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夜盲症

夜盲症(night blindness)俗称“雀蒙眼”,是以入暮或在光线昏暗处视物不清为特征的一种视觉障碍性病变。可由维生素A缺乏引起,也可因眼部疾患所致。某些情况下也可能是眼睛适应黑暗的过程比较迟缓。夜盲症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夜间单独出行有发现危险的可能。因此,有相应症状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明确病因,并接受相应的治疗。

英文名称

night blindness

其它名称

雀蒙眼

相关中医疾病

夜盲、雀目、肝虚雀目

遗传性

部分类型会遗传,如先天性夜盲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就诊科室

眼科

发病部位

头部,眼

常见症状

夜视不能或夜视能力低下

主要病因

维生素A缺乏、锌缺乏、眼部疾患、糖尿病

检查项目

血糖检查、视力检查、视野检查、眼压测量、房角镜检查、眼底检查

重要提醒

本病表现为夜间或光线昏暗的环境下视物不清,因此应尽量避免夜间出行,不应在夜间开车。

临床分类

1、暂时性夜盲

由于饮食中缺乏维生素A或因某些消化系统疾病影响维生素A的吸收,致使视网膜杆状细胞没有合成视紫红质的原料而造成夜盲。这种夜盲是暂时性的,只要补充维生素A的不足,很快就会痊愈。

2、获得性夜盲

往往由于视网膜杆状细胞营养不良或本身的病变引起。常见于弥漫性脉络膜炎、广泛的脉络膜缺血萎缩等,这种夜盲随着有效的治疗、疾病的痊愈而逐渐改善。

3、先天性夜盲

系先天遗传性眼病,如视网膜色素变性,杆状细胞发育不良,失去了合成视紫红质的功能,所以发生夜盲。

流行病学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好发人群

少年、儿童。

病因

总述

视网膜中存在两种感光换能系统,即视杆系统和视锥系统。视杆系统又称晚光觉或暗视觉系统,由视杆细胞和与它们相联系的双极细胞以及神经节细胞等组成。它们对光的敏感度较高,能在昏暗环境中感受弱光刺激而引起暗视觉。如视杆系统受损,人的暗视觉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在暗处无法看清事物。

基本病因

1、维生素A缺乏

视杆细胞只有一种视色素,称为视紫红质。它具有感受暗弱光的作用,晚间看物体时发挥作用。视紫红质的生成受到体内维生素A的影响。如维生素A因为摄入或吸收不足出现维生素A缺乏,会使视网膜杆状细胞中视紫红质合成受到影响,进而会影响在暗环境下视物,导致夜盲症的发生。

2、锌缺乏

在锌缺乏的情况下,会影响维生素A正常作用的发挥,因此而导致夜盲。

3、眼部疾患

青光眼、白内障、视网膜色素变性(较为少见的遗传疾病)等眼部疾患可导致眼部的组织结构、神经血管受到损伤,进而可出现夜盲的症状。

4、糖尿病

高血糖未受到控制,则糖尿病患者随着病情的发展,会损伤眼部血管和神经而出现夜盲。

5、其他

眼睛长时间受到阳光直射、激光眼角膜手术后并发症等都可能导致夜视力的下降。

症状

总述

夜盲症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夜间或光线昏暗的环境下视物不清或根本不能视物。一般情况下白天的视力不会受到较大的影响,但当患伴有其他疾病时可能会出现视力问题、眼部不适等。

典型症状

夜间或光线昏暗的环境下会视物不清或完全看不清东西,给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表现为在昏暗的路段行走时,不能看清周围的事物、方向,以致行动困难,容易跌倒。开车时往往难以辨别路线或障碍物,容易发生危险。

伴随症状

不同原因引起的夜盲症还会伴有相应的其他临床症状:

1、伴有眼睛干涩、皮肤干燥、毛发干枯、体质虚弱、精神萎靡不振等,可见于维生素A缺乏。

2、伴有视力模糊、重影、雾感或朦胧,对灯光或阳光出现眩光、复视,多见于白内障。

3、伴有视力下降、视野缩小甚至视力丧失等,可见于视网膜色素变性、青光眼。

4、伴有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等,可见于糖尿病。

并发症

角膜溃疡、干眼症、贫血、泌尿系结石。

检查

预计检查

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视力和视野的检查,之后会要求检查患者的血糖、体内维生素A的含量以及进行眼压测量、房角镜检查等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

主要为视力相关检查,判断患者视力、视野是否正常。

实验室检查

主要为血糖、维生素A含量的检查,判断患者是否有血糖高、维生素A含量低下的情况。

其他检查

1、眼压测量

判断患者眼压是否正常,Goldmann眼压计测量是眼压测量的金标准。

2、房角镜检查

能够观察房角结构,观察房角开放与关闭是否正常,可辅助对青光眼进行诊断。

3、眼底检查

可借助裂隙灯、眼底照相等方式来检查眼底结构是否正常,是否有黄斑水肿、视神经病变的情况存在。视网膜色素变形的患者眼底表现为视盘呈蜡黄色,视网膜血管变细。视网膜呈青灰色,赤道部视网膜血管旁色素沉着,典型的呈骨细胞样色素性改变向后极部及锯齿缘方向发展。

诊断

诊断原则

夜盲症症状明显,较为容易判断,其诊断主要为病因的诊断。根据患者的病史、其余伴随症状及相关的辅助检查,可对病因进行诊断。

治疗

治疗原则

治疗主要为针对病因进行治疗。维生素A缺乏引起夜盲症的患者,应给予补充维生素A;白内障患者应根据情况行手术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目前尚无有效疗法,低视力者可试戴助视器。

药物治疗

对于维生素A缺乏引起夜盲症的患者,应给予补充维生素A。消化吸收功能良好者可以口服维生素A;如有慢性腹泻或肠道吸收障碍者或重症患者,可先采用深部肌注维生素AD注射剂,病情好转改口服。补充维生素A时应按照医嘱使用维生素A制剂,以免服用过量,发生中毒症状。同时有锌缺乏者,应同时进行补充。

相关药品

维生素A

手术治疗

白内障引起者主要采取手术治疗,手术方法有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飞秒激光辅助下白内障摘除术及人工晶状体植人术等。

其他治疗

视网膜色素变性引起者,目前尚无有效疗法。低视力者可试戴助视器。

治疗周期

夜盲症的治疗周期一般为3个月,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

一般预后

经积极治疗,预后一般较好。但遗传疾病和眼部不可逆损伤引起的夜盲症,暂时无法治疗。

危害性

1、先天性夜盲症具有遗传性,会遗传给下一代。

2、夜盲症虽然对全身健康不会造成危害,但是给日常生活带来许多不便。在昏暗的路段行走不能看清周围的事物、方向,以致行动困难,容易跌倒。开车时往往难以辨别路线或障碍物,容易发生危险。

自愈性

一般不会自愈。

治愈性

1、维生素A缺乏引起的夜盲症,经过积极治疗很快就会痊愈。

2、后天获得性夜盲症通过积极治疗原发病后,随着疾病的痊愈而逐渐改善。

3、先天性夜盲症很难治愈。

治愈率

维生素A缺乏引起的暂时性夜盲、视网膜杆状细胞营养不良或本身的病变引起的夜盲,通过积极治疗后大部分患者是可以治愈的,但是治愈率目前缺乏大样本数据统计。

复发性

如果引起夜盲症的原发病治疗不彻底,或再次出现维生素A缺乏,夜盲症可能再次出现。

日常

总述

患者用药期间应谨遵医嘱用药;在家修养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用眼;出门可佩戴墨镜,避免阳光直射入眼;治疗一段时间后,应遵医嘱按时复查。

用药护理

遵医嘱用药,勿擅自停用或改变药物剂量。

生活管理

1、注意休息,劳逸结合,勿过度用眼。

2、避免阳光直射入眼,日光过强时,可佩戴墨镜出门。

3、对于不可逆因素造成的夜盲症患者,应避免夜间行走或开车。

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进行复查,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饮食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选择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及油润食物,如蛋黄、动物肝脏、松子、芝麻、榛子、核桃、大豆等。另外,植物性食物虽然本身不含维生素A,但却含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在肠壁和肝脏中经胡萝卜素酶的作用,可转变成维生素A,因此应多选用这些食物如胡萝卜、青菜、菠菜、大白菜、西红柿、黄花菜、生菜、空心菜、荠菜、桔子、香蕉、苹果、草莓、樱桃、杨梅、海棠、柚子等。

2、多食用含锌的食物,如牛肉、坚果、豆类等。

3、糖尿病患者应在补充维生素A的同时,注意自身糖尿病饮食的调节。

饮食禁忌

1、尽量避免食用油腻类食物。

2、忌吃辣椒、花椒、大蒜、洋葱、丁香、桂皮、大葱等。

3、忌喝酒。

预防

预防措施

1、维生素A和锌摄入不足者,需要健康饮食,补充富含维生素A和锌的食物,如蔬菜、坚牛肉、豆类等。

2、糖尿病患者应该严格控制血糖,避免损伤眼部组织,发生夜盲症。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