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闭合性颅脑损伤

闭合性颅脑损伤(closed craniocerebral injury)是指硬脑膜仍属于完整的颅脑损伤,虽然头皮和颅骨已有开放性创口,但颅腔内容物并未与外界交通,是相对于开放性颅脑损伤的一类疾病。主要因各种直接或间接暴力损伤所致,其临床表现与损伤部位、类型、程度等多种因素有关,大多患者会出现意识障碍、头痛、恶心、呕吐、生命体征变化等。症状较重、治疗不及时者,有可能遗留不可逆性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英文名称

closed craniocerebral injury

其它名称

闭合性脑损伤

疾病分类

损伤

遗传性

不会遗传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就诊科室

神经外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颅脑

常见症状

意识障碍、生命体征变化、瞳孔改变和眼球运动改变、头痛、恶心、呕吐

主要病因

闭合性颅脑损伤主要因各种直接或间接损伤(如交通事故、坠落、跌倒等)所致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头颅X线、CT、MRI、头颅超声、PET-CT、脑电图、近红外光谱技术

重要提醒

闭合性颅脑损伤可造成意识障碍,甚至昏迷,还可引起脑疝等严重并发症,因而,患者应及早就医治疗。

临床分类

按脑损伤发生的时间和机制分为原发性脑损伤和继发性脑损伤。

1、原发性脑损伤

是指脑组织在外界暴力作用的一瞬间就已造成损伤,如脑震荡、脑挫裂伤、弥漫性轴索损伤、原发性脑干损伤和下丘脑损伤。

2、继发性脑损伤

是指脑原发性损伤之后,所产生的一系列生理病理改变,如颅内血肿(硬脑膜外血肿、硬脑膜下血肿、脑内血肿)、脑水肿等。其中,硬脑膜下血肿根据起病缓解又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硬脑膜下血肿。

流行病学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发病率

具体的发病率目前暂无权威的流行病学数据统计。

好发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其中,男性较女性的损伤机会较大。

病因

总述

闭合性颅脑损伤主要因交通事故、坠落、跌倒及产伤等各种外伤因素所致。外伤因素一般有两种,即外力直接作用于头颅引起的直接损伤,以及暴力作用于身体其他部位,然后传导至头颅所造成的间接损伤。

基本病因

1、直接损伤

(1)加速性损伤:相对静止的头颅突然受到外力打击,头颅沿外力的作用方向加速运动,并产生外力作用点处的脑组织损害,如棍棒打击头部。

(2)减速性损伤:运动着的头颅,突然撞在静止的物体上,头颅运动受阻,而脑组织在颅内继续移动,脑叶底面组织与凹凸不平的颅底骨摩擦;外力作用点处的脑组织也同时撞击颅骨,而致多部位的广泛性脑损伤,如交通事故损伤、坠落或跌倒伤。

(3)挤压性损伤: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方向的外力同时作用在头部,使颅骨发生严重变形而造成的损伤,如新生儿头颅产伤。

2、间接损伤

(1)加速性损伤:外力作用在静止的躯体某一部位上,躯体受力做加速运动,此时由于头颅间接受到力的惯性作用,其运动落后于躯体,致使头颅与颈椎之间、脑组织与颅腔之间、脑实质内各个不同结构的界面之间产生剪应力,造成颈部软组织、颈椎骨关节、颈神经、颈段脊髓和脑组织损伤,又称挥鞭样损伤。

(2)减速性损伤:高处坠落后,足或臀部着地,外力经脊柱传递至颅底,引起颅内脑组织损伤,也可同时导致颅底骨骨折,此类型损伤也称为脑传递样损伤。

(3)胸部挤压伤:当外力作用于胸部时,胸腔内压力陡然剧增,使上腔静脉血流逆行入颅,引起颅内外小血管广泛破裂,脑组织内点状出血损伤。

症状

总述

闭合性颅脑损伤的临床表现可因损伤部位、范围、程度不同而有所差异。大多数患者会有意识障碍、头痛、呕吐,以及生命体征、瞳孔、眼球运动改变等。

典型症状

1、意识障碍

(1)脑震荡:伤后立即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持续数秒至数分钟,一般不超过半小时。有的仅表现为瞬间意识搅乱或恍惚,并无昏迷。意识恢复后,出现逆行性遗忘(即不能叙述受伤经过,有明显的近事遗忘,但往事仍能回忆)。

(2)脑挫裂伤:伤后立即发生,持续时间长短不一,甚至发展为迁延性昏迷,与脑损伤轻重有关。

(3)弥漫性轴索损伤:伤后即刻发生长时间的严重意识障碍。损伤级别愈高,意识障碍愈重,严重者数小时内即可死亡,部分患者即使幸存下来,也多呈昏迷或植物状态。

(4)原发性脑干损伤:伤后即刻出现严重意识障碍,昏迷持续时间长,恢复慢,甚至持续昏迷不醒。

(5)下丘脑损伤:多为嗜睡,严重者昏迷。

(6)颅内血肿:硬脑膜外血肿的主要症状为进行性意识障碍;硬脑膜下血肿则为持续昏迷或昏迷进行性加重,部分患者可有中间清醒期。

(7)脑水肿:急剧发生的脑水肿患者可出现躁动不安,甚至昏迷;慢性者可有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嗜睡、记忆力减退。

2、生命体征变化

(1)脑震荡:可伴有血压下降、呼吸浅慢、脉弱等表现。

(2)脑挫裂伤:轻度和中度脑挫裂伤病人的血压、脉搏、呼吸多无明显改变;严重脑挫裂伤患者,可出现血压上升、脉搏变慢、呼吸深慢;危重者还可出现病理呼吸。

(3)原发性脑干损伤:伤后立即出现呼吸功能紊乱,表现为呼吸节律不整、抽泣样呼吸或呼吸停止。同时,循环功能趋于衰竭,血压下降,脉搏细弱,患者还常伴高热。

(4)下丘脑损伤:主要为体温调节障碍,下丘脑前区损伤可引起高热,后区损伤则可导致体温过低。还可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呼吸减慢或停止等症状。

(5)颅内血肿:可伴有血压升高、呼吸和脉搏变慢等生命体征改变。

(6)脑水肿:如脉搏徐缓、血压升高和呼吸深慢等。

3、瞳孔改变和眼球运动改变

(1)脑震荡:可有瞳孔改变。

(2)弥漫性轴索损伤:部分病人可有单侧或双侧瞳孔散大,广泛损伤者可见双眼向下和向损伤对侧凝视,但此种改变缺乏特异性。

(3)原发性脑干损伤:本病可导致斜视、复视和相应的眼球运动障碍、双眼协同运动障碍。瞳孔改变主要为双瞳不等大、大小多变,或双瞳极度缩小、双瞳散大。

(4)颅内血肿:早期病侧瞳孔缩小;随即由于动眼神经受压,病侧瞳孔散大;严重者双侧瞳孔散大。

4、颅内高压表现

颅内血肿及脑水肿患者,均可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的表现。

5、其他症状

(1)脑震荡:患者还可伴面色苍白、出冷汗等症状。神志转清后,可出现头痛、头晕、乏力、恶心、呕吐、耳鸣、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一般持续数日、数周,少数持续时间较长。

(2)脑挫裂伤:伤后立即出现与脑挫裂伤部位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如运动区损伤,可出现对侧瘫痪;语言中枢损伤,可出现失语等。

(3)原发性脑干损伤:如消化道出血、顽固性呃逆。

(4)下丘脑损伤:可出现尿崩症,尿量每日4000ml以上,多者达10000ml。此外,部分患者还可见消化道出血、血糖升高等表现。

(5)脑水肿:部分患者还可有一过性视物模糊或黑矇。

并发症

闭合性颅脑损伤可导致颅神经损伤、外伤性癫痫、脑疝等并发症。

检查

预计检查

患者在外伤后,出现意识障碍、认知功能障碍、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时,需要及时就医。医生通常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判断有无异常体征。病情危急者,须进行急救处理;病情稳定后,再进行头颅X线、CT、MRI、头颅超声、PET-CT、脑电图、近红外光谱技术等,以协助诊断。

体格检查

1、密切关注患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和体温等基本生命体征是否平稳。

2、检查伤口情况、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眼球运动和视力、肢体活动情况。

3、此外,还应检查角膜反射、四肢反射及病理反射等,以初步判断患者的一般情况。

实验室检查

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可检查脑脊液是否含有血液,同时可测定颅内压,必要时引流脑脊液,以减轻颅内压高压情况,缓解相关症状。但对颅内压明显增高的病人,应谨慎或禁忌进行腰穿。

影像学检查

1、头颅X线

能明确是否有颅内异物及颅骨骨折,并初步判断骨折的部位及类型。

2、头颅CT

头颅CT是闭合性颅脑损伤最常用的辅助检查方法,既可以清晰地显示颅内血肿、脑挫裂伤及骨折情况,还可以明确损伤的部位、特点等。

3、磁共振成像(MRI)

磁共振成像技术由于占用时间较长,且在鉴别出血与水肿等方面不及CT,闭合性颅脑损伤急性期不作为常规诊断手段;但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MRI对于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判断比CT更具有价值,尤其是对于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断更加敏感。

4、超声

头颅超声探查对指示脑中线结构的移位是有帮助的,但只能确定移位的方向,不能决定血肿的部位。术中超声对于血肿和侧脑室的定位具有一定价值。临床常用的超声检查包括:

(1)B型超声:能透过儿童颅骨较薄处,对儿童的闭合性颅脑损伤具有实用价值。

(2)经颅多普勒超声:对于脑血流的测定、病情的判断和治疗方案的制订均有一定的价值。

5、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

可以用来观察闭合性颅脑损伤后局部和全脑的氧代谢,但是由于费用昂贵,不合适推广。

其他检查

1、脑电图

用于判断是否存在外伤性癫痫的高危因素,特别对于非抽搐性癫痫的诊断和治疗更具有参考价值。

2、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

可用于闭合性颅脑损伤后,脑认知等高级功能和心理异常活动的研究,但临床的运用目前尚未成熟。

诊断

诊断原则

在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损伤后,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头痛、呕吐等典型症状,医生再结合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如头颅X线、CT、MRI等)结果,即可作出临床诊断。

治疗

治疗原则

闭合性颅脑损伤的治疗重点在于尽可能控制或减少继发性脑损害,预防脑疝等并发症的发生。急性期以维持生命体征、控制颅内压为主;后期以防治并发症,恢复功能为主。常用的治疗方式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

对症治疗

高热可使代谢率增高,加重脑缺氧和脑水肿,必须及时处理,以保护脑组织。重症患者可使用冰帽或冰毯等降温措施;中枢性高热患者,还可采取亚低温冬眠治疗。

急性期治疗

1、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神经系统体征变化,必要时行颅内压监测,以动态了解疾病的演变过程,及时处理。

2、对呼吸循环不稳定的伤员,切忌远道转送,应原地抢救,待心率、呼吸、血压稳定后再转送。

3、及时处理休克。

4、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昏迷病人必须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短期内不能清醒者,可考虑作气管切开;呼吸功能衰竭者,应用呼吸机辅助治疗。

一般治疗

1、入院后24小时内,每15~30分钟测呼吸、脉搏、血压1次,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变化和肢体活动情况。

2、如患者呕吐频繁或昏迷,应禁食,待病情好转后再给予高蛋白、高热量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3、脑震荡和轻症脑挫伤患者应适当卧床休息,观察数日,以排除颅内其他病变的可能。

4、抬高床头15°~30°,以利于颅内静脉血回流。对昏迷病人,头偏一侧,再取侧卧位或侧俯卧位,以免误吸涎液或呕吐物。

药物治疗

1、脱水药

由脑水肿所致的颅内压增高患者,应尽早应用脱水药物进行治疗,常用包括20%甘露醇、呋塞米(速尿)、利尿酸钠等。

2、镇痛药

头痛严重者,可给予罗通定、布洛芬等镇痛类药物,但应避免使用有中枢抑制作用的吗啡类药物。

3、镇静及抗癫痫药物

(1)部分患者因闭合性颅脑损伤而出现焦虑失眠、躁动不安等情况,可给予镇静类药物。

(2)脑挫裂伤后,若出现癫痫发作,可进一步加重脑缺氧,临床常联合应用多种抗癫痫药物加以控制。

4、抗生素类药物

定期作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积极应用抗生素类药物,防治呼吸道感染。

5、镇吐药

恶心、呕吐者,可给予镇吐类药物。

6、脑保护、促苏醒和功能恢复治疗

(1)戊巴比妥、硫喷妥钠等巴比妥类药物,有清除自由基、降低脑代谢率的作用,可改善脑缺血缺氧,有益于重型脑损伤的治疗。

(2)神经节苷脂(GM1)、胞磷胆碱、乙酰谷酰胺等药物,对部分病人的苏醒和功能恢复可能有帮助。

相关药品

甘露醇、呋塞米、利尿酸钠、罗通定、布洛芬、戊巴比妥、硫喷妥钠、神经节苷脂、胞磷胆碱、乙酰谷酰胺

手术治疗

1、脑挫裂伤的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适用于以下情况:继发性脑水肿严重,脱水治疗无效,病情加重;颅内血肿清除后,颅内压无明显缓解,伤区脑组织继续水肿或肿胀,并排除颅内其他部位血肿;脑挫裂伤灶和血肿清除后,病情好转,转而又恶化,出现脑疝。常用的手术方法包括脑挫裂伤灶清除、额极或颞极切除、颞肌下减压和去骨瓣减压等。

2、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手术治疗

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若出现迟发颅内血肿或严重脑水肿,需要立即手术治疗,清除血肿或进行去骨瓣减压术、脑脊液外引流术等,以缓解颅内压顽固性增高。

3、硬脑膜外血肿的手术治疗

(1)根据CT结果,采取骨瓣或骨窗开颅,清除血肿,妥善止血。待血肿清除后,如硬脑膜张力高或疑有硬脑膜下血肿时,应切开硬脑膜进行探查。

(2)少数病情危急,未及时作CT检查者,应直接手术钻孔探查,再扩大成骨窗,清除血肿。

4、硬脑膜下血肿的手术治疗

症状明显的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患者,可采取手术治疗,首选的手术方法为钻孔置管引流术。

5、脑内血肿的手术治疗

脑内血肿患者多采用骨瓣或骨窗开颅,在清除脑内血肿的同时,清除硬脑膜下血肿和明显挫碎糜烂的脑组织。少数脑深部血肿,若颅内压明显增高,病情进行性加重者,可进行开颅血肿清除或钻孔引流术。

其他治疗

1、水、电解质紊乱处理和液体管理

闭合性颅脑损伤后,要适当补液,预防和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2、康复治疗

脑功能的康复是闭合性颅脑损伤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患者病情稳定后,应尽早考虑康复治疗,常用方法包括肢体的康复、认知功能和心理康复治疗。

治疗周期

闭合性颅脑损伤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

一般预后

受颅脑损伤类型、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闭合性颅脑损伤的预后一般存在个体差异。病情较轻者,经早期积极治疗后,多数可以挽救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病情较重或延误治疗者,预后较差。

危害性

1、脑损伤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均较高,可引起颅神经损伤、外伤性癫痫、脑疝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若救治不及时,还可能危及患者生命。

2、部分患者颅脑损伤后,处于长期昏迷或持续性植物状态,生活不能自理。

自愈性

本病大多不能自愈,需积极就医接受治疗。少数轻微脑震荡患者,经休息之后,有可能自愈。

治愈性

轻症患者通过早期积极治疗可挽救生命,基本不影响正常的生活;部分严重患者则很难治愈,还可能致残。

根治性

部分轻症患者通过积极治疗,可以根治;重症或脑组织发生损伤者不能根治,可能遗留后遗症。

后遗症

1、脑外伤后综合征

部分病人在治疗后,可遗留头痛、头晕、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烦躁、抑郁、易激动等躯体、认知和精神情感方面的障碍,但临床上并无确切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CT或MRI检查也无异常发现。

2、迁延性昏迷

又称颅脑创伤后长期昏迷或持续性植物状态等,其概念和命名尚未统一。目前通常认为颅脑创伤后持续昏迷1个月以上称为长期昏迷。

日常

总述

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在伤后康复期及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心态,克服不同程度的心理变化与心理障碍,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还应遵从医嘱,合理膳食,积极配合治疗,预防颅脑外伤后的并发症及后遗症。

心理护理

患者由于突发意外,加之对疾病的治疗、费用以及日后的恢复等均有较多顾虑,可能产生恐慌、焦虑等心理,建议其与医生进行交流,了解疾病的进展和治疗措施,树立与疾病做斗争的信心。家属应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给予适当的疏导和安慰,稳定患者情绪。

用药护理

严格遵循医嘱用药,避免擅自停药或调整药物用量;一旦发生不适表现,要及时告知医生,以免延误病情。

术后护理

1、预防感染

保持创面清洁、干燥,遵医嘱定时定量使用抗感染药物,避免感染的发生。

2、活动管理

闭合性颅脑损伤后昏迷期以及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楚后的1~2周内,家属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协助患者定期翻身,并在床上进行主动或被动的肢体活动,以促进神经功能及其他功能的恢复。

3、术后饮食护理

饮食上应选择多种类、多途径的供给方式,可选择高蛋白,且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鼻饲饮食、全流食或半流食,必要时静脉补充营养。

生活管理

1、营造舒适、安静的休息环境。

2、患者应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恢复期间避免剧烈活动。

3、注意患者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以防感染。

4、注意气候变化,及时添减衣物,避免受寒引发感冒。

5、避免剧烈咳嗽、打喷嚏、用力排便及头部负重动作。

病情监测

密切监测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瞳孔、尿量和神志变化,注意有无休克、呕吐、抽搐等。

复诊须知

出院后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康复进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饮食

饮食调理

闭合性颅脑损伤后,患者呈高代谢、高分解状态,能量消耗剧增,易使患者处于负氮平衡状态,及时、合理的营养补给是维持机体健康的重要保证。

饮食建议

1、给予足够的营养支持,提倡低盐、清淡、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牛奶、瘦肉粥、果蔬汁等。重症者可给予鼻饲饮食。

2、多饮水,饮食中适当增加纤维素等,以预防便秘的发生。

3、进食时速度易缓慢,避免发生呛咳。

饮食禁忌

1、少吃熏制、腌制、富含硝酸盐和亚硝酸盐、霉变的食物。

2、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如生葱、大蒜、辣椒、芥末等。

3、避免吃生冷、硬质粗糙、油腻的食物。

4、戒烟忌酒,忌服浓茶、浓咖啡。

5、避免暴饮暴食。

预防

预防措施

1、在平常的生活中要注意安全,运动或骑车时应佩戴头盔,避免打架斗殴。

2、行走在高层建筑路段时,应尽量走防护内街,不要紧贴建筑物行走,以避免高空坠物。

3、住楼房者,应在窗外安装防护装置,以免幼儿玩耍时坠落。

4、驾车时,应遵守交通规则,不酒后驾驶,不疲劳驾驶,系好安全带。

5、积极治疗脑部原发性疾病。

就医指南

急诊(120)指征

1、外伤后出现意识障碍,甚至昏迷。

2、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下降、脉搏变弱等休克征象。

3、出现异常频率呼吸。

4、出现其他危急的情况。

以上均须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

门诊指征

1、外伤后出现明显的头痛、头晕、情绪不稳、记忆力衰退。

2、出现恶心、呕吐、血压下降、脉搏变慢。

3、伴视物模糊,视野缺损,双眼不能对焦等视觉障碍。

4、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诊科室

1、情况危急、症状严重者,请及时到急诊科就诊。

2、病情平稳者,须于神经外科就诊。

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对患者头部进行体格检查,尽量把耳钉、项链、眼镜取下来,方便检查。

3、近期有服用药物者,可以记录药名及用法用量,方便与医生沟通。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可由家属陪同就诊,并准备好想要咨询的问题。

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都有哪些症状?什么时候开始的?持续多长时间了?

2、您的症状什么情况会缓解?什么时候会加重?

3、您是遇到什么情况造成的脑部损伤?

4、您有没有其他疾病?

5、您自行吃过什么药吗?服药后诊治有缓解吗?

6、近期有没有做过什么检查或治疗?

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现在有明确的诊断吗?我这是什么病?

2、导致我得这个病的原因有哪些?

3、我的情况严重吗?

4、我需要做什么检查?会有损伤吗?

5、我需要吃哪些药?会有副作用吗?需要手术吗?

6、大概需要治疗多长时间?可以治愈吗?以后还会复发吗?

7、我平时应该注意什么?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以后复查?需要复查哪些项目?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