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增生(hyperplasia of prostate)也称良性前列腺增生,以前列腺上皮和间质增生为特征,增生的前列腺可压迫前列腺部尿道或膀胱尿道口而致梗阻,从而引起尿频、夜尿多、排尿困难等一系列症状。本病多见于老年男性,轻症者可暂不治疗,症状明显者可考虑药物或手术治疗。
英文名称
其它名称
疾病分类
遗传性
是否医保
就诊科室
发病部位
常见症状
主要病因
检查项目
重要提醒
流行病学
本病不具有传染性。
50岁以上男性临床前列腺增生患病率为50%~75%,70岁以上患病率超过80%。
前列腺增生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前列腺增生好发于中老年男性。
病因
前列腺增生的发病原因目前尚未十分清楚,目前一致认为老龄和有功能的睾丸是前列腺增生发病的两个重要因素,二者缺一不可。前列腺的正常发育有赖于雄激素,而雄激素主要是由睾丸合成和分泌。其发病机制可能是由于上皮和间质细胞增殖与细胞凋亡的平衡被破坏。相关因素包括雄激素及其与雌激素的相互作用、前列腺间质-腺上皮细胞的相互作用、生长因子、炎症细胞、神经递质及遗传因素等。
1、老龄
随着年龄的增加,本病有进行性发展的趋势。男性在45岁以后,前列腺可有不同程度的增生;50岁以后,大多患者可出现临床症状;60岁左右症状更加明显。
2、性激素的影响
受性激素的调控,前列腺间质细胞和腺上皮细胞相互影响,各种生长因子的作用,随着年龄增大,体内性激素平衡失调以及雌、雄激素的协同效应等,可能是前列腺增生的重要原因。
症状
前列腺增生的症状取决于引起梗阻的程度、病变发展速度以及是否合并感染等因素,而与前列腺体积大小之间并无关联。临床常见症状包括尿频、排尿困难、尿潴留等。
1、尿频
尿频是前列腺增生最常见的早期症状,夜间更为明显。表现为排尿频率增加、每次尿量减少、夜尿增多。严重者可出现10次以上的夜尿,影响患者的睡眠和生活质量。
2、排尿困难
排尿困难是前列腺增生症最重要的症状。典型表现为排尿迟缓、排尿中断、尿流细而无力、射程短、尿后滴沥不尽、排尿时间延长等。如果梗阻严重,残尿量较多时,常需要增加腹压以帮助排尿,而且排尿终末常有尿不尽感。
3、尿潴留
当梗阻加重达一定程度时,可发生慢性尿潴留、充溢性尿失禁。部分患者还可出现急性尿潴留,主要表现为膀胱胀满、不能排尿、下腹疼痛难忍等,常需急诊导尿处理。
4、其他症状
(1)尿路刺激症状:前列腺增生合并感染或结石时,可出现明显的尿频、尿急、尿痛症状。
(2)血尿:当增生腺体表面黏膜较大的血管破裂时,可发生不同程度的无痛性肉眼血尿,但该症状比较少见。
1、尿路感染
尿路梗阻是引起感染的先决条件,前列腺增生压迫易造成膀胱颈、后尿道及膀胱炎症。
2、腹股沟疝、内痔、脱肛
长期排尿困难导致腹压增高,可引起腹股沟疝、内痔、脱肛等。
3、肾积水、慢性肾功能不全
前列腺增生还可引起严重肾积水、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患者常出现食欲缺乏、恶心、呕吐、贫血、乏力等症状。
检查
中老年男性出现尿频、排尿困难、尿潴留等相应症状,需要及时就医。医生通常先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以初步了解疾病情况;之后可能建议患者做尿常规、肾功能、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测定、超声、静脉尿路造影、CT、MRI、放射性核素肾图、尿流率检查、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等,以明确诊断。
直肠指诊是前列腺增生的重要检查方法,本病患者均需作此项检查。进行直肠指诊前需了解以下内容:
1、检查场景
排空膀胱后进行。检查时患者取肘膝卧位,跪卧于检查台上,也可采用右侧卧位或站立弯腰位。医生示指戴指套(或手套),指端涂以润滑剂,徐徐插入肛门,向腹侧触诊。前列腺触诊时,可同时作前列腺按压,以留取前列腺液进行实验室检查。
2、检查结果
多数患者可触到增大的前列腺,其表面光滑、质韧、有弹性、边缘清楚、中间沟变浅或消失。医生在指检时,还会检查前列腺有无硬结、肛门括约肌张力是否正常等,以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前列腺癌及神经性膀胱功能障碍。
1、尿常规
可以了解患者是否有血尿、蛋白尿、脓尿等改变,以明确是否存在继发感染、结石等异常。
2、肾功能
对存在肾积水、输尿管扩张及疑似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做肾功能检查,以明确诊断。
3、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测定
该检查对排除前列腺癌,尤其是当前列腺质地较硬或有结节时,具有重要的价值。但年龄、前列腺增生、炎症、前列腺按摩以及经尿道操作等诸多因素均可影响PSA值,因此该检查不建议作为确诊手段。
1、超声
采用经腹壁或直肠途径进行。经腹壁超声检查时膀胱需要充盈,扫描可清晰显示前列腺体积大小,增生腺体是否突入膀胱,还可以测定膀胱残余尿量。经直肠超声检查对前列腺内部结构的显示更为清晰。超声检查还可以了解有无膀胱结石及上尿路继发积水等病变。
2、IVU(静脉尿路造影)、CT检查、MRI(磁共振)检查
可以除外合并有泌尿系统结石、肿瘤等病变。
3、放射性核素肾图
有助于了解上尿路有无梗阻及肾功能损害的情况。
1、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
IPSS评分是量化前列腺增生下尿路症状的方法,也是目前国际公认的判断前列腺增生症状严重程度的最佳手段。
2、尿流率检查
可以确定前列腺增生患者排尿的梗阻程度。检查时,要求排尿量在150~400ml,如最大尿流率<15ml/s表明排尿不畅;如<10ml/s则表明梗阻较为严重,常是手术指征之一。如需进一步了解逼尿肌功能,明确排尿困难是否由于其他膀胱神经源性病变所致,应行尿流动力学检查。
3、尿道膀胱镜检查
对前列腺增生症并发血尿、疑有膀胱内占位或继发膀胱结石的患者,可行尿道膀胱镜检查,以了解前列腺体积增大是否导致尿道或膀胱颈梗阻,并明确有无膀胱结石、膀胱肿瘤或尿道狭窄等。
诊断
50岁以上男性出现尿频、排尿不畅等临床表现,均应考虑有前列腺增生的可能,需要做体格检查尤其是直肠指诊、影像学检查、尿流率检查、尿道膀胱镜等一系列检查,以明确诊断、评估程度。此外,在诊断过程中,还需排除前列腺癌、尿道狭窄、膀胱颈挛缩、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等疾病。
1、前列腺癌
二者皆可出现排便困难、尿潴留、尿频、尿急等表现,但前列腺癌患者直肠指诊可触及前列腺结节、质地硬,实验室检查血清PSA可能升高,MRI和前列腺穿刺活检等检查有助于二者的鉴别。
2、尿道狭窄
也可有排尿困难的表现,但尿道狭窄患者多有尿道损伤及感染病史,行尿道膀胱造影与尿道镜检查,不难确诊。
3、膀胱颈挛缩
又叫膀胱颈纤维化,多为慢性炎症、结核或手术后瘢痕形成所致,发病年龄较轻,多在40~50岁出现排尿不畅症状,但前列腺体积不增大,膀胱镜检查可以确诊。
4、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与前列腺增生相似,可有排尿困难、残余尿量较多、肾积水和肾功能不全,但前列腺不增大。患者常有中枢或周围神经系统损害的病史和体征,如下肢感觉和运动障碍、会阴皮肤感觉减退、肛门括约肌松弛或反射消失等。静脉尿路造影常显示上尿路有扩张积水,膀胱常呈“圣诞树”形改变。尿流动力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治疗
前列腺增生的治疗原则是改善下尿路症状、恢复正常的排尿功能,提升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进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需根据患者的症状、梗阻程度及并发症情况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轻症者可先观察等待;症状明显者,可考虑药物治疗;若症状严重、存在明显梗阻或并发症者应选择手术治疗。
若症状较轻,不影响生活与睡眠,一般可先不给予特殊治疗,观察等待即可,但需注意定期复查,一旦症状加重,应及时治疗。
1、α受体阻滞剂
常用药物有特拉唑嗪(如马沙尼)、阿夫唑嗪、多沙唑嗪及坦索罗辛等,对症状较轻、前列腺增生体积较小的患者有良好的效果,而且副作用大多较轻微。
2、5α还原酶抑制剂
一般在服药3个月左右见效,停药后症状易复发,需长期服药,对体积较大的前列腺效果较明显,与α受体阻滞剂联合治疗效果更佳。常用药物有非那雄胺、度他雄胺。
特拉唑嗪(如马沙尼)、阿夫唑嗪、多沙唑嗪、坦索罗辛、非那雄胺、度他雄胺
1、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
是目前最常用的手术方式,适用于大多数前列腺增生患者。
2、开放手术
仅适用于巨大前列腺或有合并巨大膀胱结石患者。多采用耻骨上经膀胱或耻骨后前列腺切除术。手术疗效肯定,但创伤较大且易出现并发症。若患者存在尿路感染、肾积水、肾功能不全或残余尿量较多时,宜先留置导尿管或进行膀胱造瘘,引流尿液,同时进行抗感染治疗,待上述情况明显改善后,再择期进行手术。
经尿道球囊扩张术、前列腺尿道支架、经直肠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等治疗方法,对缓解前列腺增生引起的梗阻症状也有一定的疗效,适用于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
前列腺增生的治疗周期一般为7天左右,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
前列腺增生经过积极治疗,一般预后良好。但如果延误治疗,则预后不良,可能出现慢性下尿路梗阻,引起肾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1、前列腺增生会引起尿频、排尿困难、尿潴留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2、本病可引起尿路感染、腹股沟疝、内痔、脱肛、肾积水、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既增加治疗难度,还可能危及患者生命。
前列腺增生是一个缓慢进展的疾病,多数患者可通过治疗改善症状。
日常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自我管理,帮助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此外,患者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1、心理特点
前列腺增生患者可能出现尿频、排尿困难、尿潴留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患者可能会产生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
2、护理措施
(1)家属要多与患者交流,关心、疏导患者的负面情绪,帮助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2)患者应主动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不良情绪的刺激,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若出现心悸、恶心、眩晕等不良反应,及时咨询医生。
1、术后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换药,保持切口的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2、家属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切口,若出现红肿等情况,及时告知医生。
3、对于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家属应注意观察,若发现有血尿,及时通知医生。
1、家属应为患者提供清洁、温暖的居住环境。
2、若患者夜尿频繁,影响睡眠质量,应注意在睡前限制饮水量,以保证充足的睡眠。
3、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洗澡,特别是饭前便后要洗手。穿棉质宽松的内裤,并勤换洗内裤,不与人共用毛巾、浴巾、浴盆等用品。
4、患者可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锻炼盆底肌肉,增加肌力。
5、注意防寒保暖。
6、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憋尿。
7、可自行记录每天的排尿日记及饮水量。
1、观察等待的患者需要定期复查,在症状没有加剧、没有发展到需要外科手术时,可在6个月时开始第一次复查,之后每年一次。
2、在药物治疗的患者中,当症状没有加剧、没有进展到需要外科手术时,可在服药后6个月时进行第一次复查,之后每年一次。
3、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术后1个月时进行第一次复查,术后3个月时基本可以评价治疗效果。
4、对接受微创治疗的患者,建议接受治疗后第6周和第3个月复查,以后每6个月一次。
饮食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1、为保持患者身体的正常代谢,促进排泄和健康的恢复,患者应合理饮水。
2、家属应为患者准备营养充足、清淡、易吸收的饮食。
3、可适量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增强机体免疫力。
1、戒烟酒。
2、忌食辛辣刺激的食物。
3、少喝咖啡。
预防
以下措施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洗澡,特别是饭前便后要洗手。穿棉质宽松的内裤,并勤换洗内裤,不与人共用毛巾、浴巾等私人用品。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锻炼,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3、坚持体检。
就医指南
1、排尿频率增加、夜尿增多。
2、排尿迟缓、排尿中断、尿流细而无力、射程短、尿后滴沥不尽、排尿时间延长等。
3、慢性尿潴留、充溢性尿失禁。
4、尿频、尿急、尿痛、血尿。
5、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患者可到泌尿外科就诊。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对前列腺进行体格检查,建议穿着方便穿脱的衣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您的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有什么规律吗?
4、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5、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症状?
6、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7、您有在用什么药物吗?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
5、如果用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我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7、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8、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