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猩红热

猩红热(scarlet fever)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本病由A组β型链球菌引起。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后明显脱屑。少数患者病后可出现变态反应性心、肾、关节损害。通常医生会根据患者情况,积极采用药物方法进行治疗,部分患者可获得治愈,预后良好。

英文名称

scarlet fever

疾病分类

感染内科

遗传性

不会遗传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就诊科室

小儿科、传染科

发病部位

全身

常见症状

发热、咽痛、吞咽痛、充血性丘疹、粟粒疹、脱屑、瘙痒、寒战、头痛、全身不适、食欲缺乏

主要病因

A组β型链球菌感染引起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常规检查、尿液检查、血清学检查、病原学检查

重要提醒

本病若持续存在,可能会引起多种并发症,危害机体健康,建议积极就医诊治,以促进疾病痊愈,避免不良情况发生。

临床分类

猩红热主要包括普通型、脓毒型、中毒型、外科型四种类型。

流行病学

传染性

本病具有传染性。

传染源

患者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咽峡炎患者,排菌量大且不易被重视,是重要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

1、本病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也可经皮肤创伤处或产妇产道而引起“外科型猩红热”或“产科型猩红热”。

2、偶尔可经被污染的玩具、生活用具、饮料及食物而传播。

3、也有因肛门、阴道等途径带菌而引起暴发流行的相关报道。

发病率

2017年我国的猩红热发病率为5.3897/10000,报告病例数74369例。

死亡率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该病发病率下降,病死率已下降到1%以下,重型者已很少见。2013~2017年报告死亡病例1例。

好发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儿童最为常见。

好发地区

本病多见于温热带,寒带和热带少见。

好发季节

本病全年均可发生,但冬春季多,夏秋季少。

病因

总述

猩红热主要是因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GAS)感染引起。GAS也称化脓链球菌,革兰染色阳性,其致病力来源于细菌本身及其产生的毒素和蛋白酶类。该菌对热及干燥抵抗力不强,56℃环境下30分钟及一般消毒剂均能将其杀灭,但在痰和脓液中可生存数周。

基本病因

1、致病物质

(1)致病毒素

①致热性外毒素:即红疹毒素,能致发热和猩红热皮疹,并能抑制粒细胞吞噬功能,影响T细胞功能,触发Schwartzman反应。

②溶血素:可分为O和S两种,有溶解红细胞、杀伤白细胞及血小板、损伤心脏的作用。

(2)致病蛋白酶

①链激酶(溶纤维蛋白酶):可溶解血块并阻止血浆凝固。

②透明质酸酶(扩散因子):能溶解组织间的透明质酸,最终有利于细菌在组织内扩散。

③链道酶:又称为脱氧核糖核酸酶,能裂解具有高黏稠度的DNA,从而破坏宿主的组织和细胞。

④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酶:可损害含有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的组织和细胞。

⑤血清混浊因子:是一种α脂蛋白酶,对机体产生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反应有抑制作用,有利于细菌的感染和扩散。

2、发病机制

本病主要因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机体发生化脓性、中毒性和变态反应性病变。

症状

总述

猩红热患者病情的轻重可因机体反应性的差异而有所不同,近年来以轻症患者较多。临床主要以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后明显脱屑为特征性表现。但不同类型的具体临床表现存在一定差异。

典型症状

1、普通型

(1)潜伏期

为1~7天,一般为2~3天。

(2)前驱期

①发热:多为持续性,体温可达39℃左右,可伴有寒战、头痛、全身不适、食欲缺乏等全身中毒症状。

②咽峡炎:可与发热同时出现,表现为咽痛、吞咽痛,咽峡部黏膜可局部充血、水肿,并可有脓性渗出物。

(3)出疹期

发热后24小时内开始发疹,始于耳后、颈部及上胸部,然后迅速蔓及全身。多数情况下,皮疹于48小时达高峰,然后按出疹顺序开始消退。

①典型的皮疹为在皮肤上出现均匀分布的弥漫充血性针尖大小的丘疹,压之褪色,伴有痒感。

②有时可见带黄白色脓头且不易破溃的皮疹,称为“粟粒疹”,严重的患者出现出血性皮疹。

③皮肤皱褶、皮疹密集或由于摩擦出血呈紫色线状,称为“线状疹"(又称Pastia线,帕氏线)。

④颜面部位仅有充血而无皮疹,口鼻周围充血不明显,相比之下显得发白,称为“口周苍白圈”。

⑤病程初期舌上可覆白苔,红肿的乳头凸出于白苔之外,称为“草莓舌"。

⑥2~3天后白苔开始脱落,舌面光滑呈肉红色,乳头仍凸起,此称“杨梅舌”。

(4)恢复期

皮疹依出疹顺序于2~3天内消退,重者可持续1周左右。疹退后开始皮肤脱屑,皮疹密集处脱屑更为明显,尤以粟粒疹为重,可呈片状脱皮,手、足掌、指(趾)处可呈套状,而面部、躯干常为糠屑状。

2、脓毒型

较罕见,一般见于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及卫生习惯较差的儿童。患者咽峡部渗出物较多,可形成脓性假膜,局部黏膜可坏死形成溃疡。

3、中毒型

此类型病死率高,目前亦少见。患者毒血症明显,可有高热、头痛、剧烈呕吐,甚至神志不清、中毒性心肌炎及感染性休克。咽峡炎不重,但皮疹很明显,可为出血性。但若发生休克,则皮疹常变成隐约可见。

4、外科型

包括产科型,患者通常没有咽峡炎。皮疹首先出现在伤口周围,然后向全身蔓延。一般症状较轻,预后也较好。

并发症

1、化脓性并发症

由本病病原菌或其他细菌直接侵袭附近组织器官所致。常见的如化脓性中耳炎、乳突炎、鼻窦炎、颈部软组织炎、蜂窝织炎及肺炎等。由于早期应用抗菌疗法,此类并发症已少见。

2、中毒性并发症

由细菌各种生物因子所致,多见于第1周。如中毒性心肌炎及心包炎等。病变多为一过性,且预后良好。

3、变态反应性并发症

一般见于恢复期,可出现风湿性关节炎、心肌炎、心内膜炎、心包炎及急性肾小球肾炎。并发急性肾炎时一般病情轻,多能自愈,很少转为慢性。

检查

预计检查

出现发热、咽痛、皮肤丘疹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医生首先会进行体格检查,以初步了解患者病情。之后可能会建议行血常规检查、尿液检查、血清学检查、病原学检查,来帮助明确诊断。

体格检查

1、视诊

首先会观察患者的面容、精神状态、肤色等,评估患者的一般情况。之后会对咽部及皮肤进行观察,了解皮肤、黏膜的病变情况。皮肤检查时通常会观察皮损的颜色、形状、大小、数目、分布特点及发病部位等情况,同时还会观察有无溃疡、糜烂、出血等异常表现。

2、触诊

医生消毒、温暖双手后,进行触诊检查,主要检查皮损的质地、有无触痛等情况。同时还会对淋巴结进行检查,明确有无淋巴结肿大等异常体征。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总数升高可达(10~20)×109/L,中性粒细胞在80%以上,严重患者可出现中毒颗粒。出疹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占5%~10%。

2、尿液检查

常规检查一般无明显异常。如果发生肾脏变态反应并发症,则可出现尿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及管型。

3、血清学检查

常采取咽拭子标本,并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可进行快速诊断。

4、病原学检查

可用咽拭子或其他病灶的分泌物培养溶血性链球菌,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鉴别。

诊断

诊断原则

根据与猩红热或咽峡炎患者密切接触史,以及患者发热、咽痛、弥漫充血性丘疹、疹后脱屑等特征性临床表现,再结合血常规检查、咽拭子及分泌物培养等实验室检查结果,通常不难诊断。诊断过程中还需与一般急性咽峡炎和其他发疹性疾病相鉴别。

鉴别诊断

1、其他咽峡炎

在出皮疹前咽峡炎与一般急性咽峡炎较难鉴别。白喉患者的咽峡炎比猩红热患者轻,假膜较坚韧且不易抹掉,猩红热患者咽部脓性分泌物容易被抹掉。但有时猩红热与白喉可合并存在,细菌学检查有助于诊断。

2、其他发疹性疾病

猩红热皮疹与其他发疹性疾病的鉴别要点如下:

(1)麻疹:有明显的上呼吸道卡他症状。皮疹一般在第4天出现,大小不等,形状不一,呈暗红色斑丘疹,皮疹之间有正常皮肤,面部皮疹特别多。

(2)风疹:起病第1天即出皮疹。开始呈麻疹样,第2天躯干部增多,且可融合成片,类似猩红热,但无弥漫性皮肤潮红,此时四肢皮疹仍为麻疹样,面部皮疹与身上一样多。皮疹于发病3天后消退,无脱屑。咽部无炎症,耳后淋巴结常肿大。

(3)药疹:有用药史。皮疹有时可呈多样化表现,既有猩红热样皮疹,同时也有荨麻疹样皮疹。皮疹分布不均匀,出疹顺序也不像猩红热样由上而下,由躯干到四肢。无杨梅舌,除因患者咽峡炎而服药引起药疹者外,一般无咽峡炎症状。

(4)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感染:有些金葡菌能产生红疹毒素,也可以引起猩红热样的皮疹。可靠细菌培养进行鉴别。金葡菌感染进展快,预后可能较差,故应提高警惕。常需根据药敏试验给予抗生素治疗。

治疗

治疗原则

通常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合适的抗菌药物治疗,以达到缩短病程,降低致病菌的传播率,预防并发症的目的。

一般治疗

1、急性期卧床休息,同时注意酌情进行呼吸道隔离,避免疾病传播。

2、加强护理,保持皮肤与口腔卫生。

3、中毒症状严重者,医生还可能会根据情况进行补液治疗。

4、高热患者可进行物理降温。

药物治疗

1、抗菌药物

(1)可使用青霉素肌内注射,联用5~7天。80%左右的患者24小时内即可退热,4天左右咽炎消失,皮疹消退。

(2)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头孢氨苄等药物。

(3)也可口服复方磺胺甲噁唑进行治疗。

2、其他

出现感染中毒性休克的患者,在积极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的同时,还可适当给予血管活性药治疗。

相关药品

青霉素、红霉素、头孢氨苄、复方磺胺甲噁唑

手术治疗

对于已化脓的病灶,必要时需给予切开引流等治疗。

其他治疗

有时还需针对风湿病、关节炎、肾小球肾炎等并发症,给予相应的治疗。

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

一般预后

经过早期、积极的治疗后,多数患者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一般预后良好。

危害性

1、本病可引起多种不适症状,皮疹严重时还可影响皮肤外貌美观,有时还会对日常生活产生不良影响。

2、若病情不断发展,可能会出现多种并发症,严重危害机体健康。

治愈性

接受规范、合理的治疗后,部分患者可获得治愈。

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统计。

复发性

患者感染后可获得较持久的抗菌和红疹毒素免疫力,能抵抗同型菌的侵犯,但不同类型的链球菌感染无保护作用。此外,红疹毒素有5种血清型,其间无交叉免疫,若感染另一种红疹毒素的A组链球菌后,仍可再次患病。

日常

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自我管理,帮助疾病的痊愈,并注意防止疾病的传播。此外,患者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本病可引起多种不适症状,皮疹严重时还可影响皮肤外貌美观,有时还会对日常生活产生不良影响,患者可能会因此产生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而且本病为传染性疾病,患者可能会因为害怕将疾病传染给家属而产生忧虑的心理。

2、护理措施

(1)家属要多与患者交流,并且多理解、关怀、疏导患者,分散患者注意力,帮助减轻患者的不适感,从各个方面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2)患者自身应正视疾病,积极参加文娱活动,转移自己的注意力,用适当的方法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以促进自身的痊愈。

用药护理

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停药或增减药物剂量。若出现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及时停药就医。

生活管理

1、家属应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避免外界的刺激。

2、病情恢复期间患者应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减少机体消耗,促进机体恢复。

3、注意个人及周围环境卫生,患者应勤洗手、洗澡,勤换衣物,勤打扫卫生。

4、家属要勤为卧床休息患者翻身、按摩肢体,防止患者出现压疮或静脉血栓。

5、本病具有传染性,生病期间注意隔离,个人物品需专用,避免与他人交叉使用,用过的衣物应先消毒后清洗,生活用品定期消毒。

6、穿棉质宽松衣物,保持皮肤干燥清洁,减少摩擦、磨破皮肤的风险。

复诊须知

遵医嘱按时复诊,复查血常规、病原学检查等。

饮食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宜清淡饮食,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水果、蔬菜、谷物、豆类和奶制品,保持充足的营养。

2、食物应以流质为主,少渣滓,蔬菜和水果应做成菜汤、水果汁食用,进食方式应少量多餐。

3、多饮水,防止因高热而脱水。

饮食禁忌

病情恢复期间应尽量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

预防

预防措施

本病为传染性疾病,预防的关键在于切断传播途径。

1、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不与他人共用餐具等。

2、打喷嚏或咳嗽时应捂住口鼻,以防细菌的扩散。如果看到别人打喷嚏或咳嗽,也要及时远离。

就医指南

门诊指征

1、持续发热不退;

2、伴咽痛、吞咽痛等不适;

3、出现鲜红色皮疹、脱屑等皮肤损害;

4、存在寒战、头痛、全身不适、食欲缺乏等症状;

5、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诊科室

既往有猩红热患者密切接触史,出现发热、皮疹、咽峡炎等症状,怀疑猩红热时,可及时去感染科就诊;小儿发病可到小儿科就诊。

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应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有什么规律吗?

4、自从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5、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6、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7、家里有人有类似的情况吗?

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如果用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7、回家后该怎么护理?

8、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9-0044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