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herpangina,HA)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具有传染性,好发于6岁以下学龄前儿童,起病急,常出现发热、咽痛、口痛、咽峡部疱疹等症状,通常以对症治疗为主。该病为自限性疾病,多数患者可自行痊愈,预后良好。但个别患者可能出现脑炎、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英文名称

herpangina

疾病分类

传染病

遗传性

不会遗传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就诊科室

小儿科、呼吸内科

常见症状

发热、咽痛、口痛、咽峡部疱疹

主要病因

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检测、血清学检查、病原学检查、血生化检查、X线、CT、心电图

重要提醒

个别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病情较重,可能出现脑炎、肺出血、心肌炎等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因此症状持续加重不缓解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诊治,以防不良情况发生。

流行病学

传染性

疱疹性咽峡炎是因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具有较强传染性。

传染源

患儿和隐性感染者是重要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

本病可通过粪-口途径、呼吸道飞沫、接触方式传播。

1、粪-口途径

肠道病毒可从口进入人体,引起感染;本病患者的粪便中可能存在病毒,如便后未及时洗手清洁,可能造成病毒传播。

2、飞沫传播

含有大量病原体的飞沫在患者呼吸、打喷嚏、咳嗽时排入空气中,易感人群吸入后可能被传染。

3、接触传播

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者呼吸道分泌物、口腔疱疹液或者感染者粪便污染的手、物品等,均可能致病。

发病率

本病发病率较高。

好发人群

人对肠道病毒普遍易感,不同年龄组的人群均可患病,但1~6岁学龄前儿童感染后临床症状比较明显。

好发地区

疱疹性咽峡炎的流行无明显地区性差异,托幼机构、早教机构、社区等易感人群较为集中的场所容易发生聚集感染。

好发季节

本病四季均可发病,以春夏季为主。

病因

总述

本病是因人类肠道病毒感染引起,主要病原为柯萨奇病毒A型(CV-A)和肠道病毒71型(EV-A71),有时也可因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B型、埃可病毒等感染导致。

症状

总述

疱疹性咽峡炎潜伏期3~5天。本病急性起病,常突发发热、咽痛等不适,咽部可有散在疱疹,部分患者还可出现口腔痛、咳嗽、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等症状。

典型症状

1、全身症状

(1)发热

多为低热或中度发热,部分患儿为高热,亦可高达40℃以上,甚至引起惊厥,热程2~4天。有时可伴咳嗽、流涕、呕吐、腹泻、头痛、腹痛或肌痛等不适,发热期间年龄较大儿童还可出现精神差或嗜睡、食欲差等表现。

(2)咽痛和口腔疼痛

咽痛是常见症状,严重者可影响吞咽、进食;若疱疹累及口腔黏膜可能出现口腔疼痛,年幼患儿可因疼痛出现流涎、哭闹、厌食等情况。

(3)其他

个别患儿症状重,表现为持续发热且不易退、易惊、肢体抖动、呼吸、心率增快等表现。多发生在3岁以下儿童。

2、局部症状

起初时表现为咽部充血、发红,进而出现数目不等、散在分布的灰白色疱疹,直径2~4mm,周围有红晕,1~2天后可破溃形成小溃疡。此种黏膜损害多见于咽腭弓、软腭、悬雍垂及扁桃体上,也可见于口腔的其他部位。

并发症

个别患儿症状较重,多为EV-A71感染引起,可能会出现脑炎、无菌性脑膜炎、急性迟缓性麻痹、肺水肿和(或)肺出血、心肌炎等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检查

预计检查

医生通常会首先进行体格检查,以初步了解口咽部病变情况,之后可能需行病原学和病毒血清学检查,了解感染的病原体类型。必要时还可能会建议进行血常规、血生化、X线、CT、心电图等检查,以明确病情的严重程度。

体格检查

主要对口腔及咽部进行检查,观察疱疹及溃疡等损害的大小、数目、范围和分布特点等情况。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CRP)检测

疱疹性咽峡炎是因病毒感染引起,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偏低;若合并细菌感染,可有白细胞计数、CRP升高。

2、血清学检查

急性期血清肠道病毒lgM抗体阳性;恢复期血清相关肠道病毒的中和抗体比急性期上升4倍甚至更高。

3、病原学检查

医生常采集咽拭子、粪便及疱疹液等标本进行检查,多可分离出肠道病毒,且一般肠道病毒特异性核酸检查阳性。

4、血生化检查

并发心肌炎时,进行此检查可有心肌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等表现,有助于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

影像学检查

出现严重并发症患儿可通过X线、CT等检查了解心、肺、颅脑等部位有无器质性病变,有助于明确病变部位和范围。

其他检查

心电图检查有助于了解有无心律异常等心脏病变情况,对患儿一般状态的判断也有一定价值。

诊断

诊断原则

依据患儿近期呼吸道感染病史、与其他患儿的接触史,发热、咽痛、咽峡部疱疹及溃疡等典型临床表现,再结合病原学检查结果,多可作出诊断。在诊断过程中常需将本病与疱疹性口炎、溃疡性口腔炎等疾病进行鉴别。

鉴别诊断

多种口腔黏膜损害性疾病与疱疹性咽峡炎表现类似,容易混淆。但根据疱疹性咽峡炎的好发部位、典型临床表现,以及各项相关检查结果,通常不难鉴别。

1、疱疹性口炎

是由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感染引起,传染性强,可通过飞沫传播,终年可见,无季节性。以6岁以下儿童较多见,尤其是6个月至2岁更多,成人亦可发病。疱疹针头大小,成簇分布,易破溃形成溃疡或糜烂,还可继发感染,上覆黄色假膜。黏膜损害能发生于口腔黏膜任何部位,但常见于齿龈和颊黏膜,亦可同时累及唇及口周皮肤。患者还可有发热、淋巴结肿大等表现。该病具有自限性,一般7~10天可自愈,但易复发。

2、溃疡性口腔炎

多由革兰染色阳性球菌引起,无传染性,常见于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患儿。发病初期口腔黏膜广泛充血、水肿,黏液增多,继之表现为大小不等、界限清楚的糜烂,可融合成大片并有纤维素渗出,形成灰白色或浅黄色的伪膜,擦去伪膜呈出血性糜烂面。溃疡好发于口腔的唇、颊、软腭或齿龈处的黏膜,病变处疼痛明显。患者还可有轻微口臭、局部淋巴结肿大表现。取假膜作涂片或培养可发现病原菌;血液检查可发现周围血白细胞明显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多,CRP升高。

3、麻疹

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很强。病程早期出疹前24~48h可见口腔黏膜斑(Koplik斑),直径0.5~1.0mm,外有红色晕圈,开始仅见于近臼齿处颊黏膜上,但很快增多,可累及整个颊黏膜并蔓延至唇部黏膜,但皮疹出现后逐渐消失,可留有暗红色小点。

4、水痘

主要因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全年均可发生,以冬春季节多见,呈散发性,传染性极强。疾病所致的口腔疱疹可见于口内任何部位,水疱破溃后形成的溃疡,常有疼痛。水疱还可发生于躯干、头面等部位。

治疗

治疗原则

疱疹性咽峡炎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可口腔局部喷涂抗病毒药物辅助治疗缓解口痛症状。必要时还可适当进行静脉补液,以维持机体功能正常运行。

对症治疗

1、退热治疗

体温38.5℃以上者,应给予物理降温,如退热贴、头部冷敷、枕冰袋、腹股沟处放置冰袋等,也可遵照医嘱使用退热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2、止惊治疗

主要用于发生高热惊厥者。常用咪达唑仑、苯巴比妥、地西泮等药物治疗,医生会根据药物种类和患者情况选择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必要时还可使用水合氯醛灌肠治疗。

一般治疗

进食困难及高热不退的患儿应适当补液,以防止电解质紊乱。

药物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抗肠病毒药物,但使用干扰素α(INF-α)喷雾或雾化吸入有一定疗效,且局部用药使用便捷,儿童易接受,安全有效。此外,早期使用利巴韦林静脉滴注也可能有一定疗效,但需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和生殖毒性。若多次检查出现白细胞计数增多、CRP升高,且发热时间较长,则可能存在细菌感染,医生会酌情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相关药品

干扰素α、利巴韦林、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咪达唑仑、苯巴比妥、地西泮、水合氯醛

手术治疗

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周期

本病病程一般为4~6天,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不同个体存在差异。

治疗费用

具体费用受医院收费标准、个体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影响而存在差异。

预后

一般预后

疱疹性咽峡炎具有自限性,病程一般4~6天,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个别重症患儿会出现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危害性

1、本病会引起多种不适症状,可影响正常学习、活动,降低生活质量。

2、咽痛严重者可出现吞咽困难,影响进食,不利于机体恢复。

3、病情严重,合并一种或多种并发症时,可给治疗带来困难,甚至导致死亡。

自愈性

本病具有自限性,多数患儿的全身和咽部症状可在1周左右自愈。

治愈性

通过正规、积极、合理的治疗,可以治愈。

治愈率

目前缺乏大样本数据统计,无确切治愈率。

根治性

患儿和隐性感染者感染后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对同血清型病毒产生免疫,但不同血清型的病毒间不能产生交叉免疫,因此同一患儿仍可因感染不同血清型的病毒而导致重复的感染发病。

日常

总述

日常规律作息,注意口腔及个人清洁,严格遵循医嘱用药,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并注意适当隔离,防止发生疾病传播。

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由于疾病引起的咽痛等不适症状,或者对医生和医院的恐惧,患儿容易出现哭闹、不安、拒绝治疗等情况.

2、护理方法

对于较小患儿,家属可通过抚摸、拥抱等方式安慰患儿,还可通过做游戏等方法转移患儿注意力,缓解不良情绪;对于稍年长患儿,家属在安慰的同时,还可与患儿积极沟通,多给予鼓励、表扬,增加患儿勇气,减轻抗拒心理,消除对医生的恐惧,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用药护理

严格遵循医嘱用药,同时学习药物的正确用法,不可擅自停药或滥用其他药物,以防发生不良情况。用药时还应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有异常要及时告知医生,并进行相关处理。

生活管理

1、适当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外出时可戴口罩,以防疾病传播。

2、充分休息,保持室内清洁,定期开窗通风,维持空气流通。

3、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勤洗手,发热患儿出汗较多时及时更换衣物,保持皮肤清洁。

4、注意口腔卫生,饭后可用淡盐水或生理盐水漱口,低龄患儿可用生理盐水擦拭口腔。

5、发热患儿可多饮水,衣被不宜过厚,以保证散热。

病情监测

密切观察体温变化,警惕高热惊厥发生;同时注意患儿精神状况和饮食情况,如有精神差、嗜睡、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等异常表现,要及时告知医生。

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查,如病情长期不愈、症状逐渐加重,或者出现其他新发不适症状,要及时就医进行诊治。

饮食

饮食调理

合理、充足的饮食能保证能量和营养物质的摄入,对机体的恢复可起到积极作用。

饮食建议

1、清淡饮食,可吃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有助于缓解咽痛不适。

2、少食多餐,多喝水,多吃富含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新鲜蔬菜、水果。

饮食禁忌

避免进食粗糙、坚硬、过烫、过冷、过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减少对口腔黏膜的刺激,防止加重口腔溃疡部位的疼痛。

预防

预防措施

1、疱疹性咽峡炎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直接或间接接触等途径传播,因此培养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注意个人卫生,有助于避免感染病毒。

2、疾病流行时期应少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与患病儿童密切接触,必要时戴好口罩。

3、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添减衣物,防止受凉,并适当锻炼增强体质,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

就医指南

门诊指征

1、突然出现发热、咽痛;

2、口腔及咽部出现疱疹或溃疡;

3、伴口腔痛、咳嗽、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等表现;

4、出现其他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诊科室

当患者出现发热、咽痛、咳嗽等症状时,可根据情况去儿科或呼吸内科就诊。

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家属可陪同患儿就医。

5、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都有哪些不适症状,这些不适症状都是何时出现的?

2、近期这些症状有加重或减轻吗?

3、是否曾有与患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者亲密接触的经历?

4、近期使用过某些药物吗?哪些药?

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为什么会患这个病?

2、病情严重吗?需要住院吗?

3、应做哪些检查?

4、需要接受哪些治疗?能治好吗?

5、这些治疗有什么风险吗?

6、如果药物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7、平时要注意什么?回家后怎么护理?

8、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