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痹

喉痹,中医病名。是以咽部红肿疼痛或异物哽阻不适感、喉底或有颗粒状突起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本病为临床常见多发病,可发生于各种年龄,病程可长可短,亦可反复发作。西医学的急慢性咽炎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在咽部的表现等可参考本病进行辨证治疗。
英文名称
其它名称
相关中医疾病
就诊科室
发病部位
常见症状
主要病因
病因
检查
咽部检查
咽部黏膜红肿,咽后壁或见脓点或咽黏膜肥厚增生,咽后壁颗粒状突起,或见咽黏膜干燥。
诊断
1、病史
或有外感病史。
2、临床表现
喉痹主要表现为咽部痹阻不通,具体表现为两种类型:一是以咽部疼痛为主,吞咽时尤甚;二是以咽部异物感、哽哽不利为主,或出现咽干、咽痒、咽部微痛及灼热感等各种不适,可反复发作,病程一般较长。
1、病史
或有外感病史。
2、临床表现
喉痹主要表现为咽部痹阻不通,具体表现为两种类型:一是以咽部疼痛为主,吞咽时尤甚;二是以咽部异物感、哽哽不利为主,或出现咽干、咽痒、咽部微痛及灼热感等各种不适,可反复发作,病程一般较长。
本病须与乳蛾、梅核气疾病相鉴别。
1、乳蛾
二者症状非常相似,但喉痹的病位在咽部,可见喉底有颗粒状突起,喉核一般无明显红肿及脓点;乳蛾的病位在喉核,故见喉核红肿,表面有脓点。
2、梅核气
喉痹咽喉有器质性病变,进食时加重;梅核气的咽异物感则空咽时明显,进食时反而减轻。
治疗
1、吹喉法
将中药制成粉剂,直接吹喷于咽喉患部,以清热止痛利咽,如冰硼散等。
2、含漱法
中药煎水含漱,如:银花、连翘、薄荷、甘草煎汤;桔梗、甘草、菊花煎汤。
3、含噙法
将中药制成丸或片剂含服,使药物直接作用于咽喉,以达到治疗目的。
4、蒸汽吸入
可用内服之中药煎水装入保温杯中,趁热吸人药物蒸汽,熏蒸咽喉,亦可将中药液置人蒸汽吸入器中进行蒸汽吸入。
5、烙治法
喉底颗粒较多,可配合烙治法。用特制烙铁,烙铁头直径为0.5-1cm,大小不等,形状各异,有纵长圆形、横长圆形、圆形等,柄用0.1cm钢线焊接紧,或曲颈或直颈,柄长约20cm。用时将烙铁头放于酒精灯上,烧红并蘸香油后,迅速烙于患处,根据不同病情确定施烙的次数。烙时注意慎勿触及其他部位,如患处表面有烙后的白膜,应轻轻刮去再烙,一般隔天烙一次,至患处平复为止。
预防
1、饮食有节,忌过食肥甘厚腻及生冷寒凉,戒除烟酒;咽部红肿疼痛者,忌辛燥食物。
2、起居有常,避免熬夜,早睡早起,增强体质。注意保暖防寒,改善环境,减少空气污染。
3、动静适宜,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
4、保持心情舒畅,减轻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