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急性卡他性结膜炎

急性卡他性结膜炎(acute catarrhal conjunctivitis)又称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常见的急性流行性眼病,其主要特征为结膜明显充血,有脓性或黏液脓性分泌物,通常为自限性疾病。本病多见于春季至秋季,好发于儿童,具有传染性,可流行于学校、工厂等集体生活场所。目前主要采用药物治疗,经积极治疗,一般预后较好。

英文名称

acute catarrhal conjunctivitis

其它名称

急性细菌性结膜炎

疾病分类

眼部疾病、感染性疾病

遗传性

无遗传性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就诊科室

眼科

发病部位

常见症状

眼部异物感、灼热感、疼痛、畏光、眼部分泌物增多

主要病因

细菌感染所致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病原学检查、血培养、分泌物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

重要提醒

本病具有传染性,共同居住的家属应做好相应的防护。

流行病学

传染性

有传染性。

传染源

患者本人。

传播途径

可通过多种媒介造成接触传染,如手、毛巾、水等,也可通过呼吸道分泌物飞沫传播。

发病率

本病是一种常见的眼部感染性疾病,但其具体发病率暂无确切流行病学资料。

好发人群

好发于儿童。

好发地区

可流行于学校、工厂等集体生活场所。

好发季节

多见于春季至秋季。

病因

总述

本病是由细菌感染所致。最常见的致病菌有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他常见的革兰阳性球菌还有肺炎球菌、链球菌和革兰阴性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莫拉菌。流感嗜血杆菌是儿童急性结膜炎中最常见的致病菌。

危险因素

免疫力低下者,如儿童患细菌性结膜炎的风险比成人大。

症状

总述

本病常双眼同时或相隔1~2日发病,一般来说,发病3~4日,病情达到高峰,随后逐渐减轻,约10~14天即可痊愈。起病急,自觉异物感、灼热感、疼痛,严重时有眼睑沉重,畏光流泪。

典型症状

有时因分泌物附着在角膜表面,造成暂时性视物不清,祛除分泌物后即可恢复视力。由于炎症刺激产生大量黏液脓性分泌物,患者晨起时上下睑可被分泌物粘在一起,难以睁开,当病变侵及角膜时,畏光、疼痛等症状明显加重,依角膜病变的情况可出现轻度的视力减退,有些细菌的感染可伴发上呼吸道炎症。

并发症

1、流感嗜血杆菌Ⅲ型感染还可并发卡他性边缘性角膜浸润或溃疡。

2、儿童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可引起眶周蜂窝织炎,部分患者伴有体温升高、身体不适等全身症状。

检查

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眼部异物感、灼热感、疼痛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进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然后可能会建议做病原学检查、血培养、分泌物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等,以进一步了解病情,明确诊断。

体格检查

眼部检查可见眼睑肿胀、结膜充血,以睑部及穹隆部结膜最为显著。同时可伴乳头增生,结膜表面有脓性或黏液脓性分泌物,严重时可形成伪膜,所以又称伪膜性结膜炎。球结膜充血、水肿,有时甚至可突出于睑裂外。病情严重者可累及角膜,出现点状角膜上皮病变或周边部角膜浸润或溃疡。

实验室检查

1、病原学检查

取分泌物进行染色,进一步明确有无细菌及病原菌的类型。细菌性结膜炎患者分泌物的涂片或结膜刮片通过染色后,可在显微镜下发现大量多形核白细胞和细菌。

2、分泌物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

对于伴有大量脓性分泌物者、结膜炎严重的儿童和婴儿以及治疗无效者应取结膜分泌物进行培养,选择敏感的抗生素指导治疗。

3、血培养

对于有全身症状的患者还需进行血培养,明确全身感染的情况。

诊断

诊断原则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分泌物涂片或结膜刮片等检查,一般不难诊断。医生在诊断过程中,需除外病毒性结膜炎、急性充血性青光眼、淋病性结膜炎、流行性结膜角膜炎等疾病。

鉴别诊断

1、病毒性结膜炎

刺激症状明显,有水样分泌物,结膜充血水肿,睑结膜和穹隆结膜可见大量滤泡,可累及角膜,引起明显畏光,流泪,影响视力。可伴有耳前淋巴结肿大及压痛。

2、急性充血性青光眼

患者因眼压升高致视力下降,患眼胀痛伴同侧头痛,恶心呕吐。球结膜混合性充血,角膜雾浊,前房甚浅。瞳孔散大,直接对光反射消失。晶状体前囊可有乳白色斑点状浑浊。

3、淋病性结膜炎

有淋病接触史,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局部症状反应剧烈,以眼睑及结膜高度充血水肿和大量脓性分泌物为特征,易致角膜溃疡、穿孔,出现多种并发症而失明,细菌学检查可见淋病奈瑟菌。

4、流行性结膜角膜炎

好发于20~40岁的成人,常一眼发病,数日后对侧眼发病。自觉眼内异物感、灼热感、畏光、流泪、视物模糊;眼睑红肿,结膜充血水肿,穹隆部有大量滤泡形成,耳前淋巴结肿大压痛;角膜中央区有浅层点状灰白色浸润;分泌物涂片中单核细胞较多。结膜炎症于发病后2~4周消退,角膜病损多于半年内消失。

治疗

治疗原则

根据不同的病原菌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点眼,在未作细菌培养的情况下,原则上应选用广谱抗菌药物,对分泌物多的患者,给药前应清除分泌物。

对症治疗

对分泌物多的患者,给药前应清除分泌物,可用4%硼酸溶液或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或蘸取上述溶液的消毒棉棒清洁眼部,有伪膜者,可用生理盐水棉棒将其除去,然后再滴眼药水。

药物治疗

1、喹诺酮类药物

根据发明时间先后及其抗菌性能的不同,分为一、二、三、四代。第一、二代喹诺酮药物现已较少应用。第三代喹诺酮药物称为氟喹诺酮类药物。包括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洛美沙星以及左氧氟沙星等,是广谱抗菌药物,对绝大多数革兰阴性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有很强的抗菌作用,对革兰阳性菌也有效。第四代喹诺酮药物如加替沙星和莫西沙星既保留了前三代抗革兰氏阴性菌的活性,又明显增强了抗革兰氏阳性菌的活性,特别是增强了对厌氧菌的活性。

2、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

目前最常用的是0.3%妥布霉素。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对各种需氧的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抗菌作用突出,对革兰氏阳性菌也有良好的抗菌作用。

3、多肽类抗菌药物

包括糖肽类和多粘菌素类。糖肽类主要有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仅对革兰氏阳性菌,特别是革兰氏阳性球菌,有强大的杀菌作用。多粘菌素类常用药物为杆菌肽和多粘菌素B,杆菌肽主要用于革兰阳性菌及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炎症;多粘菌素B主要用于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4、夫西地酸

主要对革兰氏阳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有高度抗菌作用,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亦敏感。

5、抗菌药物眼膏

与眼药水相比,眼膏中的药物浓度高,作用时间长,由于涂抹后可能引起视物模糊,因而白天应用受到限制。睡前应用眼膏,可使药物在结膜囊内保留较长时间,以提供较长的药物作用时间。常用的眼膏有0.5%四环素、0.5%红霉素、0.3%妥布霉素和0.3%氧氟沙星。

相关药品

硼酸溶液、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洛美沙星、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莫西沙星、妥布霉素、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杆菌肽、多粘菌素B、夫西地酸、四环素眼膏、红霉素眼膏、妥布霉素眼膏、氧氟沙星眼膏

手术治疗

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周期

本病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

一般预后

一般来说,本病具有自限性,约10~14天即可痊愈。但经抗生素治疗后,可缩短病程,缓解症状。

危害性

本病具有传染性,可传染给他人。

自愈性

具有自限性,约10~14天即可痊愈。

治愈性

经过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后,一般可治愈。

日常

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自我管理,帮助疾病的痊愈,并注意防止疾病的传播。

用药护理

患者应遵医嘱用药,避免多人使用一个眼膏,防止交叉感染。

生活管理

1、家属应为患者提供干净舒适的居住环境。

2、病情恢复期间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用眼,促进机体恢复。

3、患者痊愈后应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4、注意卫生,患者应勤洗手、洗澡,避免脏手揉眼。

5、本病具有传染性,应注意适当隔离,不与家人共用毛巾等私人用品,家属应及时消毒患者的私人用品,防止疾病传播。

6、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若患者为学生,应及时为其请假在家休息,并告知老师原因,避免出现学生之间的流行。

饮食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保证饮食规律、定时定量就餐。

2、多吃新鲜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

3、合理饮水。

饮食禁忌

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浓茶、咖啡、辣椒、花椒、咖喱等。

预防

预防措施

以下措施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避免密切接触本病患者。

2、注意个人卫生,不与他人共用私人用品。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规律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

就医指南

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有什么不舒服?

2、出现症状多久了?

3、有没有早晨睁不开眼的情况?

4、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您的症状加重或者缓解?

5、您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6、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7、家人中有类似症状的人吗?

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

2、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呢?

3、这个病传染吗?我的家人需要筛查吗?

4、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5、我如果不治疗可以自己好吗?

6、怎么治?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7、如果治好了会复发吗?

8、平时生活我需要注意什么?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