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结膜炎

结膜炎(conjunctivitis)是一种发生于结膜的炎症性疾病,多由微生物感染、外部刺激引起,也可继发于其他疾病,是眼科常见的疾病之一。患者多有为畏光流泪、眼部异物感等症状,通常不会引起视力下降,但结膜炎引起角膜的炎症甚至角膜瘢痕时,可能造成视力不可逆损害。感染性结膜炎具有较强的感染性,可通过接触传播。

英文名称

conjunctivitis

其它名称

红眼病

相关中医疾病

赤痛症、天行赤眼、火眼

遗传性

无遗传性

是否医保

结膜炎可造成眼部不适,影响日常生活,严重时可导致失明,一旦出现症状时需要及时就医咨询,早发现、早治疗,以免发生不良影响。

就诊科室

眼科

发病部位

常见症状

眼红、眼痒、分泌物增多、眼部异物感、烧灼感、畏光

主要病因

感染因素、物理刺激、化学刺激、免疫病变、邻近组织炎症、全身性疾病、泪管堵塞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细胞学检查、病原学检查、免疫学检查

重要提醒

结膜炎可造成眼部不适,影响日常生活,严重时可导致失明,一旦出现眼部不适症状,需及时就医咨询,早发现、早治疗,以免导致不良情况发生。

临床分类

根据结膜炎的发病快慢可分为超急性、急性或亚急性、慢性结膜炎。一般而言,病程少于3周者为急性结膜炎,而超过3周者为慢性结膜炎。根据病因可分为感染性、免疫性、化学性或刺激性、全身疾病相关性、继发性和不明原因性结膜炎。按结膜对病变反应的主要形态可分为乳头性、滤泡性、膜性/假膜、瘢痕性和肉芽肿性结膜炎。

流行病学

传染性

感染性结膜炎具有不同程度的传染性,如病毒性结膜炎和细菌性结膜炎可通过接触传播,包括直接接触患者的眼部分泌物、间接接触被污染的物品如毛巾、手帕、洗脸盆等,在家庭、学校、医院等场所容易造成传播。

过敏性结膜炎和免疫性结膜炎等非感染性结膜炎通常不具有传染性。

发病率

结膜炎是常见的眼科疾病,由于临床类型较多,缺乏整体性的发病率统计。

好发人群

1、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对各种病原体的抵抗力相对较弱,易发生结膜炎。

2、过敏体质者,接触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过敏原后,容易引发过敏性结膜炎。

3、佩戴隐形眼镜者。隐形眼镜会改变眼表的生理环境,影响角膜的氧气供应和泪液循环,增加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的机会,从而易患感染性结膜炎。

4、长期使用眼部化妆品者,眼部化妆品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刺激眼表组织,引起过敏或炎症反应。

病因

总述

结膜炎的病因多样化,由于结膜可与外界的多种因素相接触,感染、理化刺激、过敏反应、邻近组织炎症或全身疾病等因素均有可能造成患者结膜炎的发生。

基本病因

1、感染因素

细菌、病毒和衣原体感染是结膜炎最为常见的病因,偶见真菌、立克次体和寄生虫感染。

2、物理因素

风沙、烟尘、紫外线等物理因素刺激,可能引起结膜炎的发生。

3、化学因素

医用药品、酸碱、有毒气体等刺激结膜也可出现结膜炎。

4、免疫病变

过敏原刺激结膜可导致免疫反应,引起免疫性结膜炎。

5、邻近组织炎症

角膜、巩膜、眼睑、眼眶、泪器、鼻腔与鼻窦等组织结构出现炎症,可迁延至结膜引起结膜炎。

6、全身性疾病

肺结核、梅毒、甲状腺疾病等全身性疾病可有结膜表现,引起结膜炎的发生。

7、泪道堵塞

婴幼儿容易出现泪道堵塞,导致眼泪排泄不畅,进而引发结膜炎。

诱发因素

1、长期使用隐形眼镜。

2、工作环境中较多接触粉尘、花粉、头屑、毛发等。

3、卫生习惯不佳,爱用手揉眼。

4、生活习惯不佳,长期熬夜、酗酒等。

症状

总述

结膜炎是发生于结膜组织的炎症性疾病,其症状多样,主要是由于结膜受到病原体感染、过敏反应、理化因素刺激等引起的炎症反应所致,可单眼或双眼发病。不同类型的结膜炎症状可能有所差异,但总体上有一些共同的表现,如眼红、眼痒、分泌物增多、眼部异物感、烧灼感、畏光等。

典型症状

1、眼红

是结膜炎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由于结膜血管扩张,导致眼睛外观呈现红色,可为弥漫性或局部性充血。

2、眼痒:多见于过敏性结膜炎,患者常感觉眼部有明显的瘙痒感,程度轻重不一,严重时可难以忍受,常伴有揉眼动作。

3、分泌物增多

不同病因引起的结膜炎,分泌物的性状有所不同。细菌性结膜炎常表现为大量脓性或黏液脓性分泌物;病毒性结膜炎一般为水样或浆液性分泌物;过敏性结膜炎则多为黏稠的丝状分泌物。

4、眼部异物感

患者可感觉眼内有异物存在,好像有沙子或其他东西进入眼睛,尤其在眨眼时症状明显。

5、烧灼感

眼部有发热、发烫的感觉,好像有轻微的灼烧感,有时还会伴有干涩感。

6、畏光:部分患者会出现对光线敏感的症状,在强光下眼睛会不自主地眯起或流泪,影响正常的视觉活动。

并发症

1、部分类型结膜炎疾病可累及角膜,造成角膜炎。出现角膜混浊、溃疡等,可严重影响视力,甚至导致失明。

2、长期反复的炎症刺激可能使结膜组织发生纤维增生,形成瘢痕,影响结膜的正常功能,导致泪液分泌和分布异常,进一步影响眼表健康。

3、当结膜炎引起的炎症反应严重时,结膜与眼睑或眼球之间可能发生粘连,限制眼球的运动,影响眼部的外观和功能。

4、炎症可能波及泪道,导致泪道阻塞,泪液引流不畅,容易引发泪囊炎,出现泪囊区红肿、疼痛、溢泪及有脓性分泌物等症状。

检查

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眼睛发红、干涩、畏光、分泌物增多等症状时,需要及时就医咨询。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眼部体格检查,除此之外还需行细胞学检查、病原学检查、免疫学检查等全面了解患者病情。

体格检查

1、眼部外观检查

观察患者眼部整体外观,包括眼睑是否有红肿、压痛、皮疹等,睫毛是否整齐、有无倒睫等情况,初步判断是否存在眼部其他病变或可能引起结膜炎的相关因素。

2、裂隙灯检查

使用裂隙灯显微镜对眼部进行详细检查,可观察结膜的充血情况,判断是结膜充血还是睫状充血,以区分结膜炎与其他眼部炎症。还能观察结膜是否有水肿、乳头增生、滤泡形成、瘢痕等病变,以及角膜是否有上皮缺损、浸润、溃疡等,评估炎症的严重程度和累及范围。

3、视力检查

通过视力表检查患者的远视力和近视力,判断视力是否受到影响,有助于评估结膜炎对眼部功能的损害程度。如果结膜炎导致角膜受累或出现其他并发症,可能会出现视力下降。

实验室检查

1、细胞学检查

不同类型的结膜炎,其细胞反应也不相同。医生多会在患者炎症最为明显的部位行结膜刮片,刮取一定程度的样本送检,根据样本中各类型的细胞的含量对于患者结膜炎做明确诊断。

2、病原学检查

病原学检查可明确患者病因,并帮助医生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结膜分泌物涂片可帮助诊断有无细菌、衣原体感染等。必要时可做细菌和真菌的培养、药物敏感试验等。病原体抗原检测和血清抗体变化测定也是病原学检查的手段之一,快速检测(如直接荧光抗体、聚合酶链反应)可用于单纯疱疹病毒或衣原体的检测。血清抗体效价变化测定可用于诊断病毒性结膜炎。

3、免疫学检查

免疫学检查可取患者眼部分泌物、刮片样本或泪液进行,部分类型的结膜炎可伴有免疫蛋白的含量变化,通过对其进行监测可辅助明确结膜炎类型,帮助诊断。

其他检查

对于过敏性结膜炎患者,多还需进行过敏原筛查,明确患者过敏原因并预防再次发病。

诊断

诊断原则

结膜炎诊断时,医生先询问患者近期是否感冒、有无过敏史、眼部刺激因素和全身疾病史等病史,再依据眼痒、眼红、分泌物增多、异物感、流泪畏光等症状,结合结膜充血、水肿、乳头增生、滤泡形成、伪膜真膜形成、耳前淋巴结肿大等体征,必要时借助涂片培养、细胞学检查、过敏原检测等辅助检查来综合判断。结膜炎一般需要和角膜炎、青光眼、眼部过敏等情况相鉴别。

鉴别诊断

1、角膜炎

两者都有眼红、疼痛等症状,但角膜炎的疼痛更为剧烈,常伴有明显的视力下降,畏光、流泪症状也更严重。结膜炎主要是结膜充血,而角膜炎可见角膜混浊、浸润或溃疡形成,荧光素染色可显示角膜损伤部位。

2、青光眼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时,可出现眼红、眼痛、视力下降等症状,易与结膜炎混淆。但青光眼的眼痛多为剧烈的胀痛,常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青光眼可见眼压升高,角膜水肿呈雾状混浊,前房变浅,瞳孔散大等体征,与结膜炎有明显区别。

3、眼部过敏

过敏性结膜炎与其他眼部过敏反应症状有相似之处,都有眼痒、眼红等,但眼部过敏反应可能还伴有眼睑水肿、皮疹等其他部位的过敏表现,如接触性皮炎型的眼部过敏,在眼睑皮肤可出现红斑、丘疹、水疱等皮疹。

治疗

治疗原则

结膜炎的治疗目标是消除病因、缓解症状、防止并发症以促进眼部恢复健康。治疗方法上,以药物治疗为主,多无需手术。药物治疗多为眼部的局部用药,常用滴眼液、眼膏等,必要时可采取全身用药。结膜炎急性期忌眼部包扎。

药物治疗

1、抗生素

主要用于细菌性结膜炎和衣原体性结膜炎的治疗,多以滴眼剂或软膏局部用药,必要时可联合采用全身用药,抗生素可根据患者病原进行选择,常用药物有青霉素、氯霉素、庆大霉素等。

2、抗病毒药

主要用于较为严重的病毒性结膜炎治疗,常用药物有更昔洛韦或阿昔洛韦。

3、类固醇激素

可用于部分结膜炎如病毒性结膜炎、过敏性结膜炎患者的症状缓解,但具有一定副作用,需要慎用。

4、人工泪液

人工泪液是模仿人体泪液的成分做出的一种替代品,可润滑眼部,缓解干涩、发痒症状。还可在一定程度上稀释病原,常用玻璃酸钠滴眼液。

5、其他

抗组胺药、肥大细胞稳定剂、非甾体类抗炎药、血管收缩剂等可用于过敏性结膜炎患者的症状控制。病情严重者还可适当使用糖皮质激素。

相关药品

青霉素、氯霉素、庆大霉素、更昔洛韦、阿昔洛韦、玻璃酸钠滴眼液

手术治疗

结膜炎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只有在部分类型结膜炎症状严重,造成瘢痕、粘连、畸形等情况时,采取手术方式对应处理。

治疗周期

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

一般预后

结膜炎的预后一定程度上受其类型及病程影响,大多数类型的结膜炎经积极治疗痊愈后预后良好,一般不会遗留并发症,但少数可遗留视力影响或造成其他症状。

危害性

1、结膜炎可造成明显的眼部不适,影响日常生活。

2、严重或慢性的结膜炎症可发生永久性改变,如结膜瘢痕导致的眼球粘连、眼脸变形或继发干眼症。

3、部分类型结膜炎患者可并发角膜炎影响视力甚至导致失明。

自愈性

病毒性和细菌性结膜炎可以自愈,但慢性结膜炎一般难以自愈。

治愈性

本病经过专业性治疗可以治愈。

日常

总述

结膜炎患者日常需要做好眼部防护,避免强光刺激,注重眼部卫生,有助于结膜炎症状的缓解和疾病的康复。部分类型的结膜炎具有传染性,尽量避免与他人近距离接触,做好防护措施,以免传染他人。

生活管理

1、保持眼部清洁,可用生理盐水或医生推荐的眼部清洁液轻轻擦拭眼部,清除眼部分泌物,保持眼部的清洁卫生,减少细菌滋生。

2、避免揉眼,感觉眼部瘙痒时,可尝试轻轻眨眼或用冷敷的方式缓解。

3、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防止病菌传播。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手帕、眼药水等眼部用品,个人用品要定期清洗和消毒。

4、使用电子设备,如手机、电脑、电视等,避免眼睛疲劳。每用眼30~40分钟,应休息5~10分钟,可以眺望远处或闭目养神。

5、避免在过强或过暗的光线下用眼,阅读、书写时保持适当的距离和正确的姿势,避免长时间专注于同一事物,可适当转动眼球,放松眼部肌肉。

6、在户外活动时,可佩戴太阳镜,减少紫外线对眼睛的刺激;在风沙较大的环境中,佩戴防护眼镜,防止灰尘、异物进入眼睛,加重炎症。

7、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睡眠,使眼睛得到休息,促进炎症恢复。

饮食

饮食调理

结膜炎患者日常饮食应当注意调整,注意营养均衡,促进疾病的恢复。同时,应当注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对疾病造成不良影响。

饮食建议

1、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食物。

2、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橙子、柠檬、草莓等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促进眼部组织的修复;胡萝卜、菠菜、南瓜等富含维生素A的蔬菜,对维持眼睛的正常生理功能有益,可预防夜盲症等眼部疾病。

3、适量食用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为身体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有助于身体恢复。

4、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可促进新陈代谢,帮助身体排出毒素,有利于病情恢复。

饮食禁忌

1、忌烟、酒、咖啡。

2、禁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胡椒、大葱等。

3、尽量避免生冷寒凉的食物,如冷饮、雪糕等。

4、避免食用海鲜等可能造成过敏的食物,尤其是过敏性结膜炎患者尤其需要注意。

预防

预防措施

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管理可有效预防结膜炎的发生.

1、结膜炎多为接触传染,故提倡勤洗手、洗脸、不用手和衣袖擦眼。

2、定期清洗枕巾等用品。

3、避免接触感染性结膜炎患者,防止受其传染。

4、不与他人共用毛巾等用品。

5、使用隐形眼镜者应当注意佩戴及摘取隐形眼睛时手部的清洁,同时注意及时清洗隐形眼镜。

6、减少眼部刺激,接触烟尘等物质时可佩戴防护镜。

就医指南

门诊指征

1、眼部发痒并伴有分泌物;

2、眼部烧灼痛;

3、眼内有不明原因的异物感;

4、眼睛发红,眼白内较多血丝;

5、出现畏光、视力模糊;

6、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出现以上症状时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诊科室

患者出现眼部不适时应及时前往眼科治疗。

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畏光患者可佩戴墨镜等保护眼睛。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都有哪些症状?什么时候出现的这些症状?

2、症状近期有无加重?加重或缓解的因素有哪些?

3、您是单眼有症状还是双眼都有?

4、您平时佩戴隐形眼镜么?您是如何清洁隐形眼镜?

5、您近期有无游泳或浴缸沐浴?

6、您有用手揉眼睛的习惯吗?平时的眼卫生情况如何?

7、您近期接触过有类似症状的人么?

8、之前有吃过其他药物或接受过其他治疗么?

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为什么会得这种病?病情严重吗?

2、这个病会传染么?

3、这个病可能导致失明么?

4、我该如何治疗呢?治疗需要多久?

5、如果用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我日常需要怎么护理呢?需要佩戴眼镜吗?

7、这个病能治愈吗?治愈后会复发么?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