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流行性斑疹伤寒

流行性斑疹伤寒(epidemictyphus)又称虱传斑疹伤寒。是一种急性传染病,由普氏立克次体引起,人虱为传播媒介。患者通常急性起病,出现稽留型高热、剧烈头痛、皮疹与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等。随着经济发展及卫生条件改善,本病的发病率已显著降低。流行性斑疹伤寒主要的治疗措施是病原治疗,通过杀菌药物杀灭病原菌。本病是一种传染性疾病,人虱是主要的传播媒介,应做好防虱、灭虱的工作。

英文名称

epidemic typhus

其它名称

虱传斑疹伤寒

相关中医疾病

虱传斑疹伤寒

遗传性

不会遗传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就诊科室

感染性疾病科

发病部位

全身

常见症状

持续高热、头痛、瘀点样皮疹、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主要病因

感染普氏立克次体

检查项目

血常规、尿常规、脑脊液检查、血清学检测、病原体分离、核酸检测、心电图检查

重要提醒

流行性斑疹伤寒是由虱叮咬传播的疾病,做好预防措施可以较好地防止感染流行性斑疹伤寒。要注意个人的卫生,勤洗澡、勤更衣,家中的被子也要定期清洗。尽量避免去疾病流行区旅行,生活在流行区的人群要做好相应的措施,必要时可以接种疫苗。

临床分类

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

1、典型斑疹伤寒

发热,体温在1~2天内迅速上升至39℃,皮疹、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出现较早,有肝脾大、心血管系统症状。

2、轻型斑疹伤寒

热程短(8~9天),热度较低,体温多在39℃以下,多呈弛张热。全身中毒症状较轻,很少出现意识障碍和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常无皮疹,肝脾大者少见。

3、复发型斑疹伤寒

患流行性斑疹伤寒后数月至数年,可能出现复发,毒血症症状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较轻;弛张热,热程7~11天;无皮疹,或仅有稀少斑丘疹。

流行病学

传染性

流行性斑疹伤寒是一种由普氏立克次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传染源

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患者自潜伏期末至热退后数天均具传染性,病后第1周传染性最强,一般不超过3周。

传播途径

本病通过虫媒传播,人虱是流行性斑疹伤寒的传播媒介。当虱叮咬患者时,病原体随血进入虱子体内。立克次体随虱粪排出,或因虱体被压碎而散出,可通过因瘙痒的抓痕侵入皮肤。虱粪中的立克次体偶尔可随尘埃经呼吸道、口腔或眼结膜感染。当患者发热或死亡,人虱可移至新宿主而引发新的感染与传播。

发病率

我国发病率在1986年以后维持在1/10万以下。

发病趋势

随着卫生条件的改善及预防措施的加强,本病的群体发病率显著下降,但散发病例持续存在。

好发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

好发地区

1、多发生于寒冷地区的冬春季节,因气候寒冷,衣着较厚,且少换洗,故有利于虱的寄生和繁殖。

2、战争、灾荒、卫生条件差的地方,人虱繁殖的机会增加,易引起流行。

好发季节

多发生于寒冷地区的冬春季节。

病因

总述

流行性斑疹伤寒由普氏立克次体引起,通过人虱传播,传播方式为“人-虱-人”。流行性斑疹伤寒的发病机制主要为病原体所致的血管病变、毒素引起的毒血症及变态反应。

基本病因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先在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内繁殖,引起血管内皮细胞病变,细胞溶解破裂,大量病原体释放入血形成立克次体血症,全身脏器小血管内皮细胞感染、立克次体对血管内皮的直接损伤及其释放的内毒素样物质引起微循环障碍和相应组织器官损伤的临床表现。病程第二周出现的变态反应加重病变的发生。

症状

总述

流行性斑疹伤寒常见的表现包括发热、皮疹、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惊恐、兴奋、剧烈头痛等)、心血管系统症状(心律失常、低血压)等,不同类型的斑疹伤寒的表现也不同。

典型症状

1、典型斑疹伤寒

(1)发热:起病多急骤,体温在1~2天内迅速上升至39℃以上,第1周呈稽留热,第2周起有弛张热趋势。高热持续2~3周后,于3~4天内降至正常。伴寒战、乏力、剧烈头痛、周身肌肉疼痛、面部及眼结膜充血等全身毒血症状。

(2)皮疹:为重要体征。90%以上病例于第4~5病日始出疹,初见于胸背部,1~2天内遍及全身,但面部通常无疹。开始为鲜红色充血性斑丘疹,压之退色,继而变为暗红色或瘀点。多孤立存在,不融合。1周左右消退,瘀点样疹可持续至2周、常遗留色素沉着或脱屑,但无焦痂。

(3)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较明显,且很早出现,表现为剧烈头痛、伴头晕、耳鸣及听力减退,也可出现反应迟钝或惊恐、谵妄,偶有脑膜刺激征,手、舌震颤,甚至大小便失禁昏迷,吞咽困难等。

(4)肝脾大:约90%患者出现脾大,少数患者肝轻度增大。

(5)心血管系统症状:可有脉搏加快,合并中毒性心肌炎时可有心音低钝、心律失常、奔马律、低血压甚至循环衰竭。

(6)其他:可出现咳嗽、胸痛、呼吸急促、食量减少、恶心、呕吐、便秘、腹胀等呼吸道、消化道症状,严重者可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

2、轻型斑疹伤寒

热程短(8~9天),热度较低,体温多在39℃以下多呈弛张热。全身中毒症状较轻,有明显的头痛和全身疼痛,但很少出现意识障碍和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常无皮疹,或可见稀少的充血性皮疹,常于出疹后1~2天即消退。肝脾大者少见。

3、复发型斑疹伤寒

复发型斑疹伤寒也称Brill-Zinsser病,国内很少有本病报道,国外多见于东欧及东欧人移居美国、加拿大者。初次感染后,普氏立克次体在人体淋巴结中能够存在多年,且无任何临床表现。一旦出现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立克次体即能繁殖而致疾病复发。Brill- Zinsser病的临床特点呈轻型经过,毒血症症状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较轻;弛张热,热程7~11天;无皮疹,或仅有稀少斑丘疹;散发,无季节性,大年龄组发病率明显较高。

伴随症状

典型斑疹伤寒伴有寒战、剧烈持久头痛、周身肌肉疼痛、眼结膜及脸部充血等症状。

并发症

支气管肺炎是流行性斑疹伤寒的常见并发症,其他尚有中耳炎、腮腺炎、心内膜炎,脑膜脑炎等,偶见趾、指、阴囊、耳垂、鼻尖等坏死或坏疽,以及走马疳、胃肠道出血、胸膜炎、流产、急性肾炎等。轻型病例和复发型斑疹伤寒很少有并发症。

检查

预计检查

医生常通过血常规、尿常规、脑脊液检查等检查初步了解患者的病情,此外还可能通过外斐反应、立克次体凝集反应、补体结合试验、间接血凝试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病原体分离、核酸检测等血清学检测、病原体分离以及核酸检测查明病因,心电图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心脏受损情况。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尿常规

白细胞计数多在正常范围内,中性粒细胞常升高,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血小板常减少。常见蛋白尿。

2、脑脊液检查

有脑膜刺激征者脑脊液白细胞和蛋白稍增高,糖常在正常范围。

3、血清学检测

(1)外斐反应:过去流行性斑疹伤寒的诊断主要依靠外斐试验,利用变形杆菌的某些菌株的菌体抗原代替立克次体抗原以检测相应抗体的凝集反应,当抗体效价≥1∶160或病程中有4倍以上增高者有诊断价值。复发型斑疹伤寒的外斐试验往往呈阴性。

(2)立克次体凝集反应:以普氏立克次体颗粒抗原与患者血清作凝集反应,特异性强,阳性率高。效价1∶40即为阳性。

(3)补体结合试验:补体结合抗体在病程第1周内即可达有意义的效价(≥1∶32),可用于流行病学调查,并且可用以区别流行性斑疹伤寒和地方性斑疹伤寒。

(4)间接血凝试验:用斑疹伤寒立克次体可溶性抗原致敏绵羊或家兔的红细胞,进行微量间接血凝试验。

(5)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用两种斑疹伤寒立克次体作抗原进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查抗体,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鉴别流行性斑疹伤寒与地方性斑疹伤寒。检测特异性lgM及lgG抗体,IgM抗体的检出有早期诊断价值。

4、病原体分离

不适用于一般实验室。取发热期(最好5病日以内)患者血液3~5ml接种于雄性豚鼠腹腔,7~10天豚鼠发热,阴囊仅有轻度发红而无明显肿胀,取其睾丸鞘膜和腹膜刮片或取脑、肾上腺脾组织涂片染色镜检,可在细胞质内查见大量立克次体。

5、核酸检测

用DNA探针或PCR方法检测普氏立克次体核酸特异性好、快速、敏感,有助于早期诊断。

其他检查

患者心电图检查可显示心肌损害,有低电压、T波及S-T段改变。

诊断

诊断原则

询问患者病史,了解患者发热、头痛等症状出现的时间、病情的变化情况,同时询问患者当地是否有斑疹伤寒流行或者是否近期去过流行区旅游、工作,近期有没有被虱叮咬的经历,观察患者临床表现,结合血清学检测、核酸检测等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做出诊断。

诊断依据

1、流行病学资料

居住地有斑疹伤寒流行或一个月内去过流行区,有虱叮咬史及与带虱者接触史。

2、临床表现

出现发热、剧烈头痛、皮疹与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3、实验室检查

外斐反应的滴度较高(1∶160以上)或成四倍以上升高即可诊断。有条件也可以做其他血清学试验。

鉴别诊断

1、其他立克次体病

恙虫病患者恙螨叮咬处可有焦痂和淋巴结肿大、变形杆菌OXK凝集试验阳性。Q热除发热及头痛外无皮疹、主要表现为间质性肺炎,外斐试验阴性,贝纳立克次体的血清学试验阳性。流行性斑疹伤寒与地方性斑疹伤寒的鉴别:

(1)病原体不同:流行性斑疹伤寒病原为普氏立克次体;地方性斑疹伤寒病原为莫氏立克次体。

(2)疾病性质不同:流行性斑疹伤寒疾病性质多为中度至重度,神经症状明显;地方性斑疹伤寒疾病性质为轻度至中度流行特点。

(3)流行性不同:流行性斑疹伤寒多发生于冬、春季;地方性斑疹伤寒具有散发性,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生,但更多见于夏、秋季。

(4)皮疹表现不同:流行性斑疹伤寒表现为斑丘疹,瘀点或瘀斑常见,多遍及全身;地方性斑疹伤寒表现为斑丘疹,且较稀少。

(5)血小板数量减少表现不同:流行性斑疹伤寒血小板减少常见;地方性斑疹伤寒血小板减少不常见。

(6)外斐试验结果不同:流行性斑疹伤寒表现为强阳性,外斐反应的低度为1∶320~1∶5120;地方性斑疹伤寒外斐反应的滴度为1∶160~1∶640。

(7)接种试验结果不同:流行性斑疹伤寒病原体一般不引起豚鼠睾丸肿胀,偶可引起但甚轻;地方性斑疹伤寒病原体引起豚鼠睾丸严重肿胀。

(8)病死率不同:流行性斑疹伤寒病死率为6%~30%,地方性斑疹伤寒病死率<1%。

2、伤寒

多见于夏、秋季,起病较缓慢,全身中毒症状较轻,皮疹岀现较晚,特征性表现如淡红色玫瑰疹、数量较少、多见于胸腹;可有相对缓脉。白细胞减少,肥达反应阳性,诊断依赖于血和(或)骨髓培养出伤寒杆菌。

3、回归热

体虱传播,发病季节和临床表现相近,皮疹少见;但发热间断数天后可再发热,发热时患者血液和骨髓涂片可见螺旋体。

4、钩端螺旋体病

夏、秋季节发病,有疫水接触史。无皮疹,多有腹股沟和(或)腋窝淋巴结肿大,腓肠肌压痛明显。可有黄疸、出血或咯血。钩端螺旋体补体结合试验或显微镋下凝集试验阳性。乳胶凝集试验有助于早期诊断。

5、流行性出血热

有明显的区域性。以发热、出血、休克和肾损害为主要表现,典型患者有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5期经过。血清检测特异性IgM抗体而确诊。

治疗

治疗原则

流行性斑疹伤寒主要的治疗措施是病原治疗,使用合适的抗菌药物,比如多西环素,杀灭病原体,同时对患者发热、头痛、精神症状、心功能不全等进行对症处理,此外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热量和水分。

药物治疗

1、病原治疗

病原治疗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措施。多西环素是较好的选择,可以杀灭病原体,缓解患者的症状。此外四环素、氯霉素也有效,需要根据患者病情使用。磺胺类药物可加重病情,禁止使用。

2、其他治疗

(1)头痛剧烈的患者可以使用布洛芬等药物缓解症状,还有缓解发热的作用;

(2)严重神经系症状的患者可选择异丙嗪、氯氮平、地西泮等药物;

(3)出现心功能不全时可以采用强心剂;

(4)有严重毒血症症状伴低血容量的患者可补充血浆、右旋糖酐等,并短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必要时加用血管活性药物、肝素等;

(5)有继发细菌感染,按发生部位及细菌药敏选择适宜的抗菌药物。

相关药品

多西环素、四环素、氯霉素、布洛芬、异丙嗪、氯氮平、地西泮、右旋糖酐、肾上腺皮质激素、肝素

手术治疗

通常流行性斑疹伤寒无需手术进行治疗。

其他治疗

1、保持口腔卫生,及时更换体位,防止口腔感染、肺部感染以及压疮的发生。

2、选择高热量、半流质饮食,摄入足够的水分,每日成人量宜为3000ml左右,年老者及有心功能不全者酌减,以保证每日排尿量在1000~1500ml。

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一般为8~12周,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

一般预后

本病预后与病情轻重、年龄、治疗早晚、有无并发症等有关。早期诊断及有效的治疗预后良好。老年人、孕妇及合并严重并发症者预后不良,及时治疗的病死率<1.5%,未有特效治疗前病死率为5~17%。

危害性

1、流行性斑疹伤寒会导致患者发热、头痛,出现精神症状,影响患者正常生活,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

2、流行性斑疹伤寒可引起严重毒血症、支气管肺炎、显著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出现这些症状时预后不良。

自愈性

流行性斑疹伤寒通常需要积极治疗,较难自行恢复。

治愈性

流行性斑疹伤寒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多数患者可以治愈。

治愈率

流行性斑疹伤寒的治愈率目前尚无明确的数据统计结果。

根治性

部分患者在患流行性斑疹伤寒后数月至数年,可能出现复发。

日常

总述

流行性斑疹伤寒患者要注意自己的个人卫生,保持衣物清洁,饮食选择清淡的食物,适当的运动。注意一些药物的适用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用药护理

1、多西环素禁用于8岁以下儿童、孕妇及哺乳期妇女,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还可有光敏反应、消化道症状等不良反应。

2、甲氧苄啶久用可致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的下降,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3、利福平可致肝功能损害及白细胞、血小板的减少,用药时需慎重,剂量不可过大,3个月以内的孕妇亦不能使用。

4、止痛药和镇静药不可滥用,以免导致耐药及成瘾,并且注意避免合用以免出现药物相互作用或抑制呼吸。

生活管理

1、注意个人卫生,及时更换并清洗衣服,尽量保证每天洗澡。

2、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避免熬夜,保持心情舒畅。

3、在身体情况允许的情况下适当运动,不要选择过于剧烈的运动。

复诊须知

听从医生的安排进行复诊,复诊时可能对患者的心脏、肝脏、肾脏等功能进行检测,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下一步的复诊计划。

饮食

饮食调理

流行性斑疹伤寒患者无需特殊的饮食护理,保证营养的充足摄入可以帮助身体更好地恢复,多喝水,少吃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

饮食建议

1、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食物,可以补充维生素。

2、保证蛋白质的充足摄入,可以选择瘦肉、鱼类等作为蛋白质来源。

3、保证每日足够的热量以及水分摄入。

饮食禁忌

1、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少吃油炸、腌制和熏烤的食物。

2、尽量不饮酒。

3、避免暴饮暴食,尽量养成良好的饮食规律。

其他注意

选择半流质饮食,摄入足够的水分。

预防

预防措施

改善卫生条件、个人卫生知识的普及、灭虱是预防本病的关键措施。

1、管理传染源

早期隔离患者,并对病人予灭虱处理,灭虱后可以解除隔离,但仍宜集中于专门病房或病室。给病人沐浴、更衣,毛发部位需清洗多次,并喷入杀虫剂如1%~3%马拉硫磷等于衣服及毛发内。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21天。

2、切断传播途径

加强卫生宣教,鼓励群众勤沐浴、勤更衣。衣、被等可用干热、湿热、煮沸等物理灭虱法,温度需保持在85℃以上30分钟;也可用环氧乙烷熏蒸法化学灭虱,熏蒸6~24小时,适温为20~30℃。

3、保护易感者

对疫区居民及新入疫区人员进行疫苗接种,国內常用鼠肺灭活疫苗。第一年注射3次,以后每年加强1次,6次以上可获较持久的免疫力。减毒E株活疫苗曾在国外被广泛使用,但因其较重的不良反应,现已较少使用。新一代的DNA疫苗将有望控制流行性斑疹伤寒。

相关疫苗

灭活疫苗有虱肠疫苗、鸡胚或鸭胚疫苗和鼠肺疫苗3种,国内常用者为灭活鼠肺疫苗,适用于流行区居民、新进入疫区者、部队指战员、防疫医护人员、实验室工作人员等。经过6次以上预防接种后即可有较持久的免疫力,对预防莫氏立克次体感染也有效。接种后反应轻微,仅局部有轻度红肿。减毒E株活疫苗已在某些国家广泛应用,皮下注射1次即可,免疫效果可持续5年之久。

就医指南

急诊(120)指征

1、出现昏迷、剧烈头痛等;

2、有呼吸困难、剧烈胸痛;

3、出现血压持续降低、休克等表现。

出现以上症状时请于急诊科就诊或拨打急救电话。

门诊指征

1、持续发热、头痛;

2、胸、被、腋窝等区域出现皮疹;

3、出现惊恐、兴奋、剧烈头痛等;

4、咳嗽、胸痛、呼吸急促、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

5、有过虱叮咬经历或是疾病流行区生活、工作、旅行史。

当您有第5条的经历并伴有以上症状时,请及时就医。

就诊科室

通常选择感染科就诊即可。

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取皮损部位的组织进行检查,就诊前不要在皮损处涂抹药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的发热、头痛等症状是何时出现的?有没有加重的情况?

2、您有记录体温的变化情况吗?是哪种趋势?

3、您近期有被虱叮咬的经历吗?

4、您是否居住于流行性斑疹伤寒流行的地区?是否有过流行地区的工作、旅游史?

5、您周围的家人、邻居有人发生类似的症状吗?

6、您是否进行过治疗?治疗方法都有哪些?效果如何?

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疾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2、我的疾病是如何传播的?会不会传染给别人?

3、我的疾病治疗效果如何?可以根治吗?

4、都有哪些治疗方法?您推荐哪种治疗方法?

5、我的家人要如何避免感染这种疾病?

6、我在生活、饮食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吗?

7、我需要复查吗?大概多久一次?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9-0044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