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中毒

中毒(poisoning)是指人体通过饮食、呼吸、注射或皮肤接触的方式,吸收了一定剂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导致体内的组织、器官受到损害,并引发全身性的症状,甚至可能导致患者死亡。

英文名称

poisoning

遗传性

无遗传性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就诊科室

急诊科

发病部位

全身

常见症状

腹腔压迫症状、腹胀、腹部肿块

主要病因

食物中毒、药物中毒、酒精中毒、农药中毒、毒品中毒、煤气中毒、有机溶剂中毒、动物咬伤中毒

检查项目

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血液检查、尿样检查、呕吐物或粪便检查、影像学检查

重要提醒

中毒严重时可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一旦发生需要立即就医。

临床分类

按照中毒的来源不同,可以分为食物中毒、药物中毒、酒精中毒、农药中毒、毒品中毒、煤气中毒、有机溶剂中毒、动物咬伤中毒。

流行病学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好发人群

儿童、青少年。

病因

总述

毒素进入体内是中毒的直接病因。根据毒物的来源,大致可分为职业暴露引起中毒,例如重金属、有机溶剂或农药;日常生活中毒,例如食用含有毒素的食物、受到含毒动植物的伤害、过量服用药物或毒品。

基本病因

1、食物中毒

进食了有毒的食物,例如毒蘑菇、河豚鱼、木薯等;或是受到细菌、细菌代谢物或其他毒素污染的食物。

2、酒精中毒

急性酒精中毒是一次性饮用大量酒精,对中枢神经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导致昏睡或昏迷,甚至引起呼吸或循环功能衰竭。长期酗酒的危害在于损伤消化道和肝脏的结构和功能,引起慢性炎症,同时还能造成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

3、药物中毒

最常见的是各种镇静催眠药中毒。此类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临床用于镇静、催眠,但假如一次性大剂量服用可导致全身麻醉,引起急性药物中毒。部分患者长期滥用安眠药可形成中枢神经慢性中毒,出现语言障碍、意识模糊、智力下降、性格异常等。

4、农药中毒

农药是用于灭鼠、杀虫、除草的化学试剂,具有一定的毒性。农药中毒可能发生在生产、使用环节,也可能由于食物、饮用水受到其污染而中毒,还可能是有人无意或刻意服用大量农药而造成严重损害,甚至致命。

5、毒品中毒

国家管制的成瘾性麻醉(镇痛)剂和精神科药物就是俗称的“毒品”。此类化学物质事实上可作为药物用于临床治疗,只有在被吸毒人员滥用时才成为毒品。短时间内大量吸食毒品,将引发急性中毒,因呼吸或循环衰竭而致人死亡。

6、煤气中毒

即一氧化碳中毒,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通过呼吸道中毒的类型。金属冶炼、生产燃气的过程都可能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故。日常生活中,在燃烧不充分的情况下也会产生高浓度的一氧化碳,例如在密闭的室内用煤炉取暖。一氧化碳可以与血红蛋白紧密结合,使其无法输送氧气,造成全身性缺氧,可引发心脏和脑部的严重损伤。

7、有机溶剂中毒

有机溶剂虽然在常温下是液体,但具有极强的挥发性,很可能通过呼吸道引起中毒。并且此类物质脂溶性强,很容易进入细胞内,干扰细胞的正常功能。苯类物质还可导致基因突变,令细胞发生恶性转化,形成癌症。

8、动物咬伤中毒

毒蛇、毒虫在咬伤人体的过程中会释放毒液,此类毒液往往具有心脏毒性、神经毒性或导致凝血功能障碍,需要及时救治,否则可有致死风险。

危险因素

1、年龄

儿童由于天然的好奇心,加上对毒物没有识别和防范的能力,儿童发生中毒的风险最高,青少年喜欢冒险,尝试新鲜事物,因此发生中毒的风险也较高。

2、酗酒

长期大量饮酒者发生酒精中毒的风险较高。

3、长期用药

经常服用药物的老年人,如果未遵医嘱用药,容易发生药物中毒。

4、职业暴露

职业中存在毒物暴露的人,例如化工厂的工人。长期接触有毒化合物会导致中毒。

5、农药

由于农药的广泛使用,农民容易发生农药中毒。

症状

总述

毒素进入体内,导致身体的组织、器官受到损害,但摄入剂量和损伤严重程度的不同,会使得患者的症状呈现出一定的差异。

典型症状

急性中毒的患者常有如下症状,如有不适,及时送医。

1、皮肤、黏膜症状:受到腐蚀,感觉红肿、发烫、灼痛。

2、脸部症状:脸色苍白、满头大汗、嘴唇青紫。

3、口腔异味:例如类似酒精、大蒜、杏仁或化学试剂的味道。

4、呼吸异常:呼吸频率特别快或几乎停止。

5、消化道症状:腹痛、腹泻、呕吐。

6、心跳异常:速度特别快、特别慢或无规律的跳动,甚至发生停跳。

7、肝脏受损:出现黄疸,即眼白和皮肤泛黄。

8、凝血功能障碍:发生消化道大出血。

9、发热:持续高烧,浑身冷汗。

10、肾脏受损:少尿或无尿。

11、神经系统损伤:意识模糊、对外界刺激无反应、语言和行为举止异常、浑身肌肉抽搐、瘫倒在地无法起身、昏迷不醒。

并发症

1、休克时的缺血、缺氧,可使得肺部的毛细血管、肺泡细胞受到损伤。而且在治疗休克时还可引起肺部小血管栓塞,使部分肺泡萎陷、不张、水肿,部分血管闭塞、不通畅,结果就是流入肺部的血液不能很好的从肺得到氧气,各器官也就供氧不足。严重时可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2、肾:病人处于休克状态时,肾脏就不能得到足够的血液供应,严重时可导致肾脏缺血坏死,甚至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

3、脑:脑部血流量减少,可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而缺血、缺氧又可引起脑细胞肿胀、血管通透性升高,从而出现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这时的病人可出现意识障碍,严重者可发生脑疝、昏迷。

4、心:休克时冠状动脉血流减少,从而心肌缺血,最后引起心脏肌细胞损伤。

5、胃肠道:休克可引起胃肠道溃疡、肠源性感染。

6、肝:休克可引起肝缺血、缺氧性损伤,肝脏功能障碍。

检查

预计检查

对中毒者,医生一般会进行病史采集和初步的体格检查,并取患者血样、尿样、呕吐物或粪便进行检测,条件允许时还会进行影像学检查。

体格检查

医生通常会进行初步体格检查,明确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是否平稳。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

帮助医生初步评估是否发生贫血、溶血、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

2、血生化检查

初步判断是否存在炎症,并评估肝、肾功能。还可测定各类临床标志物的水平,例如血药浓度、酶活性、血氧浓度等。

3、尿常规检查

检测尿液中的电解质水平、酸碱度变化。鉴别尿液中是否存在血细胞、蛋白质或某些药物或毒素的代谢成分。

4、呕吐物或粪便检查

鉴别其中是否含有毒物、细菌或其他异常物质。

影像学检查

必要时,医生会通过超声、CT,MRI(磁共振成像)、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等手段,观察病变的位置、体积,并评估体内各处脏器、骨骼的病变情况,了解病变波及的范围和严重程度。

诊断

诊断依据

中毒的诊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具有毒物接触史,起病较急。二是临床可表现具有典型的中毒症状,常见暴喘、心悸、抽搐、昏迷、尿少、尿闭等急危证候。有时相应的毒物分析或血液检验有助于诊断。

治疗

治疗原则

医生会根据中毒患者的类型及其具体病情实施个体化的救治方案,力争尽快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改善患者今后的生活质量。

对症治疗

1、脱水、电解质紊乱者,需补液维持体内水分、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2、呕吐患者需清理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3、呼吸困难者可给予吸氧,病情严重者需施行辅助通气。

4、心跳异常或心跳停止者需进行人工按压或电击除颤,使其恢复正常心跳。

5、进食困难者可通过鼻饲管或静脉输液的方式补充必须的营养成分。

急性期治疗

1、立刻远离毒物,充分清洗皮肤去除受到污染的衣物,立刻转移到空气流通的室外。

2、皮肤接触部位用温水或肥皂水冲洗。

3、苯类物质可用酒精冲洗。

4、酸性毒物,例如溴、甲醛等可用碳酸氢钠溶液冲洗。

5、碱性毒物,例如浓氨水、生石灰等可用醋酸或硼酸溶液冲洗。

药物治疗

1、金属及其化合物中毒常用药物例如依地酸钙钠、二疏丙磺钠等。

2、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常用药物为亚甲蓝。

3、氰化物中毒常用为亚硝酸类药物。

4、甲醇和乙二醇中毒常用药物为甲吡唑。

5、酒精、麻醉剂、毒品中毒常用药物为纳洛酮。

相关药品

依地酸钙钠、二疏丙磺钠、为亚甲蓝、甲吡唑、纳洛酮。

其他治疗

1、清除消化道内残留毒物

(1)催吐:用压舌板、筷子按压舌根。

(2)药物催吐,例如阿扑吗啡。鼻胃管抽吸。

(3)导管:通过导管将胃内容物吸出。

(4)洗胃、导泻、灌肠:医生会根据中毒类型,选择合适的方式尽快清除患者体内毒物。

2、促使体内吸收的毒素尽快排出

(1)强化利尿:大量输液的同时使用利尿剂。

(2)高压氧舱:通过高浓度氧气将与血红蛋白结合的一氧化碳置换出来。

(3)血液净化:血液灌流或血液透析,去除血液中的有毒物质。

(4)血浆置换:去除患者体内的部分血浆,置换新鲜血浆。

治疗周期

中毒的治疗周期一般为1-7天,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

一般预后

急性中毒的预后主要取决于毒物的毒性、中毒时间、中毒剂量。即使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亦需要转到专科治疗,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及理化指标的变化,必要时紧急进行进一步治疗。

危害性

急性中毒患者症状严重时短时间即可危及生命。

自愈性

本病不能自愈,必须积极治疗。

治愈性

视中毒原因而定,部分患者不能治愈。

治愈率

病因复杂,治愈率无明确数据。

根治性

轻症患者可经合理治疗后完全康复,重症患者可能视中毒原因难以治愈。

日常

总述

中毒患者务必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同时应立刻戒烟戒酒,并注意补充营养、增强体质。

用药护理

一定要遵医嘱用药,不要随意服用其他药物、保健品,以免引发不良反应。

生活管理

1、职业暴露中毒患者必须立刻脱离原工作岗位,避免继续受到刺激,导致病情进一步加剧。病情较重者最好在家休息或安排疗养。

2、某些毒物可能会在相当长的过程中对身体造成慢性损伤,即使经过治疗患者还是存在很大的健康风险,今后应该每年进行体检,以利于及时发现身体的异常状况。

3、待病情稳定后,应积极参加康复训练。

病情监测

患者应根据治疗计划定期随访,以便于医生监测病情进展趋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饮食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中毒患者应当适当使用粥、面汤等主食,减轻胃肠道负担。

2、每天确保有新鲜的水果、蔬菜、坚果,以及优质蛋白质,例如蛋类、鱼类、瘦肉等。

3、患者可视情况适当食用高营养食物以促进康复。

饮食禁忌

1、避免食用过于油腻的食物,如炸鸡、火锅等。

2、避免食用生冷食物,给尚未完全恢复的胃肠道造成刺激。

3、戒烟戒酒,避免尼古丁、酒精等产生的刺激。

预防

预防措施

1、预防职业暴露中毒的关键在于按照行业规范做好必要的防护措施。在工作过程中应全神贯注,尽量保护自身安全,及时避开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

2、预防日常生活中毒的关键在于注意食品安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拒绝毒品,拒绝吸烟,远离二手烟,严格限制饮酒量。

(2)避免食用变质食物,少吃腌制食品和外卖食品。

(3)蔬菜、水果应充分洗净,肉类、鱼类应充分煮熟。

(4)不要随意服用成分不明的保健品或营养品。

(5)所有的药品、保健品、灭鼠药、杀虫剂、消毒液、清洗剂都要远离孩子可接触的范围,并做好醒目的标记。

(6)不要在日常生活的房间内存放挥发性化学试剂。

(7)不要在密闭的室内用煤炉取暖。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服务协议
联系电话:010-64801616|联系邮箱:office@dayi.org.cn Copyright © www.dayi.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26 京ICP备1504675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3407

未经平台允许 不得私自转载