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慢性腹泻

慢性腹泻(chronic diarrhea)指病程在两个月以上的腹泻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慢性腹泻可由多种因素引起,比如肠道感染性疾病、肿瘤、小肠吸收不良、非感染性炎症、功能性因素、药物因素等,可引起大便次数增多、稀便等症状,根据病因的不同还可引起其他表现。慢性腹泻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同时进行适当的支持治疗、对症治疗。

英文名称

chronic diarrhea

相关中医疾病

泄泻、鹜溏、飧泄

疾病分类

消化系统疾病

遗传性

不会遗传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

发病部位

常见症状

大便次数增多、稀便

主要病因

肠道感染性疾病、肿瘤、小肠吸收不良、非感染性炎症、功能性因素、药物因素等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粪便常规检查、粪便培养、小肠吸收功能试验、血常规检查、血生化检查、血培养、X线、超声、MRI、CT、胃肠镜检查、胶囊内镜

重要提醒

慢性腹泻可能与感染性疾病、肿瘤等多种疾病有关,建议患者引起重视,积极进行处理。

临床分类

1、根据腹泻的病理生理类型不同可将腹泻分为分泌性腹泻、渗出性腹泻、渗透性腹泻和动力性腹泻。

2、根据有无器质性病变,慢性腹泻可分为器质性腹泻和功能性腹泻。

3、根据临床特点,慢性腹泻可分为水样泻、脂肪泻和炎症性腹泻。

流行病学

传染性

不会传染。

发病率

慢性腹泻在临床上很常见,据估计,我国3%~5%人群患过慢性腹泻。西方人群慢性腹泻患病率为4%~5%,美国成人慢性腹泻的患病率为6.6%。

好发人群

无特殊好发人群。

病因

总述

慢性腹泻可由多种因素引起,比如肠道感染性疾病、肿瘤、小肠吸收不良、非感染性炎症、功能性因素、药物因素等。

基本病因

1、肠道感染性疾病

比如慢性阿米巴痢疾、慢性细菌性痢疾、慢性血吸虫病、肠结核,梨形鞭毛虫、肠道滴虫、钩虫、姜片虫和鞭虫感染等寄生虫病,肠道念珠菌病、胃肠型毛霉菌病等肠道真菌病。

2、肿瘤

比如大肠癌、结肠腺瘤、小肠淋巴瘤、胃泌素瘤、血管活性肠肽瘤等。

3、小肠吸收不良

包括吸收不良综合征、慢性胰腺疾病引起的胰酶缺乏、胆汁排出受阻和结合胆盐不足、小肠内细菌过度生长、小肠切除过多、小肠吸收面积减少等,都可能引起小肠吸收不良。

4、非感染性炎症

比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放射性结肠炎、憩室炎、尿毒症性肠炎等。

5、功能性因素

比如肠易激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

6、药物因素

各种泻药,林可霉素、克林霉素、新霉素等抗生素以及利血平、胍乙啶等降压药,都可能引起慢性腹泻。

危险因素

1、生活方式,如饮食规律、情绪、气候及环境变化、工作压力等。

2、食物过敏或食物不耐受。

症状

总述

慢性腹泻主要表现为长时间的大便次数增多、稀便等,粪便中可带有黏液、脓血,根据原发疾病的不同,还可出现相应的症状。

典型症状

1、小肠病变引起的腹泻

腹泻量较多、色浅,血便较为少见,腹痛往往位于脐周,于餐后或便前加剧,无里急后重,常伴肠鸣音亢进。

2、直肠、乙状结肠病变引起的腹泻

每次排便量少,常混有黏液或脓血,伴有里急后重感,腹痛多位于左下腹。

3、肠易激综合征引起的腹泻

多于清晨起床后和早餐后发生,进食生冷食物可诱发腹泻,粪便中含有黏液,但无脓血,常与便秘交替。可伴有头晕、失眠、健忘等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4、其他

炎症性疾病引起的腹泻可伴有发热症状,肿瘤引起的腹泻可引起消瘦、营养不良表现。

并发症

1、水和电解质紊乱

慢性腹泻时,不能有效地从饮食中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反而会因为腹泻而大量丢失。所以,如果不及时有效地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水和电解质紊乱。包括低钠、低钾、低钙和低镁。

2、贫血和营养不良

慢性腹泻患者由于水、电解质丢失,进食少等因素,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和营养不良。

3、肠套叠

腹泻时肠蠕动节律失常,局部肠环肌可发生持续性痉挛,由于肠近端剧烈蠕动,而将痉挛的肠段推入远端的肠腔内。常发生于儿童。

检查

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大便次数增多、稀便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会进行体格检查,以初步了解情况。然后会建议患者进行粪便常规检查、粪便培养、小肠吸收功能试验、血常规检查、血生化检查、血培养、X线、超声、MRI、CT、内镜检查等检查,以进一步了解病情,明确诊断。

体格检查

1、一般检查

包括生命体征、脱水、营养、贫血情况以及皮肤有无潮红、出血,淋巴结有无肿大等。

2、腹部检查

医生通过视诊观察患者腹部外形,触诊判断有无腹部肿块、压痛等,听诊判断肠鸣音有无异常。

3、直肠指检

对于慢性腹泻伴大便出血者尤为重要,可了解直肠有无肿块、异常粪块情况及肠壁有无波动感。

实验室检查

1、粪便常规检查

医生会将患者大便置于显微镜下,观察有无脓细胞、白细胞、红细胞、巨噬细胞以及有无虫卵、寄生虫、真菌孢子和菌丝,有时需反复几次才有意义,有助于腹泻病因和病原学诊断。

2、粪便培养

对确定腹泻病原体有重要意义,单次粪便培养阳性率较低,需多做几次,新鲜标本立即培养可提高阳性检出率。

3、小肠吸收功能试验

右旋木糖吸收试验、维生素B12吸收试验等有助于了解小肠的吸收功能。

4、血常规检查

病毒性肠炎白细胞总数一般不增多,细菌性肠炎白细胞总数可增高或不增高。

5、血生化检查

对腹泻较重的患者,医生会检查血pH、二氧化碳结合力、碳酸氢根、血钠、血钾、血氯、血渗透压,对于诊断及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6、血培养

对细菌性痢疾,大肠埃希杆菌和沙门菌等细菌性肠炎有诊断意义,血液细菌培养阳性者有助于诊断。

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X线在透视下,动态观察食管、胃、十二指肠、小肠、大肠直至肛门,整个消化道的运动功能,形态,有无溃疡,有无占位性病变都有很重要的诊断价值。

2、超声检查

腹部B超对胃肠、肝胆的形态,占位性病变等提供形态学诊断依据。  

3、MRI

对肝脏肿瘤,特别是肝脏恶性肿瘤与囊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很有意义。还可以用于炎性肠病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淋巴瘤和外伤后肠壁血肿的诊断。

4、CT检查

主要用于腹部包块,腹腔脓肿、外伤、肝、胰等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其他检查

1、胃肠镜检查

有助于医生了解患者消化系统情况,对上消化道、结肠肿瘤和炎症等病变引起的慢性腹泻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2、胶囊内镜

是诊断小肠病变最重要的检查,在此基础上,可用小肠镜取活检及吸取空肠液进行检验和培养。

诊断

诊断原则

医生会询问患者病史,了解患者既往有无相关的消化系统或其他疾病,了解患者症状出现的时间以及病情的变化情况,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粪便常规检查、粪便培养、小肠吸收功能试验、血常规检查、血生化检查、血培养、X线、超声、MRI、CT、内镜检查等辅助检查结果综合进行诊断。

鉴别诊断

慢性腹泻主要与大便失禁相鉴别。大便失禁是指反复发生的、不能控制的粪质排出,症状持续至少3个月,包括被动型(患者无意识的粪便外漏)、急迫型(患者有意识但主观无法控制)和粪漏(紧随一次正常排便后的粪便漏出)。临床上,多通过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对二者进行鉴别。

治疗

治疗原则

慢性腹泻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通过治疗去除病因,腹泻症状明显的患者,可以同时进行相应的支持治疗、对症治疗。

对因治疗

明确慢性腹泻的原因,然后针对慢性腹泻的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比如停止服用有关药物、停止摄入有关物质、切除肿瘤、使用抗炎药物等措施,具体请以医嘱为准。

一般治疗

1、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和营养失衡。酌情补充液体,补充维生素、氨基酸、脂肪乳剂等营养物质。

2、严重营养不良者,可进行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谷氨酰胺是体内氨基酸池中含量最多的氨基酸,它虽为非必需氨基酸,但它是生长迅速的肠黏膜细胞所特需的氨基酸,与肠黏膜免疫功能、蛋白质合成有关。因此,弥漫性肠黏膜受损或肠黏膜萎缩者,谷氨酰胺是黏膜修复的重要营养物质,可补充谷氨酰胺辅助治疗。

药物治疗

1、抗生素

如阿莫西林、头孢曲松等,可防治感染,有助于胃肠道炎症的吸收。

2、止泻药

根据患者腹泻的病理生理特点酌情给予止泻药,如具有收敛、吸收、保护黏膜作用的蒙脱石散、碱式碳酸铋、药用炭,可以减少肠蠕动的地芬诺酯、洛哌丁胺,抑制肠道过度分泌的消旋卡多曲、生长抑素。此外,还可遵医嘱服用小檗碱。对于感染性腹泻,在感染未得到有效控制时,不宜选用止泻药。

3、微生态制剂

如活性乳酸菌,可补充肠道正常菌群,调节微生态平衡。

4、解痉剂

伴有痉挛性腹痛时医生可能会给予解痉剂阿托品。

相关药品

阿莫西林、头孢曲松、阿托品、蒙脱石散、碱式碳酸铋、药用炭、地芬诺酯、洛哌丁胺、消旋卡多曲、小檗碱、生长抑素、活性乳酸菌、痛泻宁颗粒、补脾益肠丸、补中益气丸、肠胃宁片(如江中肠胃宁片)、桂附理中丸

手术治疗

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中医治疗

中医将慢性腹泻称为“久泻”,属于泄泻的范畴。中医认为,久泻可分为多种证型,包括肝气乘脾证、脾胃虚弱证、肾阳虚衰证。慢性腹泻的患者,可经由专业中医师辨证后使用中药方剂或中成药进行治疗。除了采用中药治疗慢性腹泻外,还可选择或结合针刺、艾灸等治疗方法。

1、辨证用药

(1)肝气乘脾证:宜抑肝扶脾,可选用痛泻要方加减。中成药可选用痛泻宁颗粒等。

(2)脾胃虚弱证:宜健脾益气、化湿止泻,可选用参苓白术散加减。中成药可选用补脾益肠丸、补中益气丸等。

(3)肾阳虚衰证:宜温肾健脾、固涩止泻,可选用附子理中丸合四神丸加减。中成药可选用肠胃宁片(如江中肠胃宁片)、桂附理中丸等。

2、针刺

在治疗过程中,主穴通常选取三阴交、足三里、天枢、大肠俞穴,可以起到健脾化湿、益气和中、调节大肠气机的作用,进而止泻。在临床上,医生会随证选取配穴,常用的有期门、阳陵泉、脾俞、肾俞穴等。

3、艾灸

艾灸是以艾绒为主要材料制作成艾炷或艾条,点燃后熏熨或温灼体表腧穴,借助其温热刺激和药物的作用而达到治病目的。慢性腹泻常用的艾灸穴位有足三里、中脘、天枢、太溪、阳陵泉穴等。

需要提醒的是,对于需要中药治疗的患者,首先应在正规中医医院就诊,经专业中医医生辨证后开具中药处方,购药时应注意甄别药材供应商,推荐选择华润三九等大型医药企业,这类企业能够严格遵循国家标准,从源头把控药材质量,确保所售中药的品质与疗效。

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不确定,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

一般预后

慢性腹泻的预后与病因有关,部分患者原发疾病比较轻,治疗后可以治愈;部分患者原发疾病较严重,慢性腹泻也难以治愈。

危害性

1、慢性腹泻会引起大便次数增多、稀便等症状,会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

2、慢性腹泻可直接影响机体对营养物质的缺乏,引起贫血、营养不良等。

3、慢性腹泻可能与感染性疾病、肿瘤等多种疾病有关,会引起相应的危害。

治愈性

一部分慢性腹泻有治愈的可能性。

复发性

如果原发病治疗不彻底,有可能再次出现慢性腹泻。

日常

总述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个人卫生,同时做好腹部保暖。遵医嘱按时服药、监测病情,如果出现异常情况或病情加重,需要及时就医。

心理护理

1、慢性腹泻的患者可能会出现紧张、焦虑、恐惧等消极情绪,要放松心态,减轻压力,有利于症状的缓解。

2、家属应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多和患者沟通,给予心理支持,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用药护理

严格遵医嘱用药,切不可自行服药,也不可随意更改剂量,如有不良反应需立即停药,并告知医生。

生活管理

1、注意保暖,尤其是腹部的保暖,晚上睡觉的时候不开空调。

2、注意环境卫生,保证室内空气流通。

3、及时更换衣裤、床单、被套,保持床褥、衣服清洁。便盆清洗干净后,置于易取处。

4、每次排便后应用软纸轻擦肛门,温水清洗,并在肛门周围涂油膏以保护局部皮肤。

病情监测

应记录每日的排便次数、量、颜色及性状。还应注意是否存在肠鸣音增强或其他伴随症状。一旦发现不适,立即就医处理。

饮食

饮食调理

慢性腹泻的患者一定要注意饮食调理,平时注意食物卫生,不要吃过期、未熟、不干净的食物,以免加重症状。

饮食建议

1、每顿饭要定时、定量。

2、清淡饮食,多喝温水。

3、少食多餐,建议吃易消化、无刺激性的食物,保证营养均衡。

4、严重腹泻者可暂时禁食,以减轻胃肠道的负担。

5、腹泻基本停止后,可食用低脂少渣、半流质饮食或软食,如面条、粥、馒头、烂米饭、瘦肉泥等。还应适当限制含粗纤维多的蔬菜、水果等,以后逐渐过渡到普通饮食。

6、注意复合维生素B和维生素C的补充,如鲜橙汁、番茄汁、菜汤等。

饮食禁忌

1、暂时不吃含乳糖类食物,以排除因食用含乳糖食物导致的腹泻。

2、避免吃一些容易胀气的食物,如番薯、豆类、萝卜等。

3、禁食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芥末等。

4、忌肥肉、坚硬、生冷瓜果以及含油脂多的点心等。

5、避免烟酒及浓茶。

预防

预防措施

1、妥善存放食物

食物要在安全温度下(10℃以下或60℃以上)妥善储存,存放时间不宜超过24小时。存放后的熟食要加热后再食用。生、熟食物要分开放,用具也要分开使用。

2、食物要熟透

食物加热过程,也是细菌、病菌被解体的过程。海产品、肉类加工时,要彻底加热至70℃以上才能杀灭致病菌。用微波炉加热的食物,中心温度够热才可以进食,因为微波炉本身没有杀菌能力。

3、不吃冰冷食物

冰冷食物会刺激胃肠道发生痉挛,导致患者腹痛、腹泻。

4、不吃饭店凉菜

饭店的生冷菜品很难保证洁净,尽量不吃。此外,饭店的海鲜、生鱼和寿司等也不建议食用。

5、生吃食物要洗净

用小苏打水清洗、浸泡生吃的瓜果蔬菜,是较为安全有效的洗涤方法。

6、家居消毒

为了防止慢性腹泻,除了注意饮食卫生、勤洗手外,还应给家庭用品(如餐具、毛巾、衣物、马桶、水龙头开关等)进行定期消毒。

7、腹部保暖

注意气候变化,及时添加衣被,避免受凉。

8、定期体检

定期体检,以便及早发现消化系统疾病,并积极进行相关治疗。

就医指南

门诊指征

1、腹泻长期反复发作。

2、伴腹痛、腹胀、消化不良等表现。

3、与情绪、精神刺激有关。

4、伴发热、体重减轻、乏力、食欲不振等全身表现。

5、有结核病史或结核患者接触史,伴有长期低热、夜间盗汗、咳嗽等结核病表现,警惕肠结核。

6、伴腹部肿块。

7、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诊科室

本病属于消化内科诊疗范畴,患者可以去消化内科就诊。

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什么时候开始出现腹泻的?

2、您平均每天大便几次?

3、您的大便是什么样子的?便中带血吗?

4、除了腹泻外,您还有其他不适吗?

5、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6、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7、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8、您患有胃肠道方面的疾病吗?

9、您有对什么过敏吗?

10、您有在服用什么药物吗?

11、您觉得腹泻有什么原因吗?最近有吃生冷、不干净的食物吗?

12、您出现腹泻前有大量饮酒吗?

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出现腹泻?

2、我的情况严重吗?需要治疗吗?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7、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8、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