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脑膜炎

脑膜炎(meningitis)是一组主要由各种病原体感染引起的脑脊髓膜急性炎症性疾病,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螺旋体,真菌,支原体等。临床以发热、头痛、呕吐和脖颈僵硬等为主要表现。比较常见的脑膜炎主要包括病毒性脑膜炎和细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大多数人能完全恢复,少数遗留后遗症。细菌性脑膜炎若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在数小时内死亡或造成永久性的脑损伤。

英文名称

meningitis

疾病分类

神经系统疾病

遗传性

通常不具有遗传性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颅脑

常见症状

发热、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

主要病因

病毒、细菌、螺旋体、真菌、支原体等病原体感染

检查项目

血常规、脑脊液检查、头颅CT、MRI、胸部X线、血细菌培养、病毒抗体检测、结核菌素试验

重要提醒

脑膜炎可出现脑损伤、休克等严重后果,一经发现需要尽快治疗。

临床分类

根据病因不同,脑膜炎可分为以下几类:

1、病毒性脑膜炎

是一组由各种病毒感染引起的脑膜急性炎症性疾病,临床以发热、头痛和脑膜刺激征为主要表现。

2、化脓性脑膜炎

是由化脓性细菌感染所致的脑脊膜炎症,通常起病较急,好发于婴幼儿和儿童。

3、结核性脑膜炎

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脑膜和脊膜的非化脓性炎症性疾病。

4、新型隐球菌脑膜炎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真菌感染,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病情重,病死率高。

流行病学

传染性

部分脑膜炎具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

脑炎的感染源不同,因而其传播途径也有所不同。

发病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

好发人群

病毒性脑膜炎好发于儿童;化脓性脑膜炎好发于婴幼儿和儿童;结核性脑膜炎好发于儿童和青年人;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好发于30~60岁的成年人。

病因

总述

脑膜炎主要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真菌、螺旋体、原虫、立克次体等。除此之外,年龄、生活环境、未按规定接种疫苗、免疫系统受损等皆可增加发病风险。

基本病因

1、病毒性脑膜炎

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A和B、埃可病毒等,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少数通过呼吸道分泌物传播。此外,流行性腮腺炎、单纯疱疹病毒和腺病毒等也可致病。

2、化脓性脑膜炎

化脓性脑膜炎最常见的致病菌为肺炎球菌、脑膜炎双球菌及流感嗜血杆菌B型,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变性杆菌、厌氧杆菌、沙门菌及铜绿假单胞菌等。

3、结核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结核杆菌经血播散后在软脑膜下种植,形成结核结节,结节破溃后大量结核菌进入蛛网膜下腔而致病。

4、新型隐球菌脑膜炎

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的,新型隐球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如水果、奶类、土壤、鸽粪和其他鸟类的粪便中,当人体免疫力低下时可致病。最初常感染皮肤和黏膜,随后经上呼吸道侵入体内。

危险因素

1、未按规定接种疫苗

没有完成推荐的儿童或成人疫苗接种计划的人,患脑膜炎的风险会增加。

2、年龄

大多数病毒性脑膜炎病例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身上;细菌性脑膜炎在20岁以下的人群中很常见。

3、生活在集体环境中

住在宿舍的大学生、军事基地人员以及寄宿学校的儿童患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炎的风险会增大。

4、免疫系统受损

艾滋病、酒精中毒、糖尿病、免疫抑制药物的使用和其他影响免疫系统的因素也会增加脑膜炎的发病风险。此外,进行过脾脏切除的人群患病风险也会增加,因而在脾脏切除后应该接种疫苗,以降低脑膜炎的发病风险。

诱发因素

免疫力低下、气候寒冷、营养不良等因素可诱发本病的发生。

症状

总述

脑膜炎的类型不同,其临床表现也有所差异,常见表现包括发热、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患者若治疗不及时,可出现听觉减退、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典型症状

1、病毒性脑膜炎

可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如发热、头痛、畏光、肌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泻和全身乏力等。

2、化脓性脑膜炎

(1)感染症状:发热、寒战或上呼吸道感染表现等。

(3)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出现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

(4)局灶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损害的症状,如偏瘫、失语等。

3、结核性脑膜炎

(1)结核中毒症状:低热、盗汗、食欲减退、全身倦怠无力、精神萎靡不振。

(2)颅内压增高的表现:患者可出现头痛、呕吐等。

(3)脑实质损害症状:如早期未能及时治疗,可出现脑实质损害症状,如精神萎靡、淡漠、谵妄或妄想,癫痫发作或癫痫持续状态、昏睡或意识模糊、肢体瘫痪等。

(4)脑神经损害表现:主要为视力减退、复视和面神经麻痹(口角歪斜、眼睑闭合不全、鼻唇沟消失、患侧面部运动功能丧失)等。

4、新型隐球菌脑膜炎

起病隐匿,进展缓慢。早期可有不规则低热或间歇性头痛,后持续并进行性加重;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可呈急性发病,常以发热、头痛、恶心、呕吐为首发症状。

伴随症状

部分化脓性脑膜炎,如脑膜炎双球菌脑膜炎(又称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可伴出血性皮疹。

并发症

患者未经治疗而患病的时间越长,癫痫发作和永久性神经损伤的风险就越大,常见并发症包括听觉减退、记忆困难、学习障碍、脑损伤等。还可能发生肾衰竭、休克等。

检查

预计检查

患者若出现发热、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表现,应尽快就医。医生通常先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然后可能建议患者做血常规、脑脊液检查、头颅CT、MRI、胸部X线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体格检查

医生会检查患者是否有视力障碍、听力减退、吞咽困难,是否有肢体瘫痪、肌张力改变、感觉障碍,是否有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等来初步判断患者的神经系统是否受到损伤。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

(1)化脓性脑膜炎:白细胞计数增加,通常为(10~30)×109/L,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偶可正常或超过40×109/L。

(2)结核性脑膜炎:血常规检查大多正常,部分患者血沉可增高。

2、脑脊液检查

(1)检查意义

脑脊液是一种存在于人类脑室以及蛛网膜下腔内的无色透明液体,有保护、营养脑和脊髓的作用,可根据脑脊液的颜色、压力、细胞种类、蛋白含量、脑脊液培养等帮助诊断和鉴别诊断。

(2)检查方法

脑脊液检查是经过腰椎穿刺来收集脑脊液。检查时,患者需弯曲侧卧于床上,双手抱膝,露出腰背部,医生将穿刺部位消毒麻醉后,用一根细针穿刺放出适量脑脊液,拔出穿刺针后用消毒纱布块固定,一般穿刺结束后需去枕平卧4~6小时。

(3)检查结果

①病毒性脑膜炎

脑脊液压力正常或增高,白细胞数正常或增高,可达(10~1000)x109/L,早期以多形核细胞为主,8~48小时后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质可轻度增高,糖和氯化物含量正常。

②化脓性脑膜炎

脑脊液检查压力常升高,外观混浊或呈脓性,细胞数明显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质升高,糖含量下降,氯化物降低。涂片细菌培养阳性率在80%以上。

③结核性脑膜炎

脑脊液压力增高,外观无色透明或微黄,静置后可有薄膜形成;淋巴细胞数显著增多,蛋白质增高,糖及氯化物下降,典型脑脊液改变可高度提示诊断。脑脊液抗酸染色仅少数为阳性,脑脊液培养出结核菌可确诊。

④新型隐球菌脑膜炎

脑脊液检查压力常增高,淋巴细胞数轻度、中度增多,一般为(10~500)×106/L,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质含量增高,糖含量降低。脑脊液离心沉淀后涂片做墨汁染色,检出隐球菌可确定诊断。

3、血细菌培养

化脓性脑膜炎患者血细菌培养常存在感染。

4、病毒抗体检测

病毒性脑膜炎患者病毒抗体检测呈阳性。

5、结核菌素试验

活动性结核或严重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结核菌素试验可呈阳性。

影像学检查

1、头部CT或MRI检查

头部CT或MRI检查有助于可明确病变部位,而且头颅MRI检查的分辨率比CT高。

2、胸部X线

约半数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胸部X线片可见活动性或陈旧性结核感染证据。

其他检查

脑电图检查:脑电图常用于癫痫发作的诊断,但一般无特异性。

诊断

诊断原则

不同病原体感染的脑膜炎,诊断方法不一样,医生可能根据患者的典型的病史、临床表现,结合辅助检查等进行诊断。具体如下:

1、病毒性脑膜炎

本病诊断主要根据急性起病的全身感染中毒症状、脑膜刺激征、脑脊液淋巴细胞数轻、中度增高,除外其他疾病等,确诊需脑脊液病原学检查。

2、化脓性脑膜炎

根据急性起病的发热、头痛、呕吐,查体有脑膜刺激征,颅内压升高、白细胞明显升高,即应考虑本病。确诊须有病原学证据,包括细菌涂片检出病原菌、血细菌培养阳性等。

3、结核性脑膜炎

根据结核病病史或接触史,出现头痛、呕吐等症状,脑膜刺激征,结合脑脊液淋巴细胞数增多、蛋白质增高及糖含量减低等特征性改变,脑脊液抗酸涂片、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和PCR检查等可作出诊断。

鉴别诊断

脑膜炎各种病原体感染需要根据脑脊液检查,包括脑脊液的外观、常规、生化和病原学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各自区别开来。各个脑膜炎的特点详见诊断要点。

治疗

治疗原则

脑膜炎的病因不同,其治疗方法也有所差异,主要包括对症治疗、药物治疗、康复治疗等。其中,药物治疗为主要的治疗方法,脑积水严重者,也可考虑手术引流。

对症治疗

1、头痛严重者可用止痛药。

2、癫痫发作者可选用卡马西平或苯妥英钠等抗癫痫药物。

3、高热者给予退热药或物理降温,控制惊厥。

4、脑水肿在病毒性脑膜炎不常见,一旦出现可适当应用甘露醇等药物来减轻症状。

5、颅内压增高者可用脱水剂降低颅内压,并注意防治脑疝

6、注意维持营养及水、电解质的平衡,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可小量输血或给予静脉高营养。

一般治疗

脑膜炎患者通常需要卧床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药物治疗

1、病毒性脑膜炎

主要为抗病毒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或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的脑膜炎,可使用阿昔洛韦、更昔洛韦、阿糖腺苷等药物进行治疗。甲型流感病毒可给予奥司他韦。此外,利巴韦林等其他抗病毒药物对本病的治疗也有一定的效果。

2、化脓性脑膜炎

(1)抗菌治疗

化脓性脑膜炎应尽早使用抗生素,通常在未病原菌之前应使用广谱抗生素,如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在确定病原菌之后则应选用敏感的抗生素,根据病原菌不同,所选的药物也会有所差异。

①肺炎球菌:对青霉素敏感者可用大剂量青霉素。对青霉素耐药者,可考虑用头孢曲松,必要时联合万古霉素治疗。

②脑膜炎球菌:首选青霉素,耐药者选用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

③革兰阴性杆菌:对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脑膜炎可使用头孢他啶,其他革兰阴性杆菌脑膜炎可用头孢曲松、头孢噻肟或头孢他啶。

(2)激素治疗

激素可以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稳定血脑屏障。对病情较重且没有明显激素禁忌证的患者可考虑应用。

3、结核性脑膜炎

(1)抗结核治疗

常用的一线抗结核药包括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乙胺丁醇、吡嗪酰胺等。结核药的治疗原则为早期、足量、联合。

(2)皮质类固醇激素

用于脑水肿引起的颅内压增高,伴局灶性神经体征和蛛网膜下腔阻塞的重症患者,可减轻中毒症状,抑制炎性反应及减轻脑水肿。

4、新型隐球菌脑膜炎

(1)氟康唑

氟康唑为广谱抗真菌药,对隐球菌脑膜炎有效。

(2)两性霉素B

两性霉素B是目前药效最强的抗真菌药物,但因其不良反应多且严重(如高热、癫痫发作等),常与5-氟胞嘧啶联合应用。

(3)5-氟胞嘧啶(5-FC)

可干扰真菌细胞中嘧啶生物合成。单用疗效差,且易产生耐受性,与两性霉素B合用可增强疗效。

相关药品

阿昔洛韦、更昔洛韦、阿糖腺苷、奥司他韦、利巴韦林、头孢曲松、头孢噻肟、万古霉素、青霉素、头孢他啶、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乙胺丁醇、吡嗪酰胺、氟康唑、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

手术治疗

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若合并脑积水且药物控制效果不佳者,可考虑进行脑室分流引流术或腰椎穿刺脑脊液引流。

其他治疗

康复治疗:对于重症恢复期患儿或留有后遗症者,应进行康复治疗。可给予功能训练、针灸、按摩、高压氧等康复措施,以促进各种功能的恢复。

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

一般预后

大部分脑膜炎患者经过早期积极治疗,预后通常较好。但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呈进行性加重,预后不良,死亡率较高。

危害性

若治疗不及时,患者可出现休克、脑损伤、肾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自愈性

不会自愈,需要积极治疗。

治愈性

通过积极治疗,大多数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改善。

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日常

总述

在恢复期间患者需卧床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或情绪激动。同时,加强日常生活护理,密切关注病情变化。

心理护理

患者常因疾病的多种不适症状,出现焦虑、不安、烦躁等不良情绪,家属要及时给予患者安慰和关心,缓解不良情绪;也可通过与医生进行交流,了解疾病的发展情况和治疗措施,树立治疗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用药护理

严格遵循医嘱用药,避免擅自停药或调整药物用量,学习药物的正确用法、用量和不良反应。

生活管理

1、营造舒适、安静的休息环境,定期通风,保持室内合适的温湿度。

2、患者应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或情绪激动。

3、注意气候变化,及时添减衣物,避免受寒引发感冒。

4、注意患者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洗手、洗澡和换洗衣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5、长期卧床者应给予柔软舒适的床垫,并定时给患者翻身(一般为每2小时翻身1次),也可在受压部位及骨突处贴减压贴进行保护,防止压疮。

病情监测

1、注意监测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如呼吸、心率、体温、血压)的变化。

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发现患者病情反复或有加重的趋势,应立即就诊。

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诊。

饮食

饮食调理

脑膜炎患者多体质弱,故应保证营养的供给,改善患者的全身营养状况,以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的康复。

饮食建议

1、保证能量供给,可食用一些高热量、高蛋白质的易消化食物,如奶类、蛋类、肝类、豆制品和去骨鱼及瘦肉等。

2、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等食物,补充足够的维生素。

3、必要时,可给予鼻饲饮食或静脉营养支持。

饮食禁忌

1、禁烟限酒,忌食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

2、尽量避免饮用浓茶、咖啡、功能饮料等刺激神经的饮品。

预防

预防措施

导致脑膜炎的常见细菌或病毒可以通过咳嗽、打喷嚏、接吻或共用餐具、牙刷等方式传播,以下措施有助于脑膜炎的预防:

1、勤洗手

勤洗手有助于防止细菌传播,尤其是饭前便后。在公共场所待过一段时间或者抚摸动物后,注意彻底洗手。

2、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不要和任何人分享饮料、食物、吸管、餐具、唇膏或牙刷等。家长注意教导孩子避免分享这些物品。

3、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

平时注意休息,有规律地锻炼身体,健康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等,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如果近距离有人打喷嚏、咳嗽应及时避开;自己咳嗽或打喷嚏时,一定要捂住嘴和鼻子,以免传染给他人。

4、注射正规的疫苗

注射正规的疫苗也有助于预防脑膜炎,常见疫苗包括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肺炎球菌结合疫苗、肺炎球菌多糖疫苗、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等。

相关疫苗

接种正规的疫苗,可避免某些细菌或病毒的感染,从而降低脑膜炎的发病风险,常需接种的疫苗包括:

1、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

儿童从大约2个月大开始定期接种此疫苗,这种疫苗也用于一些成年人,如镰状细胞病、艾滋病患者以及进行脾脏切除的患者。

2、肺炎球菌结合疫苗

这种疫苗是2岁以下儿童常规免疫计划的一部分,对于2~5岁之间有肺炎球菌疾病高风险的儿童,如患有慢性心脏、肺部疾病或癌症的儿童建议增加剂量。

3、肺炎球菌多糖疫苗

年长儿童和成人均可以接种这种疫苗,特别是免疫力低下或患有心脏病、糖尿病、65岁以上的老年人等,以避免肺炎球菌感染。

4、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

该疫苗可用于预防脑膜炎,疾控中心建议对11~12岁的儿童进行单剂量注射,并在16岁时进行加强注射。此外,未接种此疫苗的健康成年人也可接种。

就医指南

急诊(120)指征

患者若出现休克、偏瘫等表现时,应尽快去急诊科处理,或拔打120急救电话。

门诊指征

1、出现持续性头痛;

2、反复发热、恶心呕吐等;

3、出现意识模糊、幻觉等;

4、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诊科室

1、神经内科

本病属于神经内科的诊疗范围,病情平稳者可去神经内科就诊。

2、急诊科

病情危重者,应去医院急诊科进行救治。

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穿着方便穿脱的衣物。

3、可能会进行抽血检查,在早晨空腹进行就诊最好。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是什么时候出现这种情况的?

3、这些症状持续了多长时间了?

4、有无神经系统或其他系统疾病?

5、近期有没有做过什么检查?具体项目是什么?结果如何?

6、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得的是什么病?

2、为什么会得这个病?

3、这个病有什么危害?会影响以后的生活吗?

4、这个病可以治好吗?

5、应该如何治疗?多久能好?需要住院吗?

6、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7、治疗费用大概是多少?医保可以报销吗?

8、平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9、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9-0044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