毒颗粒。

2、细菌学检查

取假膜与黏膜交界处标本涂片可见排列不规则的两端着色较深的棒状杆菌,标本也可接种于Loeffler血培养基,8~12小时可见白喉杆菌生长。还可用2%亚锑酸钾涂抹在假膜上,10~20分钟后假膜变为黑色或深灰色为阳性,提示有棒状杆菌感染。荧光标记特异性抗体染色查白喉杆菌,阳性率和特异性均较高,可用于早期诊断。

诊断

诊断原则

如有发热、咽痛、声音嘶哑,鼻、咽、喉部有不易剥脱的假膜,强行剥脱有出血者应考虑本病。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及相关的检查可进行诊断。

鉴别诊断

1、咽白喉应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化脓性扁桃体炎:起病急,发热,咽痛,咽部红肿,扁桃体上有点状或小片状黄白色渗出物,但较疏松且易抹掉,抹掉后不出血。

(2)鹅口疮:体弱婴幼儿,常伴有消化不良和营养不良,发热或不发热,膜色白、薄,多见于两侧颊部,易抹掉。涂片或培养可找到白色念珠菌。

(3)其他:应注意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咽峡炎、粒细胞减少患者的咽峡炎、腺病毒所致的渗出性咽峡炎、柯萨奇病毒A组引起的疱疹性咽峡炎等鉴别。

2、喉白喉

应与急性喉炎、喉头水肿、气管异物等鉴别。这些疾病均不产生假膜。

3、鼻白喉

应与慢性鼻炎、鼻内异物相鉴别。

治疗

治疗原则

入院后应给予患者相应的对症与支持治疗,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并早期使用抗毒素和抗生素。抗生素首选药物为青霉素G。

对症治疗

1、并发心肌炎或中毒症状重者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并酌情用镇静剂。

2、喉梗阻或脱落假膜堵塞气道者可行气管切开或喉镜取膜。

3、咽肌麻痹者鼻饲,必要时呼吸机辅助治疗。

一般治疗

严格卧床2~6周。高热量流质饮食,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注意口腔护理,保持室内通风和湿度。

药物治疗

早期使用抗毒素和抗生素治疗是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

1、抗毒素

抗毒素(DTA)治疗是本病的特异性治疗方法。由于白喉抗毒素不能中和进入细胞内的外毒素,宜尽早使用。用量按假膜部位、中毒症状、治疗早晚而定。注意用DAT后假膜很快脱落可堵塞气道,DAT静脉注射30分钟达血峰浓度,肌内注射需24小时。注射前皮试过敏者采用脱敏疗法。

2、抗生素

可抑制白喉杆菌生长,缩短病程和带菌时间。首选药物为青霉素G,它对各型白喉均有效。或用红霉素,也可用阿奇霉素或头孢菌素治疗。并发细菌性肺炎应根据药敏试验选用相应抗生素控制感染。

相关药品

白喉抗毒素、青霉素G、红霉素、阿奇霉素、头孢菌素

治疗周期

白喉的治疗周期一般为3个月,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

一般预后

预后与年龄、治疗早晚、临床类型、并发症及是否接受预防接种等有关。

危害性

病情严重者可发生死亡。

自愈性

一般不可自愈。

治愈性

可治愈。

治愈率

未有相关数据统计。

根治性

彻底治疗后,病原体可被完全消除。

复发性

患病后可产生针对外毒素的抗体,免疫力持久。

日常

总述

在家自行用药期间应谨遵医嘱用药;患者家属应多给予患者关系与支持,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与患者接触时应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同时应注意休息、进行适当运动、预防感冒的发生,恢复一段时间后,应遵医嘱按时复查。

心理护理

患者可能因患病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恐惧和孤独等不良心理,家属要多关注患者,并及时给予安慰,缓解不良情绪。患者也可多学习疾病相关知识,了解疾病的的治疗情况,树立治疗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用药护理

严格遵循医嘱,正确用药,了解药物的用法、用量、疗程和不良反应,一旦出现不适症状要及时告知医生,以及时进行药物调整,避免耽误治疗。

生活管理

1、恢复期间应注意休息,保证良好的睡眠。

2、注意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温度适宜,室内应维持一定的湿度。保持床单、被褥的清洁、干燥、柔软。

3、适度进行运动,但应避免过度劳累。

4、防寒保暖,根据天气增减衣物,预防感冒。

5、注意病原菌的传播,打喷嚏或咳嗽时勿面对他人。

复诊须知

严格遵循医嘱,定期进行复查。

饮食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在发病期间,宜用酱茄子细嚼咽汁,或饮用丝瓜汁、化饮柿霜等。这些饮食均可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2、宜食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荣和水果。

3、宜少食多餐。

饮食禁忌

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或热性、燥性、不易消化和难以下咽的食物。

预防

预防措施

1、管理传染源

患者应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至临床治愈,然后2次(隔天1次)咽拭子培养阴性者可解除隔离。接触者检疫7天,带菌者隔离7天,并用青霉素或红霉素治疗。

2、切断传播途径

患者鼻咽分泌物及所用物品应严格消毒。呼吸道分泌物用双倍5%煤酚皂(来苏)或苯酚处理1小时;污染衣物或用具煮沸15分钟,不能煮沸的物品用5%煤酚皂浸泡1小时。

相关疫苗

新生儿生后3个月注射“百白破(PDT)”三联疫苗。7岁以上儿童首次免疫或流行期易感者接种吸附精制白喉类毒素(DT)或吸附精制白喉和破伤风类毒素。密切接触的易感者可肌内注射精制DAT 1000~2000U(儿童1000U),有效预防期为2~3周,1个月后再行类毒素全程免疫。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