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鼠咬热

鼠咬热(ratbitefever,RBF)属于动物传染病,是在啮齿类动物(主要为鼠类)咬伤或抓伤后,由小螺菌或念珠状链杆菌引起。由进食被念珠状链杆菌污染之食物或水源所致的感染性疾病,称之为哈佛山热(HF)。小螺菌鼠咬热和念珠状链杆菌鼠咬热的临床表现不一。小螺菌鼠咬热主要表现为咬伤处疼痛、肿胀发紫、坏死、结痂、硬结性溃疡,局部淋巴结肿大、寒战、高热、恶心、呕吐、腹泻、谵妄、昏迷等;念珠状链杆菌鼠咬热主要表现为高热、皮疹、关节红肿疼痛等。本病虽罕见但可具有致死性,可能引起支气管肺炎、心肌炎、脑膜炎、脑炎、心内膜炎等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如果不及时治疗,可出现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积极治疗能使病情得到控制,甚至可痊愈。

英文名称

rat bite fever,RBF

疾病分类

传染病

遗传性

不会遗传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就诊科室

感染性疾病科、传染科

发病部位

全身

常见症状

咬伤处疼痛、肿胀发紫、坏死、结痂、硬结性溃疡,局部淋巴结肿大、寒战、高热、恶心、呕吐、腹泻、谵妄、昏迷、皮疹、关节红肿疼痛

主要病因

在被啮齿类动物(主要为鼠类)咬伤或抓伤后,感染小螺菌或念珠状链杆菌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血培养及暗视野检查、动物接种、血清免疫学试验、分子生物学检查

重要提醒

本病虽罕见但可具有致死性,且无有效疫苗预防。可引起支气管肺炎、心肌炎、脑膜炎、脑炎、心内膜炎等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如果出现严重并发症,预后较差。积极治疗能使病情得到控制,甚至可痊愈。

流行病学

传染性

有传染性。

传染源

主要为家鼠、宠物鼠以及实验室用鼠。包括大鼠、小鼠、豚鼠、松鼠、田鼠、鼬鼠等,猫、狗等偶尔也可成为传染源。

传播途径

因病鼠啮咬、搔抓而感染,病原菌可从皮肤破损处进入人体。小螺菌一般存在于病鼠的口咽部、血液或眼睛分泌物中。念珠状链杆菌则存在于病鼠或带菌鼠的唾液及鼻咽分泌物中。

好发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但与动物接触尤其是老鼠接触机会多者为此病危险人群,如野外露宿、农民、打猎者、污水处理人员以及实验室人员和宠物相关工作者。因儿童与动物接触较多,故约50%以上之鼠咬热患者为婴幼儿。

好发地区

本病散发于世界各地,但报道病例均较少。小螺菌鼠咬热主要在亚洲地区(含国内)流行,而念珠状链杆菌鼠咬热多见于北美洲。在我国云南、贵州、江西、福建、山东、台湾地区有报告病例,以小螺菌型鼠咬热为主。

病因

总述

在被啮齿类动物(主要为鼠类)咬伤或抓伤后,小螺菌或念珠状链杆菌可从皮肤破损处进入人体,从而导致鼠咬热。

基本病因

鼠咬热的病变为非特异性。病原菌从伤口进入人体,继而沿淋巴系统侵入局部淋巴结,生长繁殖后导致局部淋巴结炎。小螺菌从初期病灶反复侵入血液循环,引起菌血症和毒血症症状。由念珠状链杆菌所致的基本病变为各脏器充血、水肿和单核细胞浸润。

危险因素

1、生活环境的卫生条件较差。

2、患有使免疫力低下的基础疾病,如未经治疗之糖尿病、艾滋病(AIDS)等。

症状

总述

鼠咬伤后约1%~10%的人会出现鼠咬热病原体感染症状。小螺菌鼠咬热和念珠状链杆菌鼠咬热的症状不同。小螺菌鼠咬热主要表现为咬伤处疼痛、肿胀发紫、坏死、结痂、硬结性溃疡,局部淋巴结肿大、寒战、高热、恶心、呕吐、腹泻、谵妄、昏迷等;念珠状链杆菌鼠咬热主要表现为高热、皮疹、关节红肿疼痛等。

典型症状

1、小螺菌鼠咬热

(1)潜伏期2~3周,长者可达4个月左右。鼠咬后伤口如无继发感染,可于数日内暂时愈合。

(2)经潜伏期后(多在1~4周后),急骤发病。原已愈合的咬伤处疼痛、肿胀发紫以及坏死,其上覆以黑痂,脱痂后成为硬结性溃疡。局部淋巴结肿大,质韧,并有压痛,但不粘连。

(3)全身症状表现为突然寒战、高热、体温迅速上升至40℃左右。发热类型多为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体温波动范围超过2℃,但体温最低时仍高于正常体温的现象),发热持续3~5日后,于1~2天内在大汗中体温急剧降至正常。

(4)严重者有恶心、呕吐、腹泻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谵妄、昏迷、颈强直等),脾常肿大,肝亦可触及。

(5)全身症状可于热退后随之消失。经3~9日间歇期后,体温又复上升,毒血症症状又重新出现,局部伤口及淋巴结肿大也常增剧。此种发热、退热常出现6~8次,共持续数周至数月,甚至达1年以上,但多在2月内发热消失,临床症状逐次减轻,之后趋于痊愈。临床上有发作1~2次的顿挫型和多次发作的迁延型。

2、念珠状链杆菌鼠咬热

(1)潜伏期为3~21天,一般为2~3日。咬伤处很快愈合,无硬结样溃疡形成,局部淋巴结亦无明显肿大。

(2)潜伏期后多表现为突起高热,发热类型呈间歇热(体温突然升高至39℃以上,持续一段时间后又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如此反复发作的现象)或不规则热(体温升高无一定规律,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可于2~3日后缓解,但又迅速上升而呈马鞍形。复发少见。

(3)75%患者于病程1~3日出现皮疹,一般为斑丘疹,呈离心性分布,也可表现为瘀点、瘀斑,偶成脓疮。手掌以及足底也可有皮疹。皮疹可持续1~3周,大约20%疹退后出现脱屑。

(4)约50%~70%患者在病后2周,可出现对称性多发性关节痛或关节炎。关节红肿疼痛是本病特征,以大关节多见,非游走性,可有纤维蛋白渗出液,常多个关节同时或相继受累,如膝、踝、腰、手掌、肘、肩关节等。

(5)婴幼儿患者以腹泻以及体重减轻较多见。

伴随症状

1、小螺菌鼠咬热

(1)常伴有淋巴管炎,在皮肤表面可出现红线。

(2)高热时常伴有头痛、乏力、出汗、肌痛、关节痛等全身中毒症状。

(3)可伴见全身皮疹,桃红色,多有痒感。

2、念珠状链杆菌鼠咬热

高热时可伴有寒战、呕吐、头痛、剧烈背痛、关节酸痛等毒血症症状。

并发症

1、小螺菌鼠咬热

常见并发症包括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局部化脓性感染等。小螺菌鼠咬热多次发作的迁延型常伴有肾炎、肝炎、心肌炎、脑膜炎和贫血等并发症。

2、念珠状链杆菌鼠咬热

患者可能于急性期并发支气管肺炎,也可有肝脓肿、脾脓肿、皮肤脓肿形成和脑炎、胰腺炎、腮腺炎、前列腺炎等。婴幼儿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为细菌性心内膜炎,在原有心脏瓣膜病变的患者中更易发生。少数未经治疗者可伴发贫血。

检查

预计检查

医生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作出初步诊断,然后进行血常规、血培养及暗视野检查、动物接种、血清免疫学试验、分子生物学检查等检查,明确病原菌种类,进一步明确诊断。

体格检查

1、检查患者的淋巴结,查看其大小、位置、质地、活动度、与周围组织是否粘连、有无压痛等。

2、观察伤口是否有红肿、肿胀、发紫、坏死、结痂、溃疡等,皮肤是否有皮疹以及皮疹的大小、位置、形状、性质等。

3、通过触诊腹部,检查是否有脾肿大,是否能触及肝脏。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了解是否有感染、贫血、低蛋白血症,有助于诊断。白细胞可达(10~20)×109/L,可伴有核左移。小螺菌型患者反复发热消耗后可出现贫血、低蛋白血症,嗜酸性粒细胞偶有增多。

2、血培养及暗视野检查

可以明确病原菌种类,并评估治疗效果。使用血液、关节腔积液、脓液、伤口渗出液或淋巴结穿刺液作暗视野检查,可找到典型的病原菌。将念珠状链杆菌型患者的血标本接种于含有血清、腹水等的特殊培养基中可获阳性结果。但在抗感染治疗后,培养阳性率有所下降。

3、动物接种

主要是为了明确病原菌种类。取被检者的血液、伤口渗出液或淋巴结穿刺液,接种于几内亚猪或小鼠腹腔。之后约5~15天,抽取接种动物的血清,作暗视野检查,可找到典型的小螺菌。但耗时耗力,难以常规开展。

4、血清免疫学试验

可测定特异性抗体,从而协助诊断。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

(1)小螺菌型的梅毒血清反应大多呈弱阳性,念珠状链杆菌型约1:4阳性。

(2)起病10日左右血中出现特异性凝集素,1~3月达高峰,效价1:80以上或病程后期效价增加4倍以上具有诊断价值。

(3)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也可用于检测念珠状链杆菌特异性抗体。

5、分子生物学检查

通过对致病菌核酸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分析,以确定致病菌的种类。此方法灵敏度较高,但念珠状链杆菌与纤毛菌属有较高相似度,医生会结合临床表现进行分析。主要方法是从关节腔积液、血、脑脊液等标本中提取出致病菌的核酸,经PCR扩增其16SrDNA,测序后可鉴定出菌种。

诊断

诊断原则

医生主要根据病史、鼠类接触史以及典型症状,结合辅助检查作出诊断。鼠类接触史(如咬伤、抓伤等)、毒血症症状、皮疹、硬结性溃疡、关节症状等有重要参考价值。可根据病原菌的检出或特异性抗体增长4倍以上进行确诊。因病原培养困难,若16SrDNA扩增测序结果支持,也可结合临床表现确诊。

鉴别诊断

1、两种鼠咬热的鉴别

小螺杆菌性鼠咬热潜伏期较长,周期热较规律,局部有溃疡、硬节,多有淋巴结炎,皮疹呈向心性分布。念珠状链杆菌鼠咬热潜伏期短,发热不规则,无局部溃疡、硬节。多有关节炎。血清学检查可以鉴别。

2、疟疾

虽周期发作性高热,但发作周期短,脾大明显,无局部硬节性溃疡、淋巴结肿大或关节炎。

3、回归热

亦有周期发作性高热,但有虱或蜱咬史,肝、脾肿大明显。无皮疹、局部硬节性溃疡或多关节炎。

4、斑疹伤寒

亦有高热、皮疹、全身痛。但发热非周期性,外斐反应阳性。

5、革兰阴性球菌败血症

可有高热、皮疹甚至瘀斑。但发热无周期性,无鼠咬史及局部硬节性溃疡。

6、黑热病

虽有长期发热、贫血、淋巴结肿大,但发热类型多为双峰热,皮肤较黑但无溃疡。脾大非常明显,血细胞减少。

7、布氏杆菌病

虽长期波状发热、关节痛,但有牛羊接触史,白细胞偏低、淋巴细胞增多,有特殊血清学反应。

8、斯蒂尔病

本病有间断高热、皮疹、全身淋巴结肿大、多关节炎等,易与鼠咬热相混,但本病多有肝脾肿大,无鼠咬史,抗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有效。

9、其他

鼠咬热如无明显鼠咬史或局部病灶,易与立克次体病、钩端螺旋体病、脑膜炎球菌败血症等混淆,主要依靠血涂片、血培养、血清免疫学检查、动物接种等予以区别。

治疗

治疗原则

被鼠咬伤或抓伤后,需要立即用酒精洗净包扎,并加注破伤风抗毒素。鼠咬热以药物治疗为主,青霉素为首选治疗药物,必要时进行手术切开排脓。

对症治疗

1、高热时需使用物理降温,慎用退热药物以防虚脱。

2、进行局部伤口处理。局部治疗虽不能防止本病发生,但对防止继发感染甚为重要。鼠咬后应立即用酒精洗净包扎,并加注破伤风抗毒素。

3、毒血症严重时,可适量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或泼尼松等。

4、出现心力衰竭者,可在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同时,适量应用洋地黄类药,并应用扩血管药和利尿药。

5、并发心肌炎者,可同时应用促进心肌代谢的药物,如三磷酸腺苷、辅酶A、肌苷、细胞色素等。

一般治疗

发热时应卧床休息,加强营养,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且易消化的饮食,补充足量液体,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密切观察体温、脉搏、血压、呼吸、心率及神经精神症状。

药物治疗

抗生素可起到抑制细菌生长、杀灭细菌的作用。念珠状链杆菌对庆大霉素、青霉素、氯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以及头孢菌素和万古霉素敏感。治疗首选青霉素,儿童静脉使用青霉素5~7天,然后继续口服同类型抗菌药物7天。成人疗程7~14天,小螺菌型可用较小剂量。如有心内膜炎等并发症时,医生会增加青霉素的每日剂量,疗程4~6周,并可能与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如链霉素)合用。对青霉素过敏者,可以口服多西环素,疗程相同。

相关药品

青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头孢菌素、万古霉素、链霉素、氢化可的松、泼尼松、三磷酸腺苷、辅酶A、肌苷、细胞色素

手术治疗

患者的伤口出现局部化脓时,可进行手术切开排脓。

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大约为10~15天,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

一般预后

如果出现严重并发症,预后较差。应用抗菌药物可降低病死率,可改善预后。心内膜炎一般发生于病程后期,虽使用有效抗菌药物也常难控制。

危害性

1、可引起支气管肺炎、心肌炎、脑膜炎、脑炎、心内膜炎等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2、小螺菌鼠咬热未经治疗病死率约为6.5%。

3、念珠状链杆菌鼠咬热出现并发症者病死率可达53%。若无并发症发生,病程持续2周,可自动消退。少数未经治疗者可持续或反复出现发热和关节炎,甚至迁延数年,并可伴发贫血。皮疹一般不复发,不经治疗者病死率可达7%~13%。痊愈后常可恢复正常,极少数有运动障碍后遗症。

治愈性

经过积极治疗,能使病情得到控制,甚至可痊愈。

日常

总述

日常要避免接触动物、注意个人卫生,以防加重感染,同时要注意保持睡眠充足、适当运动、积极治疗原发病,从而提高身体抵抗力。治疗期间还需严格遵医嘱用药、注意药物不良反应。

用药护理

1、严格遵医嘱用药,剂量要足、疗程要够,以防病原菌产生耐药或病情反复。不能随意增量或减量,更不能自行换药、加药、减药。

2、使用抗生素后可出现恶心、呕吐、上腹不适、腹泻等不良反应,如果症状严重需要及时就医。

生活管理

1、避免接触动物,以防再次受伤。

2、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勤换衣物。

3、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4、适当运动,增强抵抗力。

5、积极治疗原发病。

饮食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增强身体抵抗力,促进疾病恢复。饮食宜清淡,以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为主,加强营养,避免刺激、油腻、生冷的食物。

饮食建议

1、饮食均衡,加强营养。

2、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

3、饮食宜清淡,适量饮水。

饮食禁忌

1、避免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芥末等。

2、忌油腻、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

3、不要抽烟、喝酒。

预防

预防措施

可通过加强自身防护来预防鼠咬热,尤其是工作、生活环境中常接触动物的人群,如流浪者、农民、污水处理工人和野外旅行者、宠物相关工作人员等。防护措施包括使用工作服、手套以及面罩等,防止被鼠咬伤、抓伤。

就医指南

门诊指征

1、伤口疼痛、肿胀发紫、坏死、结痂、硬结性溃疡。

2、局部淋巴结肿大,质韧、压痛。

3、寒战、高热。

4、恶心、呕吐、腹泻、体重减轻。

5、谵妄、昏迷、颈强直。

6、全身皮疹、皮肤表面出现红线。

7、关节红肿、疼痛。

8、头痛、乏力、出汗、肌痛、头痛、剧烈背痛。

以上情况均须及时就医。

就诊科室

需要去传染科就诊。

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可穿着方便穿脱的衣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什么不舒服?哪里不舒服?

2、您不舒服有多久了?发作有没有规律?

3、您最近是否有接触过啮齿类动物?是否有被咬伤或抓伤?

4、您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5、您是否有进行治疗?进行过哪些治疗?治疗效果如何?

6、您之前是否患有什么疾病?

7、您的工作是什么?

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

2、如果不治疗会有什么后果?

3、我为什么会得病?

4、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5、怎么治?

6、需要治疗多久?

7、能治好吗?

8、如果治好了会复发吗?

9、平时生活我需要注意什么?

10、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9-0044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