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糖原贮积病

糖原贮积病(glycogen storage disease,GSD),又称为糖原贮积症、糖原累积症、糖原沉积症,是由于糖原合成和分解所需的酶有遗传性缺陷引起的一种临床上比较少见的遗传性疾病。本病多在新生儿和婴幼儿发病,也有少数到成年期才发病,患者的临床表现根据糖原贮积病的类型不同而各有特征,但低血糖和(或)肌无力是所有患者的共同表现。糖原贮积病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本病预后主要取决于具体类型、发病年龄、病情轻重、治疗效果等综合因素。

英文名称

glycogen storage disease,GSD

其它名称

糖原贮积症、糖原累积症、糖原沉积症

疾病分类

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

遗传性

本病为遗传病,遗传方式大多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少数为X连锁隐性遗传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就诊科室

小儿科、新生儿科、内分泌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其他

常见症状

肝大、低血糖、肌无力、进行性肝硬化、脾大、生长发育迟缓

主要病因

主要由于糖原合成和分解过程中所需的酶基因发生突变所致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血糖、血乳酸测定、胰高血糖素刺激试验、酶活性测定、基因检测、骨骼X线、腹部B超、超声心动图、病理活检、心电图、肌电图

重要提醒

本病为遗传性疾病,具有家族史者应做好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

临床分类

糖原贮积病主要根据酶缺乏的类型及发现时间进行分类,包括0型、Ⅰ型、Ⅱ型、Ⅲ型、Ⅳ型、Ⅴ型、Ⅵ型、Ⅸ型、Ⅹ型、Ⅺ型和Ⅻ型,其中,以Ⅰ型最为常见,Ⅺ型最为少见。另外,GSD也可根据临床表现和受累器官分为肝糖原贮积病和肌糖原贮积病。

1、糖原贮积病0型

本型罕见,是由于糖原合成酶缺乏,肝细胞中肝糖原贮备不足所致。

2、糖原贮积病Ⅰ型

又称为VonGiarke病,是本病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类型(既不能产生肝糖原,也不能产生肌糖原),本型又根据酶的亚基或异构酶分为ⅠA、ⅠB、ⅠC、ⅠD型,以ⅠA、ⅠB型多见。

3、糖原贮积病Ⅱ型

又称为Pompe病或酸性麦芽糖酶缺陷病,是一种溶酶体病,此型在儿童早期较为常见。

4、糖原贮积病Ⅲ型

又称为Cori病或界限糊精病,是儿童早期较常见的类型之一。

5、糖原贮积病Ⅳ型

又称为Anderson病或支链淀粉病。

6、糖原贮积病Ⅴ型

又称为McArdle病或肌磷酸化酶缺乏症,是成年人最常见的类型。

7、糖原贮积病Ⅵ型

又称为肝脏磷酸化酶缺乏症,是儿童早期较常见的类型之一,且与Ⅲ型的临床表现相似。

8、糖原贮积病Ⅸ型

本型是肌肉受累的糖原贮积病中最常见的类型。

9、糖原贮积病Ⅹ型

该型与Ⅴ型的临床表现相似。

10、糖原贮积病Ⅺ型

又称为Fanconi-Bickel综合征,是本病最少见的类型。

11、糖原贮积病Ⅻ型

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类型,目前临床报道不多,其临床表现与其他类型引起的肌病相似。

流行病学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发病率

据国外相关报道,糖原贮积病的总体发病率约为2.3/10万。

好发人群

好发于具有家族史者。

病因

总述

糖原贮积病主要由于糖原合成和分解过程中所需的酶基因发生突变所致,其表达的相应酶活性完全丧失或明显降低,引起糖原贮备减少或糖原在细胞中堆积而发病。常见的基因突变方式包括点突变、缺失、插入和剪接突变,以点突变最为常见。

基本病因

1、糖原贮积病0型

是由于糖原合成酶缺乏,肝细胞中肝糖原贮备不足所致。致病基因为GYS2,定位于12p12.2。

2、糖原贮积病Ⅰ型

(1)ⅠA型:为葡萄糖-6-磷酸酶缺乏,致病基因为G6PC,定位于17q21。

(2)ⅠB型:为葡萄糖-6-磷酸移位酶缺乏,致病基因为G6PT1,定位于11q23。

(3)ⅠC型:为磷酸/焦磷酸移位酶缺乏,致病基因为G6PT2,定位于11q23.3-24.2。

(4)ⅠD型:为葡萄糖转运蛋白缺陷,致病基因为GLUT-7。

3、糖原贮积病Ⅱ型

为酸性α-糖苷酶(酸性麦芽糖酶)缺乏,是一种溶酶体疾病。

4、糖原贮积病Ⅲ型

为糖原脱支酶(GDE)缺乏,致病基因为AGL,定位于1p21。

5、糖原贮积病Ⅳ型

为糖原分支酶(GBE)缺乏,致病基因为PYGL。

6、糖原贮积病Ⅴ型

为肌肉糖原磷酸化酶缺乏,致病基因为PYGM。

7、糖原贮积病Ⅵ型

为肝脏糖原磷酸化酶缺乏,致病基因为PYGL,定位于14q21-22。

8、糖原贮积病Ⅸ型

为磷酸化酶激酶(PHK)缺乏,PHK是一种复杂酶,包括α、β、γ和δ四个亚基,致病基因有PYGL、PHKA2、PHKB和PHKG2四种基因。

9、糖原贮积病Ⅹ型

为肌肉特异性磷酸甘油变位酶缺乏,致病基因为PGAM-M。

10、糖原贮积病Ⅺ型

为葡萄糖运载蛋白-2缺乏,致病基因为GLUT-2。

11、糖原贮积病Ⅻ型

为醛酮酶缺乏,由于本病病例较少,是否为单基因致病仍待进一步证实。

症状

总述

糖原贮积病患者多在新生儿和婴幼儿发病,也有少数成年期才发病。患者的临床表现根据发病年龄、类型和受累器官不同,临床表现各异,但低血糖和(或)肌无力是所有患者的共同表现。

典型症状

1、糖原贮积病0型表现

临床表现及病情严重程度根据患者糖原合成酶活性程度不同而有所不同,少数患者可症状很轻或无症状,多数在出生后几小时发病,特点为低血糖与高血糖交替,如未及时发现,可很快死于低血糖和饥饿性酮症。患者在进食后,低血糖和酮症可迅速得到纠正。

2、糖原贮积病Ⅰ型表现

(1)ⅠA型:出生时即可出现低血糖,严重者有抽搐、昏迷,如不及时喂食,即可死于低血糖。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出现呼吸深快、低热、运动及识别能力发育延迟、蛋白尿、皮肤黄色瘤等。

(2)ⅠB型:与ⅠA型大致相同,但ⅠB型容易发生反复感染,如炎症性肠病,临床表现与克罗恩病相似。

3、糖原贮积病Ⅱ型表现

多于婴儿期发病,特征表现为糖原累积于患者的心肌、骨骼肌和肝脏,引起心脏明显扩大、肝大、舌体增大、呛咳、呼吸困难等。随着年龄增大,患者肌张力进行性减退,可出现呼吸衰竭。

4、糖原贮积病Ⅲ型表现

与Ⅰ型大致相同,包括空腹时发生低血糖伴酮中毒、肝大、生长迟缓和高脂血症,但患者可耐受较长时间的禁食,高脂血症较轻,不发生肾功能不全,肝大可逐渐缩小等。

5、糖原贮积病Ⅳ型表现

最常见的表现是出生数月后出现肝脾大,迅速进展为门脉高压性肝硬化、腹水,也可出现严重肌张力低下、肌肉萎缩和神经系统受累。

6、糖原贮积病Ⅴ型表现

本型仅有肌肉受累症状,表现为运动不耐受、肌肉酸痛、肌痉挛、运动后蛋白尿,累及呼吸肌可出现呼吸困难。

7、糖原贮积病Ⅵ型表现

主要表现为肝大,低血糖较轻或无。

8、糖原贮积病Ⅸ型表现

与Ⅵ型表现相似,临床很难区分,需进行基因突变鉴定。

9、糖原贮积病Ⅹ型表现

与Ⅴ型相似,患者有运动不耐受和肌肉痉挛。

10、糖原贮积病Ⅺ型表现

极为少见,临床表现为肝大、肾脏肿大,同时有Fanconi肾病表现。

11、糖原贮积病Ⅻ型表现

与其他类型的肌肉症状相似。

并发症

糖原贮积病可并发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肝腺瘤、肝硬化、肾功能不全、骨质疏松、肥厚性心肌病、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肝细胞癌等。

检查

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肝大、低血糖、肌无力、进行性肝硬化、脾大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医生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以及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血糖、血乳酸测定、胰高血糖素刺激试验、酶活性测定、基因检测、骨骼X线、腹部B超、超声心动图、病理活检、心电图、肌电图等检查。

体格检查

1、视诊

医生通过视诊,可以判断患者有无黄疸、发绀、水肿、皮疹、皮肤黏膜出血、生长发育迟缓、意识障碍等,协助诊断。

2、触诊

医生通过触诊,可以检查患者是否存在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局部压痛等,有助于诊断。

3、叩诊

医生通过叩诊,可以了解患者有无心脏扩大、肾区叩痛、胸腔积液、腹腔积液等,协助诊断。

4、听诊

医生通过听诊,可以检查患者是否存在呼吸音异常、啰音、心脏杂音、血管杂音等,评估病情。

5、神经系统专科查体

医生通过神经系统专科查体,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肌力异常、肌张力减退、深浅感觉异常、病理征阳性等神经系统受累征象。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可用于初步判断患者有无继发感染、贫血、出血等。

2、尿常规

对于肌肉受累严重者,可出现肌球蛋白尿。

3、血生化

可用于评估患者的肝肾功能、血脂水平、尿酸等,协助诊治。

4、血糖、血乳酸测定

对于怀疑本病者,应先进行血糖、血乳酸的测定,有肝脏受累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禁食低血糖,而仅有骨骼肌或心肌受累者不会出现禁食后低血糖。

5、胰高血糖素刺激试验

对糖原贮积病的诊断有帮助,特别是肝糖原贮积病。试验方法是静脉推注高血糖素,在注射前和注射后30、60、90和120分钟分别测定血糖和乳酸。0型患者在进食2h后有血糖升高,血乳酸下降;Ⅰ型患者无血糖升高,只有血乳酸升高;Ⅲ、Ⅵ、Ⅸ型患者血糖稍升高或不升高,血乳酸也不升高。

6、酶活性测定

对糖原贮积病做出分型诊断有赖于酶活性测定,但由于本病涉及的酶缺陷种类繁多,如全部进行酶活性测定费时、费力,因此,医生一般通过上述实验室检查及患者临床表现,缩小酶活性的测定范围,提高诊治效率。

7、基因检测

由于本病绝大多数患者存在明确的致病基因,因此检测这些基因可诊断糖原贮积病。常用方法以多聚酶链式反应(PCR)为基础,对酶的所有外显子或所有外显子和内含子进行扩增、测序,以检出突变,还可用于产前诊断。

影像学检查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必要时可借助骨骼X线、腹部B超、超声心动图等影像学手段,评估局部组织器官受累情况,协助诊治。

病理检查

病理活检:包括肝脏活检和肌肉活检,对于本病评估预后和指导治疗意义重大。同时医生可以使用活检所得的病理组织进行基因检测。另外,在诊断ⅠB和ⅠC型糖原贮积病时,只能使用新鲜组织分析,因此当临床怀疑本病时,应使用新鲜和深度冷冻的活检组织进行检测。

其他检查

1、心电图

可辅助了解心脏是否有异常。对于Ⅱ型患者,可有心肌肥大,心电图表现为PR间期缩短及QRS波群电压增高表现。

2、肌电图

可了解患者肌肉的病变情况。

诊断

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患者出现肝大、低血糖、肌无力、进行性肝硬化、脾大等症状,结合体格检查及家族史,以及血生化、血糖、血乳酸测定、胰高血糖素刺激试验、酶活性测定、基因检测、病理活检等检查即可明确诊断。

治疗

治疗原则

本病为遗传性疾病,尚无法根治。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病情严重程度、年龄等综合考虑,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以缓解病情,防止严重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一般治疗

饮食治疗:是本病的基础治疗,主要适用于0、Ⅰ、Ⅲ、Ⅵ、Ⅸ和Ⅺ型,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类型及一般情况,制定相应的葡萄糖补充方案,以满足患者餐后状态所需的葡萄糖,防止威胁生命的低血糖症发生。一般来讲,不宜直接使用葡萄糖,目前较为公认的补充葡萄糖的食物为玉米淀粉,建议经口或经胃喂食。同时,注意营养均衡,促进患者生长发育。

药物治疗

1、精氨酸加压素

对于ⅠA型存在出血倾向者,可使用精氨酸加压素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控制创伤和手术后的出血。

2、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适用于ⅠB型患者,由于ⅠB型容易反复出现感染,因此,对于这部分患者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有效减少感染和控制肉芽肿性结肠炎。

3、别嘌醇

对于高尿酸血症及痛风者,可依据血尿酸的水平,选择性使用别嘌醇进行治疗。

4、苯妥英钠

对于Ⅲ型和Ⅵ型患者,可尝试使用苯妥英钠,防治低血糖。

5、酶替代治疗

以重组人酸性α-葡糖苷酶(rhGAA)为核心的酶替代治疗是目前糖原贮积病Ⅱ型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关药品

精氨酸加压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别嘌醇、苯妥英钠、重组人酸性α-葡糖苷酶

手术治疗

1、肝移植

对于糖原贮积病Ⅰ、Ⅲ、Ⅳ型病情严重者,如多发性肝腺瘤、肝腺瘤怀疑癌变及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可考虑采取肝移植治疗。

2、心脏移植

对于顽固性心力衰竭,经常规抗心衰治疗无效者,可考虑采取心脏移植。

治疗周期

糖原贮积病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

糖原贮积病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

一般预后

本病预后主要取决于具体类型、发病年龄、病情轻重、治疗效果等综合因素。随着诊治水平的提高,本病总体预后已有所提高,其中,Ⅰ、Ⅱ、Ⅴ、Ⅶ型患者经积极诊治,病情可得到有效缓解,一般预后较好;Ⅵ型患者随着年龄增长,肝脏可缩小,预后也较好;而Ⅳ型患者尚无特效疗法,病情较重,预后较差,多死于继发感染。

危害性

1、本病可导致患者在新生儿或婴幼儿期即出现肝大、低血糖、肌无力、脾大、反复感染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及生长发育。

2、本病为遗传性疾病,有可能遗传给下一代。

3、本病可并发肝硬化、肥厚性心肌病、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肝细胞癌等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

自愈性

本病一般无法自愈,需及时就医。

治愈性

部分患者经积极诊治,病情可得到控制及缓解。

日常

总述

良好的日常生活管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家属应加强患者的生活管理,遵医嘱用药,并定期带患者复查。

生活管理

1、家属应为患者营造舒适、安静、放松的生活环境,保持室内干净卫生,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适宜的温湿度。

2、保持情绪稳定,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于劳累、压力过大。

3、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被,预防感冒。

4、病情缓解后,患者可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如慢跑、散步、打太极拳等,但应避免剧烈运动。

5、肌肉受累者可在康复医师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

病情监测

遵医嘱定时监测指血糖,发现低血糖及时处理或立即送医。

复诊须知

患者应遵医嘱定期到院复诊。

饮食

饮食调理

家属应注意对患者的饮食调理,这是因为部分类型的糖原贮积病可通过饮食营养调节,纠正患者的低血糖,维持体内血糖水平稳定,避免发生酸中毒。

饮食建议

1、注意补充各种维生素及矿物质。

2、应供给充足的蛋白质,如肉、蛋、奶。

3、吃奶时期的孩子可以少量多次喂食一些淀粉糊或米粉,能够避免血糖突然下降。

4、已添加辅食的婴幼儿可少量多次喂食用凉开水冲的生玉米淀粉,避免低血糖。

饮食禁忌

1、忌辛辣刺激性饮食。

2、忌高脂饮食。

3、忌生冷、过硬食物。

预防

预防措施

本病为遗传性疾病,暂无有效的预防措施。存在家族史者应做好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避免患病儿的出生。

就医指南

急诊(120)指征

1、突然出现抽搐、昏迷。

2、突发呼吸困难、发绀。

3、出现其它紧急情况。

以上均须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

门诊指征

1、反复出现低血糖发作。

2、反复发热、咳嗽。

3、进行性肌肉无力。

4、腹部膨隆、肝脾肿大。

5、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情况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诊科室

1、新生儿科

新生儿病情平稳者应在家长陪同下前往新生儿科就诊。

2、小儿科

儿童病情平稳者应在家长陪同下前往小儿科就诊。

3、内分泌科

成人病情平稳者应前往内分泌科就诊。

4、急诊科

病情危急时应立即前往急诊科救治。

就医准备

1、就诊时可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穿着便于检查的衣物、鞋袜。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及家属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或您孩子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有什么规律吗?

4、自从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5、您或您孩子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6、之前都做过什么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7、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8、您或您孩子有没有过敏的食物或药物?

9、您家里有人有类似的情况吗?

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或我孩子的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还需要做哪些检查?

3、我或我孩子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4、需要如何治疗呢?是吃药吗?

5、治疗的风险大吗?

6、这种病会复发吗?

7、这个病会遗传吗?

8、平时需要注意什么?

9、需要复查吗?多久复查一次?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9-0044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