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念珠菌病

念珠菌病(candidiasis)是由各种致病性念珠菌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感染性疾病。好发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可侵犯皮肤、黏膜及全身各组织、器官,临床表现各异,轻重不一。近年来念珠菌病发病率逐渐上升,已成为目前最常见的深部真菌病。该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后较好,延误治疗或播散性感染则预后不佳。

英文名称

candidiasis

疾病分类

感染性疾病

遗传性

不会遗传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就诊科室

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感染性疾病科、皮肤科、泌尿外科、妇科、口腔科

发病部位

全身

常见症状

皮疹、黏膜糜烂、发热、咳嗽、咳痰、腹泻、腹胀、尿频、尿急、头痛、谵妄

主要病因

各种致病性念珠菌感染所致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直接镜检、培养检查、念珠菌抗原检测、念珠菌特异抗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查、病理检查、X线、B超、CT、MRI

重要提醒

念珠感染科引起机体多个组织、器官、系统病变,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感染情况给予相应治疗。

临床分类

根据侵犯部位分类:

1、皮肤念珠菌病

主要包括念珠菌性间擦疹、念珠菌性甲沟炎和甲床炎、念珠菌性肉芽肿、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

2、黏膜念珠菌病

主要包括口腔念珠菌病、念珠菌性唇炎、念珠菌性口角炎、念珠菌性阴道炎、念珠菌性包皮炎。

3、系统性念珠菌病

主要包括呼吸系念珠菌病、消化系念珠菌病、泌尿系念珠菌病、中枢神经系念珠菌病、念珠菌菌血症、念珠菌性心内膜炎、念珠菌所致变态反应等。

流行病学

传染性

具有传染性。

传染源

念珠菌病患者,带菌者以及被念珠菌污染的食物、水、医院等环境贮源是本病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

本病的传播包括两方面途径:

1、内源性途径

较为多见,是主要的感染途径,主要是由于定植体内的念珠菌,在一定条件下大量增殖,侵袭周围组织引而起自身感染。常发生于消化道和呼吸道。

2、外源性途径

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感染,包括性传播、母婴垂直传播等;也可通过医护人员的手、医疗器械等间接接触感染;还可通过饮水、食物等方式传播。

发病趋势

近年来由于广谱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导管、插管、化疗及介入治疗、器官移植等新诊疗技术的广泛开展,加上肿瘤、移植、糖尿病、艾滋病等高危人群的逐年增多,念珠菌病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已成为目前最常见的深部真菌病。

好发人群

好发于有严重基础疾病及机体免疫力低下患者:

1、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

如糖尿病肿瘤、艾滋病、系统性红班狼疮、大面积烧伤、粒细胞少症、腹部疾病需大手术治疗等,尤其是年老体弱者及幼儿。

2、应用细胞毒性免疫抑制剂治疗患者

如肿瘤化疗、器官移植,大剂量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用患者。

3、广谱抗生素过度应用或不当应用患者

如长期、大剂量、多种抗菌药物使用,引起呼吸、胃肠道菌群失调者。

4、长期留置导管患者

如长期中央静脉导管、气管插管、留置胃管、留置导尿管、介入性治治疗等。

好发地区

念珠菌病是一种感染性疾病,遍及全球。

好发季节

全年均可患病。

病因

总述

念珠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土壤、医院环境、各种用品表面及水果、乳制品等食品上,同时也是人体的正常菌群,通常寄生于正常人的皮肤、口腔、胃肠道及阴道等部位黏膜上。在正常情况下,机体对念珠菌有完善的防御系统,但在某些因素影响下引起菌群失调和人体免疫力低下时,念珠菌就会大量生长繁殖、扩散,并通过血液循环进一步播散至全身各器官,从而致病。

基本病因

本病的发病与念珠菌本身相关因素和宿主相关因素有关。

1、病原菌本身相关因素

念珠菌通过黏附于细胞表面逐渐侵入机体,并产生多种酶类物质损害组织器官,同时激发机体免疫反应,导致炎症出现。念珠菌还可通过血液播散至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和系统,从而引起相应病变。此外,念珠菌的耐药性可能也与其致病性有关。

2、宿主相关因素

局部防御屏障受损或免疫功能缺陷导致机体防御功能减弱,大量使用抗生素或者接受手术、胃管、介入治疗等医疗操作,均可使念珠菌能轻易进入人体引起感染而致病。

症状

总述

念珠菌病可为急性、亚急性或慢性起病,常可侵犯机体多个组织、器官及系统,致病菌还可通过血液播散至全身各处。不同部位的感染表现的症状有所差异。

典型症状

1、皮肤念珠菌病

(1)念珠菌性间擦疹

又名擦烂红斑,是最为常见的皮肤念珠菌病,多见于健康体胖的中年妇女或儿童。念珠菌感染皮肤皱褶处(间擦部位),如腋窝、腹股沟、乳房下、会阴部、肛门周围,自觉瘙痒,表现为界限淸晰的皮肤红斑及糜烂,周围散在丘疹、水疱和脓疱,呈卫星状分布。

(2)念珠菌性甲沟炎和甲床炎

多发于手足经常泡水者,如水产工人、洗衣工和足浴工等,为念珠菌侵犯甲沟、甲床所致,表现为甲沟红肿化脓,可伴有糜烂及渗出,指(趾)甲变厚,呈淡褐色。

(3)念珠菌性肉芽肿

好发于婴幼儿面部、头皮、指甲、甲沟等,为念珠菌感染皮肤所致组织增生、结节、溃疡或肉芽肿形成,特点为富含血管的丘疹,上覆黄棕色痂,刮除痂皮可见新鲜的肉芽组织。

(4)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

又称Hauserl-Rothman肉芽肿,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儿童好发,常伴有多种全身疾病或免疫功能障碍,表现为皮肤、黏膜及甲沟的复发性持久性念珠菌感染。

2、黏膜念珠菌病

(1)口腔念珠菌病

为最常见的浅表性念珠菌病。包括急性假膜性念珠菌病(鹅口疮)、念珠菌性口角炎、急慢性萎缩性念珠菌病、慢性增生性念珠菌病等。鹅口疮最为常见,好发于新生儿,表现为口腔黏膜附着灰白色薄膜,边界清楚,周围有红晕,散在或融合成块,擦去假膜可见红色湿润面,呈糜烂或轻度出血,严重者黏膜可形成溃疡坏死。常见感染部位为颊黏膜软腭、舌、齿龈,也可累及喉、食管、气管等。

(2)念珠菌性唇炎

由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唇慢性炎症,多见于下唇,可分为糜烂性及颗粒性。

①糜烂性于唇红的中央呈鲜红糜烂,周边角化过度,表面脱屑类似黏膜白斑。

②颗粒性于下唇出现弥漫性肿胀,唇红及与皮肤交界处的边缘有小颗粒,微凸于皮肤表面。

(3)念珠菌性口角炎

好发于儿童或体弱者,表现为单侧或双侧口角浸渍发白,麋烂或结痂,若长期不愈可发生角化增殖及皲裂。

(4)念珠菌性阴道炎

孕妇好发,外阴部红肿、剧烈瘙痒和烧灼感是本病的突出症状。阴道壁充血、水肿,阴道黏膜上有灰色假膜,形似鹅口疮。阴道分泌物浓稠,黄白色凝乳状或乳酪样,有时掺杂有豆腐渣样白色小块,但无恶臭。损害形态可多种多样,自红斑、轻度湿疹样反应到脓疱、糜烂和溃疡。皮损可扩展至肛周、外阴和整个会阴部。

(5)念珠菌性包皮炎

多无自觉症状,常表现为阴茎龟头包皮轻度潮红,龟头冠状沟处白色乳酪样斑片,以及鳞屑性丘疹,严重者可局部红肿、糜烂及渗出,出现尿频及刺痛。

3、系统性念珠菌病

(1)呼吸系念珠菌病

念珠菌从口腔直接蔓延或者经血行播散,引起支气管和肺部感染。表现为支气管炎、肺炎或类似肺结核的空洞形成,常出现低热、咳嗽、咳白色黏痰甚至咯血等症状;病变扩展引起大叶肺炎,可出现高热、咳嗽、胸痛等不适;慢性患者还可能会发生胸膜炎或胸腔积液。

(2)消化系念珠菌病

以食管及胃肠道感染多见。

①食管念珠菌病以进食不适、吞咽困难为主要症状,婴幼儿有呛奶呕吐或吞咽困难等表现,成人有进食不适,胸骨后疼痛。

②胃肠炎患者的突出症状是腹泻,便次增多,排泄物呈水样或豆渣样,多泡沫,色黄或绿,偶有血便。常有腹胀,腹痛不明显。婴幼儿较多见,大便中有稀薄黏液或绿便。

(3)泌尿系念珠菌病

较常见,包括原发感染和血源继发感染。

①原发感染:多由于导尿管留置后念珠菌上行感染引起,可变现为膀胱炎、肾盂肾炎,很少波及肾脏。患者可有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甚至血尿等膀胱炎症状。

②血源继发感染:播散性念珠菌病可经血行播散侵犯肾脏,肾皮质和髓质均可累及形成脓肿,坏死及导致肾功能损害。临床表现为发热、寒战、腰痛和腹痛,婴儿可有少尿或无尿。

(4)中枢神经系念珠菌病

较少见,主要为血行播散所致,预后不佳。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谵妄及脑膜刺激征。

(5)念珠菌菌血症

可以有临床症状如发热和皮肤黏膜病变等,也可无症状。是念珠菌经感染的肠道、呼吸道及其他器官或局部病灶进人血液循环引起血行播散所致,病情严重。约10%患者有皮损,为单个或多发的皮下结节、红色或粉红色、大小为0.5~10㎝。

(6)念珠菌性心内膜炎

常继发于心脏瓣膜病变、人工瓣膜、心脏手术或心导管检查术后,临床表现与其他感染性心内膜炎相似,有发热、贫血、心脏杂音、充血性心力衰竭及脾肿大等表现。瓣膜赘生物通常较大,栓子脱落易累及大动脉,如骼动脉、股动脉为其特征,预后差。

(7)念珠菌所致变态反应

①念珠菌皮疹:多从手部开始呈无菌性或成群疱疹性损害或丘疱疹,也可表现为湿疹样、荨麻疹、环状红斑等类似皮肤癣菌疹。

②其他内脏的过敏反应:类似过敏性胃肠炎或过敏性鼻炎及哮喘。

(8)其他

如肝胆系统、腹膜、骨关节软骨、内眼的念珠菌感染也均有报道。

并发症

念珠菌病可引起多组织器官损害,因此可出现多种并发症,具体情况常与病变部位有关,如呼吸系统病变可并发肺炎,消化道可并发肠出血、肠穿孔,泌尿系统可并发肾衰等。

检查

预计检查

当怀疑存在念珠菌感染时,应及时就医诊治。医生首先会进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一般情况,之后可能会依据检查情况建议行直接镜检、培养、免疫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查、病理检查以及各种影像学检查等,以进一步判断病变情况,明确诊断。

体格检查

1、视诊

医生会观察患者的呼吸、面容等一般情况,之后对病变部位进行观察,如皮肤病变时观察皮损的部位、大小、数目、颜色等情况。

2、触诊

对不同的病变部位给予检查,了解有无触痛以及皮疹质地情况等。

3、叩诊

必要时医生可能对胃、肠、心、肺、肝、肾等脏器进行叩诊,了解有无脏器增大、移位等异常表现。

4、听诊

医生可能会对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进行检查,判断有无肺部啰音、心音及心率异常、肠鸣音亢进等情况发生。

实验室检查

1、直接镜检

标本直接镜检发现大量菌丝和成群芽胞有诊断意义,菌丝的存在提示念珠菌处于致病状态,如只见芽胞,特别是在痰液或阴道分泌物中,可能属于正常带菌状态,无诊断价值。

2、培养

医生可能会区痰液、粪便、血液、脑脊液、胸腔积液或腹水等进行培养检查,如为阳性,则对本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3、免疫学检查

(1)念珠菌抗原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乳胶凝集试验、免疫印迹法可检测念珠菌抗原,有较好的早期诊断价值。

(2)念珠菌特异抗检测:可采用补体结合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检出念珠菌的特异性抗体。

4、分子生物学检查

核算检测技术也可用于念珠菌的检测。

影像学检查

必要时还可进行X线、B超、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对发现肺、肝、肾、脾侵袭性损害有一定帮助。

病理检查

有时医生可能会取部分机体活组织制成标本,进行病理检查。组织中同时存在芽胞和假菌丝或真菌丝可诊断为念珠菌病。

诊断

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既往用药史、治疗病史等,再结合临床症状表现以及各项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通常不难诊断。但有时因念珠菌病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常需与细菌感染等相鉴别。

鉴别诊断

不同的念珠菌病需与局部其他类似疾病相鉴别,一般根据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检查、培养等检查结果可资鉴别。

1、皮肤黏膜念珠菌病需注意与细菌性、病毒性、过敏性等皮肤黏膜病鉴别。

2、消化系念珠菌病应与食管炎、胃炎、肠炎等鉴别。

3、念珠菌性肺炎、脑膜炎、心内膜炎需与结核性、细菌性及其他真菌性感染鉴别。

治疗

治疗原则

本病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医生通常会根据感染的部位、病情严重程度、患者身体素质等情况,制定合适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必要时还会给予相应的对症支持治疗。

对症治疗

1、去除诱因

如粒细胞减少患者应提高白细胞总数;免疫低下患者可酌情使用免疫调节药物等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大面积烧伤患者应促进伤口的愈合等。

2、清除局部感染病灶

(1)如果为导管相关性菌血症,应拔除或更换导管。

(2)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需行外科手术治疗,如节段性静脉切除术。

(3)对于并发念珠菌心内膜炎患者,内科保守治疗效果较差,需行瓣膜置换术。

药物治疗

1、药物治疗原则

根据感染部位和感染方式,以及患者的自身免疫状况,选择合理的治疗药物、给药方式和治疗疗程。

2、给药方式

主要包括局部用药和全身用药。

(1)局部用药适用于部分皮肤和黏膜念珠菌病。可用念珠菌药物软膏、霜剂等外用于患处皮肤、黏膜;也可使用栓剂、洗剂等用于泌尿生殖道感染。

(2)全身用药适用于局部用药无效的皮肤黏膜念珠菌病,以及部分黏膜、系统性念珠菌病的治疗。包括口服或静脉滴注。

3、药物选择

皮肤黏膜真菌感染一般采取经验治疗,通常使用吡咯类药物,相对安全且有效。因不同念珠菌种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差异较大,系统性真菌感染患者常根据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和感染部位来选择药物。

4、常用治疗药物

(1)局部用药:主要用于皮肤黏膜念珠菌病。如制霉素软膏、洗剂或栓剂,克霉唑、咪康唑、噻康唑、布康唑、三康唑等栓剂,酮康唑、益康唑、联苯苄唑、克霉唑、咪康唑、硫康唑、奥昔康唑等霜剂,有时还可使用两性霉素B冲洗等。

(2)全身用药:主要用于系统性念珠菌病。如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泊沙康唑、两性霉素B、卡泊芬净、米卡芬净等。

5、治疗疗程

系统性念珠菌病疗程相对较长,至少1~2周,严重感染患者疗程可能延长至1~2月。

(1)念珠菌菌血症患者应治疗至症状、体征消失,培养转阴后,继续治疗2周才可停药。

(2)心内膜炎患者在瓣膜置换术后继续治疗6周以上。

(3)眼内炎患者术后继续治疗6~7周。

6、预防用药

对于高危人群,可预防性使用氟康唑或伊曲康唑口服液等防止念珠菌感染。

相关药品

制霉素、克霉唑、咪康唑、噻康唑、布康唑、三康唑、酮康唑、益康唑、联苯苄唑、克霉唑、咪康唑、硫康唑、奥昔康唑、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泊沙康唑、卡泊芬净、米卡芬净

手术治疗

不同部位的念珠菌病,必要时可能会先进行相关手术治疗,以改善病情。

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感染类型、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

一般预后

本病经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通常预后良好。通常因局部念珠菌感染如黏膜念珠菌病、念珠菌性食管炎、泌尿道念珠菌病等感染较为局限,预后尚好;但若为ICU患者,或安置中央静脉插管、广谱抗菌药物长期应用,糖尿病或血液透析等患者,则极有可能发生全身性播散,预后差。一旦发现侵袭性念珠菌病,成人病死率可为15%~25%,最高达47%。

危害性

1、念珠菌病可发生于身体多个组织、器官、系统,严重影响机体健康。

2、念珠菌病具有传染性,可传染他人。

3、部分免疫力低下者容易发生播散性感染,若治疗不及时,还可能会导致死亡。

治愈性

经过积极、正规、合理的治疗后,多数患者可治愈。

治愈率

目前暂无大样本数据统计。

日常

总述

注意个人卫生,合理作息,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维持自身免疫力,有助于促进机体恢复。

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1)念珠菌病常可引起多组织、器官及系统损害,容易使患者出现恐惧、焦虑、不安、烦躁等情绪。

(2)有时念珠菌病可传染给他人,可能需适当隔离,在隔离期间,患者容易产生孤独、自卑等消极情绪。

2、护理措施

(1)家属要多关注患者情况,及时给予安慰和鼓励,帮助患者摆脱不良心理,保持乐观心态,正确面对疾病。

(2)患者可多向亲友倾诉,以缓解消极情绪,同时还可学习疾病相关知识和治疗措施,了解病情发展情况,树立治疗信心,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医治。

用药护理

1、严格遵循医嘱用药,学习药物的正确用法和用量。

2、不可擅自停药或调整药物剂量,以防影响治疗效果。

3、注意有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一旦用药后出现不适或异常情况,及时告知医生并进行相关处理。

生活管理

1、保持休息环境安静、舒适,温湿度适宜,定期开窗通风。

2、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

3、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保持皮肤清洁、卫生。

4、注意皮肤和黏膜保护,避免外伤或感染等不良情况发生。

5、病情严重时卧床休息,病情严重者,可适当活动锻炼,有助于增强体质。

6、关注天气变化,及时添加衣物,防止受寒感冒,影响机体免疫力。

复诊须知

遵循医嘱定期复查,如病情加重或出现其他新发症状,及时就医诊治。

饮食

饮食调理

合理饮食,保证机体能量和营养物质的摄入,以维持机体正常运转,同时注意避免刺激性食物,以防对机体恢复造成不良影响。

饮食建议

1、三餐定时,并给予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

2、多吃新鲜水果、蔬菜、肉类、牛奶、鸡蛋等,以满足机体对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需求。

饮食禁忌

1、禁烟酒。

2、避免油腻、熏制、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

3、避免暴饮暴食。

预防

预防措施

易感人群定期检查,并积极采取以下措施有助于预防本病的发生。

1、进行导管插管等相关治疗时,遵医嘱进行护理和定请更换。

2、主要皮肤、口腔等部位的卫生,注意自我保护,避免外伤。

3、合理使用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

4、看病时去正规医院就诊治疗。

5、对于高危人群,必使用要可在医生指导下预防性使用氟康唑等药物。

就医指南

门诊指征

1、皮肤黏膜出现丘疹、水疱、脓疱、假膜等皮损;

2、长期或反复出现咳嗽、咳痰、胸痛等不适;

3、出现腹痛、腹泻、腹胀、大便异常等表现;

4、发生持续加重的尿频、尿急、排尿困难、少尿、无尿等;

5、存在发热、头痛、谵妄等表现。

6、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需及时就医咨询。

就诊科室

怀疑或确诊念珠菌病,可去感染性疾病可就诊,还可根据感染的部位选择合适的科室就诊。

1、皮肤黏膜感染可去皮肤科或口腔科就诊;

2、阴道感染可去妇科就诊;

3、呼吸系统感染可去呼吸内科就诊;

4、消化系统感染可去消化内科就诊;

5、包皮炎或泌尿系感染可去泌尿外科就诊;

6、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可去神经内科就诊;

7、存在心内膜病变患者,可去心血管内科就诊。

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对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可穿着宽松衣物,便于医生检查。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曾使用某些药物来,可携带药盒。

5、家属可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都有哪些不适症状?持续多长时间了?

2、这些不适症近期有加重或减轻吗?

3、您以前有过相似症状吗?

4、您使用过某些药物缓解不适吗?什么药?效果如何?

5、您近期有接受过手术或插导管等治疗吗?

6、您有长期使用某些药物的经历吗?什么药?

7、您近期有与念珠菌病患者密切接触的经历吗?

8、您既往有过不洁性行为吗?

9、您是否还患有其他疾病吗?有接受治疗吗?

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患病?

2、病情严重吗?

3、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4、我需要如何进行治疗?能治好吗?

5、这些治疗有什么风险吗?

6、若药物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7、我还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8、我回家后怎么护理?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9-0044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