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肺结核

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是指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发生在肺组织、气管、支气管和胸膜的呼吸道传染病。临床多呈慢性过程,表现为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咯血等呼吸系统症状,可伴低热、乏力、盗汗等全身症状。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英文名称

pulmonary tuberculosis

相关中医疾病

肺痨

遗传性

无遗传性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就诊科室

呼吸内科、传染科

发病部位

肺脏

常见症状

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咯血、低热、乏力、盗汗

主要病因

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肺部引起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液检查、痰涂片检查、痰培养、特异性核酸检测、结核菌素试验、血清学诊断、X线、CT、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重要提醒

肺结核是一种严重危害患者健康的呼吸道传染病,如能早期诊断、规范治疗,多数患者可治愈,预后良好,重病肺结核若延误诊治可致死亡。

临床分类

1、根据发病情况、影像学检查分类

(1)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机体内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但没有发生临床肺结核,没有临床细菌学或者影像学方面活动结核的证据。

(2)活动性肺结核:具有肺结核相关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结核分枝杆菌病原学、病理学、影像学等检查有活动性结核的证据。

(3)非活动性肺结核:无活动性肺结核相关临床症状和体征,细菌学检查阴性,影像学检查符合钙化病灶(孤立性或多发性)、索条状病灶(边缘清晰)、硬结性病灶、净化空洞、胸膜增厚、粘连或伴钙化中的一项或多项表现,并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肺部影像改变可诊断为非活动性肺结核。

2、根据病变部位、疾病进展情况分类

(1)原发性肺结核:原发性肺结核为初次感染后发病的肺结核,也称初染结核。包括原发综合征和胸内淋巴结结核(儿童尚包括干酪性肺炎和气管、支气管结核)。多见于少年儿童,无症状或症状轻微,90%以上患者为自限性,多有结核病家庭接触史,结核菌素试验多为强阳性。

(2)血行播散型肺结核: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多由原发性肺结核发展而来。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急性粟粒型肺结核)及亚急性、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急性粟粒型肺结核多见于婴幼儿和青少年,特别是营养不良、患传染病和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导致抵抗力明显下降的小儿,多同时伴有原发性肺结核。成人也可发生急性粟粒型肺结核,起病急,持续高热,中毒症状严重。亚急性、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起病较缓,症状较轻。

(3)继发性肺结核:由初染后体内潜伏病灶中的结核杆菌重新活动和释放而发病,极少数可为外源性再感染所致,是成人肺结核的最常见类型。包括渗出型肺结核、增殖型肺结核、干酪型肺炎、结核球或空洞等表现。因浸润病灶的大小和病变活动程度不同,临床表现差异很大。好发于肺上叶尖后段或下叶尖段。

(4)气管、支气管结核:包括气管、支气管黏膜及黏膜下层的结核病。

(5)结核性胸膜炎:结核杆菌及其代谢产物进入处于高度过敏状态的胸膜引起的炎症。常发生于原发感染后数月,为播散型结核病的一部分。在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有干性胸膜炎、渗出性胸膜炎及结核性脓胸等表现,以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最常见。

(6)菌阴肺结核:菌阴肺结核为三次痰涂片及一次培养均阴性的肺结核。

3、根据耐药状况分类

(1)非耐药肺结核:肺结核患者感染的结核分枝杆菌在体外未发现对检测所使用的抗结核药物耐药。

(2)耐药肺结核:肺结核患者感染的结核分枝杆菌在体外被证实在一种或多种抗结核药物存在时仍能生长。

4、根据治疗史分类

(1)初治结核病:从未因结核病应用过抗结核药物治疗的患者;正进行标准化疗方案规则用药而未满疗程的患者;不规则化疗未满1个月的患者。

(2)复治结核病:初治失败的患者;规则用药满疗程后痰菌又复阳的患者;不规则化疗超过1个月的患者;慢性排菌患者。

流行病学

传染性

有传染性,在我国,肺结核属于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

传染源

肺结核患者排菌是人型结核菌传播的主要来源。带菌牛乳曾是牛型结核菌重要传染源,现已很少见。

传播途径

1、呼吸道传播

呼吸道传播是肺结核最重要的传播途径,肺结核患者通过咳嗽、喷嚏、大笑等方式排出的结核杆菌悬浮在飞沫核中播散,健康人吸入可致感染。

2、经消化道和皮肤等其他途径传播

如饮用带菌的牛奶、患病孕妇母婴传播及皮肤伤口感染等方式传播,但此类传播方式现已罕见。

发病率

据2010年我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估计:结核病年发病例100万,发病率78/10万;全国现有活动性肺结核患者499万,患病率459/10万;涂阳肺结核患者72万,患病率66/10万;菌阳肺结核患者129万,患病率119/10万;结核病年死亡人数5.4万,死亡率4.1/10万;TB/HIV双重感染患者约2万;每年新发MDR-TB约10万人。

发病趋势

通过加强结核病防治工作和落实现代结核病控制措施,近十余年来我国的结核病疫情呈下降趋势。

好发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尤其好发于婴幼儿、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矽肺、恶性肿瘤、艾滋病等)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好发地区

我国西部地区肺结核患病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病因

总述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而引起的,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健康的人吸入带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即可能发生感染。吸烟、年龄、使用免疫抑制剂或抗病能力减弱等因素,皆可增加结核病的发生风险。

基本病因

1、原发感染

首次吸入含结核分枝杆菌的气溶胶后,结核分枝杆菌的类脂质等成分能抵抗溶酶体酶类的破坏作用。如果结核分枝杆菌能够存活下来,并在肺泡巨噬细胞内外生长繁殖,这部分肺组织即出现炎症病变。原发病灶继续扩大,可直接或经血流播散到邻近组织器官,发生结核病。

2、继发性结核

(1)原发性结核感染时期遗留下来的潜在病灶中的结核分枝杆菌重新活动而发生的结核病,此为内源性复发。

(2)由于受到结核分枝杆菌的再感染而发病,称为外源性重染。

危险因素

1、年龄

婴幼儿和老年人免疫功能较弱,易感染结核分枝杆菌。

2、居住环境

拥挤的住房不利于阳光的照射及空气的流通,容易造成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发病。

3、工作环境

工作环境接触粉尘是肺结核的危险因素,可能与工人的防护意识较差,粉尘防护措施做得不到位有关,导致长期吸入大量的粉尘,从而造成肺上皮细胞的损伤,局部抵抗力降低,易于感染结核病菌。

4、抗病能力减弱

营养不良、过度劳累、慢性疾病、器官移植等因素会导致抵抗力下降,肺结核发病风险增加。

5、使用免疫抑制剂

使用免疫抑制剂,导致免疫功能下降,肺结核发病风险也会增加。

6、吸烟

健康人在吸入结核菌后,肺泡中的巨噬细胞可立即将其吞噬清除,避免肺结核的发生。吸烟会损害巨噬细胞的功能,使其吞噬结核菌的能力下降,故吸烟者通常被结核菌持续感染,如结核菌不能被巨噬细胞清除,则将造成更进一步的感染。

症状

总述

肺结核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具体症状与病灶的类型、性质和范围以及机体反应性有关。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者无临床症状,非活动性肺结核无明显症状,活动性肺结核随疾病进展,常表现为咳嗽、咳痰、咯血等呼吸系统的症状及发热、乏力、盗汗、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

典型症状

1、呼吸系统症状

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咯血和胸痛等。咳嗽较轻,干咳或少量黏液痰。有空洞形成时,痰量增多,若合并其他细菌感染,痰可呈脓性。若合并支气管结核,表现为刺激性咳嗽。约1/3的患者有咯血,多数患者为少量咯血,少数为大咯血。结核病灶累及胸膜时可表现胸痛,为胸膜性胸痛。随呼吸运动和咳嗽加重。呼吸困难多见于干酪样肺炎和大量胸腔积液患者。

2、全身症状

发热为结核病最常见的全身性症状,常提示结核病的活动和进展。多为长期午后潮热,即下午或傍晚开始升高,第二天早晨降至正常。部分患者有倦怠乏力、盗汗、食欲减退和体重减轻等。病变扩展时可出现高热、咳嗽、胸痛或全身衰竭等。

3、其他症状

(1)内分泌功能紊乱:由于结核菌代谢产物的作用,可致内分泌功能紊乱,在女性表现最为突出的是月经失调和闭经。

(2)失眠:肺结核患者常发生失眠现象,主要是由于焦虑、恐惧、失望等心理上的障得所引起,常发生于未婚男女青年、初治肺结核者及重症结核病患者。

(3)全身过敏反应:由结核变态反应引起的全身过敏症有滤泡性结膜角膜炎(这是结核菌感染后最早出现的过敏现象)、皮块的结节性红斑(表现为突然发病、高热头痛,3~4日后于两下肢小腿伸侧出现大小不等之红色斑块,腿部疼痛,体温下降后红斑变苍白,后遗留淡褐色斑块)、白塞病(主要是指复发性的口腔溃场、阴部溃疡和眼色素膜炎的三联征)。

伴随症状

1、淋巴结结核

常出现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可有坏死液化、破溃、瘘管形成等。

2、结核性心包炎

表现为心前区疼痛、呼吸困难、心界扩大、颈静脉怒张等。

3、结核性脑膜炎

多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表现。

4、结核性腹膜炎

常有腹腔积液或腹膜粘连,表现为发热、腹痛、腹胀、腹壁揉面感等。

5、肠结核

以回盲部多见,表现为消瘦、腹泻与便秘交替、腹部肿块等。

6、肾、输尿管及膀胱结核

表现为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征,血尿及脓尿等。

7、肝、脾结核

表现为发热、消瘦、贫血、肝脾大等。

并发症

1、气胸

肺结核为气胸的常见病因。多种肺结核病变均可引起气胸,胸膜下病灶或空洞破入胸腔;结核病灶纤维化或瘢痕化导致肺气肿或肺大疱破裂;粟粒性结核的病变位于肺间质,也可引起间质性肺气肿性肺大疱破裂。病灶或空洞破入胸腔,胸腔常见渗出液体多,可形成液气胸、脓气胸。

2、支气管扩张

肺结核病灶破坏支气管壁及支气管周围组织,支气管结核本身也可导致支气管变形和扩张,称为结核性支气管扩张,可伴有咯血。

3、呼吸衰竭

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机体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严重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代谢功能紊乱和出现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危重者若不及时处理,会发生多器官功能损害,乃至危及生命。

4、肺部继发感染

肺结核空洞(尤其是纤维空洞)、胸膜肥厚、结核纤维病变引起的支气管扩张、肺不张及支气管结核所致气道阻塞,是造成肺结核继发其他细菌感染的病理基础。细菌感染常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且复合感染多。

5、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肺结核的严重并发症。肺结核治疗无效,形成慢性病变破坏肺组织,形成肺气肿、肺大疱,进而影响肺功能,导致慢性呼吸功能衰竭。气胸和并发感染则可引起急性呼吸功能衰竭。长期缺氧,肺内纤维组织牵拉血管壁,造成肺动脉高压,可继发肺心病、右心功能衰竭。

检查

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低热、咳嗽、咯血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仔细询问病史并进行体格检查后,根据临床具体情况,可能会建议患者行血液检查、痰涂片检查、痰培养、特异性核酸检测、结核菌素试验、血清学诊断、X线、CT、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等,进一步明确诊断,并确定治疗方案。

体格检查

1、常见体征

(1)病变范围较小时,可以没有任何体征。

(2)渗出性病变范围较大或干酪样坏死时,可有肺实变体征,如触觉语颤增强、叩诊浊音、听诊闻及支气管呼吸音和细湿啰音。较大的空洞性病变听诊也可以闻及支气管呼吸音。当有较大范围的纤维条索形成时,气管向患侧移位,患侧胸廓塌陷、叩诊浊音、听诊呼吸音减弱并可闻及湿啰音。

2、其他体征

(1)结核性胸膜炎时有胸腔积液体征,气管向健侧移位,患侧胸廓饱满、触觉语颤减弱、叩诊实音、听诊呼吸音消失。

(2)支气管结核可有局限性哮鸣音。

(3)少数患者可有类似风湿热样表现,多见于青少年女性。常累及四肢大关节,在受累关节附近可见结节性红斑或环形红斑,间歇出现。

实验室检查

1、血液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一般正常,可有血红蛋白降低。在急性进展期白细胞可增多,重症感染时可发生类白血病样血象血沉可增快,但无特异性。

2、痰结核分枝杆菌检查

(1)痰涂片检查:是简单、快速、易行和可靠的方法,但欠敏感。阳性率低且涂片阴性不能排除肺结核,连续检查≥3次,可提高其检出率。

(2)培养法:结核分枝杆菌培养为痰结核分枝杆菌检查提供准确、可靠的结果,灵敏度高于涂片法,常作为结核病诊断的“金标准”。

(3)药物敏感性测定:主要是初治失败、复发以及其他复治患者应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为临床耐药病例的诊断、制订合理的化疗方案以及流行病学监测提供依据。

(4)特异性核酸检测:核酸探针、PCR(实时定量)及DNA印迹杂交等可测结核分枝杆菌DNA。

3、免疫学检测

(1)结核菌素试验:结核菌素是结核分枝杆菌的特异代谢产物,是鉴定人体是否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和反映感染程度的一种生物制剂,包括旧结核菌素(OT)和结核分枝杆菌纯蛋白衍化物(PPD)。在前臂皮内注射PPD0.1ml,72小时后观察注射部位皮肤硬结直径。直径5~9mm为弱阳性;10~19mm为阳性反应,提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成人强阳性(硬结节直径≥20mm或<20mm但有水疱或坏死)提示活动性结核病可能。

(2)血清学诊断:该方法具备灵敏、特异、快速的优点;但操作较复杂,需特殊仪器设备,试剂费用较贵。

影像学检查

1、胸部X线

胸部X线检查是诊断肺结核的常规首选方法。可以发现早期轻微的结核病变,确定病变范围、部位、形态、密度、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病变阴影的伴随影像;判断病变性质、有无活动性、有无空洞、空洞大小和洞壁特点等。

2、CT

易发现隐匿的胸部和气管、支气管内病变,早期发现肺内粟粒阴影和减少微小病变的漏诊;能清晰显示各型肺结核病变特点和性质,与支气管关系,有无空洞以及进展恶化和吸收好转的变化;准确显示纵隔淋巴结有无肿大。常用于对肺结核的诊断以及与其他胸部疾病的鉴别诊断,也可用于引导穿刺、引流和介入性治疗等。

病理检查

对不排菌的肺结核可通过活体组织来进行病原学和病理学诊断。

其他检查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直接观察气管和支气管病变,也可以抽吸分泌物、刷检及活检。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位或半卧位,医生会将细长的支气管镜经口或鼻置入患者的下呼吸道,直接观察气管和支气管的病变。

诊断

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病史及临床表现,结合体格检查、血液检查、痰涂片检查、痰培养、、特异性核酸检测、结核菌素试验、血清学诊断、X线、CT、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等,通常可以明确诊断。医生在诊断过程中,会排除可能出现同样症状的呼吸道疾病,如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诊断依据

1、细菌学确诊肺结核

生物标本经涂片镜检、培养或世卫组织批准的快速诊断试剂(如Xpert MTB/RIF)检验为阳性者,并具有相应临床和X线表现,不论其是否已开始结核病治疗,均按确诊肺结核报告。

2、临床诊断肺结核

不符合细菌学确诊标准,但根据影像学、组织学等其他临床结果考虑为活动性肺结核病并决定给予全疗程结核病治疗的病例。

鉴别诊断

1、肺炎

各种肺炎因病原体不同而临床特点各异,但大都起病急,伴有发热、咳嗽、咳痰明显,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高。胸片表现密度较淡且较均匀的片状或斑片状阴影,抗菌治疗后体温迅速下降,1~2周左右阴影有明显吸收。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多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少有咯血。冬季多发,急性加重期可以有发热。肺功能检查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胸部影像学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3、支气管扩张

慢性反复咳嗽、咳痰,多有大量脓痰,常反复咯血。轻者X线胸片无异常或仅见肺纹理增粗,典型者可见卷发样改变,通过CT检查能发现支气管腔扩大,有助于二者的鉴别。

4、肺癌

肺癌患者多有长期吸烟史,表现为刺激性咳嗽,痰中带血,胸痛和消瘦等症状。胸部X线或CT表现肺癌肿块常呈分叶状,有毛刺、切迹。癌组织坏死液化后,可以形成偏心厚壁空洞。多次痰脱落细胞和结核分枝杆菌检查及病灶活体组织检查是鉴别的重要方法。

5、肺脓肿

多有高热,咳大量脓臭痰。胸片表现为带有液平面的空洞伴周围浓密的炎性阴影。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6、纵隔和肺门疾病

原发性肺结核应与纵隔和肺门疾病相鉴别。小儿胸腺在婴幼儿时期多见,胸内甲状腺多发生于右上纵隔,淋巴系统肿瘤多位于中纵隔,多见于青年人,症状多,结核菌素试验可呈阴性或弱阳性。皮样囊肿和畸胎瘤多呈边缘清晰的囊状阴影,多发生于前纵隔。

7、其他疾病

肺结核常有不同类型的发热,需与伤寒、败血症等发热性疾病鉴别。

(1)伤寒:有高热、白细胞计数减少及肝脾大等临床表现,易与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混淆。但伤寒常呈稽留热,有相对缓脉,皮肤玫瑰疹,血、尿、便的培养检查和肥达试验可以确诊。

(2)败血症:起病急,寒战及弛张热型,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多,常有近期感染史,血培养可发现致病菌。

治疗

治疗原则

肺结核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结核化学药物治疗、对症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化疗是治疗和控制疾病、防止传播的主要手段。

对症治疗

1、咯血

(1)少量咯血:多以卧床休息为主,可用氨基己酸、氨甲苯酸、酚磺乙胺、卡巴克络等药物止血。

(2)大咯血:用垂体后叶素缓慢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可以收缩小动脉,使肺循环血量减少而达到较好的止血效果。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和孕妇禁用。

(3)支气管动脉破坏造成的大咯血可采用支气管动脉栓塞法。

2、发热

随着有效抗结核治疗,肺结核患者的发热大多在1周内消退,少数发热不退者可应用小剂量非类固醇类退热剂。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和浆膜渗出性结核伴有高热等严重毒性症状或高热持续时,激素可能有助于改善症状,亦可促进渗液吸收、减少粘连,但必须在充分有效抗结核药物保护下早期应用,疗程1个月左右即应逐步撤停。

一般治疗

中毒症状严重者卧床休息,同时进食富含营养及多种维生素的食物。

药物治疗

1、抗结核药物

(1)异烟肼:异烟肼是单一抗结核药物中杀菌力特别是早期杀菌力最强者。

(2)利福平:对巨噬细胞内外的结核分枝杆菌均有快速杀菌作用。早晨空腹或早饭前半小时服用。

(3)吡嗪酰胺:吡嗪酰胺具有独特的杀菌作用,主要是杀灭巨噬细胞内酸性环境中的B菌群。

(4)乙胺丁醇:乙胺丁醇对结核分枝杆菌有抑菌作用,可用于治疗肺结核。

(5)链霉素:链霉素对巨噬细胞外碱性环境中的结核分枝杆菌有杀菌作用。

2、糖皮质激素

主要是利用其抗炎、抗毒作用。在有效抗结核治疗的同时,有助于改善症状。仅用于结核毒性症状严重者。常用药物为泼尼松,使用剂量依病情而定。

相关药品

氨基己酸、氨甲苯酸、酚磺乙胺、卡巴克络、垂体后叶素、泼尼松、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链霉素

手术治疗

经合理化学治疗后无效、多重耐药的厚壁空洞、大块干酪灶、结核性脓胸、支气管胸膜瘘和大咯血保守治疗无效者,可采取肺结核外科手术治疗。

放化疗

化学治疗是肺结核最主要的基础治疗手段,具有杀菌、防止耐药菌产生、灭菌的作用。化学治疗应遵循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的原则。

1、初治活动性肺结核(含涂阳和涂阴)化疗方案

(1)每日用药方案

①强化期: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顿服,2个月。

②巩固期:异烟肼、利福平,顿服,4个月。

(2)间歇用药方案

①强化期: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隔日一次或每周3次,2个月。

②巩固期:异烟肼、利福平,隔日一次或每周3次,4个月。

2、复治涂阳肺结核治疗方案

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强烈推荐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敏感患者按下列方案治疗,耐药者纳入耐药方案治疗。

(1)复治涂阳敏感用药方案

①强化期: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和乙胺丁醇,每日一次,2个月。

②巩固期:异烟肼、利福平和乙胺丁醇,每日一次,6~10个月。巩固期治疗4个月时,痰菌未阴转,可继续延长治疗期6~10个月。

(2)间歇用药方案

①强化期: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和乙胺丁醇,隔日一次或每周3次,2个月。

②巩固期:异烟肼、利福平和乙胺丁醇,隔日一次或每周3次,6个月。

上述间歇方案为我国结核病规划所采用,但必须采用全程督导化疗管理,以保证患者不间断地规律用药。

治疗周期

本病的治疗周期为3~6个月,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

一般预后

肺结核如能及时诊断和积极治疗,多数可治愈,预后良好。但少数重症或并发结核性脑膜炎者,若延误诊治可致死亡。部分患者后期还可发展为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则预后不良。

危害性

1、肺结核具有传染性,且需要隔离治疗,常导致患者出现焦虑、自卑、恐惧等心理。

2、肺结核可并发气胸、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损害。

3、重症肺结核若延误治疗,可能导致死亡。

自愈性

本病不会自愈。

治愈性

本病一般可通过抗结核药物治疗实现临床治愈,恢复正常。

根治性

大多数患者通过积极治疗可实现根治。

日常

总述

肺结核可对患者的身心造成严重危害,而完善的日常护理方法有助于疾病的治疗、症状的改善及患者身体的康复。

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1)由于肺结核具有传染性,亲朋好友也会有意无意疏远患者,还会受到同事、邻居及社会的歧视,使患者感到特别孤独、寂寞和心理苦闷。

(2)为防止结核菌传播,在接触肺结核患者时,医务人员及家属都要采取一定的隔离措施,如戴口罩、手套,隔离使用毛巾、餐具等。患者对这些措施不理解,就会很反感,产生很强的自卑心理。有的患者通过治疗虽然传染性已消失,但仍然心有余悸,担心他人嫌弃而不愿与人交往。

(3)久治不愈或反复发作的肺结核患者,往往顾虑较多,治疗情绪不稳,如病情稍有好转便情绪高涨,稍出现问题就浮想联翩,听不进别人的安慰和劝告,我行我素,不配合治疗。

2、护理要点

(1)家属:应关心和体贴患者,不可因怕受传染而流露出厌恶的表情,要劝解患者正确对待疾病,保持乐观的态度;经常同患者谈心,帮助患者舒缓忧郁、烦躁的情绪;鼓励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调动其与疾病做斗争的勇气;对暂不能工作和劳动的患者,应启发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转移对疾病的注意力。

(2)患者:应通过与医生的交流,正确认识疾病,消除恐惧心理,树立战胜疾病、恢复健康的信心和勇气;也可通过听音乐、读书等方式分散注意力,消除悲观、绝望的心理。

用药护理

1、遵医嘱足量、足疗程用药,以免导致疾病进展。

2、注意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

(1)服用异烟肼者易发生肝损害,注意定期复查肝功能,如果发生周围神经炎可服用维生素B6。

(2)服用利福平后,需注意监测肝功能,如出现黄疸应立即停药,妊娠3个月以内者忌用,超过3个月者要慎用。

(3)乙胺丁醇的不良反应为视神经炎,应加强患者的安全护理,每1~2个月复查一次视力。

(4)链霉素使用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其肾毒性及对听力的影响,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时,应尽快就医。

术后护理

1、注意保持手术伤口敷料处的清洁干燥,遵医嘱按时服用抗感染药物以预防感染。

2、如果手术刀口附近出现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需及时就医。

生活管理

1、注意消毒隔离。患者应独自居住在一个房间,其接触过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患者喷嚏、咳嗽时要用双层餐巾纸捂住口鼻,用后将纸直接焚烧;餐具煮沸后再清洗;剩饭、剩菜煮沸后处理;痰液、痰杯、便器等按规定进行消毒处理,被褥、书籍经常在阳光下暴晒,衣服、毛巾等消毒后再清洗。

2、服用乙胺丁醇的患者会出现视力和色觉的改变,应移走房间里的锐器,防止造成患者受伤。

3、大量流汗者应及时用温毛巾或干毛巾擦干汗液,勤换内衣、床单,并注意补充足够水分。

4、有高热等严重中毒症状、咯血的患者应卧床休息,恢复期可循序渐进地进行活动及体育锻炼,避免过度劳累。

5、保证营养供给。饮食应补充肉、蛋、奶等富含动植物蛋白的食物,每天摄入适量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以补充维生素。

饮食

饮食调理

在治疗期间听从医生的安排选择饮食或。日常饮食中尽量选择清淡、含足量热量及蛋白质的食物,注意摄取充足的维生素;少吃油腻、油炸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饮食建议

1、保持良好的饮食规律,按时进食,摄入足够的热量。

2、保证蛋白质的充足摄入,可以选择鸡胸肉、三文鱼等脂肪含量较少的食物作为蛋白质来源。

3、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这些食物可以提供维生素,同时有利于防止便秘发生。

4、进食量应根据个人情况而定,肺结核患者往往消化和吸收不太好,所以应荤素搭配,同时还应注意色、香、味俱全,以刺激患者的食欲,增加饮食量。

饮食禁忌

1、少吃油炸的食物,少吃动物内脏等脂肪含量高的食物。

2、避免辛辣刺激、生冷的食物。

3、不要暴饮暴食,不饮酒。

预防

预防措施

肺结核是一种可以预防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采用以下措施可有效降低肺结核发病风险:

1、按照国家制定的程序接种卡介苗。

2、保持环境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少去人群密集的场所,外出时戴口罩;位于室内时,多开窗通风。

3、均衡饮食营养,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

4、避免与肺结核患者近距离接触。

5、肺结核易感人群,尤其是HIV感染者、大剂量免疫抑制剂使用者,必须注意胸片随访,必要时遵医嘱进行预防性抗结核治疗。

相关疫苗

卡介苗是毒力很弱的牛型结核分枝杆菌,通过注射进入人体,使人产生免疫力,增强对结核菌的抵抗力。我国卡介苗接种的主要对象是婴幼儿,接种后可预防发生儿童结核病,特别是能预防那些严重的结核病,如结核性脑膜炎等。

1、禁忌证

(1)早产、难产、伴有明显的先天性畸形的新生儿。

(2)发热、腹泻等急性传染病的患儿。

(3)心、肺、肾等慢性疾病,严重皮肤疾病和过敏性皮肤病,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

(4)对预防接种有过敏反应者。

(5)疑有先天性免疫缺陷者。

2、接种方法

冻干皮内注射用卡介苗0.1ml上臂三角肌外侧皮内注射,出生24小时后接种1剂次即可。疫苗严禁皮下或肌内注射,与其他疫苗同时注射时不应同侧注射。

就医指南

门诊指征

1、出现咳嗽、咳痰症状,影响日常生活。

2、发现痰中带血或咯血。

3、伴低热、乏力、盗汗等全身症状。

4、体检发现有结核病变。

5、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出现以上情况者,需及时就医。

就诊科室

1、呼吸内科

患者出现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咯血等呼吸系统症状,首诊科室为呼吸内科。

2、传染科

如果患者已经确诊为肺结核,需要复诊,可直接前往传染科就诊。

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可以将目前所服用的药物进行整理,必要时可携带药盒。

4、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现在都有哪些不适症状?

2、您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症状?大概持续多久了?

3、您近期有做过什么检查吗?

4、您曾经治疗过吗?治疗效果怎么样?

5、您现在有服用什么药物吗?您有应用免疫抑制剂吗?

6、您与肺结核患者接触过吗?

7、您曾经感染过结核吗?

8、您有其他疾病吗?

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症状严重吗?

2、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3、我需要住院治疗吗?大概需要住院多长时间?

4、整个治疗过程,大概需要多少费用?医保能报销吗?

5、我会传染给别人吗?

6、这个病会遗传吗?

7、平时生活我需要注意什么?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