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麻疹

麻疹(measles)是由麻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为自限性疾病,传染性强。常见临床表现有发热、咳嗽、流涕、结膜炎、口腔麻疹粘膜斑、皮肤斑丘疹等,病后大多可获得终身免疫。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肺炎、脑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英文名称

measles

相关中医疾病

温病

疾病分类

感染内科

遗传性

不会遗传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就诊科室

呼吸内科、感染性疾病科、皮肤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全身

常见症状

发热、咳嗽、红色斑丘疹、麻疹黏膜斑

主要病因

是因麻疹病毒感染引起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血清学检查、多核巨细胞检查、病毒分离检查、病毒抗原检测、核酸检测

重要提醒

本病具有较强传染性,且病情严重者可能会引起脑炎、肺炎等多种并发症,影响机体健康,甚至导致死亡。

临床分类

麻疹可分为典型麻疹和非典型麻疹。由于患者的年龄和机体免疫状态不同、感染病毒数量及毒力不同和是否接种过麻疹疫苗及疫苗种类不同等因素,临床上可出现非典型麻疹,包括轻型麻疹、重型麻疹和异型麻疹。

1、轻型麻疹

多见于有部分免疫力者,如潜伏期内接受过免疫球蛋白或<8个月有母亲被动抗体的婴儿。

2、重型麻疹

主要见于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继发严重感染者。

3、异型麻疹

主要见于接种过麻疹灭活疫苗而再次感染麻疹病毒者。

流行病学

传染性

麻疹是导致儿童死亡最主要的传染病之一,在我国法定的传染病中属于乙类传染病,传染性强。

传染源

人是麻疹病毒的唯一宿主,因此麻疹患者是唯一传染源。急性期的患者是最重要的传染源,发病前2天至出疹后5天内均具有传染性。病毒主要存在于患者的口、鼻、咽、眼结膜分泌物中。

传播途径

1、呼吸道飞沫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患者咳嗽、打喷嚏时,病毒随排出的飞沫经口、咽、鼻部或眼结合膜侵入易感者。

2、与患者密切接触或直接接触患者的鼻咽分泌物也可传播。

死亡率

2000年至2016年期间,麻疹疫苗的广泛接种使全球麻疹死亡率下降了84%。

发病趋势

自麻疹疫苗列入计划免疫实施以后,我国麻疹的发病率显著降低。近年来我国麻疹的大规模流行基本得到控制,患病人数呈逐渐下降趋势。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消灭了麻疹。

好发人群

人群普遍感染,主要在6个月至5岁小儿间流行。而6个月以内的婴儿可从母体获得抗体很少患病。

好发地区

在世界范围内流行。

好发季节

麻疹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节为高峰。

病因

总述

麻疹主要是因麻疹病毒感染引起,麻疹病毒可经空气飞沫到达上呼吸道或眼结膜后侵入人体。对麻疹病毒没有免疫力的人群接触病毒后,90%以上均可发病。

基本病因

麻疹病毒为RNA病毒,在外界生存力弱,不耐热,对紫外线和消毒剂均敏感。随飞沫排出的病毒在室内可存活至少32小时,但在流通的空气中或阳光下半小时即失去活力。麻疹病毒进入人体后,可在上皮细胞和局部淋巴组织中繁殖并侵入血液,通过血液的单核细胞向其他器官传播,如脾、胸腺、肺、肝脏、肾脏、消化道黏膜.结膜和皮肤,引起广泛性损伤而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

危险因素

以下因素可增加患病风险:

1、未接种过麻疹疫苗。

2、存在麻疹疫区旅居史。

3、缺乏维生素A。

症状

总述

麻疹潜伏期为6~21天,平均为10天左右。接种过麻疹疫苗者可延长至3~4周。临床上以发热、咳嗽、流涕、结膜炎、口腔麻疹黏膜斑、全身斑丘疹及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版糠麸样脱屑为特征。但不同类型的麻疹临床表现存在一定差异。

典型症状

1、典型麻疹

(1)前驱期

常持续3~4天,主要表现包括:

①发热:多为中度以上,热型不一。

②眼鼻卡他症状:多与发热同时出现,包括咳嗽、喷嚏、流涕、咽部充血、结膜充血、眼睑水肿、畏光、流泪等。

③麻疹黏膜斑:是麻疹早期的特异性体征,常在出疹前1~2天出现。开始时见于上下磨牙相对的颊黏膜上,如沙砾大小的灰白色小点,周围有红晕,常在1~2天内迅速增多,可累及整个颊黏膜并蔓延至唇部黏膜,于出疹后逐渐消失,可留有暗红色小点。

④其他:部分病例可出现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精神不振等症状;婴儿可有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偶见皮肤荨麻疹。

(2)出疹期

①皮疹多在发热3~4天后出现,先出现于耳后、发际、额、面、颈部,之后逐渐蔓延至躯干、四肢,最后达手掌与足底。初期为充血性红色斑丘疹,压之褪色,以后部分融合成片,颜色加深呈暗红。

②此时期患者全身中毒症状加重,体温可突然高达40℃,咳嗽加剧,伴嗜睡或烦躁不安,严重者有谵妄、抽搐等表现。

(3)恢复期

若无并发症发生,出疹3~4天后发热开始减退,食欲、精神等全身症状逐渐好转,皮疹按出疹的先后顺序开始消退,退疹后皮肤留有棕褐色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一般7~10天后消退。

2、非典型麻疹

(1)轻型麻疹

主要临床特点为一过性低热,轻度眼鼻卡他症状,全身情况良好,可无麻疹黏膜斑,皮疹稀疏、色淡,消失快,疹退后无色素沉着或脱屑,无并发症。

(2)重型麻疹

持续高热,全身中毒症状重,伴惊厥、昏迷。皮疹密集融合,呈紫蓝色出血性皮疹者常伴有黏膜和消化道出血,或咳血、血尿、血小板减少等表现。此型患儿常伴有肺炎、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病死率高。

(3)异型麻疹

少见,典型症状是持续高热乏力、肌痛、头痛或伴有四肢水肿,皮疹不典型,出疹顺序不规则,易并发肺炎。

并发症

1、喉炎

喉炎以2~3岁以下小儿多见,继发于细菌感染导致喉部组织水肿,分泌物增多,极易引起喉梗阻。表现为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呼吸困难、发绀等,严重时须及早做气管切开。

2、肺炎

肺炎为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见于重度营养不良或免疫功能低下的患儿,预后较差,占麻疹患儿死亡的90%以上。继发性肺炎可因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也可由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所致。表现为病情突然加重,咳嗽、咳脓痰,患儿可出现鼻翼扇动、口唇发绀,肺部有明显的啰音。

3、心肌炎

常见于营养不良和并发肺炎的患儿。轻者仅有心音低钝、心率增快和一过性心电图改变,重者可出现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

4、脑炎

发病率约为1‰~2‰,常在出疹后的2~6天发生,病死率高,多数可恢复正常,部分患者可留有智力障碍、癫痫、瘫痪等后遗症。

5、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

是一种少见的远期并发症,发病率约(1~4)/100万。常在原发麻疹后2~17年(平均7年)发病,开始时症状隐匿,可仅为行为和情绪的改变,以后出现进行性智力减退,病情逐渐恶化,出现视听障碍、肌阵挛等,晚期因昏迷、强直性瘫痪而死亡。

检查

预计检查

出现发热、咳嗽、结膜充血、红色斑丘疹、口腔黏膜斑等表现后,应及时就医。医生会首先进行体格检查,以初步了解患者情况,之后会建议行血常规、血清学检查、病原学检查等,以明确诊断。

体格检查

医生会进行全面的检查,有助于初步诊断,还可大致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1、视诊

医生会先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然后检查皮疹的大小、数目、颜色、范围、分布等情况。

2、触诊

检查皮疹的质地,有无触痛、压之褪色等表现,有时医生还会对淋巴结进行检查,以了解有无淋巴结肿大等表现。

3、听诊

主要会对心、肺部进行听诊,了解有无异常心音或呼吸音、肺部啰音等情况。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可有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多。如果白细胞数增加,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增加,提示继发细菌感染;若淋巴细胞严重减少,常提示预后不好。

2、血清学检查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麻疹病毒特异性IgM抗体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好,触诊早期即可发现阳性。

3、病原学检查

(1)病毒分离:有时取早期患者眼、鼻、咽分泌物或血、尿标本进行检查,可分离出麻疹病毒。

(2)病毒抗原检测:取早期患者鼻咽分泌物、血细胞及尿沉渣细胞,用免疫荧光或免疫酶法查麻疹病毒抗原,如阳性,可早期诊断。

(3)核酸检测: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从临床标本中扩增麻疹病毒RNA,是一种非常敏感和特异的诊断方法,对免疫力低下而不能产生特异抗体的麻疹患者,尤为有价值。

4、多核巨细胞检查

出疹前2天至出疹后1天,取病人鼻、咽分泌物或尿沉渣涂片,染色后放于显微镜下检查,可见多核巨细胞或包涵体细胞,阳性率较高。

诊断

诊断原则

典型麻疹不难诊断,根据当地麻疹流行史、有无麻疹疫苗接种史、是否有麻疹患者的接触史等情况,结合典型麻疹的临床表现,如急起发热、上吸道卡他症状、结膜充血、畏光、口腔麻疹黏膜斑及典型的皮疹等即可诊断。非典型患者主要依赖于实验室检查确诊。

诊断依据

1、疑似病例

具备以下三项:

(1)发热,体温一般≥38℃。 

(2)在病程第3天~第4天开始出现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出疹顺序一般自耳后、面部开始,自上而下向全身扩展,并可累及黏膜。出疹时间一般持续3天~5天。

(3)咳嗽、流涕、喷嚏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并有畏光、流泪、结膜炎症状。

2、临床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符合以下任何一项者:

(1)在出疹前7天~21天与麻疹确诊患者有接触史,或者在出疹前7天~21天有麻疹流行地区居住或旅行史,且未明确诊断为其他疾病。

(2)起病早期(病程第2~第3天)在口腔颊黏膜见到麻疹黏膜斑(Koplik斑);

(3)未采集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且未明确诊断为其他疾病。

3、实验室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具备以下任何一项者:

(1)采血前8天~56天内未接种过含麻疹成分减毒活疫苗,而出疹后28天内血标本中麻疹IgM阳性。

(2)咽拭子或尿液标本中麻疹病毒核酸阳性或分离到麻疹病毒。

(3)恢复期血标本麻疹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升高,或急性期抗体阴性而恢复期抗体阳转。

鉴别诊断

1、风疹

风疹病毒感染引起。前驱期短,全身症状和呼吸道症状轻,无口腔麻疹黏膜斑,发热1~2天出疹,皮疹分布以面、颈、躯干为主。1~2天皮疹消退,无色素沉着和脱屑,常伴耳后、颈部淋巴结肿大。

2、幼儿急疹

人疱疹病毒6型等感染引起。突起高热,持续3~5天,上呼吸道症状轻,热骤降后而出现皮疹,皮疹散在分布,呈玫瑰色,多位于躯干,1~3天皮疹退尽,热退后出疹为其特点。

3、猩红热

乙型溶血链球菌感染引起。前驱期发热,咽痛明显,1~2天后全身出现针尖大小红色丘疹,疹间皮肤充血,压之退色,面部无皮疹,口周呈苍白圈,皮疹持续4~5天随热降而退,出现大片脱皮。外周血白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显著。

4、药物疹

近期有服药史,皮疹多有瘙痒,低热或无热,无黏膜斑及卡他症状,停药后皮疹渐退。检查可有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5、肠道病毒感染

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感染引起。可有发热、咽痛、流涕、结膜炎、腹泻,全身或颈、枕后淋巴结肿大。发热时或热退后出疹,皮疹为斑疹或斑丘疹,散在分布,很少融合,1~3天消退,有时可紫癜样或水疱样皮疹。

治疗

治疗原则

麻疹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目前没有特异性治疗方法,主要为对症治疗、加强护理和预防并发症。没有并发症的患儿大多在发病后的2~3周内康复。

一般治疗

1、适当进行隔离至体温正常或出疹5天以后;

2、卧床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度适宜;

3、注意眼部保护,避免强光刺激;

4、保持眼、鼻、口腔清洁;

5、多饮水,给予易消化和营养丰富的食物。

药物治疗

1、高热可进行物理降温或酌情使用退热剂,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

2、频繁或剧烈咳嗽患者,可适当使用镇咳剂或雾化吸入。

3、存在烦躁、不安症状者,可适当使用镇静剂。

4、体弱病重患儿可早期注射免疫球蛋白。

5、大剂量补充维生素A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相关药品

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维生素A、肾上腺皮质激素、甘露醇

手术治疗

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其他治疗

医生还会根据患者的并发症情况给予相应治疗,但目前SSPE无特殊治疗措施。

1、喉炎

蒸汽雾化吸入稀释痰液,使用抗菌药物,对喉部水肿者可试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喉梗阻严重时需及早行气管切开。

2、肺炎

合并细菌感染较为常见,主要为抗菌治疗。

3、心肌炎

出现心力衰竭者应及早静脉注射强心药物,同时应用利尿药,重症者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4、脑炎

可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存在颅内压增高时可使用甘露醇等脱水药物治疗;有癫痫发作时可酌情使用抗癫痫药;必要时还需给予呼吸、循环支持治疗。

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

一般预后

麻疹具有自限性,且经过积极的治疗后多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一般预后良好;但病情较重者,可能会并发多种疾病,对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危害性

1、麻疹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可通过呼吸道等途径传染他人。

2、部分患者病情较重,可出现脑炎、肺炎等多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自愈性

麻疹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无并发症者可在发病后的2~3周内自行康复。

治愈性

经过积极、合理的治疗后,多数患者可以治愈。

治愈率

目前暂无权威相关数据。

根治性

患者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日常

总述

日常适当自我隔离,注意皮肤清洁,合理休息,避免皮肤损害等,对促进疾病康复可起到积极作用。

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1)因本病具有传染性,患者需进行隔离,隔离过程中患者容易产生孤独感。

(2)由于对本病不够了解,或者存在错误认知,导致患者对疾病产生恐惧,并引发焦虑、不安、过度紧张等情况。

2、护理措施

(1)家属要多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给予安慰和鼓励,帮助患者保持乐观心态,勇敢面对疾病。

(2)患者可多与医生交流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和治疗措施,树立治疗信心,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同时还可通过听音乐、看视频等方法进行自我放松,缓解不良情绪。

用药护理

严格遵循医嘱用药,不擅自停药或调整药物剂量,以防影响治疗效果。

生活管理

1、注意皮肤卫生,避免搔抓皮肤,以防引起感染。

2、穿宽松、柔软、舒适、透气的衣物,以防刺激皮损,加重不适。

3、充分休息,保证足够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4、注意眼部保护,防止眼疲劳或眼部不良刺激。

5、定期对患者的衣物、被褥、日常用品等进行消毒。

复诊须知

遵循医嘱定期复查,如有病情加重或皮损增多,需及时就医诊治。

饮食

饮食调理

充分、合理、多样化饮食,保证机体能量和营养物质的摄入,少吃刺激性食品,对促进机体恢复有一定意义。

饮食建议

1、三餐定时,给予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

2、可适当多吃高热量、高蛋白食物,如肉、奶、蛋类等。

3、多吃新鲜水果蔬菜,摄入足够维生素,还可适当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菠菜、胡萝卜、南瓜等,有助于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饮食禁忌

避免油腻、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品,以防对机体产生不良刺激,影响恢复。

预防

预防措施

婴幼儿广泛接种麻疹疫苗是预防麻疹的关键。此外提高机体免疫力,远离传染源,也有助于预防麻疹的发生。

1、采用麻疹减毒活疫苗预防接种。

2、接触麻疹后5天内立即给予免疫血清球蛋白,可预防发病或减轻症状。

3、避免与麻疹病人密切接触。

4、疾病流行期间不去人群密集、空气不流通场所。

5、日常规律作息,注意个人卫生,合理饮食,适当锻炼,有助于增强体质,保持机体免疫力。

相关疫苗

疫苗接种的主要对象为婴幼儿,但未患过麻疹的儿童和成人均可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目前发达国家初种麻疹疫苗的年龄大多定在15个月,而发展中国家由于仍常有麻疹流行,初种年龄为8个月。一段时间后若体内抗体水平降低,可复种。易感者在接触患者2天内若接种疫苗,仍有可能预防发病或减轻病情。

就医指南

急诊(120)指征

1、突发或持续高热不退。

2、出现呼吸困难、口唇紫绀。

3、出现嗜睡、意识模糊或昏迷。

4、出现持续或频繁抽搐情况。

5、出现其它危急病症。

以上均须及时急诊处理,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门诊指征

1、出现皮肤红色斑丘疹,且持续存在不消退。

2、伴发热、咳嗽、流涕等不适。

3、伴结膜充血、畏光、流泪等症状。

4、伴呕吐、腹泻等表现。

5、密切接触麻疹患者后,出现以上情况。

6、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诊科室

1、病情严重,症状危急者,可及时去急诊科就诊。

2、病情平稳者,可根据情况及时去感染性疾病科、呼吸内科或皮肤科就诊。

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对病皮疹部位进行检查,穿宽松衣物,便于医生检查。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曾使用某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都有哪些不适症状?

2、这些症状近期有加重或减轻吗?

3、您近期有过与麻疹患者密切接触的经历吗?

4、您近期有过外出旅游等经历吗?

5、您有使用过药物缓解症状吗?什么药?效果如何?

6、您还患有其他疾病吗?有进行治疗吗?

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为什么会患病?

2、病情严重吗?

3、需要做什么检查?

4、需要如何进行治疗?能治好吗?

5、这些治疗有什么风险吗?

6、若药物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7、若还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8、回家后怎么护理?

9、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9-0044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