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阴挺

阴挺,中医病名。是指妇女子宫下脱,甚则脱出阴户之外,或阴道壁膨出,又称阴脱。根据突出形态的不同而有阴菌、阴痒、葫芦颓等名称;因多由分娩损伤所致,故又有产肠不收之称。本病主要病机为气虚下陷与肾虚不固。治疗原则为虚者补之,陷者举之,脱者固之。西医学盆腔脏器脱垂可参照本病辨证治疗。

英文名称

uterine or vaginal prolapse

其它名称

阴脱、阴菌、阴痒、葫芦颓、产肠不收

相关中医疾病

盆腔脏器脱垂

就诊科室

妇科

常见症状

阴道脱出肿块物,下腹坠胀

主要病因

气虚,肾虚

病因

基本病因

本病主要病机为气虚下陷与肾虚不固致胞络受损,带脉提摄无力,而子宫脱出。

1、气虚

素体虚弱,中气不足;或分娩损伤,冲任不固;或产后过劳,耗气伤中;或长期咳嗽、便秘,致脾气虚弱,中气下陷,固摄无权,故阴挺下脱。

2、肾虚

先天不足,或年老体虚,或房劳多产,致胞络损伤,系胞无力,亦令下脱。

此外,子宫脱出阴户之外,若调护不慎,邪气入侵,则湿热下注,可致溃烂。

检查

实验室检查

妇科检查

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后,检查判断子宫脱垂的程度、阴道前后壁膨出及会阴撕裂的程度。

诊断

诊断原则

1、病史

多有分娩损伤史;产后过早操劳;产育过多史;慢性疾病,如长期咳嗽、便秘史。

2、临床症状

有物自阴道下坠,甚至脱出阴道口外,卧床休息可变小或消失,站立过久或劳累后症状明显。伴腰骶部酸痛,小腹下坠,排尿困难、尿频或癃闭、失禁,大便秘结。若摩擦日久,可致宫颈和阴道壁溃疡,带下量多,黄水淋沥。

3、以患者平卧用力向下屏气时子宫下降最低点为分度标准,将子宫脱垂分为3度。

(1)I度:轻型:宫颈外口距处女膜缘

(2)II度:轻型:宫颈脱出阴道口外,宫体仍在阴道内;重型:宫颈及部分宫体脱出阴道口外。

(3)III度:宫颈与宫体全部脱出于阴道口外。

诊断依据

1、病史

多有分娩损伤史;产后过早操劳;产育过多史;慢性疾病,如长期咳嗽、便秘史。

2、临床症状

有物自阴道下坠,甚至脱出阴道口外,卧床休息可变小或消失,站立过久或劳累后症状明显。伴腰骶部酸痛,小腹下坠,排尿困难、尿频或癃闭、失禁,大便秘结。若摩擦日久,可致宫颈和阴道壁溃疡,带下量多,黄水淋沥。

3、以患者平卧用力向下屏气时子宫下降最低点为分度标准,将子宫脱垂分为3度。

(1)I度:轻型:宫颈外口距处女膜缘<4cm,未达到处女膜;重型:宫颈外口已达处女膜缘,阴道口可见宫颈。

(2)II度:轻型:宫颈脱出阴道口外,宫体仍在阴道内;重型:宫颈及部分宫体脱出阴道口外。

(3)III度:宫颈与宫体全部脱出于阴道口外。

鉴别诊断

1、子宫黏膜下肌瘤(带蒂脱出型)

本病临床表现为月经量多,经期延长或月经周期缩短,白带异常。妇科检查可见宫颈外口有红色、质地硬韧脱出的肿块,也可脱出至阴道口,但肿块上见不到宫颈外口,阴道内可触及宫颈。B超宫腔内可见条状低回声带,宫颈管可扩张,脱出物为实性低回声团块。

2、阴道壁肿物

本病临床一般无不适,可有白带增多。妇科检查可见阴道壁肿物(囊性或实性)在阴道壁内,边界清楚,活动或固定。

治疗

治疗原则
根据“虚者补之,陷者举之,脱者固之”的治疗原则,治法以益气升提,补肾固脱为主,兼湿热者,佐以清热利湿。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