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静脉曲张综合征

静脉曲张综合征(venous varicose syndrome)是由静脉曲张及其功能不全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所致的相应临床表现,如静脉曲张、静脉功能不全、淤积性紫癜、淤积性皮炎、小腿静脉性溃疡、脂肪皮肤硬化症。患者较常见的症状为静脉扭曲扩张、下肢沉重、疲劳感、胀痛等。静脉曲张综合征可选择加压疗法、药物治疗以及硬化剂疗法等方式进行治疗,必要时也可进行手术治疗。

英文名称

venous varicose syndrome

疾病分类

血管性疾病

遗传性

不会遗传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就诊科室

皮肤科、血管外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静脉

常见症状

下肢沉重、疲劳感、胀痛、静脉扭曲扩张

主要病因

由静脉曲张及其功能不全引起、与下肢静脉高压、先天发育异常、遗传因素等有关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细菌培养、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体积描记检测、下肢动态静脉压、CT静脉造影(CTV)、磁共振静脉造影(MRV)、X线静脉造影

重要提醒

静脉曲张综合征患者出现溃疡时,应避免搔抓,防止外伤,以免造成曲张静脉出血。

临床分类

1、静脉曲张

指下肢较大的浅静脉干及其分支产生扭曲、扩张及延长。

2、静脉功能不全

静脉无法行使正常功能。

3、淤积性紫癜

又称直立性紫癜或肢端血管皮炎,系静脉功能不全,长期站立或久坐而致的小腿水肿及紫癜性损害。多见于男性,常在久站后或行走后发病。

4、小腿静脉性溃疡

又名静脉曲张性溃疡、小腿溃疡、淤积性溃疡、重力溃疡。多见于中老年妇女,呈慢性复发经过,常由轻度外伤所诱发或加剧。

5、淤积性皮炎

即静脉曲张性湿疹,好发于静脉曲张者小腿胫前的下1/3处及两踝附近,亦可累及足背及跖内缘。

6、脂肪皮肤硬化症

又称硬化性脂膜炎、硬皮病样皮下组织炎和淤积性脂膜炎。好发于有静脉曲张的中年以上女性,其职业需长期站立者,常在静脉曲张数年后,左下肢下1/3处多见。

流行病学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发病率

尚无明确的发病率相关数据。

好发人群

1、男女均可发病,女性多发生在第一次妊娠时。

2、多见于长期站立工作、体力活动强度高、久坐者。

病因

总述

静脉曲张综合征是由静脉曲张及其功能不全引起,与下肢静脉高压(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近端静脉阻塞等)、先天发育异常(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先天性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等)、遗传易感性(遗传性静脉壁结构缺陷)等有关。长期站立、步行、小腿下垂或久坐也可引起本病。

基本病因

1、静脉曲张

(1)遗传性静脉壁结构缺陷、先天性瓣膜发育不全、深静脉功能不全、全静脉病、先天性动静脉瘘(吻合)、对内分泌激素敏感,以及溶酶体作用于管壁多糖等这些遗传因素引起静脉壁软弱和瓣膜闭锁不全,加上浅静脉位于皮下,缺乏有力支持,当静脉压升高时,引起静脉血倒流,静脉弯曲、扩大、延长,称原发性静脉曲张。

(2)老年人静脉壁变性,瓣膜损伤增厚及退化;外伤愈合后浅静脉壁和瓣膜功能受损,使静脉易于曲张;盆腔内肿大的淋巴结和肿瘤压迫髂静脉,使静脉压增高;妊娠;长期负重或久立,流体静力学作用,使下肢静脉压升高,加上运动减少亦影响静脉回流;及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等都是引起继发性静脉曲张的因素。

2、静脉功能不全

通常发生在深部静脉血栓形成后,瓣膜系统毁坏,不能行使其功能,血栓形成之后。静脉不能恢复其膨胀性和收缩性,排出量减少。静脉血流量增加,从而分布于浅部静脉、动静脉分流部和组织内。

3、淤积性紫癜

通常认为由于静脉回流阻滞,毛细血管内压增高,致静脉压力增高,红细胞外渗所致。

4、淤积性皮炎

真正病因尚不明确,可能由于静脉曲张后致管腔扩大,瓣膜功能障碍,在血液流体力学作用下,造成静脉淤血和血液回流障碍,血液含氧量及营养成分减少,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蛋白质和红细胞等伸入组织,形成水肿,进而缺氧和营养不良,发生淤积性皮炎。

5、小腿静脉性溃疡

静脉曲张后造成静脉功能不全,静脉长期淤血,使血液含氧量降低,静脉压升高,毛细血管损伤,通透性增加。继而液体外渗、组织水肿、纤维化,小动脉及淋巴管阻塞,以及皮肤氧合作用降低,使局部抵抗力下降,因轻微外伤或感染,形成溃疡。

6、脂肪皮肤硬化症

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静脉压升高、感染、纤溶活性异常、组织缺氧、血管壁通透性增加等有关。

诱发因素

长期站立、步行、小腿下垂或久坐可引起本病。

症状

总述

静脉曲张综合征原发性者发病较早,常两侧对称,继发性者多见于中年人。主要表现为静脉曲张、下肢功能不全、淤积性紫癜、小腿静脉性溃疡、淤积性皮炎、脂肪皮肤硬化症。患者常出现的症状有下肢沉重、疲劳感、胀痛、静脉扭曲扩张等。

典型症状

1、静脉曲张

早期症状和体征不明显,往往逐渐加重。先于踝部发生水肿,并向上发展至小腿,水肿于站立、夏季和日暮时加重,自觉小腿有发胀、瘙痒、不适、沉重和疲劳感。严重者在夜间小腿肌肉可发生痉挛,沿曲张静脉可有压痛、深静脉堵塞时发生静脉性跛行。

2、下肢功能不全

主要表现为下肢浅静脉扩张、迂曲、下肢沉重、疲劳、胀痛等。可出现踝部轻度肿胀和足靴区皮肤色素沉着、皮炎、湿疹、皮下脂质硬化和溃疡形成。

3、淤积性紫癜

于小腿下1/3处出现细小紫癜性斑疹,久之可融合成不规则斑片,皮疹可呈紫色、黄色或棕色,无自觉症状,或有瘙痒。

4、小腿静脉性溃疡

溃疡常位于内踝上方和小腿内侧下1/3处,溃疡一般没有水肿,溃疡周围有瘀点和色素沉着。

5、淤积性皮炎

可呈现急性、亚急性或慢性湿疹表现,病情顽固。因处置不当或继发感染加剧病情,严重时可诱发自身敏感性皮炎。

6、脂肪皮肤硬化症

局部出现红斑、肿胀和结节,并融合成斑块,逐渐扩展,日久出现色素沉着,表面皮肤固定于皮下组织,触之坚硬,于小腿下1/3处出现硬性收缩带,呈倒啤酒瓶状,自觉疼痛,有触痛。

并发症

1、血栓性浅静脉炎

曲张静脉易引起血栓形成及静脉周围炎,常遗有局部硬结与皮肤粘连。

2、溃疡形成

踝周及足靴区易在皮肤损伤破溃后引起经久不愈的溃疡,愈合后常复发。

3、曲张静脉破裂出血

大多发生于足靴区及踝部。可以表现为皮下淤血,或皮肤破溃时外出血,因静脉压力高而出血速度快。

检查

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静脉扭曲扩张、下肢沉重、疲劳感、胀痛、水肿时,需及时就医。就医后,医生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之后可能建议患者做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体积描记检测、下肢动态静脉压,判断静脉有无阻塞和反流。血常规、细菌培养、CT静脉造影(CTV)、磁共振静脉造影(MRV)、X线静脉造影等检查,可进一步明确诊断。

体格检查

患者取站立位,充分暴露下肢,医生用止血带试验来证实临床疑有静脉功能不全的部位,医生会将止血带绑在大腿处,然后请患者配合做一些动作,观察扭曲扩张静脉的变化,初步了解病情。

实验室检查

如果患者可能存在感染,医生也可能进行血常规、细菌培养等检查,了解患者的感染情况,确定感染的病原体,有利于诊断以及治疗。

影像学检查

1、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可以明确诊断静脉有无阻塞和反流。是首选的辅助检查,检查能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具有安全、无创、无放射性损害、方便快捷、重复性强、准确率高等特点。

2、CT静脉造影(CTV)、磁共振静脉造影(MRV)

可用于静脉疾病的诊断,能够更清楚地显示静脉的变化以及功能不全的情况。具有简便易行,空间分辨率高、假阳性率低等优点。

3、X线静脉造影

是检查静脉系统病变最可靠的方法,能直观地反映出下肢静脉的形态和病变部位。本检查是有创检查,医生需要向患者经脉中注射造影剂,以获得更好地检查效果。

其他检查

1、体积描记检测

应用多普勒血流仪通过记录受检肢体节段容积变化,间接反映其总血管床血液流入/流出量的变化,对静脉阻塞性病变有较大的判断能力,并可提示静脉阻塞的存在和严重程度及侧支循环建立程度。

2、下肢动态静脉压

是评价静脉高压的检查方法。

诊断

诊断原则

医生根据下肢有静脉扭曲扩张、下肢沉重、疲劳感、胀痛、水肿等,易做出临床诊断。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体积描记检测、下肢动态静脉压、静脉造影等检查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诊断。在诊断过程中,需排除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动静脉瘘。

鉴别诊断

1、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有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史,浅静脉扩张伴有肢体明显肿胀。Perthes试验、超声、容积描记、下肢静脉造影有助于明确诊断。

2、动静脉瘘

患肢皮肤温度升高,局部有时可扪及震颤或有血管杂音,远端肢体可有发凉等缺血表现。浅静脉压力明显上升,静脉血的含氧量增高。可通过临床表现以及辅助检查进行鉴别。

治疗

治疗原则

静脉曲张综合征早期采用加压疗法、药物治疗以及硬化剂疗法;严重和后期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纠正静脉曲张和静脉高压。

一般治疗

1、改变生活方式,避免久站、久坐,平卧时抬高患肢,踝关节和小腿的规律运动可增加下肢静脉回流,缓解静脉高压。

2、加压治疗是最基本的治疗手段,包括弹力袜、弹力绷带及充气加压治疗,以助静脉循环。

3、淤积性皮炎患者应避免热水洗烫、搔抓,防止外伤。

药物治疗

1、静脉活性药物

增加静脉张力,降低血管通透性,促进淋巴和静脉回流,提高肌泵功能。常用药物包括黄酮类(地奥司明)、七叶皂甙类、香豆素类(双香豆素),主要用于解除患者的下肢沉重、酸胀不适、疼痛和水肿等临床表现。

2、纤维蛋白分解药物

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逆转皮肤损害,尤其对脂肪皮肤硬化症的炎症反应和组织硬化的效果较好。如链激酶、尿激酶等。

3、非甾体抗炎药物

对于脂肪皮肤硬化症的复发和活动期,有良好的抗炎消肿和止痛作用。可选择阿司匹林、布洛芬等。

4、抗生素

合并感染、溃疡时,应全身或局部应用抗生素。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适当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他啶、红霉素等。

5、糖皮质激素治疗

溃疡周围有湿疹时,局部可用糖皮质激素制剂。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6、其他

(1)己酮可可碱:具有扩张血管、减少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和拮抗氧自由基等作用,可以用于治疗脂肪皮肤硬化症和静脉溃疡。

(2)前列腺素E1:具有降低皮肤病变的炎症反应,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改善肢体微循环的作用。可用于瘀滞性皮炎、脂肪皮肤硬化症和静脉性溃疡的治疗。

(3)抗组胺药:可用于皮肤瘙痒症状明显的患者,缓解其症状。可选氯雷他定等。

相关药品

地奥司明、双香豆素、链激酶、尿激酶、阿司匹林、布洛芬、青霉素、头孢他啶、红霉素、糖皮质激素、己酮可可碱、前列腺素E1、氯雷他定

手术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以下仅作为介绍,具体的方式以医嘱为准。

1、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曲张静脉剥脱术

本法为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通过阻止浅静脉的反流及切除曲张的浅静脉,达到消除静脉高压和曲张浅静脉的目的。该法既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又可阻断血液由深静脉向浅静脉倒流,有助于足靴区溃疡的愈合。此法疗效肯定,复发率低,简单易行,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但是也有一定的缺点,如切口较多、相对创伤较大、影响肢体美观、住院时间较长、有可能造成隐神经永久或暂时性损伤及淋巴管损伤性水肿。

2、交通静脉结扎术

对于严重色素沉着或溃疡者,需作交通静脉结扎术。

3、自体皮肤移植和组织工程皮肤移植

溃疡巨大或经久不愈者,可做自体皮肤移植和组织工程皮肤移植。

4、静脉瓣膜移植术

在股浅静脉近侧植入一段带有正常瓣膜的静脉,借以阻止血液逆流。

5、静脉瓣膜修复术

通过手术修复瓣膜的形态,使之恢复功能,阻止静脉回流。

6、介入治疗

通过介入手术将支架放入病变区域,能扩张局部静脉血管,有助于静脉血液回流,缓解静脉阻塞情况。

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也是可选择的治疗方法,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酌情选择。

1、近年来,有在多普勒超声指导下做血管内激光和射频治疗。

2、局部可用氦氖激光、频谱、高压氧治疗,促进溃疡愈合。

中医治疗

活血化瘀和软坚散结中药对皮肤损害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若溃疡肉芽暗紫,周围紫红,创面覆黄色分泌物,并有触痛者,属湿毒热盛之证,当以清热解毒,利湿通络治之,用三妙丸合萆薢渗湿汤加减;若溃疡肉芽灰白,创面不鲜,边缘下塌,久不愈合者,则属气血不足,予以养血和营,活血通络,可以桂枝加当归汤(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当归)加减。

其他治疗

也可用硬化剂治疗。将一种化学药物注入曲张静脉使静脉发生无菌性炎症继而发生纤性闭塞,从而使曲张静脉萎陷,目前主要为泡沫硬化剂治疗。用于治疗浅静脉曲张。泡沫硬化剂治疗具有操作简便、疗效好、痛苦小、多不用住院、治疗费用低等优势。

治疗周期

静脉曲张综合征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

一般预后

静脉曲张综合征经正规治疗后,病情可以得到控制和缓解。若不接受正规治疗,易发展成小腿溃烂、色素沉着,迁延不愈,反复发作,对患者肢体功能构成影响,并损害外在形象。

危害性

静脉曲张综合征会引起下肢沉重、疲劳感、胀痛等,影响患者正常生活,还会引起不良的外观。如不进行治疗,还可能造成曲张静脉出血。

治愈性

经过积极治疗,通常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缓解,基本恢复正常生活,不影响患者寿命。

根治性

本病有复发的风险,较难根治。

日常

总述

本病病程长,家属应和患者共同面对,帮助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日常应避免穿过于紧身的衣服、避免剧烈运动,谨防外伤,并遵医嘱定期复查,警惕复发。

心理护理

由于本病长时间未治愈可导致患肢出现皮肤硬化、溃烂、色素沉着,迁延不愈,反复发作,对患者肢体功能构成影响,并损害外在形象,患者会出现焦虑、恐惧心理,并对治疗缺乏信心,产生无助感。家属应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多对其进行安慰,使其感受到爱与关心。患者自身应正视疾病,解除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术后护理

1、术后观察患肢伤口情况及皮下渗血,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以便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2、卧床期间可进行足部屈伸和旋转运动,但应避免过于劳累使曲张的静脉破裂出血。

3、为了避免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术后24小时可下地行走,促进静脉回流。

生活管理

1、避免穿过于紧身的衣服。

2、避免热水洗烫,勤剪指甲,勿搔抓皮肤,避免肢体外伤,以免造成曲张静脉出血。

3、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进行下肢功能训练,但要注意循序渐进,不要超过身体承受的程度。

4、避免用力咳嗽、长时间蹲姿、久坐久站,减少盘坐、跷二郎腿等。

病情监测

注意肢体活动状况,局部皮肤有无色素沉着、溃疡、湿疹样改变等及局部血管隆起情况。

复诊须知

经过正规治疗后本病仍有一定的复发风险,因此应遵医嘱定期到医院复查。

特殊护理

静脉曲张综合征病人要多休息,不要长期站立,睡时把患肢垫高,可以减轻血液郁积。举高患肢后,包扎弹性细带或穿弹性医疗袜,可避免行走或站立时血液再充积于曲张的静脉内。

饮食

饮食调理

静脉曲张综合征患者无特殊的饮食注意,日常合理膳食,避免暴饮暴食,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饮食建议

1、饮食应保持清淡且容易消化。

2、多食高蛋白和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3、多吃高纤维、低脂肪的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

饮食禁忌

1、避免暴饮暴食。

2、禁食油腻油炸、辛辣刺激性(辣椒、辛辣调味品等)食物。

预防

预防措施

本病可通过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治疗相关疾病等方法降低发病风险。

1、积极治疗引起静脉高压的基础疾病,如肥胖、腹压增高、右心衰竭、周围动脉疾病等。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姿,注意学生、办公等久坐人群注意每隔一段时间起身活动。

3、选择合身的衣物,选择舒适的鞋子,避免长时间穿着紧身衣以及高跟鞋。

4、注意锻炼,增强腿部肌肉,还有助于控制体重。

5、可适当进行腿脚按摩,促进血液循环。

6、休息或睡觉时可适当抬高下肢,如需要长时间站立,可使用弹力袜。

就医指南

急诊(120)指征

皮肤破损引发曲张静脉严重出血时,须及时急诊处理,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门诊指征

1、小腿皮肤出现斑疹、色素沉着、湿疹或溃疡。

2、出现静脉曲张。

3、自觉小腿有发胀、瘙痒、不适、沉重和疲劳感。

4、自觉小腿疼痛,有触痛。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诊科室

1、血管破裂出血、情况危急、症状严重者,请及时到急诊科就诊。

2、病情平稳者,须于皮肤科或血管外科就诊。

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会对下肢进行检查,患者就诊时应穿着宽松的衣物,方便检查。

3、若近期有服用药物,可以记录药名及用法用量,方便与医生沟通。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可由家属陪同就诊,并准备好想要咨询的问题。

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都有哪些症状?您是什么时候出现这些症状的?

2、您的症状是一直存在还是间歇性出现的?

3、您的症状在什么情况下会有所缓解或加重?

4、您的体重是多少?

5、您是做什么工作的?每天站着或坐着的时间长吗?

6、您是否去过其他医院就诊?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

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现在有明确的诊断吗?

2、导致我得这个病的原因有哪些?

3、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4、我需要住院治疗吗?

5、日常生活中我应该注意什么?

6、我的疾病会复发吗?

7、我需要复查吗?大概多久一次比较好?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