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亨廷顿病

亨廷顿病(Huntington disease,HD)又称亨廷顿舞蹈病、慢性进行性舞蹈病、遗传性舞蹈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基底节和大脑皮质变性疾病,临床上以隐匿起病、缓慢进展的舞蹈症、精神异常和痴呆为特征。本病呈完全外显,受累个体的后代患病概率为50%,可发生于所有人种,白种人发病率最高,我国较少见。

英文名称

Huntington’s disease,HD

其它名称

亨廷顿舞蹈病、慢性进行性舞蹈病、遗传性舞蹈病

相关中医疾病

颤振、痴呆、癫狂

疾病分类

神经系统疾病

遗传性

可以遗传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

发病部位

颅脑,其他

常见症状

舞蹈样不自主运动、精神障碍、痴呆、体重下降、构音障碍、吞咽困难

主要病因

本病是由IT15基因遗传缺陷所致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脑脊液检查、基因检测、头颅CT、MRI、脑电图

重要提醒

本病症状会逐渐加重,患者应做好长期治疗的心理准备。

流行病学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发病率

本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外显率非常高,受累个体后代的患病率约为50%

好发人群

本病多见于白种人,多数发病年龄在30~50岁。

病因

总述

亨廷顿病(HD)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是由单个基因遗传缺陷所致。HD的相关基因IT15由多个三核苷酸重复序列CAG组成。IT15的基因产物为Huntingtin,是一种多聚谷氨酰胺多肽。正常人CAG的拷贝数一般在11~34,而HD病人拷贝数则异常增多,致使机体细胞错误地制造亨廷顿因子,这些异常蛋白质积聚成块,损坏脑细胞,从而致病。通常来说,拷贝数越多,发病年龄越早,临床症状越重。青少年亨廷顿病的拷贝数多在55以上。

危险因素

30~50 岁人群,尤其是有家族遗传史者,其发病风险更高。

症状

总述

本病起病隐匿,进展缓慢。舞蹈样不自主运动为最常见、最具特征性的表现,随着病情进展,舞蹈样动作逐渐减轻,而帕金森样表现日趋加重。部分患者还可见精神障碍、痴呆等表现。晚期可出现构音障碍和吞咽困难。

典型症状

1、锥体外系症状

本病最常见、最具特征性的表现为舞蹈样不自主运动,通常为全身性,程度轻重不一,典型表现为手指弹钢琴样动作和面部怪异表情,累及躯干可产生舞蹈样步态,可合并手足徐动及投掷症。随着病情进展,舞蹈样不自主运动可逐渐减轻,而肌张力障碍及动作迟缓、肌强直、姿势不稳等帕金森样表现渐趋明显。

2、精神障碍及痴呆

可表现为情感、性格、人格改变及行为异常,如抑郁、激惹、幻觉、妄想、暴躁、冲动、反社会行为等。患者常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及认知障碍,呈进行性加重。

3、其他

舞蹈样不自主运动大量消耗能量可使体重明显下降,睡眠和(或)性功能障碍常见。晚期可出现构音障碍和吞咽困难。

并发症

文献报道HD可合并其他疾病,如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红细胞增多症、神经纤维瘤病、畸形性骨炎(Paget病)和远端型(手足)神经源性肌萎缩、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个别患者还可发生癫痫、遗传性共济失调和偏头痛等。

检查

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舞蹈样不自主运动、精神障碍、痴呆等相应症状,需要及时就医。医生在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后,可能会建议患者做脑脊液检查、基因检测、头颅CT及MRI、脑电图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体格检查

通过视诊、问诊、神经查体等一系列检查,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面部怪异表情、智力障碍或精神行为异常。医生还会让患者在诊室中来回行走,观察患者的步态,包括步伐大小、速度等,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步态异常、姿势不稳等表现。

实验室检查

1、脑脊液检查

可发现γ-氨基丁酸水平下降,对诊断有辅助参考价值。

2、基因检测

CAG重复序列拷贝数增加,大于40具有诊断价值。该检测若结合临床特异性高、价值大,几乎所有的病例可通过该方法确诊。

影像学检查

头颅CT及MRI:显示大脑皮质和尾状核萎缩,脑室扩大。MRI T2加权像示壳核信号增强。MR波谱(MRS)示大脑皮质及基底节乳酸水平增高。

其他检查

脑电图:呈弥漫性异常,无特异性。

诊断

诊断原则

根据发病年龄,慢性进行性舞蹈样动作、精神症状和痴呆,结合家族史诊断本病,基因检测可确诊,还可发现临床前期患者。医生在诊断的过程中,还需与良性家族性舞蹈症、风湿性舞蹈病、神经棘红细胞病以及其他类型的舞蹈病进行鉴别。

鉴别诊断

1、良性家族性舞蹈症

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隐性和性连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分为婴儿早期、儿童期和少年早期三种类型,典型临床症状为非进行性的舞蹈表现,和亨廷顿病不同之处在于智能和精神均正常,影像学检查均无明显异常改变,基因检查发现早期发病者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14p,可以采用多巴胺受体拮抗药进行治疗,近来此病是否为一个独立的疾病还是一个疾病综合征受到疑问。

2、风湿性舞蹈病

一种散发的良性自限性疾病,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基底核炎性病变,主要发病时间在5~15岁,11岁后女性较多。起病多有精神异常,而后隐匿出现不自主的运动,多涉及面部,可伴有构音障碍和吞咽困难,不自主运动更为唐突、暴发,跳动样和抽动样,与亨廷顿病的舞蹈样运动、非刻板模式不同,有些儿童出现肌张力低下,痴呆则罕见。首次发病后持续时间不超过6个月,但25%的患者在发病2年后有复发。部分患者可以伴随出现风湿热、心肌炎和关节炎,血沉快或抗链球菌溶血亲“O”滴度可增高。影像学检查无异常改变。早期可以应用青霉素和激素治疗治疗,但不能缩短舞蹈病的自然病程。

3、神经棘红细胞病

一种伴随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损害的隐性遗传性疾病,其特征为进行性神经退行性变,伴舞蹈样动作及棘形红细胞增多。根据遗传方式分为常染色体隐性或显性遗传的舞蹈病-棘形红细胞增多症,以及X-连锁Mcleod综合征两种类型。临床表现与亨廷顿病有许多共同特点。此症多于15~35岁、以肢体和躯干的舞蹈以及口面运动障碍开始发病,也可以出现肌张力不全和帕金森综合征的表现,常合并周围神经病。运动障碍持续进行导致病残,于50~70岁死亡。患者可以出现严重的行为障碍和情绪改变,但痴呆不明显。头颅CT检查显示纹状体萎缩,特别是尾状核头部萎缩最明显。血涂片检查发现外周血的红细胞为棘红细胞。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含量可增高。肌电图和肌肉活检有神经原性肌萎缩。神经病理检查和亨廷顿病相似,尾状核和壳核萎缩,小细胞消失、大神经元保存,但没有泛素和亨廷素阳性的神经细胞核内包涵体。临床上,神经棘红细胞增多症与亨廷顿病的区别是隐性遗传、无明显痴呆、有周围神经病和神经元性肌萎缩、棘红细胞增多、病理改变没有亨廷素阳性的神经细胞核内包涵体。

4、其他类型的舞蹈病

(1)药物性迟发性运动障碍:出现在精神病患者长期应用精神阻滞药后,最显著的动作累及口和舌,但手、腿、躯干和呼吸肌也可发生舞蹈手足徐动症,智能障碍仅出现在部分患者的晚期。此病的诊断主要依靠长期应用精神阻滞药的药物史。

(2)妊娠性、血管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抗凝固综合征、红细胞增多症等疾病也可出现舞蹈症表现,但这些疾病均存在相应的内科症状,一般不难鉴别。

治疗

治疗原则

本病目前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措施。主要是针对舞蹈样不自主运动、运动迟缓、肌强直以及精神症状,进行相应的治疗,以缓解不适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还可辅以语言障碍训练和运动功能锻炼。

对症治疗

1、舞蹈样不自主运动的治疗

应选择既能减少舞蹈样动作又能改善活动质量的药物,包括多巴胺受体阻滞剂(常用如氟哌啶醇、氯丙嗪、奋乃静、硫必利、匹莫齐特等)、中枢多巴胺耗竭剂(如丁苯那嗪)。上述药物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用药过程中应注意锥体外系副作用。

2、运动迟缓、肌强直的治疗

可选用左旋多巴、金刚烷胺等抗帕金森病的药物,用药宜从小剂量开始,缓慢渐次加药,以改善运动功能,尽可能减少副作用。

3、抑郁、焦虑的治疗

可用三环类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丙米嗪等,但必须注意抗抑郁药的抗胆碱能作用,可加重患者的异常运动,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定期复查。

药物治疗

一般无特效药物,主要是针对症状进行治疗。

相关药品

氟哌啶醇、氯丙嗪、奋乃静、硫必利、匹莫齐特、丁苯那嗪、左旋多巴、金刚烷胺、阿米替林、丙米嗪

手术治疗

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其他治疗

1、语言障碍训练

亨廷顿病晚期可能会影响语言和吞咽功能,患者可在专业的语言治疗师的帮助下,进行语言障碍训练。

2、运动功能锻炼

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运动和功能锻炼,以增强肌肉的力量,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必要时,可使用助行器甚至轮椅,并做好防护措施。

治疗周期

本病通常需要长期维持治疗,具体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

一般预后

本病病程约10~25年,平均19年。最后常因吞咽困难,营养不良,活动障碍,卧床不起,发生并发症而死亡。

危害性

1、本病可以遗传给下一代。

2、本病进展缓慢,病程较长,可逐渐影响患者的行动、发音及吞咽功能,使患者无法正常的工作、生活,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自愈性

本病一般不会自愈。

治愈性

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

治愈率

本病的治愈率较低,几乎无法治愈。

生存周期

本病病程约10~25年,平均19年,患者最后可因多种并发症而去世。

日常

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自我管理,帮助控制疾病的发展。此外,患者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1)本病进展缓慢,病程较长,可逐渐影响患者的行动、发音及吞咽功能,使患者无法正常的工作、生活,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患者可能会因此产生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

(2)本病可以遗传给下一代,患者可能因此产生忧虑、恐惧的心理。

2、护理措施

(1)家属应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多理解、关怀、疏导患者,避免与患者争吵,使患者感受到家人的温暖。

(2)患者应正视疾病,主动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多与家人交流、倾诉,避免自己承受过多的心理压力。

生活管理

1、家属应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静的居住环境,避免外界的刺激。

2、病情恢复期间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促进机体恢复。

3、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运动和功能锻炼,以增强肌肉的力量,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4、患者可有进行性的认知障碍,家属在日常生活中可给予患者必要的提醒或者协助。

5、家属可以帮助患者养成规律的行动习惯,并且可将其记录到本子上,帮助患者后期保持规律的生活。

6、患者外出时需要家属陪护,避免发生意外。

7、对于已经卧床不起的患者,家属要勤为患者翻身、拍背、按摩肢体等,防止患者出现压疮、静脉血栓等。

复诊须知

患者应遵医嘱按时复查。

饮食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家属应尽量采取蒸、煮、炖、烩的方法烹调食物。

2、患者应加强营养,多进食高蛋白食物,如鱼肉羹等。

3、患者要饮食清淡,多喝新鲜蔬菜水果汁,补充维生素。

4、家属可给予患者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粥、鸡蛋羹等。

5、保证饮食规律、定时定量就餐,可少食多餐。

6、患者就餐时,家属应在旁边适当给予协助,避免发生呛咳等意外情况。

饮食禁忌

1、患者要戒烟酒。

2、患者忌食辛辣刺激、肥甘厚腻、生冷食品。

3、患者应避免食用坚硬、粗糙的食物。

预防

预防措施

对于有家族史的人群,应加强孕前体检,降低患儿发生本病的风险。

就医指南

门诊指征

1、舞蹈样不自主运动,如手指弹钢琴样动作、面部怪异表情、手足徐动;

2、动作迟缓、姿势不稳;

3、性格改变,变得抑郁、易怒、暴躁、冲动等;

4、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

5、体重明显下降;

6、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诊科室

本病应于神经内科就诊。

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穿着方便穿脱的衣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什么时候出现这些症状的?

2、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您的症状加重或者缓解?

3、您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4、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5、您的症状有进行性加重的表现吗?

6、您最近有没有情绪过于低落呢?或者有没有考虑过自杀?

7、您家里人有类似的症状吗?

8、您有家人得亨廷顿病吗?

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

2、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呢?

3、这个病遗传吗?

4、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5、我如果不治疗会有什么后果?会发展很快吗?

6、怎么治?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7、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8、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9、平时生活我需要注意什么?

10、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