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H1N1流感
甲型H1N1流感(influenza A)是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初始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此型流感称为“人感染猪流感”,后将其更名为“甲型H1N1流感”。人群普遍易感,常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咽痛、咳嗽、咳痰、流涕、鼻塞、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等。多数症状较轻的患者经积极、有效的治疗后可治愈,但症状较重的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可出现病毒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损伤,甚至死亡,预后较差。
英文名称
其它名称
疾病分类
遗传性
是否医保
就诊科室
发病部位
常见症状
主要病因
检查项目
重要提醒
流行病学
有传染性。
主要的传染源是甲型H1N1流感患者和无症状带菌者。患者发病前1天至发病后的5~7天均具有传染性,老年人或免疫功能差的人,具有传染性的时间更长。
主要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也可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还可因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感染。
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总体死亡率在2/10000~9/1000。
各年龄段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和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人群或孕妇感染后重症发生率高于普通人群。
好发于冬春季。
病因
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易感人群可通过多种途径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从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
本病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所致,该病毒是人流感病毒、猪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通过感染猪后发生基因重组而形成的“混合体”。可通过患者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也可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还可因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而传播。
1、免疫力低下。
2、冬春季节中,冷热天气变化以及天气干燥等因素。
症状
典型患者的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类似,有发热、咽痛、咳嗽、咳痰、流涕、鼻塞、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等。轻型患者仅有轻微的上呼吸道症状,而重型患者病情发展迅速,突发高热,可出现病毒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损伤,甚至死亡。
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为1~3天。多数起病较急,表现为急速发热、可伴有畏寒或寒战,有咽痛、流涕、鼻塞、咳嗽、咳痰、头痛、全身酸痛、乏力。少数可出现呕吐、腹泻、肌肉痛或疲倦、球结膜充血等。
1、轻型患者的临床症状较轻,仅有轻微的上呼吸道症状,无发热或低热,常呈现自限性过程。
2、严重患者起病急剧,体温快速上升至39℃以上,并持续不退,超过3天,呼吸道症状明显加重,出现心率加快,呼吸急促,口唇发绀,气喘加重,也可出现反应迟钝、嗜睡、躁动等精神神经症状。少数病情进展迅速,可出现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不全,甚至死亡。
1、呼吸衰竭
肺的通气和/或换气功能受阻,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进而影响全身各系统脏器的正常功能。
2、多脏器功能不全
继发两个或多个重要脏器的功能障碍,此时的死亡率较高。
3、感染中毒性休克
可出现意识或精神障碍,呼吸异常,皮肤苍白或紫绀,脉搏细速,尿量减少。
4、肺炎
可以是流感病毒性肺炎,也可以继发细菌性肺炎或混合性肺炎。如果流感发病后2~4天病情进一步加重,或在流感恢复后病情反而加重,出现高热、剧烈咳嗽、脓痰、呼吸困难等,要考虑可能出现肺炎。
5、神经系统损伤
流感后可能并发脑炎、脑膜炎、急性坏死性脑病、脊髓炎、吉兰巴雷综合征等。如果患者出现意识状态改变,肢体无力等表现时,要考虑这些并发症发生的可能。
6、心脏损害
少数患者会出现心脏损伤,但这个并发症不是很常见。主要有心肌炎、心包炎或心律失常。检查时可发现肌酸激酶升高,心电图异常。重症病例可出现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另外,感染流感病毒后,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脏病等可导致死亡风险明显升高。
7、肌肉损伤
少数患者出现肌肉痛、肌无力,血清肌酸激酶、肌红蛋白升高,并发急性肾损伤或肾功能衰竭等,提示出现肌炎和横纹肌溶解。
检查
当出现发热、咽痛、咳嗽、咳痰、流涕、鼻塞、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治疗。医生会先询问一些基本情况,再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判断其有无异常体征。之后可能会建议行血常规、血生化检查、病毒核酸检测、病毒分离检查、抗原检测、血清抗体检查、胸部X线、胸部CT等,进一步明确病情。
医生会先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再给其进行测温,判断其有无发热及发热程度。
1、血常规
主要用于检查白细胞水平以及血小板是否减少,可辅助诊断。
2、血生化检查
主要检查血钾的水平是否减少,肌酸激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等是否升高。
3、病原学检查
(1)病毒核酸检测
以RT-PCR法检测呼吸道标本(咽拭子、鼻拭子、鼻咽或气管抽取物、痰)中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结果可呈阳性。
(2)病毒分离
常用鸡胚和狗肾细胞分离培养流感病毒。通过此方法可以从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出甲型H1N1流感病毒。
(3)抗原检测
①快速抗原检测,即对患者咽、鼻拭子或含漱液标本中流感病毒的NP抗原和M1抗原进行快速检测。此方法较病毒分离培养和RT-PCR的敏感性低,无法确定流感病毒的亚型,一般可以提示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感染。
②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检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脱落细胞中含有流感病毒抗原,阳性即可确诊。
(4)血清抗体检查
动态检测发病初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甲型H1N1流感病毒特异性抗体滴度上升≥4倍。
重症患者的胸部X线或胸部CT提示单侧或双侧肺炎征象,合并肺炎时肺内可见片状阴影,少数患者伴有胸腔积液等。
诊断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既往病史、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接触史,再结合其临床表现及体征,并参考一系列检查结果如血常规、血生化检查、病毒核酸检测、病毒分离检查、抗原检测、血清抗体检查、胸部X线、胸部CT等,即可明确诊断。还会注意与普通流感、禽流感、上呼吸道感染、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巨细胞病毒感染、军团菌肺炎、支原体肺炎、SARS等疾病相鉴别。
出现流感样症状,同时有以下一-种或几种实验室检测结果可作为诊断标准:
1、分离到甲型H1N1流感病毒。
2、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可采用RT-PCR和RT-PCR方法)。
3、双份血清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特异性抗体水平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
还需要与普通流感、禽流感、上呼吸道感染、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巨细胞病毒感染、军团菌肺炎、支原体肺炎、SARS等鉴别。
治疗
目前的治疗手段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注意休息、多饮水、注意营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根据具体病情选择不同的药物,对高热、临床症状明显者,警惕重症发展,给予相应治疗措施。
1、对于疑似和确诊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改善毒血症及呼吸窘迫。
2、出现低氧血症或呼吸衰竭应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包括氧疗或机械通气等。
3、合并休克时或出现其他脏器功能损害时,给予相应支持治疗。
4、合并细菌和/或真菌感染时,给予相应抗菌和抗真菌药物治疗。
1、休息,多饮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高热者可进行物理降温,或应用退热药物。咳嗽咳痰严重者给予止咳祛痰药物。
甲型H1N1流感病毒目前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扎那米韦敏感,对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耐药。临床症状较轻且无并发症、病情趋于自限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无须积极应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反之,则应及时给予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进行抗病毒治疗。应尽可能在发病48小时以内(以36小时内为最佳)给药。
1、奥司他韦
1岁及以上年龄的儿童根据体重给药。危重或重症病例,剂量可酌情增大,病情迁延者可适当延长用药时间。对于吞咽胶囊有困难的儿童,可选用奥司他韦混悬液;
2、扎那米韦
用于成人及7岁以上儿童。
奥司他韦、扎那米韦
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
多数症状较轻的患者经积极、有效的治疗后可治愈,但症状较重的患者病情进展迅速,会出现病毒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损伤,甚至死亡,预后较差。
1、传染性强。
2、重症者进展快,可出现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不全,甚至死亡。
少数患者可以自愈。
多数患者可以通过积极治疗达到治愈。
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日常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遵医嘱用药,如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就医。此外,患者还需坚持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避免熬夜、劳累,注意个人卫生,促进疾病恢复。
1、心理特点
(1)患者易出现发热、乏力、多汗、咳嗽、咳痰等症状,影响日常生活,可出现焦虑情绪。
(2)患者对疾病过分忧虑,担心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从而出现恐惧心理。
2、护理措施
(1)家属应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多理解、关怀、疏导患者,从各个方面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2)患者自身应正视疾病,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不良情绪的刺激,必要时可向心理医师咨询。
1、患者要严格遵嘱用药,不可私自停药、换药。
2、用药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若有,则立刻停止用药,马上就医。
1、营造舒适、安静的休息环境,定期通风,保持病室空气新鲜,促进疾病恢复。
2、患者应充足休息,避免劳累,保证充足睡眠,不熬夜。
3、注意气候变化,及时添减衣物,防寒保暖,预防感冒,以免加重病情。
4、注意患者个人卫生,勤洗手、洗澡和换洗衣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6、戒烟酒、远离二手烟,以免造成病情恶化。
7、患者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但注意劳逸结合,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饮食
科学合理的饮食调理对肺炎病情的恢复起重要作用。患者在使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要特别重视饮食护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利于病情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出现风险。
1、饮食规律,定时进餐,建议患者早、中、晚每天进食3餐,两餐之间尽量不吃零食,晚餐不宜过饱。
2、注意营养丰富均衡,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无机盐种类齐全,比例合适,搭配适当。
3、食物的选择以清淡、含高蛋白(肉类和蛋类)、富含维生素为主。
1、忌戒烟酒,忌服浓茶、浓咖啡等有刺激性的饮料,不利于康复。
2、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如生葱、大蒜、辣椒、芥末等。
3、避免暴饮暴食。
预防
部分日常生活注意事项或可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自身要加强身体锻炼。
2、规律生活作息,避免熬夜,过度劳累。
3、流感期间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地方。
4、注意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
5、与相关患者接触时应该注意做好防护隔离措施。
6、接种流感疫苗。
接种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方法之一,专家建议年老(> 65岁)、体弱、慢性病患者、医务人员、6个月~ 3岁的儿童每年都应该接种。接种疫苗后需要约两个星期的时间,身体才会产生抗体,可以起到预防流感病毒感染的作用。但是流感疫苗并不是接种一次就可以一 劳永逸,因为疫苗配方是在对当年流行病毒毒株预测的基础.上制成的,而流感病毒毒株几乎每年都发生变异,所以每年都需要接种。
就医指南
1、出现类似普通流感的症状。
2、在发病前一周内密切接触传染期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
3、发病前一周内曾到过甲型H1N1流感流行的地区,并出现流感样症状。
4、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一般建议去呼吸内科就诊。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进行体格检查,建议着宽松的衣物,方便检查。
3、近期有服用药物可以记录药名及用法用量,方便与医生沟通。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可由家属陪同就诊,并准备好想要咨询的问题。
1、有什么症状?多久了?
2、发热开始的时间,最高体温是多少?
3、否有头痛、全身肌肉酸痛、咽痛、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
4、是否有痰,痰的颜色,是否腹痛、腹泻,排尿否正常,进食如何?
5、是否已经应用一些药物,是哪些药物,应用后症状是否改善?
6、是否接触过其他发热人员或动物,是否到过本病流行区域?
7、以前有什么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扩张等?
1、我这是什么病?
2、目前疾病轻重情况?
3、应该应用什么药物治疗,多长时间能好?
4、平时生活需要注意什么?
5、是否需要住院治疗?
6、需要在家隔离至什么时候?
7、什么时候需要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